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憲法(1947)。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 LawContent. aspx?PCODE=A0000001
王世英(2007)。高中生涯輔導工作成效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思惠(主編)(2004)。彩虹正飛揚:臺北市生涯發展教育資源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王淑慧(2004)。生涯發展教育融入自然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單元活動設計。國教輔導雙月刊,44(2),17-32。世界人權宣言(1948)。取自聯合國中文網站
http://www.un.org/zh/universal- declaration-human-rights/index.html
田秀蘭(2012a)。十二年國民教育與青少年之生涯發展。教師天地。177,1-7。田秀蘭(2012b)。生涯輔導理論。載於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主編),
生涯輔導(頁41)。臺北市:心理。
何美華(2013)。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吳佩娟、郭丁熒(2012)。教師投入教學與師生關係的關聯性之探討。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8,165-198。
吳函靚(2014)。十二年國教國民中學適性輔導推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縣。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頁40-93。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
吳英璋(1994)。從不同層面的輔導區分輔導專業化之概念。輔導季刊,30(1),3-6。吳清山(2009)。教育111的理念。教師天地。160,10-17。吳清山(2012)。適性輔導與人才培育。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9(6),1-3。吳清山(2016)。特色招生。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6,1-2。
取自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wu/My%20Documents/
Downloads/%E7%89%B9%E8%89%B2%E6%8B%9B%E7%94%9F.pdf
吳清基(主編)(2013)。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呂怡慧(2009)。國中教師自我生涯認知、對生涯發展教育課程信念與生涯發展教育課程融入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宋湘玲(1985)。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市:復文。
宋曜廷(2012)。國中適性輔導測驗工具使用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李彥儀(2016)。適性揚才?-略談對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建議」制度設計的隱憂。鵝湖月刊,5(5),88-91。周雅芬(2014)。十二年國教的學生升學選擇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林乃慧(2010)。繪本融入生涯發展教育議題創新教學之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
林永豐(2007)。追求均質學區-從高中職社區化反省學區的規劃。課程與教學季刊,10(2),131-144。
林光偉(2013)。桃園縣國民中學適性輔導評估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林志忠(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林秀蓮(2001)。以生涯發展課程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生涯成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幸台(1994)。高一學生生涯輔導實驗研究研究報告。教育部訓委會委託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12)。生涯輔導,頁41。臺北市:心理。
林美雲(2013)。12年國教vs.多元學習。教師天地。186,35-38。林敏勝(2013)。102年度彰化縣適性輔導工作執行現況研究報告。彰化縣:彰化縣教育局。
林義閔(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林嘉慧(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適性輔導
知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
班,臺北市。
林蔚芳(2012)。從生涯發展的觀點看-如何協助國中生適性發展。教師天地,177,4-9。
金樹人(2005)。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市:東華書局。
金樹人(1991)。國民中學生涯輔導具體措施研究報告。教育部訓委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洪鳳儀(2005)。生涯規劃。載於洪鳳儀(主編),生涯規劃(頁54),臺北市:
揚智。
洪寶蓮(主編)(1993)。國中教師生涯輔導研習教材。臺北市:教育部。
唐思涵(2016)。從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看國中生涯輔導困境與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88-91。師資培育法(2014)。取自教育部法規資料庫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769
徐昊杲等(2011)。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徐昊杲、蔡宜穎(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國民中學生涯輔導的理念與推動。新北市教育局教育季刊。4,12-16。徐華助(2007)。新竹縣國中生涯發展教育與技藝教育學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高博銓(2012)。適性輔導之推動與挑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6),35-46。張敏蘭。(2014)。屏東市國中教師落實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專業成長需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張添洲(2007)。學習規劃與生涯發展。臺北市:五南。
張德聰(1999)。運用焦點解決法於成人生涯轉換諮商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張德聰、田秀蘭、林蔚芳(2010)。國中階段生涯輔導工作實務現況分析與多元進路觀點生涯輔導策略發展之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張融禎、許國忠(2015)。正向心理學在國小適性輔導的實踐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29-135。
張瀞文(2012)。十二年國教家長必做的準備。親子天下雜誌,34,28-32。
教育基本法(2013)。取自教育部法規資料庫:
http://edu.law.moe.gov.tw/ Law Content.aspx?id=FL008468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生涯發展教育)。取自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
教育部(2012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傳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b)。方案5-1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
取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662。
教育部(2012c)。配套措施3學生生涯規劃與國民素養提升:方案3-1國中與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生涯輔導實施方案。取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1075。
