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02: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吉祥
研究生(外文):Hung, Ji-Hsiang
論文名稱: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o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指導教授:林國瑞林國瑞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7-06-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6
中文關鍵詞: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
外文關鍵詞: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team cohe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於一、瞭解目前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現況;二、瞭解目前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現況;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情形;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差異情形;五、探討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情形。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106學年度大專院校橄欖球(公開組、一般組)七人制選手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共發放240份問卷,有效填答問卷為191份,回收率為79.6%,所得資料利用SPSS for windows 18.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LSD事後比較法、Pe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如下:一、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整體平均得分為3.64,在各因素間得分高低依序為「民主行為」、「獎勵行為」、「關懷行為」、「訓練與指導」、「專制行為」。二、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整體平均得分為3.90,在各因素間得分高低依序為「團隊適應」、「團隊合作」、「人際吸引」、「人際親合」。三、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分析(一)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在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各因素之間相關係數為.49~.67,皆有顯著正相關。(二)整體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在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達中度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1. Understand the current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2. Understand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team cohesion; 3.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4.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team cohesion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5.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The research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used those athletes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evens Rugby (open group and general group) in 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24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sent out, 191 valid copies returned with a valid return rate of 79.6%.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SPSS for windows 18.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as well as applied thes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score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is 3.64, and the scores of factors are as follows orderly: “democratic behavior”, “rewarding behavior”, “social support”,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 and “autocratic behavior”. 2. The average score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team cohesion is 3.90, and the scores of factors are as follows orderly: “team adaptation”, “teamwork”,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and “interpersonal affinity”.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are .49~.67,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2) Between the entir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ugby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reached a significant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目次 i
表次 iii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六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教練領導行為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團隊凝聚力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實施程序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2
第一節 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現況 42
第二節 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 4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情形 5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團隊凝聚力之差異情形 55
第五節 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分析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4
參考文獻 66
中文部分 66
英文部分 72
附錄 74
附錄一 大專院校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問卷 74
中文部分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14)。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臺北縣:前程文化。
中央通訊社(2016)。橄欖球。2016年7月26日,取自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6%AF%94%E8%B3%BD%E9%A0%85%E7%9B%AE%E6%A9%84%E6%AC%96%E7%90%83-065830884-olympics.html
王家微(1990)。行為科學(初版)。台北市:五南。
王啟榆(2010)。看不見的管理-凝聚力。臺北市:凱信出版集團。
王國丞(2010)。全國舉重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運動自信心與成績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紫緹(102)。國民中學橄欖球選手角色知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白耿豪(2014)。國中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北市。
白萬應(2011)。國中橄欖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訓練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余佩珊(譯)(2015)。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臺北市:遠流出版。(Peter F. Drucker, 1994)
余欣佳(2012)。劍道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柏勳(2012)。青少棒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萬福(1992)。運動教練的任務、類型及內容。體育與運動,73,32-38。
吳慧卿(2002)。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 、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李于庭(2017)。全國女壘運動代表隊團隊組訓、團隊凝聚力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李仁佐(2011)。淺談運動教練之領導行為。學校體育,126,119-124。
李佳鴻(2010)。國家教練領導經驗之探討-以軟式網球教練郭旭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李松宜(2010)。高中職羽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白萬應(2010)。國中橄欖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訓練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雲翔(2011)超級籃球聯賽(SBL)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季力康、卓俊伶、洪聰敏、高三福、黃英哲、黃崇儒、廖主民、盧俊宏(譯)(2013)。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臺北市:禾楓書局。(Weinberg, R. S. & Gould, D., 2007)
林文正(2006)。高中(職)橄欖球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林金杉(2002)。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林淑君(2006)。我國國家級保齡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清和(2001)。教練心理學。臺北市:史文哲出版社。
林博文(2006)。我國青少年划船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瑛琪(2014)。日治時期台灣體壇與奧運。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澤民(2012)。教練領導行為、團隊氣氛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以足球選手為例。運動教練科學,25,25-38。
