參考書目
壹、專書
1.Charles E.Lindblom,劉明德譯,<政策制定過程>,《The Policy-Making Process》,(臺北:桂冠圖書,1998年2月)。
2.Robert L. Downen著,翟國瑾譯,《臺灣關係法析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3.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中美關係報告1979-1980》,(臺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0年)。
4.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國防部2013年3月)。
5.王超,《談判分析學》,(北京:中國對外貿易出版社,1999年1月)。
6.包宗和,《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臺北:三民書局,1993 年9 月)。
7.石之瑜,<正面辯 論邦聯制>,《共黨問題研究》(臺北:2001年9月)。8.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參考諮詢問題選輯 》,(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年10月)。
9.李明璁,<體檢我,我是不潔的異己?>,《中國時報(臺北)》,2003年3月6日。
10.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臺灣如何走出困境》,(臺北:生智文化,2001年2月27日)。
11.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 (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9月)。
12.邱垂正,《兩岸和平三角建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8年4月)。
13.邵宗海,《新形勢下的兩岸政治關係》,(臺北:五南出版,2011 年10 月)。
14.姬斌,《國務院機構改革概覽》,(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3月)。
15.張亞中,《兩岸主權論》,(臺北:生智文化公司出版,1998年11月)。
16.張亞中,<中國主權歸屬與兩岸國家人格的再詮釋— 一個中國,兩個中國人國家(一中兩國)>,《問題與研究》(臺北:1994年10月)。17.郭正亮,<國家聯合的政治類型>,朱浤源編,《一國良制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三研所等,1999年6月)。
18.郭壽旺,《華府智庫對美國臺海兩岸政策制定之影響:對李登輝總統九五年訪美案例之硏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7月20日)。
19.陳姿伶,「個案研究的方法論與實務」,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
20.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臺動向──維持現狀.遏制台獨》,(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2月)。
21.彭懷恩,《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風雲論壇,1995年)。
22.馮啟人,《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臺北:海峽學術,2002年12月)。
23.黃嘉樹、劉杰 合編,《兩岸談判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10月)。
24.楊永明,《『特殊兩國論』下的兩岸關係與臺灣安全環境》,(臺北,臺灣國家定位學術會議,臺灣法學學會)。
25.楊開煌,《談判策略研究—與中共談判》,(臺北:冠志出版社,1994年9月)。
26.楊開煌,<兩岸政治性談判的可能性、方式及其評估>,《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民主基金會,1991年11月9日)。
27.楊劍,<中華復興與臺灣社會統一動力的重建>,《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臺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2006年初版)。
28.葉重新,《教育研究法(第二版) 》,(臺北:心理出版社,2004年10月)。
29.周志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全國臺灣研究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
30.趙全勝,傑若德‧馬瑞,<越南統一之辯證>,《分裂與統一》,(臺北:桂冠,1994 年)。
31.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2006年3月1日)。
32.蔡瑋,《中共涉臺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北京:風雲論壇,2000年2月)。
33.蕭新煌、瞿海源主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4年)。
34.閻學通、漆海霞編,《國際形勢與臺灣問題預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35.韓乾,《研究方法原理》,(臺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10月)。
36.魏鏞、朱志宏、詹中原、黃德福等,《公共政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3月)。
貳、期刊
1.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中美關係報告1979-1980》,(臺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0年)。
2.丁東,<周永康案一瞥>,《明報》,第585期 2014年9月1日。
3.文現深,<大陸政策馬團隊準備好了嗎?>,《天下雜誌(台北)》,第397期,2008年5月。4.王逸舟,<面向 21 世紀的中國外交:三種需求的尋求及其平衡>,《戰略與管理》,(北京:1999 年第 6 期)。
5.王嘉州,<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量化分析:臺灣經濟與大陸現況的檢視>,《中國事務季刊》,(臺北:2001年10月,第6期)。6.江丙坤,<承擔兩岸協商、交流、服務的神聖使命>,《兩岸經貿月刊》,第197期,2008年5月。
7.何清漣,<「馬習會」對台灣政治影響有多大?>,《看雜誌》,第162期,2015年12月1日。
8.吳玉山,<抗衡或扈從:面對強鄰時的策略選擇(下)>,《問題與研究》,(臺北:第36卷第3期,民國86年3月)。9.吳琬瑜、何榮幸、王曉玟,<專訪蔡英文:打贏九合一,中國也會轉向民進黨>,《天下雜誌》,第551期,(2014年7月9日)。
10.沈富雄,賴祐民,<兩岸共組國協,臺琉 同時廢武—解決臺海問題的新模式>,《中國事務季刊》(臺北:2001年7月)。11.邱立本、童清峰,<獨家專訪: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兩岸高峰會懸念馬英九爭取APEC 會晤習近平>,《亞洲週刊(香港)》,第28 卷1 期(2014 年1 月)。12.邱坤玄,<胡錦濤訪美的意涵與發展>,《中共研究(臺北)》,第三十六卷,第五期。
13.邵宗海,<馬英九大陸政策的內涵>,《明報月刊(香港)》,第四十三卷,第四期,2008 年4 月。
14.柳金財,<『一中一臺』架構下民主進步黨大陸政策分析—『泛美麗島系』與『泛新潮流系』政策爭論與政策選擇>,《東亞季刊》(臺北:1998 年 1 月)。15.徐青,<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本質特點>,《中國評論月刊(北京)》,第142 期,2009 年10 月。
16.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中國評論月刊(臺北)》,第130 期,2008 年10 月號。
17.張亞中,<對『一個中國架構下邦聯』的思考>,《政策月刊》(臺北:2000年9月)。18.張祖謙,<國防現代化與臺灣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1999 年第6期)。
19.張登及,<國內兩岸關係理論研究取向發展試析>,《共黨問題研究》,(臺北:第27卷第3期,2001年3月)。20.曹長青,<美對臺軍售勢力不可小覷>,《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7期 民國99年7月。
21.郭瑞華,<「520」後的中共對臺人事布局與政策動向>,《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6期 民國97年6月。
22.黃秀端,<總統、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美國月刊(臺北)》,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23.楊偉中,<五大軸線建構馬英九兩岸政策>,《新新聞(臺北)》,第1156期,2009年5月7日。
24.潘錫堂,<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8期 民國101年8月。25.橋爪大三郎,<文革對世界的衝擊,紅衛兵與「全共鬥」 兼談60年代日本的新左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第36期,1996年8月)。
參、報紙
1.大公報(香港)。
2.中國時報(臺北)。
3.中時晚報(臺北)。
4.青年日報(臺北)。
5.聯合報(臺北)。
6.聯合早報(臺北)。
肆、網路
1.BBC 中文網,http://www.bbc.co.uk。
2.工商電子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3.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http://www.cna.com.tw/。
4.中央研究院電子報, http://newsletter.sinica.edu.tw。
5.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
6.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7.今日報導刊, http://www.herald-today.com。
8.天下電子雜誌,http://www.cw.com.tw。
9.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1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http://www.mac.gov.tw。
11.旺報, http://www.chinatimes.com。
12.風傳媒,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
13.環球時報, http://news.sina.com.cn/。
14.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
15.蘋果日報網站, http://www.kmt.org.tw。
16.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