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erknes,G & Bratteteig,T.(1995). User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A Discussion of Scandinavian Researchon System Developmen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7(1).
HillStCate.(2016).This is Temporary: How transient projects are redefining architecture .RIBA Publishing.
HumanityforArchitecture. (2012). Design Like You Give A Damn: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Humanitarian Crises. Metropolis Books.
Joe Tidd, John Bessant.(2009). Managing Innovation: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Marke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4th Edition.
PetersonWicklund Pigozzi&O''Donnell. (2010). The Third Teacher. Abrams.
Rivlin, L. G., & Wolfe, M (1985). Institutional setting in children’s lives.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Susanne Hofmann. (2015). Architecture Is Participation: Die Baapiloten: Methods and Projects. Jovis.
Tudor, L.G., Muller, M.J. and Dayton, J.T., A C.A.R.D. (1993)Game for Participatory Task Analisys and Redesign:Macroscopic Complement to PICTIVE. in INTERCHI''93. Amsterdam.
Von Hipple, Eric.(1986). Lead Users:A Source of Novel Product Concepts,the NCNU library subscribed journal. Management Science, 32 (7).
Ann E. Boehm,Richard A. Weinberg。廖鳳瑞、李易霖 譯。(1999)。The Classroom Observer。兒童行為觀察——課室經驗之鑰。光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hambers Aidan。(2014)。打造兒童閱讀環境The reading environment: how adults help children enjoy books.。天衛文化。
Fergus P. Hughes 著。郭靜晃譯。(2000)。Children, Play, and Development。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Klein L. Forst&Barry L.Joe. (1980)。 Children’s play and playgrounds。 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Kojima Kazuhiro。(2005)。 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田園城市。
Joe. L. Frost 。江麗莉等譯(1997)。play and playscapecs。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IrwinMichelleD., & BushnellM.Margaret。 (1990)。 兒童行為觀察法Observational Strategies for Child Study。 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Leonard Annie。 (2010)。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 – and a Vision for Cha。 時報出版。
McDonough&MichaelBraungart&William。 (2008)。 從搖籃到搖籃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ing Things。 野人出版社。
MichelleMargaretIrwin, M.D. (1990)。Observational Strategies for Child Study. 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Preece, J., Rogers, Y., &. Sharp, H. 陳建雄譯。(2009)。互動設計 -跨越人-電腦互動。臺北:全華科技。
Tapscott, D. & Willams, A. (2007)。維基經濟學。王怡文譯。臺北:商智。
劉麗雲。(1992)。《Dance Movement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舞蹈律動治療》。
陳世耀、溫典寰(2006)。新政府做不好?Nike不只賣球鞋,Joga.com和消費者搏感情。《天下雜誌352期》。
許政順. (2008)。向大地學習。新北市石門區石門國民小學。
黃瑞茂. (2006)。淡水河口藝術網絡建構計劃。臺北縣立淡水古跡博物館.
黃瑞茂。(2010)。藝域書寫:生活場景域公共藝術的行動對話。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林素瓊。(1993)。 E+P(8)為兒童的建物。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山辺豊彥。(2014)。 圖解木構造:110個木造概念與技法,讓憧憬的木質感在現代住宅中實現。易博士出版社。
湯志民. (1998)。學校遊戲場的設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湯志民. (2002)。學校遊戲場。五南書局。
張聖琳,倫迪鶴斯特. (2005)。造坊有理 Community Design Primer。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竹圍工作室. (2010)。 山水之間的藝術遊廊-開創環境教育的另類模式.。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
何明錦。(2002)。木質建材回收再利用之應用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陳淑敏。(1999)。幼兒遊戲。心理出版社
黃宣範〈1973〉。隱喻的認知基礎。中外文學,第二卷第五期,頁9-19。何瑞芳〈2000〉。隱喻式廣告效果之研究。臺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聖文(2001)。大家合力蓋房子中寮鄉中原鄉親工作站參與式設計操作經驗。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 (43):11-27錢 纓,蘇慶東。(2011)。公共空間的參與式設計模式。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第43卷,第1期
張小虹。2005。感覺結構。聯合文學
何乏筆。2003。〈氣氛美學的新視野 ? 評介伯梅〈氣氛美學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
陳歷渝(2003)。兒童遊戲場規劃決策影響因素之探討。載於2003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佐源(1999)。社區與小學共同參與生活環境設計之研究-以中區五所小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劉柏宏(1997)。國小校園戶外空間參與式設計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凱鈿(2002)。學校建築規畫使用者參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吳旭專(2000)。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信宏(2004)。幼兒戶外組合式遊具需求性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淑貞(1987)。臺北市四個鄰裡公園中兒童遊戲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園藝學系碩士論文。
黃芳利(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使用校園戶外空間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
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