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21: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羽伶
研究生(外文):Cheng, Yu-Lin
論文名稱: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
論文名稱(外文):Low-paid Workers of Young : Improving Employment Policy
指導教授:馬財專馬財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a,Tsai-Chuan
口試委員:馬財專鄭津津林淑慧
口試委員(外文):Ma,Tsai-ChuanCheng,Chin-ChinLin,Shu-Huei
口試日期:2017-10-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勞工關係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就業促進青年就業低薪工作者
外文關鍵詞:Employment PromotionYouth EmploymentLow-paid Work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7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青年為我國主要的勞動生產力來源,然而卻面臨低薪的問題。造成青年低薪的成因錯綜複雜,而青年為何會陷入低薪、如何面對低薪,以及政府該實施怎樣的政策幫助青年脫離低薪的窘境,是本研究將要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將訪談7位青年低薪工作者、5位專家學者及2位雇主進行深度訪談,研究者在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青年低薪工作者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及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有以下研究發現。(一)在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中,受訪者多受到服務業的特性影響導致低薪,且大多面臨學用落差的情況、工會影響力不足及就業環境不佳的問題。(二)在青年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中,受訪者較注重提升就業能力來因應低薪的狀況。(三)在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中,研究者發現政府政策宣傳不足,多數青年並不清楚。
綜合以上之研究發現,本研究的主要建議如下:(一)對於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的建議,政府應要減少學用落差、多培育缺工的產業人才、提升工會影響力及改善就業環境。(二)對於青年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之建議,政府應加強提升青年就業力,培養跨領域人才。(三)對於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之建議,政府應加強推廣青年就業政策及實施有利於青年就業的相關政策。期盼透過相關制度之修正,幫助青年低薪工作者突破就業困境,脫離低薪的窘境。

Youth is the main source of labor productivity in our country, but they face the problem of low wages. Young people of earning low-paid have intricated problems, However, why the young people fell into low wages and they how to face it. Besides, the government how to implement the policies to help them out of the dilemma. They ar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discussed.
This study will in-depth interview with seven young people who are the low-paid workers ,five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two employers. The researcher has some major findings in the causes, countermeasures and employment improvement policies of young people who are the low-paid workers. First, the causes of the young people who are the lower-paid workers, according to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This research has revealed that the respondents are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gap, lack of the trade union influence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ba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Second, the young people how to response the low wages,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y are focused on improving employability. Last, in the policy of improving the youth employme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because they are insufficient promoting.
The main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followed: First, for the proposal of the causes of young low-paid workers,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duce the gap between school and industry, cultivate the lack of industrial talents, improve the trade union influence and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ep up efforts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of young people and cultivate cross-disciplinary talents of young people in the face of low-wage responses.Final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ep up efforts to promote youth employment policies and implement policies conducive to youth employment for young people's policy on improving employment for low-paid workers.
This study expects that through the relevant system of amendments to help the young people to break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out of the dilemma of low wag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 9
第二節 青年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 32
第三節 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8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8
第二節 抽樣方法與研究對象 49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問題 52
