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文獻(先依四部分類法排列,再依時代排列)
經部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李學勤主編,《春秋公羊傳注疏》(整理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注疏》(整理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李學勤主編,《春秋穀梁傳注疏》(整理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宋〕胡安國撰,偉彊點校,《春秋胡氏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孫復,《春秋尊王發微》,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明〕傅遜,《春秋左傳屬事》,據明萬曆年間日殖齋刻本,收於《傅遜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明〕傅遜,《春秋左傳註解辨誤》,據明萬曆年間日殖齋刻本,收於《傅遜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清〕朱彝尊,《經義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學通論》, 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史部
〔吳〕韋昭注,《國語》,據民國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司馬遷著、〔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唐〕房玄齡等,《晉書》,據上海涵芬樓影印海甯蔣氏衍芬草堂藏宋本,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10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
〔宋〕章沖,《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唐順之,《左氏始末》,明萬曆四十二年(西元1614),劍江徐氏刊本。
〔明〕孫笵,《春秋左傳分國紀事》,明崇禎間(1628-1644)原刊本。
〔明〕董倫等修,〔明〕解縉等重修,〔明〕倫胡廣等復奉敕修,黃彰健校勘《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明〕張大復,《吳郡人物志》,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明〕張應武,《(萬曆)嘉定縣志》,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
〔明〕張元忭,《紹興府志》,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據清乾隆武英殿原刊本,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馬驌著,徐連城點校,《左傳事緯》, 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臺北:世界出版社,2012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趙宏恩,《(乾隆)江南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王昶,《直隷太倉州志》,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年。
集部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明〕王世懋,《王奉常集》,據明萬曆己丑(十七年,1589)吳郡王氏家刊本,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明〕婁堅,《學古緒言》,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
〔明〕徐學謨,《歸有園稿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張汝濟刻四十年徐元嘏重修本影印,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二、近人專著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廣西:漓江出版社,2013年。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
呂思勉《中國政治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呂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宋鼎宗《春秋胡氏學》,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汪惠敏《宋代經學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1989年。
沈玉成、劉寧合著《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阮芝生《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年。
周予同著,朱維錚編校《經學和經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周予同著,朱維錚編校《群經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林穎政《明代春秋著述考》,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年。
林穎政《明代春秋學研究》,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影印本,1978年。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學生書局,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張素卿《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2001 年。
張端穗《左傳思想探微》,臺北:學海出版社,1987年。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1993年。
章權才《宋明經學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
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13年。
傅隸樸《春秋三傳比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程元敏《先秦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程發軔《春秋人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程發軔《春秋要領》,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
童書業《春秋史》,臺北:開明書局,1969年。
陽平南《左傳敘戰的資鑑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黃朴民《文致太平─何休與公羊發微》,長沙:岳麓書社,2013年。
黃朴民《夢殘干戈─春秋軍事歷史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13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出版社,2007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趙友林《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趙伯雄《春秋經傳講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趙伯雄《春秋學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劉正浩《左海鉤沉》,臺北:東大圖書,1997年。
錢茂偉《明代史學的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錢穆《中國史學發微》,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錢穆《中國思想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2011年。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東大圖書,2011年。
錢穆《國史新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穆《國學概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穆《讀史隨劄》,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戴維《春秋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崔炳圭《左傳人物描寫藝術》,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0 年。許秀霞《左傳楚國人物類型分析-以楚康、靈、平、昭時期為範圍》,政治大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4年。
陳雅萍《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出-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黃耀崇《左傳霸者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劉莉君《左傳戰爭文學寫作技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琴海〈左傳敘事視角研究〉,山東社會科學, 2002年,頁105-108。
毛宣國〈歷史、虛構與中國古代敘事〉,中國文學研究第一期,1998年,頁 6-8。
王靖宇著,張端穗譯〈以左傳為例看中國古代的敘事文〉,東海文藝季刊,第十期,頁2-16。伊根著,張端穗譯〈左傳中的敘事文〉,東海中文學報,第三期,頁19-39。
朱占青〈論左傳的客觀敘事特徵〉,天中學刊,第19卷第四期,2004年,頁 43-48。
呂小霞〈左傳敘事範式初窺〉,魯行經院學報,第六期,2001年,頁93-94。
李先國〈敘事學中的時序和傳統理論中的敘述順序〉,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2卷第五期,2001年,頁 65-67。
李隆獻〈中國敘事文學的不遷之祧-淺析左傳的敘事技巧〉,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五期,1997年,頁23-46。周來光〈左傳之文學觀〉,撫州師專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2年,頁 63-66。
倪天祥〈試論左傳戰爭篇章的結構藝術〉,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第二期, 2002年,頁66-74。
祝秀權〈左傳敘事藝術三題〉,洛陽大學學報,第17卷第一期,2002年,頁88-90。
高萍、劉寧〈歷史敘事模式的定型及其對小說敘事的影響〉,西安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一期,2003年,頁20-22。
張素卿〈章沖《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述略─《左傳》學的考察〉,國家圖書館館刊,1996年6月第一期,頁131。張素卿〈左傳戰爭敘事蠡探〉,臺大中文學報,第十九期,2003年,頁1-43。張高評〈台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上)〉,漢學研究通訊(總九十一期),2004年,頁1-18。張高評〈台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下)〉,漢學研究通訊(總九十二期)2004年,頁1-10。張高評〈左傳描寫文之價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4卷第七期,,頁 58-62。張曉生〈傅遜《春秋左傳屬事》與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之「晉文公之伯」紀事比較〉,嶺南大學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頁595-634。
梁曉雲〈史記與左傳、國語所記之吳越歷史的比較研究〉,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一期,1997年,頁 54-58。
陳致宏〈左傳晉楚弭兵及其隱含作者-由敘事學角度析論〉,東方人文學誌,2002年,頁1-28。劉節〈左傳國語史記之比較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3卷第二期,頁10-22。劉鳳泉〈左傳敘事文學價值論略〉,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2 年,頁 50-53。
歐陽雪梅、胡志平〈左傳編年體結構的敘事優勢及其影響〉,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一期,2002年,頁 45-49。
潘萬木〈左傳的戰爭敘述〉,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19 卷第四期,2004 年,頁30-35。
蔡寶璽〈中國歷史敘事中的間接虛構敘事及其效果 〉,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四期,2002年頁35-38。
韓猛〈左傳敘事的時間觀念淺析〉,濟南大學學報,第14卷第三期,2004年,頁45-50。
羅軍鳳〈論左傳的特殊敘事方式-記言〉,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二期,2000年,頁79-84。
四、電子資料庫
「國家圖書館中文古籍書目資料庫」http://nclcc.ncl.edu.tw/ttsweb/rbookhtml/nclrbook.htm
檢索日期:西元2016年8月1日。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
檢索日期:西元2016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