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東大。
2.王莊民(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3.王順民(2004),青少年兒童福利析論--童顏、年少、主人翁,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朱文雄(1998),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5.朱玉仿、朱麒華、陳清溪、蔡明學(2008),2007年台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4卷,第3期,21-52頁。6.吳宗立(2002),班級經營的內涵與策略,國教天地,第129期,49-54頁。7.吳明隆(2001),班級經營-策略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8.吳清山(1991),班級經營之基本概念,特殊教育季刊,第39卷,1-6頁。9.吳清山(1998),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載於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著,班級經營,3-32頁,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10.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名詞:策略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1-66頁。
11.吳福源(1999),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2.宋明順(2000),教育大辭書(六),臺北:文景書局。
13.李秀月(1998),團隊發展歷程中挫折因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李佳琪(1999b),增進親師合作,載於張新仁主編,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307-363頁),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15.李佳鴻(2009),國家教練領導經驗之探討,臺北巿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16.李琪明(2007),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17.李園會(1991),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8.卓佳靜(2014),零體罰運用在國小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周新富(200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1.林月琴(2002a),班級人際關係經營,載於張鐸嚴、林月琴、劉緬懷(合著),班級經營,103-122頁,臺北:空大。
22.林欣怡(2009),「那方小小講台是阿拉丁的魔毯」---國中經驗教師有效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3.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122-136頁。24.林素卿譯(2007),M. L. Manning, , &; K. T. Bucher著,班級經營先驅的理論,載於單文經(主編),班級經營的理論與實務(45-84頁),臺北:學富文化。
25.林進材(2005),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26.林鳳婷(2010),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7.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8.洪秋如(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師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9.紀燕萍(2008),班級願景的經營領導,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0.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巨流。
31.徐湘平(2005),全面品質管理理念在國民中學班級經營上的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2.徐鶯娟(1994),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3.高強華(2007),班級經營新論,臺北市:南宏圖書。
34.高博銓(2007),班級經營的社會學基礎,中等教育,第58卷,第3期,56-71頁。
35.張民杰(2005),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36.張民杰(2011),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37.張秀敏(1998),國小班級經營,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38.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39.張新仁(1999),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40.張鈿富、葉連祺(2006),2005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1期。41.張德聰(2006),青少年偏差行為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第2卷,1-35頁。
42.教育部(1995),全國身心障礙教育會議實錄,臺北市。
43.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2015年12月19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
44.教育部部史全球資訊網,2015年12月19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
45.許斐晴(2012),花蓮縣國小普通班導師與特殊需求學生家長親師溝通現況與困擾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6.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47.郭明德(2004),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48.郭靜晃(2006),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9.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市:揚智文化。
50.陳木金(2006a),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第2卷,第1期,33-62頁。
51.陳名志(2013),國小導師班級經營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52.陳利銘、許添明(2003),我國小班政策之檢討與改進建議,教育研究論壇,6-20頁。
53.陳怡璇(2011),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54.陳書銘(2014),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品德教育評量指標實施知覺之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55.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6.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第三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57.黃武雄(1995),台灣教育的重建,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58.黃政傑、李隆盛(2000),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59.黃德祥(1996),國中班級經營的困境與突破,現代教育論壇,第1卷,252-259頁。
60.黃德祥,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大學,嘉義市,2003年。
61.楊士賢(1997),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2.楊如晶(1995),國中班級人際關係的經營,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策劃,台北:師大書苑。
63.葉興華(1994),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管理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64.熊智銳(1994),開放形的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5.趙淑珠(1997),如何建立教師同儕關係,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2卷,第4期,11-13頁。66.劉佑星(1996),如何實施有效的班級行政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第6卷,14-15頁。67.穀瑞勉(1999),幼稚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臺北:心理。
68.蔡明學、陳清溪(2008),97年國民教育政策民意調查之探析,研習資訊,5-11頁。69.蔡純姿(1998),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70.蔡素慧(2013),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教材品格內涵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71.蔡德輝、楊士隆(2006),犯罪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2.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市:心理。
73.穆仁和(2010),青少年犯罪與偏差行為發生之原因及類型的探討,犯罪學期刊,第3期,167-190頁。
74.蕭麗玲、謝正平(2005),國民小學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2016年2月28日,取自http://www.lib.ctu.tw/98index/e_paper/10010/el.doc
75.戴文琪(2003),臺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6.謝文全(200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書局。
77.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78.簡紅珠(1996),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的班級經營管理實作與決定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4卷,第4期,36-48頁。79.顏火龍,李新民,蔡明富(1998),班級經營—科際整合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80.劉秀嫚、李琪明、陳延興、方志華(2015),品德教育現況及因應十二年國教 課程改革之調查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六十卷第二期(二)、英文部份
1.Barnes, C. M.(1998),Parental Support and Control as Predictors of Adplescent Drinking, Deliquency, and Related Problem Behavior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4, 763-766
2.Brophy, J.(1988),Educating teacher about managing classrooms and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1),1-18.
3.Cangelosi, J. S. (2008),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Gaining and maintaining students’cooperation. Hoboken : John Wiley & Sons.
4.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10). Defining and understanding charact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http://www.character.org/definingandunderstandingce
5.Emmer, E.T. (2006),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Dunkin, M.J.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pp.437-446).Oxford: Pergamon Press.
6.Froyen, L. A. (1998).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reflective teacher-leader. New York, NY: Macmillan.
7.Jones, V. F., & Jones, L. S. (1994),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Creating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all students. Boston: Ally & Bacon.
8.Lawlor, M. L.(1998),Trust, collegiality and teacher efficacy: the influence of supportive leadership.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9.Lickona, T(1993),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Educatuonal Leadership,51(3).
10.Lockwood, A. T. (1997),Character education: 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California: CorwinPress, Inc.
11.Minichiello et a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alysis, 2nd ed.,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12.Ryan, K. & Bohlin, K. E. (1999),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 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instruction to life. Jossey-Bass Inc.
13.Stensmo, C. (1995),Classroom management style in context: Two stud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8644)
14.Vessels, G.G., & Boyd, S.M. (1996),Public and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80(579), 55.
15.White, M. D. C. (2004), Classroom management at crenshaw high school.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 AAT 31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