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2: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鈴珠
研究生(外文):Chen, Ling-Chu
論文名稱:STEAM教育在國小高年級空氣單元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STEAM Education of Designing “AirUnit”Teaching Materials for Elementary in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指導教授:古建國
指導教授(外文):Ku, Chien-Kuo
口試日期:2017-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物理暨化學系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其他自然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學習成效STEAM教學空氣
外文關鍵詞:Learning EffectivenessSTEAM TeachingAir Uni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1
  • 點閱點閱:25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隨著創意科學受到社會大眾關注,展開STEAM教學已成為教育界熱烈討論的議題。STEAM教育乃協助學生打好紮實的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作能力,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成長。而STEAM是整合九個核心理念的教學,以跨學科、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協作性、設計性、藝術性、實證性與技術增強性相關課程所組成。並分析了五種跨學科整合的取向:學科知識整合取向、學習者中心整合取向、生活經驗整合取向。故有好的STEAM教學設計,才能落實並推廣STEAM教育。
本研究目的包括 : (一) 分析現行國小高年級自然領域空氣單元STEAM課程內涵。(二) 開發國小高年級自然領域空氣單元STEAM教材,及探討ADDIE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自然領域空氣單元STEAM 課程學習成效。研究對象選自新北市一所小學五年級二個班級48位學生,分成實驗組24位學生及對照組24位學生進行準實驗研究,實驗組學生實施STEAM教學,而對照組學生則進行一般教學作為比較。本研究工具包括「空氣單元學習成就測驗」和「空氣單元科學態度問卷」。為瞭解學童學習成效,於教學活動實施前、後施測,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量化資料來探討改變情形;再根據教師教學省思札記、訪問教師紀錄、學生學習心得、活動照片等質性資料作分析。本研究教學後的學習成效:(一)兩組學童空氣單元學習成就測驗分數都有進步。(二) 不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三) 實驗組學生在科學態度之表現,皆顯著優於對照組。綜合以上優點,STEAM教學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昇。
在研究者的成長方面,有提昇課程設計能力、精進研究深度、促使學生主動與跨領域的多元學習。研究結果對空氣單元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及未來
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師及對STEAM教育有興趣研究者參考。
With the creative science by the public attention, to carry out STEAM teach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STEAM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to lay a solid scientific, technical,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implement the ability to promo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growth. And STEAM is the integration of nine core concepts of teaching, to interdisciplinary, interesting, experiential, situat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artistic, empirical and technical enhancements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And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of fiv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 knowledge,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er orien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experience. So there is a good STEAM teaching design, in order to implement and promote STEAM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1)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he air unit STEAM course to the 5th and 6th grade students. (2) the development of air unit STEAM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o explore the ADDIE teaching model applied to the high-graders. Th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24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4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the STEAM teaching, while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ducted general teaching. As a comparison.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Air Unit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and the "Air Unit Scienc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The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48 students of the fourth grade and two classes in the junior and junior high school freshmen in Xinbei City.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24 experimental students and 24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third Unit "air"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learning a total of 12 classes, three sections per week, a section of 40 minu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our-week teaching, experimental students to implement STEAM teach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f students are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teaching.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Air Unit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and "Air Element Cours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hildren, the changes were mad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single factor covariance analysi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Visit the teacher records,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ctivities, photos and other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for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y after the study: (1)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the air unit learning achievement scores have improved. (2)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e to gender differences. (3)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in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of the performan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advantages, STEAM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n the growth of the researchers, there are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advanced research depth, to promote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cross-domain diversity of learning. Research results on air unit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future.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teachers and intereste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STEAM education.
