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3: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藍逸詩
研究生(外文):Lan, Yi-Shih
論文名稱:戶外遊戲場鬆散素材與幼兒遊戲行為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door Playground with Loose Parts and Children's Play Behavior.
指導教授:林佩蓉林佩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Pei-Jung
口試日期:2017-01-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19
中文關鍵詞:戶外遊戲場遊戲場設計固定式遊具鬆散素材幼兒遊戲行為
外文關鍵詞:Outdoor PlaygroundPlayground DesignStationary Play EquipmentLoose PartsChildren's Play Behavi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5
  • 點閱點閱:18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希望透過研究一個經歷改建的遊戲場,藉由其改建前後遊戲場環境的轉型以及個案幼兒在其中的遊戲發展,探討整體遊戲環境與幼兒遊戲行為、遊戲脈絡的關聯性。茲就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以集體性個案研究以及工具性個案研究的方式,觀察個案幼兒於改建前後的遊戲故事,進行遊戲場環境與幼兒遊戲行為關聯性的議題探討。本研究採觀察、訪談與文件蒐集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遊戲據點的設計元素以及幼兒的經典遊戲行為形成遊戲故事。
綜合本研究之文獻探討、遊戲故事與研究分析,發現幼兒遊戲發展與環境本身確實有密切的關連性,在不同環境脈絡下,幼兒的遊戲選擇、具體遊戲行為、資源運用也有不同的轉變。改建前的遊戲場,多出現以使用固定式遊具為主身體遊戲,或與身體動作有關的扮演遊戲及規則遊戲;改建後的遊戲場,則多出現以鬆散素材操作為主的各種遊戲類型,因鬆散素材可攜帶、搬移之特性,使遊戲不再僅集中於固定式遊具的範圍,並透過各種不同操作鬆散素材的方式,發展出多樣化的遊戲內容。
經由兩個階段的遊戲行為比較之後,探討其轉變的原因,歸納影響幼兒在遊戲場遊戲行為的因素,在物理環境的部分,包含整體的環境脈絡與空間規劃、設計元素本身的特性,以及資源的豐富程度;人文環境的部分,則包含制度的支援性、教師的角色與信念以及同儕的互動關係,都影響了幼兒在遊戲場遊戲行為的發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litatively explore the process of pla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a playground be reconstructed. Through this transition of the playground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play behavior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playground to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layground environment and preschooler’s play behaviors and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children's play behaviors in the outdoor playgroun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contexts. Present study conducted a collective case study design and using mixed methods include narrative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file collection, pass through two periods with different playground design and the follow-up period, to form children's play stor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contexts of playground there were changes of how children chose the type of plays, concrete play behaviors and materials using . The study reveal, in parts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at context,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element of playground and the richness of resource impact children's play behavior. In parts of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that the systems of outdoor play, teachers' beliefs and role in play, and peer relations also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la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價值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遊戲場探討 9
第二節 幼兒遊戲發展 27
第三節 環境與幼兒遊戲行為之關係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取向的選擇 55
第二節 資料蒐集 56
第三節 研究焦點與進入現場 61
第四節 研究者的角色 8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86
第六節 資料的可信度 89
第七節 個案遊戲故事的形成 90
第四章 遊戲故事 93
第一節 開場白 93
第二節 固定式遊具 99
第三節 鬆散素材空間 160
後記 248
第五章 故事分析與討論 253
第一節 固定式遊具 253
第二節 鬆散素材 269
第三節 綜合討論 294
第六章 研究結論、省思與建議 301
第一節 結論 301
第二節 省思 304
第三節 建議 309
參考文獻 313
王真瑤(譯)(1997)。積木 遊戲與活動計畫(原作者:西久保禮造、野村睦子)。臺北市:成長基金。
王筱篁、江麗莉、李宗文、林淑玲、林聖曦、陳淑敏、楊淑珠、鄭束芬與鄭瑞菁(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原作者:Frost J. L.)。臺北市:五南。
王聽度、周序鴻(譯)(1990)。建築模式語言:城鎮‧建築‧構造(原作者:Christopher Alexander)。臺北市:六合。
方淑惠(譯)(2011)。華德福的幼兒教育(原作者:Lynn Oldfield)。臺北市:天下雜誌。
李小荔(2007)。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區位配置與空間改善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李素馨、解智鈞與侯錦雄(2007)。蘭嶼兒童之遊戲行為與環境認知。戶外遊憩研究,20(4),27-49。
吳中勤(2013)。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空間規劃之探析。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5,63-82。
吳東昇(2001)。感覺統合指導手冊。臺北市:宏欣。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二版)(原作者:James E. Johnson, James F. Christie, Thomas D. Yaw Key)。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卓縝(2005)。台中市區國民小學室外遊戲場設施與器材相關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吳盈慧 (2004)。幼稚園戶外遊戲場現況調查—以嘉義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麗媛、楊淑朱、楊承達、楊曉苓、林妙徽、林玉霞與梁珀華(譯)(2008)。幼兒遊戲與發展理論(二版)(原作者:Joe L. Frost, Sue C. Wortham, & Stuart Reifel)。臺北市:華騰。
林乃馨、鄭博真與蔡瓊賢(譯)(2007)。幼兒創造性課程與教學:含各領域教學(原作者:Mary Mayesky)(二版)。臺北市:華騰。
