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1. 王海艷,《杜象密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2。
2. 柳宗悅,《工藝美學》。台北市:地景企業,1993。
3. 趙丹綺、王意婷,《玩•金•術-金屬工藝入門》。新北市:煉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2008 。
4. 趙丹綺,《玩•金•術-金工創作進階》。新北市:鍊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2014。
中譯書目:
1. Roland Barthes,許绮玲 譯,《明室–攝影札記》,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1997。
2. Lynn Mystery & Dorion Sagan,石濤 譯,《神秘的舞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9。
3. Frank G. Goble,呂明 陳紅雯 譯,《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1992。
4. Marc Le Bot,湯皇珍 譯,《身體的意象》。臺北市:遠流,1996。
5. John Berger,吳莉君 譯,《觀看的方式》,臺北市:城邦文化,2010。
6. Kathryn Woodward,林文琪 譯,《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新北市:韋伯文化,2004。
7. Jonathan Littell,林心如 譯,《仿培根的三習作》。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2014。
8. Diane Ackerman,莊安祺 譯,《感官之旅》。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
9. Maurice Merleau-Ponty,龔卓軍 譯,《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7。
10. John Berger,何佩樺 譯,《另類的出口》。台北市:麥田人文,2011。
外文書目:
1. Nancy Mēgan Corwin, Chasing and Repoussé, Brunswick Maine: Brynmorgen Press, 2011.
中文期刊:
1. 成章瑜,〈生命的大玩偶-黃春明〉,《遠見雜誌》第214期 (2004),220頁。網路資料:
1.〈元祖!金剛戰士!〉。引用日期:2016∕6∕18。http://igtenos828.pixnet.net/blog/post/23191287。
2.〈蒙太奇〉,《維基百科》。引用日期:2016/6/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5%A4%AA%E5%A5%87。
3.〈厭惡療法〉《維基百科》。引用日期:2016/9/2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E%8C%E6%81%B6%E7%96%97%E6%B3%95。
4.〈縮時攝影〉《維基百科》。引用日期:2017/2/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縮實攝影。
5. 孫有蓉〈泛哲學 我思故我在幹嘛?〉《哲學新媒體》。引用日期:2016/3/11。http://www.philomedium.com/blog/1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