第四節 研究信度及效度與研究倫理 52
第四章 台灣青年低薪工作者的現況 55
第一節 青年低薪工作者的主觀看法 55
第二節 青年低薪工作者的成因 65
第三節 青年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 85
第四節 青年對於政府政策的看法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8
第一節 結論 108
第二節 建議 115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22
參考文獻 123
附錄一 青年訪談大綱 136
附錄二 專家學者訪談大綱 139
附錄三 企業訪談大綱 141
附錄四 訪談同意書 142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山田昌宏,方瑜譯(2016)。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新北市:立緒文化。
王兆慶、李健鴻、洪敬舒、孫友聯、張烽益、黃怡翎、楊書瑋(2016)。公平經濟新藍圖:2016勞動政策白皮書。台北市:台灣勞工陣線。
王健全(2015)。全球化與年輕人低薪及其因應之道。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1832,5-14。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與相關議題。教育資料與研究56,82-88。
古允文(2015)。建構我國低薪工作者社會安全網絡機制之研究。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外交部(2014)。我國青年海外度假打工實施現況。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1-9。
外交部(2016)。青年度假打工(完整版)。台北市:外交部。
行政院主計總處(2007)。社會指標統計年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國民幸福指數年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100年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國民幸福指數年報。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報告統計表。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0)。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台灣地區部分工時勞工綜合實況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朱美琴、陳宣蓁(2016)。海外打工度假經歷對就業力的影響。南臺學報社會科學類1(2)。
成之約(2005)。政府部門組織改造與民營化政策對勞動與社會影響之探討。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吳芝儀 (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李健鴻(2008)。「勞動所得租稅補貼制度」真能幫助貧窮者脫貧?政策聚焦,34-38。
李健鴻(2011)。當前台灣的工作貧窮化危機與勞動保護對策 邁向社會投資型國家:就業與安全重大議題研究論文集,113-127。台北: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
李健鴻(2012)。青年失業危機之挑戰與分析, 勞動者雜誌, 第 168 期, 18-24。
李健鴻(2015)。臺灣青年勞工的低薪化趨勢原因與因應對策。社區發展季刊151,145-162。
李韋毅(2013)。跨領域人才培育之學習模式研究-以機械工程專業背景跨領域學習工業設計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淑芳(2011)。製造業缺工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誠、成之約、辛炳隆(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台北市:行政院勞委會編印。
辛炳隆(2007)。有效運用外籍勞工促進本國勞工就業。就業安全半年刊6,22-26。
辛炳隆(2010)。全球化對台灣勞動市場之衝擊。監察院第4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
邱俊榮(2012)。職業訓練與提升青年就業力。台灣勞工季刊31。
邱貴秋(2013)。高等教育不同科系背景對畢業工作起薪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賢(2002)。工作轉換、工作經驗與決定工資的因素─台灣地區專上畢業生追蹤資料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峰益(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 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臺北市: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林政渝(2008)。日本勞動者對終生雇用制度的奢望。台灣勞工季刊16,111-119。
林佳和(2010)。勞動彈性化的社會衝擊以非典型勞動為例。台灣勞工季刊23,41-50。
林慈芳(2011)。台灣勞動生產力成長估測與因應對策。台灣經濟論衡9(4),42-71。
林常青、張俊仁、盧姝璇(2014)。薪資停滯?事實陳述與亞洲跨國比較。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學術研討論文。
林武郎(2015)。探討台灣「產業空洞化」之演變及其因應策略。台灣經濟論衡13(4),64-88。
姚開屏(1988)。淺談信度與效度。職能治療學會雜誌6,51-54。
茆昔文(2008)。我國職業工會發展困境初探。臺灣勞工季刊14,54-61。
孫友聯(2016)。青年就業的困境與青年貧窮問題。新使者154,27-29。
翁文彬(2004)。產學合作之知識蓄積與轉置分享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康容(2011)。高等教育擴張後學校到職場的轉銜:學用之間的反思。社會科學論叢,5(1),1-38。
馬睿(2006)。國際社會給現代青年的成年禮─海外打工/志工旅遊經驗分享。青年公共參與研討會,臺北。
馬財專(2016)。如何改善青年就業與創業環境?105年青年政策論壇,1-18。
馬財專(2013)。就業安全與勞動保障--勞動所得維持、非典型就業之衡平機制。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徐健中(2015)。大專以上程度青年就業概況分析。主計月刊720,92-100。
陳淑芳(2007)。台灣就業人口的工時與對工時的偏好。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敏(2008)。基本工資相關問題之探討。台灣勞工(15),33-43。
陳柏霖、周益右(2014)。大學生職場學習體驗與職涯發展從學用合一觀點論述。T&D飛訊187,1-23。
曹毓珊、蔡玫君 (2012)。日本提振青年就業之政策研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莊奕琦、賴偉文(2011)。不同世代下之教育報酬與能力差異。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經濟論文叢刊39,81–114。
張克(2005)。兼職員工是什麼人?商場現代化447,249 - 250。
張玉山、石岳峻、石怡芬(2008)。高雄市青年創業輔導策略研究。高高屏區域永續治理研討會,149-191。
張烽益(2010)。台灣工會的危機與轉機。台灣勞工季刊,22,56-63。
張烽益(2017)。台灣新世代公會發展困境與突破。台北市:台灣勞工陣線。
張文龍、陳思婷(2013)。台灣青年創業特質、動機、環境與問題之調查研究。青年探索,6,31-35。
張宜君、林宗弘(2013)。 高等教育擴張與階級不平等:以台灣高等教育改革為例。台灣社會學會2013年度研討會,台北市: 政治大學:台灣社會學會。
張慧慈(2014)。當打工變成體驗西方:台灣青年赴澳洲打工度假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伶(2017)。觀光服務業低薪現象難解最低薪卻吸引最多大學畢業生。財訊雙週刊 (522 )。
教育部(2016)。104年大專以上程度青年就業概況分析。台北市:教育部統計處。
許靜娟(2010)。新鮮人準備好跨界了嗎?台灣勞工季刊(22),90-93。
許盛勛(2013)。產業研發聯盟促進產業升級 -以分離式半導體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品鵑、謝秉弘、陳麒竹(2015)。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校數變動趨勢。評鑑雙刊(58),24-25。