林佩蓉(2011)。台灣幼兒園空間規劃常見之問題分析。陳麗華(主持人),幼兒園空間規劃。跨界對話與專業合作─幼兒園空間規劃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林真美(譯)(1997)。玩沙 遊戲與活動計畫(原作者:秋山和夫、森安万龜子)。臺北市:成長基金。
林淑馨 (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聖曦(2002)。戶外遊戲場設計和幼兒體能及遊戲互動之相關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024-024-),未出版。
幸曼玲等人(2015)。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上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金瑞芝、林妙徽與林聖曦(譯)(2006)。幼兒遊戲(修訂版)。臺北市:華騰。
胡文瑀(2004)。以兒童行為觀點探討遊具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胡翠茵(譯)(2014)。創造力的發展觀點。載於潘裕豐(總校閱),創造力理論與當代議題面面觀(原作者:James C. Kaufman & Robert J. Sternberg)(12-1─12-14頁)。臺北市:華騰文化。
侯錦雄、林鈺專(譯)(1996)。兒童遊戲環境設計(原作者:仙田滿)。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侯錦雄、陳昭志(1998)。兒童對兒童遊戲場之環境認知。戶外遊憩研究,11(2),19-40。
孫淑華(2007)。幼兒遊戲對操作性動作技能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畢恆達(1985)。環境心理學介紹。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1(12),46-51。
紐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著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馬祖琳、戴文菁、臧瑩卓、林意紅、愛彌兒幼兒園教學團隊(2009)。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臺北市:心理。
曹翠英(2002)。我國公私立幼稚園幼兒遊戲室規劃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461-492。
常懷生(1995)。建築環境心理學。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郭李宗文、陳淑芳(譯)(2006)。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原作者:Harms T., Clifford R. M., Cryer D.)。臺北市:心理。
郭靜晃(譯)(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原作者:Fergus P. Hughes)。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向明(2002a)。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向明(2002b)。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和順(2008)。國民小學戶外遊戲場使用現況及滿意度調查之研究---以板橋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信宏(2005)。幼兒戶外組合式遊具需求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陳昱珊(2009)。自然步道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淑敏(2005)。幼兒遊戲(二版)。臺北市:心理。
陳淑敏(譯)(2006)。社會人格發展(原作者:David R. Shaffer)。臺北市:華騰。
陳淑琦(1991)。學習區域與幼兒遊戲行為之研究。華岡理科學報,8,131-150。
張可婷(譯)(2013)。質性研究分析方法(原作者:Hennie Boeije)。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許淑麗、謝瑩慧(2010)。戶外遊戲場中之幼兒遊戲探究─以一個幼稚園班級為例。幼兒教育年刊,21,1-29。
許碧勳(2006)。無戶外遊戲空間之托兒所成功經營策略探討。育達學院學報,12,99-126。
黃文芳(2010)。探究幼兒戶外遊戲行為─加入鬆散遊具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惠雯(2013)。臺北市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社會遊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200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二版十一刷)。臺北市:心理。
曾錦煌(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場(原作者:Frost J. L. & Klein B. L.)。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湯志民(1998)。學校遊戲場設計的原則。取自:http://www3.nccu.edu.tw/~
tangcm/doc/2.html/article/E101.pdf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臺北市:五南。
楊淑朱、林聖曦(1995)。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現代及傳統遊戲場的遊戲器具選擇及遊戲行為之比較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22。
楊淑朱、蔡佳燕(2012)。創造性與混合型遊戲場上幼兒遊戲行為差異性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5(1),57-83。
劉玉燕(2011)。從社會互動談幼兒園環境設計。陳真真(主持人),幼兒園空間規劃。跨界對話與專業合作─幼兒園空間規劃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劉玉燕(2012)。如何規劃幼兒園之教保環境-3戶外遊戲環境的安全規劃。取自http://www.ece.moe.edu.tw/wp-content/uploads/2012/08/1010807-如何規劃幼兒園之教保環境-3戶外遊戲環境的安全規劃.pdf
劉文英、沈琇靖(2010)。發展學理論與應用(原作者:William Crain)。臺北市:華騰。
劉書菁(2008)。嘉義縣幼稚園教師運用校園中戶外遊戲空間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歐聖榮、鄭佳美、黃郁琇與林建堯(2010)。以支應性理論探討環境屬性與使用者行為之關係─以國家美術館前開放空間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3(4),79-109。
賴小玲(2000)。不同遊戲場類型對於兒童體能遊戲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溜滑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鍾欣桂、陳怡瑄、張家寧、黃右嘉與袁鈺婷(2014)。まんとみ幼稚園。載於林佩蓉(主編),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日本幼兒教育參訪成果集(57-80頁)。未出版之專書。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北市。
簡美宜(1999)。幼稚園遊戲場合適性之調查。國教學報,11,167-206。
簡美宜(2001)。遊戲場設計與幼兒使用遊戲場意見之分析。師大學報:教育類,46(1),111-114。
Abbas M. Y. & Othman M. (2010). Social behavior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relation to physcial spatial definition.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5, 935-941. doi: 10.1016/j.sbspro.2010.07.213
Barbour, A. C. (1999). The Impact of Playground Design on the Play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ing Levels of Physical Competenc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4(1), 75-98.
