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21: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勁昇
研究生(外文):Li, Ching-Sheng
論文名稱:探討學生的選課身分別、修課習慣與成績之關聯性-以臺北市立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Students’ Background, Preference for Taking Courses, and Achievements -- 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of Taipei
指導教授:王美娟王美娟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7-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系數學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0
中文關鍵詞:選課身分別選課習慣成績
外文關鍵詞:students’ background and preference for taking courseslearning achie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臺北市立大學103、104學年度大學學生,主要目的是針對身分別(修輔系、修雙主修和修學程)及修課習慣(學分數、時間、星期)進行分析,瞭解學習成效現況,並探討其與成績的關聯性。資料分析方法採描述性統計量,包括平均數、標準差與百分率,點二系列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方法。針對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校方、教師及研究者未來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一、學生修讀「輔系」或「雙主修」的人數偏少;二、學生身分別與學期成績無相關;三、修課總學分數與學期平均成績大多呈負相關;四、下午修課平均成績皆高於上午;五、跨星期上課的科目(每週上課時間分二天以上),學生的平均成績顯著最低,其次為在星期一上課的科目。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rough their background and preference for taking courses.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03 and 104 semesters i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University of Taipei.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cluding percentage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the one-way ANOVA, and th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can off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a) few students took or double major; (b)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and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 were of l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total credits of courses bu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qualifying credits; (d) the achievements of afternoon co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orning courses; (e) the achievements of courses across different day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iv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臺北市立大學選課相關規定 7
第二節 影響大學生修課習慣的相關研究 9
第三節 學生學習成效相關研究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15
第二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1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19
第一節 學生是否修「輔系」、「雙主修」與「學程」之現況 19
第二節 學生身分別與學期成績之關係探討 23
第三節 學生修課習慣與學期成績之關係探討 2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41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44
參考文獻 47
一、中文部分
大學法(2015)。民國 104 年 12 月 30 日修訂。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30001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01.html/sts4_90.htm
王麗雲(2012)。大專校院校務研究與資料庫應用。載於吳清山、王令宜、成永裕、池俊吉、曾淑惠、蔡明月、彭森明、王麗雲、侯永琪、姜麗娟,我國高等教育評鑑發展與實務(121-149頁)。臺北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王麗雲(2013)。103年度系所評鑑項目暨指標修正公布與修訂內涵說明。評鑑雙月刊,45,7-11。
李建南、謝家禎、羅建峰 、吳志宏、林經緯(2005)。網際網路選課系統。亞東學報,25,79-82。
李宜玫、孫頌賢(2010)。大學生選課自主性動機與學習投入之關係。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1),155-182。
李坤崇(2011)。大學課程發展與學習成效評量。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
李麗君(2014)。我國大學推動學習成果本位評量的現況與挑戰。高教評鑑與發展,8 (1),41-71。
李政翰(2015)。我國推動大學校務研究之策略。評鑑雙月刊,57,9-15。
林庭均(2016)。探討外語系學生修輔系或雙主修的動機和困難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論文。
林菁、鍾如雅、陳雅萍(2006)。網路教學中學生特質與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4),413-433。
洪美娟(2002)。學生選課動機及修課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崑山科技大學體育課興趣選項桌球組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1,338 - 348。
許智華(2008)。從動態的觀點探討大學生選課的影響因素。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志、史雨萱、曾致勝、林于珈(2013)。資管系學生個人背景因素對大學選課與就業意圖之影響。明新學報;39(1),P117 - 130。
陳鏗任(2014)。大學院校應用學習分析之概況。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1(4),597-636。
逢甲大學學習成果評量。民 99 年 05 月 10 日,取自:逢甲大學教師教學資源中心網頁:http://www.cfd.fcu.edu.tw/wSite/publicfile/Attachment/f1273459422199.pdf
彭森明(2010)。大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理論、實務與應用。臺北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彭森明(2013)。高等教育校務研究的理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彭森明(2014)。大學校務研究:理念與實踐。發表於教育部校務研究辦公室建置與運作實務研討會,新竹。
黃曉波(2014)。校務研究的起源與任務。高教技職簡訊,95,8-9。
黃淑雯(2014)。影響科技大學學生修讀跨領域學分學程因素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某國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論文。
黃淑玲(2010)。學其所做、做其所學-以CHEA傑出校院學生學習成效執行獎為例。評鑑雙月刊,25,36-39。
溫廷宇(2011)。網路學習成效之影響因素探討。工業科技教育學刊,4,41-48。
楊瑩(2011,3月)。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評量重點的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政策。評鑑雙月刊,330,27-34。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1/03/01/4164.aspx
楊武勳(2014)。日本大學發展「校務研究」作為教學改善之探討。評鑑雙月刊,47,37-42。
廖婉伶(2011)。台灣地區大學部學位學程學生學習經驗之研究-以97~99學年度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課務與學生選課要點(2014)。103年12月30日103學年度第2次教務會議通過 (104年1月20日奉校長核定)。取自http://curr.utaipei.edu.tw/files/15-1019-38083,c2400-1.php
臺北市立大學學則(2015)。104年12月22日104學年度第2次校務會議通過。取自http://reg.utaipei.edu.tw/ezfiles/18/1018/img/6/441908922.pdf
臺北市立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2014)。103年6月17日102學年度第5次
校務會議通過。取自
http://reg.utaipei.edu.tw/ezfiles/18/1018/img/413/180708636.pdf
臺北市立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2015)。104年6月16日103學年度第4次校務會議通過。取自http://reg.utaipei.edu.tw/ezfiles/18/1018/img/6/202512239.docx
臺北市立大學學分學程設置暨學生修讀要點(2017)。106年3月14日105學
年度第3次校務會議通過。取自
http://curr.utaipei.edu.tw/files/15-1019-30426,c2400-1.php?Lang=zh-tw
劉興郁、林盈伶(2006)。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2006 工研院創新宇科技管理研討會,1-10。
鍾志明(2015)。校務研究與教務評比中心的整合應用-美國大學為例。評鑑雙月刊,57,23-27。
羅燦慶(2007)。外語學院學生跨領域學習之問題與改善建議。臺德學刊,12, 44 – 67。
蘇錦麗(2009)。美國WASC採行的「學生學習成果本位評估模式」。評鑑雙月刊,22,37-41。
二、英文部分
Angelo, T. A. (1995). Improv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to improve learning.
Assessment Update, 7(6), 1-2.
Alford, H., & Aharonian, A. (2011). What is institutional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www.rupp.edu.kh/news/kiyo/hash-2014-rupp_3_addition__ir_by_alford.pdf
Elisha, B. and Arik, T. (2003).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tudent’s course selec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 373-293.
Saupe, J. L., & Montgomery, J. R. (1970). The nature and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Memo to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ED049672). Tallahassee, FL: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Spady, W. G. (1994).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Arlington, V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2011). The Association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Retrieved from http://aacsb.edu
Volkwein, J. F. (2011). Gaining ground: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assessing student outcomes and demonstrating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NILOA Occasional Paper No.11). Urbana, IL: University for Illinois and Indiana Universit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
三、其他部分
大学IRコンソーシアム事務局(2015)。大学IRコンソーシアム。取自http://www.irnw.jp/pdf/2012/ir.pdf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