侯雯孆(2017)田徑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以參加2016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志仁(2011)。臺北市國小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及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沛綺、郭癸賓、廖俊欽(2007)。足球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研究-以年度足協盃大學菁英賽為主。大漢學報,22,215-227。
洪佳芬(2007)。國中足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涂志賢(2000)。運動教練領導風格與運動代表隊團隊文化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桃園縣。
翁子婷(2004)。台灣地區國、高中網球校隊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高三福(2007)。運動領導理論的發展及可行的研究方向。中華體育,21(1),59-66。
張艾君、高文揚、盧廷峻、黃素珍、施國森(2017)。國中羽球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團體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1(3),114-122。
張景星(2005)。海峽兩岸大學手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隋立言(2006)。國小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勝傑(2006)。國小甲組籃球運動員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張緯良(2011)。管理學第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霖家、林文忠、王中興(2010)。高中籃球代表隊員目標取向、教練領導行為及成績表現之研究。育達科大學報,24,150-158。
莊艷惠(1997)。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桃園市。
莊豔惠(1997)。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范國興(2011) 。 臺北市國小籃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許君立(2011)。臺中市國小籃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郭建志(譯)(1997)。管理學導論。臺北市:桂冠圖書出版社。(Claudia Rawlins, 1996)
郭敏珣、潘婉茹(譯)(2015)。夥伴教練心關係:轉化出團隊高效能。高雄市:培迅國際管理顧問。(Crane, T. G., 2012)
郭添財(2004)。國小桌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玉娟(1995)。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其昌(1997)。排球教練領導行為對運動動機氣候的影響。大專體育,34,102-111。
陳怡茹(2014)。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團隊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威廷(2014)。台灣橄欖球場環境設施對橄欖球參與者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鼎華(2006)。臺灣地區國中甲級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寶億(2004)。大專橄欖球代表隊球員對教練領導行為認知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彭加豪、李蕙貞(2016)。大專校院啦啦隊社團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16,163-185。
彭建都(2009)。國中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曾旨堅(2015)。高中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南科技大學,臺北市。
程紹同、方信淵、廖俊儒、呂宏進(2011)。運動管理學導論三版。臺北市:華泰文化。
黃宗顯、陳麗玉、徐吉春、劉財坤、鄭明宗、劉峰銘、郭維哲、黃建皓、商永齡(2008)。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黃金柱(譯)(2008)。當代運動管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Parks, Janet B. , Quarterman, & Jerome, 2006)
黃品靜、陳優華(2009)。橄欖球運動精神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系(所)刊,9,47-59。
黃庠榛(2013)。全國中等學校空手道優秀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自信心來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義翔、聶喬齡(2012)。教練-選手關係的中介角色。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2(1),19-18。
楊旭太(2008)。國小排球選手之決建鍊領導行為、訓練滿意度與比賽成績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葉志強(2005)。全國中等學校優秀羽球教練領導模式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鄒春選(1993)。公立體育場場長領導方式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劉復基(2005年1月7日)。推動聯賽橄運正途。民生報,B4版。
劉雅燕(2006)。國中手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蔡惠娥(2015)。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社會支持與運動自信心之相關研究 -以嘉義縣國、高中職田徑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蔣憶德、陳淑滿、葉志仙(2001)。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0,195-206。
鄭孝存(2008)。臺北市國小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鄭志富(1996)。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編製研究。台灣師大體育研究副刊號,3,101-120
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中華體育季刊,11(1),22-31。
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模式分析。臺北師大體育研究,副刊號,1,75-90。
賴芳蘭(2014)。屏東縣國中球類運動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及其選手運動自信心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謝政剛(2013)。全國高中空手道選手團隊凝聚力與訓練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嚴翔樺(2009)。高中橄欖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蘇芷筳(2016)。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依附行為對運動表現之預測。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Bird, A. M. (1997).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predictinf team performance. Research Quarterly, 48, 24-32.
Bryman A. (1992).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an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Carron, A. V(1982). 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 Interprets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sportpsychology, 4, 123-138.
Cartwright, D., & Zander, A. (1968). Group dynamics: Research and theory. New York: Harper.
Chelladurai, P. (1993). Leadership.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L. K.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647-671. New York: Macmillan.
House, R. J., Hanges, P. J. , Ruiz- Quintanilla, S. A., Dorfman, P.W., Javidan, M., Dickson, M., Gupta,V.(199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s: project GLOBE. In W. H. Mobley, M. J. Gessner & V. Arnold( Eds.), Advances in GlobalLeadership,171-233. Stamford,CN: JAI Press.
Jowett, S., & Poczwardowski, A. (2007). Understanding the coach-athleterelational. In S. Jowett, & D. Lavallee (Eds.), Social psychology in sport, 3-14. Champaign,I L:Human Kinetics.
Kwak,C.G.(2002).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aekwondo coach typ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Kore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eoul, South Korea.
LeUncs, A. D., & Nation, J. R. (1989). Sportpsychology. Chicago: Nelson- Hall.
Lippitt, R., & White R. K.(1943). The Social Climate of Childern is Group, In R.G.Barker,et al(eds), Child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NY: McGraw-Hall.
Sabock, R. J. (1985). The coach U. S. A: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
Vincer, D. J. E., & Loughead, T. M. (2010).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thlete leadershipbehaviors and cohesion in team sports. TheSport Psychologist, 24(4), 448-467.
Westre, K. R., & Weiss, M. R. (199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coaching behaviors and group cohesion in high school football team. The Sport Psychology, 5, 41-5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