目 次
目 次 3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STEAM教育 9
第二節 空氣單元教學 21
第三節 ADDIE教學模式應用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7
第四節 教學設計 3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探討高年級教師對STEAM課程看法 59
第二節 STEAM課程發展與實施 63
第三節STEAM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文獻 89
一、中文部分: 89
二、英文部分: 93
附錄一 95
附錄二 101
附錄三 105
附錄四 107
附錄五 115
附錄六 123
附錄七 12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若涵(2010)。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遊戲式音樂教學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126。1-126。
王芳珠(2010)。國小四年級科學趣味競賽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234。1-234。
王芸芾(2009)。兒童報紙媒體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184。1-184。
王柏鈞(2011)。遊戲型態生物科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暨南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學位論文。173。1-173。
王唯齡(2004)。以天文史融入教學模式探究學生學習態度與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國川(1998)。計畫行為理論各成份量表之設計、發展與建立-以青少年無騎車行為之研究為例。師大學報,43(2),67-91。
王國川、鍾鳳嬌、陳淵源、孟祥仁(2012)。國中數理教師使用教學網站之影響因素研究-計 劃行為理論之驗證與其應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6(1 ),1-32。
王敬詠(2012)。應用電腦冒險遊戲式學習於專業英文課程對提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態度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126。1-126。
任孔冰(2010)。論大學生知識整合能力的培養。中國電力教育,175 (24),15-16。
江文鉅(2009)。科技與工程教育的結合。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6),1-2。
江欣穎(2009)。科學課程美感經驗之探究—遊戲與想像的觀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位論文。191。1-191。
吳志蕓(2013)。設計導向之體驗式科學學習對學童科學相關態度及自我效能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133。1-133。
吳美瑩(2004)。粒子發展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就及科學本質觀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巫俊明 (1997)。歷史導向物理課程對學生科學本質的了解、科學態度、及物理學科成績之影響。物理教育,第一卷第二期。
李岐香(2013)。應用iPod教學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生空氣概念之學習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187。1-187。
林人龍、游光昭(2005)。水平整合的思考:以 MST 為導向的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設計。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8),24-41。
林民棟(2006)。應用心智繪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3), 77-88。
林艾蓓(2007)。以趣味科學融入教學探究國小一年級「空氣」概念之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7。1-207。
林艾蓓(2007)。以趣味科學融入教學探究國小一年級「空氣」概念之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7。1-207。
林坤誼(2001)。高中開設準工程取向科技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郁雯(2009)。「玩樂器,學聲音」-5E學習環教學研究。臺東大學進修部課程
與教學碩士班(夜間)學位論文。213。1-213。
邱皓政(2011)。當 PLS 遇上 SEM:議題與對話,量化研究學刊,3,20-53。
施良方 (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柳棟,吳俊杰,謝作如,沈涓(2013)。STEM、STEAM 課程與可能的實踐路線。中小學訊息技術雜誌,6,39-41。
胡宜平(2006)。論析英語教學法知識的多元整合。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54(5),58-60。
張宗義(2003)。POE教學對國小學生水溶液概念改變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2003。1-186。
張紋琦(2003)。以建構主義教學策略與網路學習環境探究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概念的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2003。1-263。
莊舜元(2009)。專案式 STEM 學習活動之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莊傳發(2012)。綠能互動科學玩具之設計研究- 以氫能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模組於樂高科技積木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學位論文。124。1-124。
許兆芳(2009)。壓縮空氣引擎於綠能科學玩具之設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學位論文。63。1-63。
許家綺(2013)。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植物世界」單元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陳正和(2001)。影響青年學習行為的組織承諾、信念與一些社會特徵。應用心理研究,11, 117-140。 陳姿吟(2007)。科技創作學童自我效能與主動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月(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中年級兒童對物體運動快慢與力之間的另念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淑媛 (1997)。融入科學史於高中基礎理化教學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蓉(2002)。以後設認知為基礎之動態評量(MBDA)探究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概念之概念改變機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惠芬(2000)。「科學趣味競賽」引入國小教學活動成效研究—以水火箭之學習環模組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單元學習的影響 -13- 臺中市。
陳惠容(2007)。以動態的實作評量融入教學探究「空氣」概念的概念學習。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慧芬(2013)。創新金融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人際關係之影響-以遊戲教學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27。1-127。
彭泰源(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力與運動概念學習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游光昭,林坤誼(2007)。數學、科學、科技統整課程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1(1),1-16。 蔡錫濤(2000)。九年一貫課程重要概念釋疑。新講台教育雜誌第一期,48-51。
游光昭、林坤誼、王詩婷(2007)。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統整課程的反思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15(1),143-180。
游光昭、韓豐年、徐毅穎、林坤誼(2005)。國中學生科技態度量表之發展。高雄師大學報, 19,69-83。
黃子榕(2006)。 研發團隊知識分享行為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北市。
黃翊豪(2013)。行動學習數位遊戲融入校園生態課程對 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112。1-112。
黃嬿樺(2009)。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單元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2009。1-216。
楊宏仁、羅希哲、于瑞珍、曾國鴻(2009)學生以知識管理實踐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學習之中美跨國研究。2014年6月20日
