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教育部統計處(2016)。中華民國教育程度標準分類(第五次修正)。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古德興、秦廣浩、周冠廷、張家閔(2015,10)。以聯合分析法探討社交場合女性對男性服裝穿著偏好之研究。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5 (4),49 - 59史旺基(2014)。制服・女孩X史旺基。臺北市:夢想製造。
史旺基(2015)。制服・女孩ⅡX史旺基。臺北市:夢想製造。
史旺基(2015)。制服・女孩ⅢX史旺基。臺北市:夢想製造。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萬益(2011)。企業研究方法(第四版)。臺北市:華泰。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華泰。
吳麗娟、賴顯松(1995,06)。我國學生校(制)服型式之研究。臺南家專學報,14,291-324。呂淑珍(2004)。高雄市高中〈職〉學校學生校服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李幸育(2010)。臺灣高中女生制服樣式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教會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家圖書館,臺北市。周文賢(2002)。行銷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周文賢、李宏達(1992)。市場調查與行銷決策研: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臺北市:華泰。
周文賢、張欽富(2000)。聯合分析在產品設計之運用。臺北市:華泰。
洪佳佑(2014)。應用聯合分析法探討快速時尚品牌服飾之產品屬性最佳化組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胡憶陽(2013)。平價時尚服飾品牌之消費偏好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校服(2016,03)。漢語辭典-漢語網【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164031-265.html
校服(2016,03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文字資料】。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高校制服(2016,06月-09月)。制服地圖【圖片資料】。取自http://uniform.wingzero.tw/blog/archives/category/introduction
教育部(2016)。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服裝儀容之原則。取自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A82201D52EFE6FD
教育部統計處(2016) 。教育統計查詢網。取自https://stats.moe.gov.tw/result.aspx?qno=MQA1AA2
陳步青(2011)。高中職學生違反服裝儀容規定原因探討- 以臺南市一所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陳怡君、林家旭(2015,04)。應用KANO 品質模式於高中女生制服設計之研究。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5 (2),24-35。黃文鍠(2016,05月)。開襟長衣到合身洋裝 長榮女中130年校服演進史。自由電子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90044
黃俊英(2010)。企業研究方法 。臺北市:東華。
葉立誠(2014)。臺灣服裝史(典藏第二版)。臺北市:商鼎。
葉怡君(2011)。高中職學生制服之意象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劉易蓁(2015)。臺灣500高校制服年鑑夏季女生版。臺北市:約書亞。
蔡倚芊(2016)。應用聯合分析法於中性化服裝之最佳化設計研究(碩士論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服務產業系研究所,臺南市。賴瓊琦(2012)。高中職學生制服之意象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家圖書館,臺北市。
賴顯松、吳麗娟(1996,01)。我國學生家長對校服意見及滿意度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7(1),128-147。簡志翔(2011)。高中教師與學生對於高中女性夏季校服情感感受之差異─以臺北市高中職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臺北市:三民。
(二)英文部分
Green, P. E., & V. R. Rao. (1971).“Conjoint Mesurement for Quantifying Judgemental Data”.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8, 355-363.
Green, P., & Srinivasan, V. (1978).“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Research : Issues and Outlook”.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 September), 106.
Kaiser, S. B. (1997).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 Symbolic appearances in context(2nd ed. Revised). New York: Fairchild Publications.
Punj, G. C., & Stewart, D. W. (1983). An interaction framework of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0(September), 154-165.
Richardson, P. S., Dick, A. S., & Jain, A. K. (1994).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Cue Effects on Perceptions of Store Brand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