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豐緒(2000)。網路教材與適性教學技術探討。「2000網路學習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67-74。
王敬詠(2012)。應用電腦冒險遊戲式學習於專業英文課程對提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態度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金玉(2014)。運用桌上遊戲提昇小六學童英語拼字能力之效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英語兒童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丘愛鈴(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31,18-33。李雅婷(2014)。少子化下的積極性差別待遇-談差異化課程與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3(5),81-86。
李鈺紋(2012)。影響新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因素與使用現況調查分析。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宜倫(2014)。差異化教學對國中生文法學習之效益。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美璇(2015)。差異化教學策略對國中九年級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李雪菱(2012)。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一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林上為(2014)。建置英文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與傳統學習分析比較-以ASP.NET及HTML5為開發工具。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林元媛(2014)。桌遊應用在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低年級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江羽凡(2014)。探討情境遊戲式學習對英文單字學習成效之影響─以Second Life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論文,桃園市,未出版。林健豐(2015)。有效翻轉英語教學-區分性ABC教學法。取自http://blog.udn.com/bigbow1119/21094579
林央侖(2010)。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毓淵(2014)。差異化故事教學對台灣五年級學童英語閱讀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兒童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吳清山(2012)。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8。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8
吳佳佳(2007)。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融入英語學習活動之設計與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未出版。侯惠澤(2014)。台科大迷你教育遊戲研究團隊微翻轉遊戲式學習模式與桌遊之教學運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侯采伶(2016)。用桌遊來翻轉學習-以國中數學質數為例。台灣教育評論月刊,5(5),132-137。
洪儷瑜(2014)。教室內實施差異化教學的策略。教師天地,190,45-50。高桂懷(2014)。一位國民中學英語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的歷程與反思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許永清(2011)。桌遊好好玩,桌遊跟你想的不一樣。取自http://pchomekids.pixnet.net/blog/post/35189833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陳秋伶(2014)。桌上的遨遊與想像:台灣桌遊的發展現況。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美芳、洪儷瑜(2012)。差異化教學策略設計要領。(2012國中種子教師工作坊)。
陳昺菎(2014)。從心流經驗觀點探討國中生如何學習。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1),69-84。郭文宗(2004)。激勵因子對高職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行為與學習效能之影響。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黃永和(2012)。激發學習活力-遊戲在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天地,179,23-28。黃如妏(2015)。探討數位遊戲式學習和數位獎章機制對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黃鈺琳(2014)。區分性教學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閱讀能力之試探性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莊育琇(2013)。澳洲差異教學對台灣國中小教育之啟示-以墨爾本Parkmore小學為例。取自http://enews.trsc.chc.edu.tw/100Webs/Other/3660402.pdf
莊惠如、王菀詩、吳怡慧(2014)。同異質分組並行差異化教學。中等教育,65(3),117-131。
梁朝雲、陳德懷、楊叔卿、楊接期(2008)。「悅趣化數位學習」研究宣言。取自http://elearning.nutn.edu.tw/sigView.aspx?