楊忠樵(2001)。以「製作科學玩具」輔助國小兒童自然科學習之研究 ---以 電磁單元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丁美枝(2001)。不同教學媒體對國中學生學習「原子結構」之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蕎安(2007)。趣味科學活動融入自然 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中建(2012年6月15日)。為了創新而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STEMeducation):一個值得認識和重視的教育戰略。中國教育報,第 07 版。
劉一慧(2012)。STEM 專案學習對自我效能與工程專業承諾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 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瑞圓(2001)。課程統整與科技教育。科學教育月刊,238,12-23。
劉燕儒(2014)。學習時間、自我效能與學生科學成就三者關係之探究-以 PISA 2006 資料庫 為例。2014 年 6 月 20 日
劉麗娟(2014)。配對協同學習融入國小高年級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11。1-211。
歐宛兒(2012)。遊戲策略對國小學生磁力概念學習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90。1-90。
蔡國斌(2009)。童玩應用於國小生活領域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風車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學位論文。238。1-238。
蔡筱梅(2005)。知識整合機制對團隊學習績效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蕭建華、張俊彥(2012)。介入自我效能對不同性別學生「自我學習評估」與「學習成效」之 影響-以高一地球科學為例。科學教育月刊,352,28-34。
鄭湧涇、楊坤原(1998)。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師大學報,43(2),37-54。
蕭次融、羅方晁、房漢彬、施建輝(1999)。 動手玩科學。臺北市:遠哲科學教育 基金會。
蘇秀玲(2005)。科學遊戲融入國小自然 學童的科學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鍾文勳(2002)。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對運動速率與力另有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美容(2001)。國小學童對溶解相關概念認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2001。1-148。
魏麗敏(1989)。國民中小學生一般焦慮、數學焦慮、數學態度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5 (1),129-153。
羅希哲 、蔡慧音、曾國鴻(2011)。高中女生 STEM 網路專題式合作學習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30,41-61。
羅希哲、蔡慧音、石儒居、詹為淵(2010)。網路專題式學習應用於高中女學生 STEM 知識學 習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4(4),115-141。
蘇昱暘(2013)。設計桌上遊戲做為國小自然科教學輔助工具之研究—以「昆蟲的一生」單元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學位論文。98。1-98。
宋佳霓(2016)。以ADDIE模式發展學習障礙入班宣導之課程與教材研究-以桃園市W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劉鈺楷(2014)。以ADDIE模式發展漫畫識讀教學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肇魁(2014)。運用ADDIE模式發展多媒體教材以提升中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初級客語能力認證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苗栗縣。
孫錦梅(2013)。以ADDIE模式為中高齡母語者發展注音符號課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曾惠玲(2013)。運用ADDIE模式發展「互動式音樂數位學習」軟體於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 (2000). Successfully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Houston, TX: Author.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1991).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 (No. 3209.1).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thor.
Anderson, R. D., & Mitchener, C. P. (1994).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In D. L. Gabe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3-44). New York: MacMillan.
Beare, H. (1988). Enterprise: The new metaphor for schooling in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 T. Townsend (Ed.), The primary school in changing times: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pp. 3-20). London: Routledge.
Davenport, T. H., Eccles, R. G.., & Prusak, L. (1992). Information politics. In D. Klein (E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pp. 101-120). Boston, MA: Butterworth-Heinemann
The White House (2012).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plans for a new, national corps to recognize and reward leading educators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Retrieved 21 September, 2014, from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07/17/ president-obama-announces-plans-new-national-corps-recognize-and-reward
The White House. (2013). Preparing a 21st century workforce-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education in the 2014 budget. Retrieved 21 September, 2014, from
R&Dbudget_STEM.pdf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3).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education for global leadership.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21 September, 201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國川、鍾鳳嬌、陳淵源、孟祥仁(2012)。國中數理教師使用教學網站之影響因素研究-計 劃行為理論之驗證與其應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6(1 ),1-32。
2. 吳美瑩(2004)。粒子發展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就及科學本質觀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巫俊明 (1997)。歷史導向物理課程對學生科學本質的了解、科學態度、及物理學科成績之影響。物理教育,第一卷第二期。
3. 陳正和(2001)。影響青年學習行為的組織承諾、信念與一些社會特徵。應用心理研究,11, 117-140。 陳姿吟(2007)。科技創作學童自我效能與主動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4. 游光昭,林坤誼(2007)。數學、科學、科技統整課程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1(1),1-16。 蔡錫濤(2000)。九年一貫課程重要概念釋疑。新講台教育雜誌第一期,48-51。
5. 游光昭、林坤誼、王詩婷(2007)。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統整課程的反思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15(1),143-180。
6. 劉瑞圓(2001)。課程統整與科技教育。科學教育月刊,238,12-23。
7. 蕭建華、張俊彥(2012)。介入自我效能對不同性別學生「自我學習評估」與「學習成效」之 影響-以高一地球科學為例。科學教育月刊,352,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