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竹中(2006)。跳躍訓練對國小男學童骨骼發展之比較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方進隆、黃泰諭(2011)。我國學生體適能政策分析。中華體育季刊, 25 卷3期,451-461頁。
方進隆(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9卷3期,62-69 頁。
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2009,6月1日)。資料引自
http://210.240.9.70/folk/
石井藤吉郎(1990)。跳繩教室。臺北市:廣聯。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101年運動城市調查報告。臺北
市: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10月7日)。運動不足已成全球第四
大致死因素。資料引自http://www.hpa.gov.tw/ Bhpnet/Web/ News
News.aspx?no=201210070001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10月7日)。缺乏運動已成為影響全
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國人無規律運動之比率高達72.2%。
資料引自http://health99.hpa.gov.tw/ Hot_News/h_NewsDetailN.
aspx?TopIcNo=6680
沈樹林(2000)。跳繩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吳秓燕、王建邦(2006)。臺中護理專科學校學生體適能狀況之探討。國立臺中護理專科學校學報,5卷,25-37頁。
吳重貴(2002)。不同運動訓練對國中女生心肺功能的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吳義弘(2006)。跳繩訓練頻率差異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
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研究所。
吳欣恬(2015,4月4日)。逾95%兒童運動量未達世衛標準。自由時報。資料引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8697
卓俊辰(2000)。體適能教學的重要架構與內涵。高中教育,13卷,12-19頁。周熙平(2008)。跳繩訓練對學童骨質密度及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10月22日)。2012年兒童運動狀況調
查記者會。資料引自http://www.children. org.tw/news/ advocacy_
detail/925
洪文彬(2015)。SH150方案對國小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台中市
某國民小學跳繩運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
翁美玲(2010)。跳繩與慢跑運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影響之比
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2000)。健康體適能。臺中市:華格那。
陳鶴芳(1980)。圖解跳繩大全。臺北市:大林。
陳志文(2003)。臺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繩為對象。未出版碩
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研究所。
陳明木(2006)。跳繩運動訓練對國小學童心肺適能及爆發力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研究所。
陳美吟(2013)。跳繩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身心健康狀態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研究
所。
陳俊傑(2007)。跳繩訓練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身體質量指數及跑步經濟
性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研究
所。
陳原鴻(2016)。不同形式跳繩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研究所。
許玉蓉(2014)。國小學童晨光時間跑走運動與跳繩運動對體適能影響
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民權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
市,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學研究所。
張碧娥(2005)。跳繩指導活動對低年級學童協調性的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張勝強(2010)。跳繩運動對美術班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台南縣
新進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
管理學研究所。
張朝翔(2012)。跳繩運動融入體育課熱身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研究
所。
黃秋菊(2015)。十二週花式跳繩運動介入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健康體適
能及動作技能學習之影響-以高雄市瑞興國小為例。高雄市。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教育部(1975,8月)。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8)。臺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能檢測資料處理—常模研究。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0)。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 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校園210活力晨光體適能推廣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快活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4)。SH150方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2015)。教育部體育署SH150方案執行方向。國民體育季刊,44卷2期,3-8頁。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06)。臺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檢測資
料處理─常模研究。資料引自
http://www.fitness.org.tw/model01.php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06)。體適能指導─定義及重要性。資料引自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4)。體育課好好玩。資料引自
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6142&ctNode=820&mp=11
梁瓈月(2015,4月30日)。台灣人運動量不足竟是世界第一。草根影
響力新視野。資料引自http://grinews.com/news/台灣人運動量不
足竟是世界第一/
彭臺臨(2006)。臺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政策意涵之研究。臺北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楊雅嵐(2011)。跳繩介入對四年級學童身體健康指標的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趙振平(2002)。從小玩跳繩。臺北市:國家。
臺灣省教育廳(1991)。國民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教材。臺中市:臺灣
省教育廳。
臺北市教育e 週報(2008,3月21日)。繩采飛揚。資料引自http://enews.
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80321150830LQ7
樊正治(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0卷,225-262頁。蔡婉莉(2002)。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高中多
元入學方案為背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
學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劉順正(2006)。跳繩運動訓練對體重過重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劉影梅(2011,11月7日)。劉影梅老師研究團隊發現:跳繩有助學
童長高、腦力好。陽明電子報。資料引自:http://www.ym.
edu.tw/ymnews/225/a1_2.html
謝雅玲(譯)(2009)。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臺北:
野人。(John,J.,Ratey,M.D.,&Hagerman,E.,2008)
簡桂賓(2006)。不同的身體組成對體適能之影響。北體學報,14卷,95-105頁。
二、英文部分
Acil, A. A., Dogan, S., &Dogan, O. (2008).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s to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oura Psychiatr Mental Health Nurs,15(10),808-815.
Brancazio, P. J. (1984). Sport science: Physical laws and optimum
performanc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Curtis, J., & McTeer, W. (1999). Exploring effects of sport experiences on sport participation in later life. Socialogy of Sport Journal, 16, 348-365.
Callaghan, P. (2004). Exercise: A neglected intervention in mental
healthcare? 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11
(4),476–483.
Callaghan, P., Eves, F.F., Norman, P., Cheung, Y.L., & Chang, A.M.
(2002).Apply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o exercise in
young Chinese people.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7,
267-282.
Hsu, I.R., Kim, S.P., Kabir, M., & Bergman, R. N. (2007). Metabolic syndrome, hyperinsulinemia, and canc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6, S867-871.
Moreno, B.(1988). Get a jump on fitness. American Fitness, 6(7),10-13
Petterson, U., Nordstrom, P., Alfredson, H., Henriksson-Larsen, K., &
Lorentzon, R. (2000). Effect of high impact activity on bone mass and
sizein adolescent female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ports. Calcified Tissue International, 67,pp. 207-214.
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 (2008). Mental Capital and Wellbeing:
Making the most of ourselves in the 21st Century. Foresight Mental
Capital and Wellbeing Project, Executive Summary. 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