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7 02: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慎謙
研究生(外文):Lee, Shen-Chien
論文名稱:傅遜及其《春秋左傳屬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Fu Hsun and "Discussi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to Chun Qiu Zuo Zhuan"
指導教授:張曉生張曉生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7-01-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傅遜春秋左傳屬事紀事本末體
外文關鍵詞:Fu HsunDiscussi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to Chun Qiu Zuo Zhuanhistory presented in separate accounts of important even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以明代傅遜及其著作《春秋左傳屬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傅遜《春秋左傳屬事》之學術意義,其中包含傅遜編纂全書之理念、及全書在經學、史學發展之地位。第二章重點有二,分別為考述傅遜生平及其著作,先廓清研究範圍,以利後續章節深入研究。第三章為《春秋左傳屬事》內容分析,分析考察全書以釐清作者思路,藉此接收作者所傳遞的思想。第四章探討《春秋左傳屬事》所呈現之學術意義,《左傳》本身經、史相融的特殊性,在傅遜著作之中如何去詮釋?
In this paper ,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about Fu Hsun and his "Discussi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to Chun Qiu Zuo Zhuan". It is a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academic significance of Fu Hsun and his "Discussi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to Chun Qiu Zuo Zhuan". Including the idea of writing , and academic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Chapter Two have two point, are Fu Hsun’s life and book. In this chapter we are going to division the area of research. Chapter Three are analysis of "Discussi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to Chun Qiu Zuo Zhuan", inspection all the book and clarify Fu Hsun’s thoughts. Chapter Four we are going to discussion the book’s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and Fu Hsun how to explanation "Chun Qiu Zuo Zhuan" in his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步驟 5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相關資料 8
一、重建傅遜生平 8
二、《春秋左傳屬事》文獻 9
三、近人相關研究成果 9
第二章 傅遜生平及其著作考述 12
第一節 傅遜生平考述 12
一、傅遜生平 12
二、傅遜之交遊 18
三、傅遜學術路線與特色 22
四、傅遜生活的時代背景 26
第二節 《春秋左傳註解辨誤》之內容與版本 29
一、《春秋左傳註解辨誤》之內容 29
二、《春秋左傳註解辨誤》之版本 35
第三節 《春秋左傳屬事》之內容與版本 39
一、傅遜著《春秋左傳屬事》之動機 40
二、《春秋左傳屬事》之編纂體例 43
三、《春秋左傳屬事》現存版本 52
四、《春秋左傳屬事》現存版本比較 56
第三章 《春秋左傳屬事》之內容分析 61
第一節《春秋左傳屬事》的編纂理念 61
第二節 傅遜對杜注的態度 79
一、杜預「張本說」對於傅遜的影響 80
二、《春秋左傳屬事》與《春秋左傳集解》之間的關係 97
第三節 《春秋左傳屬事》所呈現的價值觀 108
一、駁《左傳》以成敗論 109
二、以「周」為尊,但不盲目偏袒 115
三、對於收受賄賂的行為表示深惡痛絕 118
第四章 《春秋左傳屬事》所呈現的學術意義 124
第一節 《春秋左傳屬事》的「作者之志」 124
第二節 《春秋左傳屬事》的經學意義 130
第三節 《春秋左傳屬事》的史學意義 144
第五章 結語 153
參考書目 156
一、古籍文獻(先依四部分類法排列,再依時代排列)
經部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李學勤主編,《春秋公羊傳注疏》(整理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注疏》(整理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李學勤主編,《春秋穀梁傳注疏》(整理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宋〕胡安國撰,偉彊點校,《春秋胡氏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孫復,《春秋尊王發微》,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明〕傅遜,《春秋左傳屬事》,據明萬曆年間日殖齋刻本,收於《傅遜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明〕傅遜,《春秋左傳註解辨誤》,據明萬曆年間日殖齋刻本,收於《傅遜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清〕朱彝尊,《經義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學通論》, 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史部
〔吳〕韋昭注,《國語》,據民國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司馬遷著、〔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唐〕房玄齡等,《晉書》,據上海涵芬樓影印海甯蔣氏衍芬草堂藏宋本,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10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
〔宋〕章沖,《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唐順之,《左氏始末》,明萬曆四十二年(西元1614),劍江徐氏刊本。
〔明〕孫笵,《春秋左傳分國紀事》,明崇禎間(1628-1644)原刊本。
〔明〕董倫等修,〔明〕解縉等重修,〔明〕倫胡廣等復奉敕修,黃彰健校勘《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明〕張大復,《吳郡人物志》,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明〕張應武,《(萬曆)嘉定縣志》,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
〔明〕張元忭,《紹興府志》,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據清乾隆武英殿原刊本,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馬驌著,徐連城點校,《左傳事緯》, 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臺北:世界出版社,2012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趙宏恩,《(乾隆)江南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王昶,《直隷太倉州志》,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年。

集部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明〕王世懋,《王奉常集》,據明萬曆己丑(十七年,1589)吳郡王氏家刊本,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明〕婁堅,《學古緒言》,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
〔明〕徐學謨,《歸有園稿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張汝濟刻四十年徐元嘏重修本影印,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二、近人專著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廣西:漓江出版社,2013年。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