Cheng, J.C.H & Monroe M.C. (2012). Connection to Nature : Children's Affective Attitude Toward Natur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44(1), 31–49.
Coe,D.P.,Flynn,J.I.,Wolff,D.L.,Scott,S.N.& Durham,S. (2014).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Utilization of a Traditional versus Natural Playground. Children, Youth and Environments, 24(3), 1-15.
Daly, L. & Beloglovsky, M. (2015). Loose Parts: Inspiring Play in Young Children. Redleaf Press: USA.
Dyment, J.& O'Connell, T.S. (2013). The impact of playground design on play choices and behavio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ren’s Geographies, 11(3), 263–280.
Fjortoft, I. (2001).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The Impact of Outdoor Play Activities in Pre-Primary School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9(2), 111-117.
Frost J. L. (1992). Play and Playscapes. New York: Delmar.
Haas, M. (1996). Children in the junkyard. Childhood Education, 72(6), 345-351.
Hayward, D. G., Rothenberg, M.,& Beasley, R. R. (1974). Children’s play and urban playground environments: A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ontemporary, and adventure playground typ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6(2), 131-168.
Holmes R. M., & Procaccino J.K. (2009). Preschool children’s outdoor play area preference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9, 1103-1112. doi: 10.1080/03004430701770694
Hudson, S. D., Olsen, H. M.,& Thompson, D.(2008). An Investigation of School Playground Safety Practices as Reported by School Nurses. The 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24(3), 138-144. doi: 10.1177/1059840511223344
Maier, J.R.A. & Fadel, G.M. (2009). Affordance based design: a relational theory for design.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20, 13-27.
doi: 10.1007/s00163-008-0060-3.
Matthews, S.C.(1985). Adventure Playgrounds vs Traditional Playground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 Florida.
Maxwell L. E., Mitchell M. R. and Evans G. W.(2008). Effects of Play Equipment and Loose Part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Outdoor Play Behavior: An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Design Intervention. Children, Youth and Environments, 18(2), 36-63.
Neill P. (2013). Open-Ended Materials Belong Outside Too! High scope, 27(2), 1-8.
Nicholson S.(1972). The Theory of Loose Part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for design methodology. Studies in Design Education Craft & Technology, 4(2), 5-14.
Oregon Parks and Recreation Department (2010). Natural Play Areas. Retrieved from http://naturalplay.files.wordpress.com/2010/07/naturalplay_infopacket_small.pdf
Sandseter, E. B. H. (2009). Affordances for Risky Play in Preschool: The Important of Features in the Play Environ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6, 439-446. doi: 10.1007/s10643-009-0307-2
Solomon, S.G.(2014). The Science of Play: How to Build Playgrounds That Enhance Children's Development. Lebanon :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Staempfli, M. B. (2009). Reintroducing Adventure Into Children's Outdoor Play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41(2), 268-280. doi: 10.1177/0013916508315000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Taylor, A. F., Kuo, F. E., & Sullivan, W. C. (2001). Coping with add : The Surprising Connection to Green Play Setting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3(1), 54-77.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3). Loose Parts: What does this mean?  Retrieved from http://betterkidcare.psu.edu/TIPS/tips1107.pdf
Waters, J.,& Maynard,T. (2010). What’s so interesting outside? A study of child-initiated interaction with teachers in the natural outdoor environment.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8(4), 473-483.
Wells A. J. (2002). Gibson’s Affordances and Turing’s Theory of Computation. Ecological Psychology, 14(3), 141–180.
NPO法人プレーパークせたがや(2007)。【NPO法人プレーパークせたがや文宣】。非正式出版之原始資料。
NPO法人プレーパークせたがや(2012)。【2011年度羽根木プレーパーク活動報告書】。非正式出版之原始資料。
仙田滿(1996)。Play Structure:Design of Play Environments for Children. 東京:柏書房。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