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03: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國榮
研究生(外文):CHANG, KUO-JUNG
論文名稱:公私協力與社區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海線社區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 A Case Study of Yunlin County Hai-Xian Community College
指導教授:廖坤榮廖坤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ao, Kun-Jung
口試委員:徐千偉黃子庭
口試委員(外文):Shyu, Chian-WoeiHuang, Tzu-Ting
口試日期:2017-12-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社區大學公私協力社區發展社區參與
外文關鍵詞:Community College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Community DevelopmentCommunity Invol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當代政府的職能因為民眾處在環境日新月異又瞬息萬變的今日,承擔的公共事務與職責也日趨擴張,單純由政府提供服務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應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隨著政府再造,公共服務的提供也可以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分擔。本研究正以公私協力的模式探討社區大學運作過程中,成人教育經由政府與民間的協力關係是如何影響社區發展。

在協力關係的自變項研究分析,是以財務及資源籌劃、行政效能、政策與理念等三個面向十二個指標項目進行探討,再以知能教育、社區意識、社區參與等三個面向十一個指標項目進行探討相應依變項的社區發展情形。原設定分析對象為雲林縣社區大學,但因為歷經三個月後受訪對象取樣仍有困難,因此本研究就改換雲林縣海線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以利研究順利進行。

本研究發現,海線社區大學經營者自負盈虧,承託委辦,除營運資格須受制於縣政府的規範,確實辦理社會教育,且符合設置目的外,其餘事務可說社區大學擁有高度的自主權。換言之,在自變項「財務及資源籌劃」與「行政效能」分析上,社區大學高度自主;縣政府對「政策與理念」則有必須的要求,雙方須有共識才能合作。此外,在依變項分析發現,協力關係對社區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成人教育目前以成就「知能教育」居多。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三節 海線社區案例介紹

第二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公私協力意涵
第二節 公私協力理論與模式
第三節 公私協力的挑戰與成功要素

第三章 文獻檢閱
第一節 公私協力相關研究
第二節 社區大學評鑑指標相關研究
第三節 社區發展相關研究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工具

第五章 研究分析
第一節 政府與社區大學協力關係之分析
第二節 社區發展之分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社區大學學員問卷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

壹、中文部分
Chava 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1998,潘明宏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上冊)》,5,臺北:瑋柏文化事業出版社。
David Osborne、Ted Gaebler著,劉毓玲譯,1993,《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臺北:天下文化出版。
Earl Babbie,2004;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江馨彥等譯,《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Earl Babbie,2010;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12,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王乃玉,2013,〈臺中市社區大學評鑑制度及指標建立之研究-以績效管理的觀點〉,臺中: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彤,2010,〈比較促參法委外管理模式ROT與OT之公共治理〉,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文化。
吳明儒、呂朝賢、賴兩陽、陳昭榮、陳筠蓁、王宥蓁,2012,〈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制度評估及未來方向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內政部。
吳英明, 1996,《公私部鬥協力關係之研究: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頁1-14。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和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英明等,1996,〈公共管理三P原則-以BOT為例〉,黃榮護編,《公共管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585-632。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月刊》,208:頁1-150。
李永展,2005,〈社區永續發展指標:以臺北市士林區名山里為例〉,《研考雙月刊》,29(5):頁79-91。
李宗動,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臺北:智勝文化。
李宗勳,2004a,〈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12:頁41-77。
李宗勳,2004b,〈「安全社區」新視野與社區管理的構聯〉,《公共行政學報》,10:頁25-62。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杜區治理的理理論與實務:我國杜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頁59-60。
李柏諭,2008年,《跨域問題中的公私協力研究:社區大學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博士論文。
沈宗瑞,2001,〈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的政治社會學分析〉,《通識教育季刊》,8(4):頁1-26。
林振春,2001,〈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社教雙月刊》,106:頁41-44。
林振春,2004,〈社區大學與台灣社區學習文化的深耕〉,《兩岸社區大學經營理念與實務運作研討會會議手冊》,頁4-23。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馨,2013,《檢證:民營化、公私協力與PFI》,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孫本初,2011,《新公共管理》,4,臺北:一品出版社。
張慶仁,2006,〈人文社會科學量表的建構觀點及策略〉,《人文與社會》,1(9):頁137-162。
教育部,2013,《102年度教育部評鑑直轄市暨縣(市)政府辦理社區大學業務評鑑手冊》。
許世雨,1995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中國行政》,58:頁61-85。
許耿銘,2009,〈協力理論在跨界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以「政府機關與績優民間機構人才交流實施辦法草案」為例〉,《文官制度季刊》,l(3):頁55-79。
許耿銘,2014,〈臺灣都市氣候治理模式比較之初探:五都個案之分析〉,《空大行政學報》,27:頁47-97。
許耿銘、林淑娟,2015,在〈公私協力推動環境犯罪防治之研究─大台南環檢警結盟之個案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1(2):頁75-105。
陳金貴,2013,〈治理之理論與發展〉,《公共治理季刊》,頁25-36。
陳姿月,2010,〈社會資本與社區組織/社區發展:以苗栗縣南陣鄉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宜蘭: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發展系碩士論文。
陳珮君,1999,〈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頁49-51。
陳景霖,2008,《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治理模式—以花蓮縣豐田社區總體營造為例》,宜蘭: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人口、林采霖、李佩倫、李森永、葉珠紅、黃志成、黃昭通、尤秋玲、陳清文,2009a,〈第一篇 地理〉,《口湖鄉志》,雲林縣口湖鄉公所:頁95-111。
曾人口、林采霖、李佩倫、李森永、葉珠紅、黃志成、黃昭通、尤秋玲、陳清文,2009b,〈總敘〉,《口湖鄉志》,雲林縣口湖鄉公所:頁4-5。
雲林縣社會教育發展促進會,2017,《106年海線社區大學經營計畫書》。
黃武雄教授,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一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通案〉,《第一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論文》,頁2-18。
黃進能,2008,〈「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制度」之研究:以臺北市社區發展協會為例〉,臺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黃源協、莊俐昕、劉素珍,2015,〈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之研究:對社區治理與社區發展的意涵〉,《公共行政學報》,49:頁1-35。
黃源協、劉素珍、莊俐昕、林信廷,2010,〈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發展關聯性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34:頁36-37。
黃榮護,2000,《公共管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楊佳穎,2009,〈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婷雅,2008,〈文化公民概念型塑之研究:以社區總體營造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葉晉嘉、翁興利和吳濟華,2007,〈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之比較研究〉,《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21:頁31-58
詹鎮榮,2003,〈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102:頁8-29。
廖俊松,2004,〈公私協力: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之案例研究〉,發表於「公共服務改革與民營化的現代課題」學術研討會(5月11日),臺北:東海大學。
蔡勇美、廖培珊、林南,2007,《社會學研究方法》,臺北:唐山出版社。
蔡傳暉和鄭秀娟,2002,〈社區大學評鑑制度之規劃〉,臺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蔡傳輝、顧忠華與黃武雄等,1999,〈臺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報告暨試辦計畫:文山社區大學試辦紀實報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鄭敏惠,2009,〈臺北市社區大學績效指標建立之探討:由下而上途徑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32:頁105-142。
鄭惠觀、翁琪涵,2010,〈成人終身學習的社區大學〉,《台灣教育》,12(666),台灣省教育會:頁26-31。
鄭錫楷,1999,〈新結盟主羲(Neo-Coalitionism)之BOT模式本質〉,詹中原編,《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諭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335-378。
盧志明,2014,〈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分析社區發展經營策略〉,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貞男,2009,〈公私協力治理理論與應用—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賴嘉柔,2012,〈環境政策之公私協力-以我國及便利超商自願性節約能源合作意向書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nsell, C., & A. Gash (200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4): 543-571.

