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臺北:經典傳訊文化。(Schmitt, B.H., 1999)
王祿旺(2005)。體驗行銷對網路書店虛擬社群影響之研究。臺北:秀威資訊。
王心宜(2007)。體驗行銷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生活型態、涉入程度與視覺商品美感中心性為調節變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高雄市。臺灣趨勢研究(2016)。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TTR臺灣趨勢研究報告,1-6。
朱永蕙、劉嘉麒(201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 C-Bike為例。島嶼觀光研究,9(3),53-74。池文海、張書豪、吳文龍(2009)。觀光休閒旅館之消費者體驗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67,47-78。沈慶龍、張正昌(2008)。探討體驗價值的前因因子及其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行銷評論,5(4),575-602。吳雅芳、李城忠、廖文吉(2013)。運動服務業體驗行銷對關係品質、顧客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以臺中佳儷曲線運動館為例。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4(2),139-156。吳姿音(2014)。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以景觀餐廳為例。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學刊,2(2),71-96。
李美宜(2011)。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宜蘭地區民宿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巫居旺(201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台中市健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市。周嫦娥、李繼宇(2007)。打造我國運動休閒產業之美好願景。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0(10),17-22。
周聰佑、陳彥廷、張鈺禾(2010)。體驗行銷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直銷業為例。行銷評論,7(1),1-24。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由住宿體驗提高顧客之行為意向-以花蓮民宿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2,73-92。林思莆(2008)。複合式休閒書店之體驗行銷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南投縣。林鳳娟(2008)。臺北市運動主題餐廳消費者體驗行銷和體驗價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林豐瑞、蔡佩霖、吳沂貞、黃怡菁、許旻惠(2010)。休閒產業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清境農場為例。農業推廣文彙,55,157-177。
林耀南(2010)。服務品質、體驗價值、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關係研究之研究。復興崗學報,99(1),103-124。林長慶(2012)。後ECFA兩岸運動服務業談判競合。經濟前瞻,144,95-101。紀遠(2007)。臺北地區連鎖式運動用品店之商店環境、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范碧珍(2003)。體驗是顧客滿意的原動力。突破雜誌,187,46-53。范玉梅(2013)。體育用品購買動機、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雲嘉地區體育用品消費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市。迪卡儂(2016)。企業簡介。2016年12月27日,取自於迪卡儂網址:http://www.decathlon.tw/media/about/local.html?opeco=service:HP-sSlider-6-TWIntro&type=opeco
涂鵬斐、林東興、張博能(2010)。探索大型運動用品專賣店之體驗行銷-捷安特TOGETHER戶外生活館之個案研究。興大體育學刊,10,105-118。翁睿忱(2008)。運動廣告的感性訴求,消費者購買動機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高明智(2001)。由旅情談體驗行銷與服務。突破雜誌,187,14-16。教育部體育署(2013)。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2016年12月20日,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mp?mp=11。
教育部體育署(2016)。104 年度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2017年5月8日,取自教育部:http://www.sa.gov.tw/wSite/public/Data/f1468917574958.pdf
陳育慧(2002)。體驗行銷之探索性研究-統一星巴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市。陳舒煒、陳明璋(2007)。體驗行銷對顧客忠誠影響之研究-以居家用品店為例。2007年經營與管理研討會。台南市:長榮大學。
陳欣瑜(2012)。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TTR臺灣趨勢研究報告,1-6。
陳春安、李政達、楊蓓涵(2013)。體驗價值、滿意度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遊客參觀赤崁樓為例。南臺學報,38(4),255-272。
陳細鈿(2015)。沖泡式研磨咖啡包體驗行銷對消費者行為意圖之影響。島嶼觀光研究,8(1),52-86。陳鈺雯、盂峻瑋(2014)。臺灣迪卡儂運動用品部門及經營理念之分析。體育學系(所)刊,13,71-90。
張慶珍(2002)。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廣告的視覺符號-以女性雜誌服飾廣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臺北市。張偉斌(2010)。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張克銘(2014)。平價運動風興起,法商迪卡儂拓點臺灣第6間。2016年12月27日,取自於ETtoday運動雲網址:http://sports.ettoday.net/news/442608#ixzz4U0SCN0ko
張新英、張瑞林、王先亮(2014)。體育用品企業競爭優勢研究-以迪卡儂為例。體育學刊,21(6),24-29。
梁伯瑋、方信淵、張進南(2010)。消費者回憶消費體驗要素之比重探討--以NIKE為例。長榮運動休閒學刊,4,74-84。莊順全(2005)。從體驗行銷觀點探討民宿遊客投宿動機與住宿體驗。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市。陶聖屏(2013)。體驗行銷與人格特質在文創產品創造力認知與忠誠度之研究-以法藍瓷為例。行銷評論,10,1-18。黃彥憲(譯)(2001)。付費體驗的時代。臺北市:遠流。(Rifkin, J.,2001)
黃振誼、吳欣潔、丘珮君(2005)。體驗行銷之研究-以EASY SHOP概念店為例。育達學院學報,15-32。
黃聖茹、張智雄(2010)。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L品牌服飾為例。服務業管理評論,8,31-53。黃慶源、邱志仁、陳秀鳳(2004)。博物館之體驗行銷策略。科技博物,8(2),47-66。黃嘉華(2015)。2014 CONQUER TAIWAN 體驗行銷之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9(1),71-81。
黃美珠、黃承暉、黃永旺(2016)。從價值鏈觀點探討運動服務業之競爭優勢。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0,131-144。楊登鈞(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品牌形象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Nike運動行銷Running Club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楊姿婷(2016)。迪卡儂台中店消費者休閒運動涉入程度、知覺價值與再購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閒事業管理系,台中市。葉公鼎(2013)。運動產業--打造幸福經濟的推手。國民體育季刊,42(4),53-63。鄒文恩(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華納威秀電影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市。廖珮彣(201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薰衣草森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北市。潘紫筠(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璞石麗緻溫泉會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臺北市。蔡芬卿(2008)。運動休閒產業之定義與範圍-從運動、休閒及產業角度。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8,178-185。蔡淑梨、劉昱謙(2011)。購物網站體驗價值對信任程度、網路口碑意願及購買意願相關性之研究─以PAYEASY購物網站為例。第14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頁71-85)。臺北市: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衛南陽(2005)。哇!玩行銷-你一定要知道的21種行銷秘技。臺北市:沃爾。
