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8)。認知教練視導及其對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臺北:高等教育。
丁一顧(2009)。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對五大心智能力狀況影響之研究。臺北:高等教育。
王小燕(2007)。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鑑定工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內政部(2007)。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台北:內政部。
林寶貴(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芝紅(2011)。臺北市國中鑑定諮詢種子教師工作困擾與特教專業知能需求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臺北市。林佩萱(2014)。新北市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評估國小特殊教育需求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之專業需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俊賢(2008)。心評人員實施現況與問題。特殊教育輔助科技,1,23 - 26。
李映瑩(2008)。臺北市國小學情障鑑定種子教師對實施鑑定人員分級制度之意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李佳穎(2014)。臺北市鑑定種子教師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吳宗儒(2010)。談心評人員參與鑑定工作現況與問題。特教園丁,99(4),7-12。吳宗儒(2010)。彰化縣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參與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工作現況與支援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淑禎(2013)。「教師職能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60(2),397-428。陳心怡、洪儷瑜(2006)。特殊教育心評教師專業角色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3-H-003-020。
陳心瑜、洪儷瑜(2007)。由心評教師看特教鑑定工作的人力資源問題。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96(12),149-168。
郭為藩(2008)。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許嘉玲(2006)。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張德銳、丁一顧、王淑珍、李俊達(2010)。認知教練與教師五大心智能力、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張彧銘(2012)。新北市國中小階段學習障礙學生鑑定工作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教育部(2011)。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ved=0ahUKEwieuOPOpdLMAhWJppQKHUNCBqgQFggbMAA&url=http%3A%2F%2Fwww2.tku.edu.tw%2F~tdqx%2Fnews%2Fteacherstander.doc&usg=AFQjCNE2-oZI1PAgqjmMypFjhtEP2lH1cQ&sig2=sjM_v1J7qa35TPOyO4I-hg。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黃文慧、林幸台(2007):從ICF演變檢視我國特殊教育障別系統。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7, 89-108。
黃思峻(2008)。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鑑定工作現況與工作困擾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
黃瑞琪(2008)。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培訓需求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黃雅琪(2012)。屏東縣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專業能力知覺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葉純菁(2008)。台北市特殊教育鑑定專業人員實用智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葉瑛儒(2008)。心評教師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葉馨(2010)。臺中市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楊萬教(2004)。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楊宜領(2008)。認知教練之實施對研究生五大心智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甄曉蘭(2003)。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鄭玉蒨(2008)。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臺北市教育局(2011)。臺北市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第三版】。台北: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2015)。104學年度國小身心障礙在校學生學習障礙組鑑定心評工作流程圖。取自:http://163.21.204.99/judge/default.asp。
臺北市教育局(2015)。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在校學生學習障礙組鑑定基準與參考原則。台北:教育局。
蔡崇建(1994)。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發展的需求評估。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 103-117。蔡美玲(2003)。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工作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蔡乙瑱(2010)。宜蘭縣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參與心理評量工作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劉芹樺(2014)。認知教練應用於國民中學教師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羅美珠(2010)。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鑑定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貳、英文部分
Aldrich, R. S.(2005). Cognitive coaching practice in online environm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pperdine, California.
Alseike, B. U. (1997). Cognitive Coaching: its influences on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Denver.
Center for Cognitive Coaching (n. d. b). Overview of cognitive coaching. Retried from April 20, 2007, from http://www.cognitivecoaching.cc/overview.htm
Center for Cognitive Coaching (2001). Holonomy: paradox and promise. Retrieved May 28, 2007, from http://www.cognitivecoaching.cc/pdf/article4.pdf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1994). Cognitive coaching: A foundation for renaissance schools.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1997). The process of coaching: mediating growth toward holonomy. In A. L. Costa & R. M. Liebmann (Eds.), The process-centered school: sustaining a renaissance community (pp.143-158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1999). Cognitive coaching: foundation seminar ( 4th ed. ). Highlands Ranch, CO: Center for Cognitive Coaching.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2001). Five human passion: The origins of effective thinking. In A L. Costa (Ed.), Developing minds: A resource book for teaching thinking (pp. 18-22).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2002). Cognitive coaching: A foundation for renaissance schools.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2009). What every special educator must know. Retrieved Nov. 17, 2013, from https://www.cec.sped.org/~/media/Files/Standards/News%20and%20Reports/Redbook%202009.pdf
Ellison, J., & Hayes, C. (2006). Effective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ing principals through cognitive coaching. Norwood, MA: Christopher Gordon.
Fullan, M. (2001). Leading in a culture of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ajak, E. (2000). Approaches to clinical supervision: Alternatives for improving instruction. Norwood, MA: Christopher- Gordon.
Slinger, J. L. (2004). Cognitive coaching: impact on students and influence on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Denver.
Ushijima, T. M. (1996). Five states of mind scale for cognitive coaching: A measurement study. Um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