教育部(2012d)。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e)。適性輔導篇:適性輔導與未來發展。載於教育部(主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開啟孩子無限可能手冊(頁46-47)。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f)。生涯發展的基本理念。取自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 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5.php
教育部(2012g)。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取自教育部法規資料庫:http://edu.law.moe.gov.tw/ LawContent. aspx?id=FL039743
教育部(2013)。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實施要點。取自教育部法規資料庫: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133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38
教育部(2016)。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取自教育部法規資料庫: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4004
教師法(2014)。取自教育部法規資料庫: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 aspx?id=FL008447
莊錦智(2013,5月)。102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工作宣導列車啟動。金門教育電子報。取自:http://teacher.hlc.edu.tw/imain3.asp?id=661&c=3271&o=2
許智偉(1982)。論美國生計教育與我國教育革新。臺北市:幼獅。
許雅惠(2004)。國小教師專業知能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陳宜平(2012)。國小五年級實施多元智能生涯發展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組研究所,新竹市。陳珊怡(2016)。十二年國教下國中生涯輔導課程對學生生涯自我探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北市。陳韋伊(2008)。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共同職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陳淑女(2012)。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適性輔導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陳清溪(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適性教育與輔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9(6),47-52。陳雅慧(2015)。多元智能之父-加納德:未來人才,必備4大關鍵能力。親子天下,四月號(66),158-160。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臺北
市:五南。
陳聯鳳(2012)。落實適性輔導成就每個孩子的生命。臺中市教育電子報。取自:
http://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310
陳麗馨(2015)。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適性輔導成效之感受-以宜蘭縣溪南地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未來學研究所,宜蘭縣。程國選(2009)。職業取向生涯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習遲緩學生生涯成熟之影響。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87-112。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78,157-182。
黃于芳(2012)。新北市推動國中生涯檔案建置問題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黃怡心(2011)。屏東縣國中學生之生涯發展教育課程的課程實施認知、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黃怡潔(2014)。新竹縣國中推動學生生涯發展紀錄手冊知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程研究所,新竹市。黃能堂、楊明惠、陳燕君(2005)。課程改個中生涯發展議題之意義與融入教學之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39,47-54。黃德祥(200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臺北市:考用。
楊育儀(2012)。前期中等教育階段適性輔導及生涯教育工作之檢視。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6),53-60。葉于釧(2002)。生涯發展教育融入各領域之探討。研習資訊,19(4),14-18。葉碧雲(2015)。新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意見調查(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
劉玉玲(2007)。生涯發展與心理輔導。臺北市:心理。
劉淑萍(2013)。生涯發展教育融入數學課程對國中生的生涯覺察能力與數學興趣提升之行動研究。新竹縣政府教育處委託研究計畫報告(編號: 3032)。新竹縣: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劉穎(2013)。國民中學輔導關懷模式建構-以新竹市某私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劉藍芳、林信志(2012)。蘇格拉底對話法在學生適性輔導上之應用。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6),53-60。鄭欣宜(2009)。義務教育免費制度之研究-以保障學生受教權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臺北市。
盧怡任、劉淑慧、敬世龍、尤家欣、邱瑞妏、張淑霞(2015)。「適性發展~活出個人生涯風格」計畫方案介入臺南市國中生涯教學之行動反思。輔導與諮商學報,37(1),57-77。謝勝隆(2012,8月)。引導多元、適性發展~談12年國教國中推動適性教育的
思考。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教育專欄,取自:http://case.ntu.edu.tw/CASEDU/?p=347。
鍾翠芬、賴爾柔(2007)。從課程理解到課程之事的實踐-以生涯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發展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0(4),101-122。韓楷檉、王世英、洪寶蓮(2007)。高中生涯輔導工作成效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7,75-96。簡吉聲(2013)。師生關係研究-以關係與關係發展為論述基礎。萬能商學學報,18,111-128。顏妙玲(2013)。國一生涯發展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臺南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技研究所,臺中市。羅智華(2011,5月)。國二生體驗技職為12年國教準備。人間福報。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42337
鐘穎(2011)。中學輔導教師專業職能知覺之重要程度與個人符合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外文部分
Deci, E. L.,&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 (4), 227-268.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NY:Basic Books.
Herr,E. L.,& Cramer, S. H. (1996).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 (6th ed.). Boston:Pearson Allyn and Bacon.
Shertzer,B.,& Stone. B. C. (1981).Foundamentals of guidanc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Super,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rgraph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