Beywl, B., & P. Potter(1998),RENOMO 一 A design tool for evaluations: Designing evaluations responsive to moderation method. Evaluation,4(l),53-71.

Glickman, N. J., & Servon, L. J. (1998). More than Bricks and Stickers: Five Corporation Capacity. Housing Policy Debate, 9(3), 497-539.

Jeffrey R. Cornwall and Baron Perlman, Organization Entrepreneurship. MA.:IRWIN,1990.

Jessop, B. (2000). Governance Failure. In G. Stoker (Ed.), The New Politics of British Local Governance (pp. 11-32). Basingstoke, Hampshire:Macmillan Press.

Kouwenhoven, V (1993)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 Kooiman(Ed.), 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Sage.

Lynne Moulton and Anheier, Helmut K.(2000)"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Stephen P. Osborne(e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pp.105-119.

Peters,G. B.,1996,The Future of Governing : Four Emerging Models. KS: University of Kansas.

Taylor, M., A. Barr, & A. West (2000). Signposts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Lond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明儒、呂朝賢、賴兩陽、陳昭榮、陳筠蓁、王宥蓁,2012,〈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制度評估及未來方向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內政部。
2.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頁1-14。
3.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月刊》,208:頁1-150。
4. 李永展,2005,〈社區永續發展指標:以臺北市士林區名山里為例〉,《研考雙月刊》,29(5):頁79-91。
5. 李宗勳,2004a,〈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12:頁41-77。
6. 李宗勳,2004b,〈「安全社區」新視野與社區管理的構聯〉,《公共行政學報》,10:頁25-62。
7.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杜區治理的理理論與實務:我國杜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頁59-60。
8. 沈宗瑞,2001,〈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的政治社會學分析〉,《通識教育季刊》,8(4):頁1-26。
9. 林振春,2001,〈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社教雙月刊》,106:頁41-44。
10. 許耿銘,2009,〈協力理論在跨界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以「政府機關與績優民間機構人才交流實施辦法草案」為例〉,《文官制度季刊》,l(3):頁55-79。
11. 許耿銘,2014,〈臺灣都市氣候治理模式比較之初探:五都個案之分析〉,《空大行政學報》,27:頁47-97。
12. 許耿銘、林淑娟,2015,在〈公私協力推動環境犯罪防治之研究─大台南環檢警結盟之個案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1(2):頁75-105。
13. 陳金貴,2013,〈治理之理論與發展〉,《公共治理季刊》,頁25-36。
14. 黃源協、莊俐昕、劉素珍,2015,〈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之研究:對社區治理與社區發展的意涵〉,《公共行政學報》,49:頁1-35。
15. 葉晉嘉、翁興利和吳濟華,2007,〈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之比較研究〉,《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21:頁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