呂思勉《中國政治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呂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宋鼎宗《春秋胡氏學》,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汪惠敏《宋代經學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1989年。
沈玉成、劉寧合著《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阮芝生《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年。
周予同著,朱維錚編校《經學和經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周予同著,朱維錚編校《群經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林穎政《明代春秋著述考》,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年。
林穎政《明代春秋學研究》,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影印本,1978年。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學生書局,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張素卿《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2001 年。
張端穗《左傳思想探微》,臺北:學海出版社,1987年。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1993年。
章權才《宋明經學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
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13年。
傅隸樸《春秋三傳比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程元敏《先秦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程發軔《春秋人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程發軔《春秋要領》,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
童書業《春秋史》,臺北:開明書局,1969年。
陽平南《左傳敘戰的資鑑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黃朴民《文致太平─何休與公羊發微》,長沙:岳麓書社,2013年。
黃朴民《夢殘干戈─春秋軍事歷史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13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出版社,2007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趙友林《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趙伯雄《春秋經傳講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趙伯雄《春秋學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劉正浩《左海鉤沉》,臺北:東大圖書,1997年。
錢茂偉《明代史學的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錢穆《中國史學發微》,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錢穆《中國思想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2011年。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東大圖書,2011年。
錢穆《國史新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穆《國學概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穆《讀史隨劄》,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戴維《春秋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崔炳圭《左傳人物描寫藝術》,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0 年。
許秀霞《左傳楚國人物類型分析-以楚康、靈、平、昭時期為範圍》,政治大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4年。
陳雅萍《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出-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黃耀崇《左傳霸者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劉莉君《左傳戰爭文學寫作技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琴海〈左傳敘事視角研究〉,山東社會科學, 2002年,頁105-108。
毛宣國〈歷史、虛構與中國古代敘事〉,中國文學研究第一期,1998年,頁 6-8。
王靖宇著,張端穗譯〈以左傳為例看中國古代的敘事文〉,東海文藝季刊,第十期,頁2-16。
伊根著,張端穗譯〈左傳中的敘事文〉,東海中文學報,第三期,頁19-39。
朱占青〈論左傳的客觀敘事特徵〉,天中學刊,第19卷第四期,2004年,頁 43-48。
呂小霞〈左傳敘事範式初窺〉,魯行經院學報,第六期,2001年,頁93-94。
李先國〈敘事學中的時序和傳統理論中的敘述順序〉,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2卷第五期,2001年,頁 65-67。
李隆獻〈中國敘事文學的不遷之祧-淺析左傳的敘事技巧〉,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五期,1997年,頁23-46。
周來光〈左傳之文學觀〉,撫州師專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2年,頁 63-66。
倪天祥〈試論左傳戰爭篇章的結構藝術〉,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第二期, 2002年,頁66-74。
祝秀權〈左傳敘事藝術三題〉,洛陽大學學報,第17卷第一期,2002年,頁88-90。
高萍、劉寧〈歷史敘事模式的定型及其對小說敘事的影響〉,西安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一期,2003年,頁20-22。
張素卿〈章沖《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述略─《左傳》學的考察〉,國家圖書館館刊,1996年6月第一期,頁131。
張素卿〈左傳戰爭敘事蠡探〉,臺大中文學報,第十九期,2003年,頁1-43。
張高評〈台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上)〉,漢學研究通訊(總九十一期),2004年,頁1-18。
張高評〈台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下)〉,漢學研究通訊(總九十二期)2004年,頁1-10。
張高評〈左傳描寫文之價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4卷第七期,,頁 58-62。
張曉生〈傅遜《春秋左傳屬事》與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之「晉文公之伯」紀事比較〉,嶺南大學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頁595-634。
梁曉雲〈史記與左傳、國語所記之吳越歷史的比較研究〉,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一期,1997年,頁 54-58。
陳致宏〈左傳晉楚弭兵及其隱含作者-由敘事學角度析論〉,東方人文學誌,2002年,頁1-28。
劉節〈左傳國語史記之比較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3卷第二期,頁10-22。
劉鳳泉〈左傳敘事文學價值論略〉,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2 年,頁 50-53。
歐陽雪梅、胡志平〈左傳編年體結構的敘事優勢及其影響〉,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一期,2002年,頁 45-49。
潘萬木〈左傳的戰爭敘述〉,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19 卷第四期,2004 年,頁30-35。
蔡寶璽〈中國歷史敘事中的間接虛構敘事及其效果 〉,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四期,2002年頁35-38。
韓猛〈左傳敘事的時間觀念淺析〉,濟南大學學報,第14卷第三期,2004年,頁45-50。
羅軍鳳〈論左傳的特殊敘事方式-記言〉,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二期,2000年,頁79-84。

四、電子資料庫
「國家圖書館中文古籍書目資料庫」http://nclcc.ncl.edu.tw/ttsweb/rbookhtml/nclrbook.htm
檢索日期:西元2016年8月1日。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
檢索日期:西元2016年8月1日。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