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譯(2000)。運動行銷學。臺北市:華泰。(Pitts, B.D., & Stotlar, D. K.,1996)
鄭志富(2002)。二十一世紀臺灣運動產業之發展與挑戰。第二屆運動與休閒國際研討會大會專題(頁7-2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賴政豪(2004)。運動健身俱樂部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關係之研究—以原動力健身中心為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劉明德、梅國忠(2011)。網站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探討。行銷科學學報,7(1),129-153。盧昭蓉(2003)。博物館運用「體驗行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策略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之「塑膠與橡膠」廳為例。科技博物,7(3),31-51。錢盈智(201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彰化縣。蕭世緯(2006)。臺北地區連鎖式運動用品專賣店商店印象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蕭淑惠(2014)。體驗行銷對消費者信任及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基隆市。蕭郁璇、黃美珍(2015)。Nike Women 女性路跑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相關研究。高師大體育,13,57-74。
蕭文康(2016)。樂天公布今年跨境購物趨勢-臺灣人最愛運動產品。2017年5月1日,取自於蘋果日報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16/1013357/
駱少康、黃榮華、張艷芳(2013)。體驗時代的行銷革命。臺北:崧博。
鍾志強(2005)。運動服務產業體驗行銷策略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81,114-120。蘇宗雄(2000)。感性抬頭,進入大體驗時代。設計雜誌,93,5-8。戴國良(2006)。行銷企劃最佳實戰。臺北:商周。
英文部分
Bearden,W.O., & Jesse E. T. (1983).Selected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t Repor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February),21-28.
Cai, L., & Hobson, P. (2004). Making hotel brands work in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10(3), 197-208.
Esgate, P.(2002). Pine and Gilmore stages a fourth think about experience.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30(3), 47-48.
Fornell C.(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6-21.
Gautier, A.(2003). Think again: why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s the next big thing. New Zealand Marketing Magazine, 8-14.
Gentile, C., Spiller, N., & Noci, G.(2007). How to sustain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An overview of experience components that co-create value with the customer.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5(5), 395-410.
Heskett, J. L., Sasser, W. E., Jr., & Hart, C. W. (1989) . Service breakthrough. New York: The Fress Press.
Holbrook, M. B.(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 Value: An Axiology of Services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In 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s, edited by R. Rust and R. L. Oliver, Sage. CA: Newbury Park, pp.21-71.
Holbrook, M. B.(2000). The millennial consumer in the texts of our times: Experience and entertainment.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20(2),178-192.
Holbrook, M.B.(1999).Introduction to consumer value. In M. B. Holbrook (Ed.), Consumer value (pp. 1-27). London: Routledge.
Kelly (1987). Freedom to be – 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Macmillan, New York.
Kotler, P.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wortnik, R. J. (2003). Clarifying fuzzy hospitality-management problems with depthinterview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44(2), 117-129
Mathwick, C., Malhotra, N. & Rigdon, E.(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77(1), 39-56.
Nordstrom, K., & Ridderstrale, J.(2000). Funky Business-Talent Makes Capital Dance. Harlow: Pearson
Pine, B. J.& Gilmore, J. H.(1999).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97-105 .
Poulsson, S., & Kale, S.(2004). The Experience Economy and Commercial Experiences. The Marketing Review, 4(3), 267-277.
Rifkin, J. (2001). The age of access: The new culture of hyper-capitalism, where all of life is a paid-for experience. New York, NY: J. P. Tarcher Pub.
Rokeach, M.(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Y: The Free Press.
Rys, M. E., Fredericks, J. O., & Luery, D. A.(1987). Value=Quality? Are service value and service quality synonymous: a deco positional approach, In: add value to your service, Supernat, C (Ed).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25-28.
Schmitt, B. H.(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53-67.
Zeithaml, V. A.(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2),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