Subject=「悅趣化數位學習」研究宣言(Manifesto%20of%20Research%20on%
20Digital%20Gamebased%20Learning)&Class=DIGITEL%20%20%20%20%20%20%20%
孫春在(2013)。遊戲式數位學習。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錫南 (2013)。英文科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233,37-48。郭宜琳(2015)。英語桌遊對英語學習成效與英語學習興趣之關聯性研究。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桃園市,未出版。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
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原作者:Robert E. Slavin)。台北:學富。
張玉茹(1997)。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武昌(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144。張旭鎧(2010)。五分鐘玩出專注力遊戲書。台北市:新手父母。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二版)。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琬琦(2016)。棋盤英語遊戲大變身。師德會訊,96,16-17。
湯志民(1990)。康德教育思想對我國國民教育的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1,151-187。曾靜華(2015)。桌上遊戲哆寶對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童之字彙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翁惠婷、簡雅臻(2015)。國小五年級英語差異化教學學習成就之探討。國民教育,55:2,60-81翁慧婷(2015)。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五年級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蔡佳玲(2013)。幾何思考層次理論於國小平面幾何圖形概念桌上遊戲開發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鄒亞珊(2014)。實施差異化語言教學:一個臺灣高中英語教室之行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鄒佩珊(2014)。結合行動遊戲式學習系統與記憶力訓練對於英文字彙學習之成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黎瓊麗(2004)。國小英語教學之現況分析─以屏東地區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專案研究論文發表會。
劉學蕙(2016)。英語桌遊設計,取自於http://caroline-efl.blogspot.tw/。
甄曉蘭(2012)。差異化教學策略研習手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研究中心。
甄曉蘭(2013)。學校建置學習支援系統推動差異化教學之策略ppt。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顏惠君(2015)。提昇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化教學實踐歷程與實施成效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碧娟(2016)。國中七年級英語助動詞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蘇千芳(2015)。差異化教學在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未出版。蘇伊鈴(2007)。高雄縣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環境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劉忠岳(2015)。寫給老師們的桌遊指南:期望透過遊戲啟發學習動機,請先從「正視遊戲」做起。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取自於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61。
二、英文部分
Adcock, A. (2008). Making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working: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 Library Media Connection, 26(5), 56-57.
Bramdsford, J., Brown, A., & Cocking, R. (2000).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n struggling readers in first grad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 database.
Board Game Geek (2000). Board Game Mechanics. Retrieved from
http://boardgamegeek.com/browse/boardgamemechanic
Felder, R. M., & Soloman, B. A. (2004).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Restrieved July 20, 2009, from http:// www.ncsu.edu/felderpublic/ILSpage.html.
Gay, L. P.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Gardner, H. (1983).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Y: Basic Books.
Gros, B. (2007). Digital games in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gam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40(1), 23-38.
Huizinga, J. (1955). 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 Boston: The Beacon Press.
Gee, J. P. (2007). “Learning and Games.” The Ecology of Games: Connecting Youthe, Games, and Learning. MacArthur Foundation Series on 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8. 21-40.
Malone, T. W. & Lepper, M. R. (1987). Making learning fun: a taxonomy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 of learning, Aptitud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Conative and Affective Process Analyses, Vol. 3, 223-253.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 game: aligned learning through modern board games (pp. v-134). Chicaco: America Library Association.
Prensky, M. (2007a).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St Paul, MN: Paragon House
Prensky, M. (2007b). Students as Designers and Creators of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 Who Els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9(6), 1004-1019.
Reeve, J. (1992).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s and emotion. Florida: Holt, Rinehart & Winston.
Sternberg, R. J., Troff, B., & Grigorenko, E. L. (1998). Teaching for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raises school achievement. Phi Delta Kappan, 79(9), 667-669.
Sternberg, R. J. (2003). Giftedness according to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In N. Colangelo & G. 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88-99.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ubban, P. (2006).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 research basi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7, 933-947.
Tomlinson, C. (2000).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2nd). Alexandria, Va. :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2002). Invitation to Lear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0, 6-10.
Trybus, J. (2014). Game-Based Learning: What is is, Why it Works, and Where it’s Going: NMI White Pap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ewmedia.org/game-based-learning--what-it-is-why-it-works-and- where-its-going.html
Van Eck, R. (2006).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t’s not just the digital natives and who are restless, EDUCAUSE Review, 41(2), 16-30.
VanTassel-Baska, J., Feng, A. X., Brown, E., Bracken, B., & Stambaugh, T.(2008). A study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al change over 3 years. 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 52(4), 297-312.
Vygotsky, L. S. (1976). 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In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k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gr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 J. Bruner, A. Jolly. & K. Sylva (Eds.), Play: Its role in dvelope and evolution (pp.537-554). New York: Basic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