曾嬿芬(2014)。低工資與台灣人才流失的困境。巷仔口社會學,新北市:大家出版社。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3)。青年就業讚計畫執行成效期末報告。台北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7)。2017年7月就業市場情勢分析月報。台北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勞動部(2015)。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策略。台北市:勞動部。
勞動部(2017)。2017年8月施政績效。台北市:勞動部。
黃俊揚(2008)。甜蜜的負擔!?探究台灣的「單身寄生族」。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馨儀(2014)。決第錯誤青年備嚐低薪苦。禪天下(109),22-27。
黃寶園(2006)。心理教育與研究法。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錦義(1999)。人力資源彈性之探索。人力發展月刊,68。
經濟部(2014)。青年創業專案103-105年。台北市:經濟部。
經濟部(2014)。2014年度專案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台北市:經濟部工業局。
楊國樞、簡茂發 (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楊通軒(2003)。各國勞動契約法規制度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詹芷嫻(2008)。部分工時勞動情勢。台灣勞工季刊13,130-136。
廖瑞涓(2001)。勞動基準法中工資定義之法律問題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碩士論文。
趙秋雲(2015)。從臺灣青年工作貧窮現象展望未來基本工資調整之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51),218-225。
鄭一群(2015)。誰趕走了優秀員工。臺北市:元華文創公司。
鄭麗君(2015)。青年勞動新藍圖。台北市:允晨文化。
鄭乃云、李聯雄、李淑媛(2013)。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衝擊評估研究。台北市: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鄭義暉、蘇志榮(2005)。產業外移與引進外籍勞工對台灣產業調整之關係。亞太經濟管理評論8(2)。
劉秀曦、黃家凱(2011)。高等教育擴張後我國大學畢業生人力運用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3),163-168
劉思煌(2013)。我國大專校院學生職涯輔導需求之研究以高屏區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侑學(2014)。台灣青年失業:趨勢與成因的考察。社區發展季刊(146), 81。
劉祖華、劉豐瑞(2014)。學歷通膨與學用落差,科技大學應有的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56-59。
劉彥均(2014)。跨領域教育課程培育跨領域人才之成效研究—以世新傳管系碩士班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偉文、辛炳隆、陳晏羚(2015)。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策略。台北市:勞動部。
簡惠閔(2006)。技專校院推動產學合作有效策略模式之研究。台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科正(1992)。台灣工會組織及其功能之研究。政大勞動學報1,1-25。
藍科正(2005)。建立引進外國專業人員之管理機制。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羅奉文 (2001)。「勞動市場彈性化之研究-以部分工時為例」。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吟築(2014)。打工渡假回台就業關鍵成功因素及後續職涯發展狀況。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Eral Babbie著、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台北市:時英。
David W.Steward著,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 次級資料研究法。台北市: 弘智文化。
二、英文文獻
Amit, R., & Zott, C. (2001).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 493-520.
Burdett & Kenneth, (1978), Theory of Employee Job Search and Quit R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8, March, 212-220.
Belous, R. S. (1989). How human resources systems adjust to the shift toward contingent workers. Monthly Labor Review, 112(3):7-12.
Carl Benedikt Frey &Michael A. Osborne(2013).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Oxford Martin Programme on the Impact of Future Technology.
Denzin,N.K.ed (1970).Sociological Methods:A Sourcebook. 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Esping-Andcrsen& Gosta(1999).Social Foundations of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ernández, M., Meixide, A., Nolan, B., & Simon, H. (2004). Low Wage Employment in Europe PIEP Working Paper.
Grimshaw, D., & Rubery, J. (2010). Minimum Wage Systems and Changing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urope: Comparative Report. Manchester: European Work and Employment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Gray,A.(1995).Flexibilisation of labour and the attack on workers living standards,Common Sense 18:12-32.
Gray,A.(2005).Flexploit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Service Economy:Some Reflections on the Bolkestein Proposal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 Prote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Studies Research Group Seminar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Hindmoor A. (2010). Internships within political scien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5(3), 483-490.
Harvey, L., Locke, w., & Morey, A. (2002). Enhancing recognising diversity. London: Universities UK.
ILO(2009), Global Wage Report 2008/2009: Minimum wages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Towards policy coherence.
Kalleberg, A. L., (2000),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6(1), pp.341-365.
Low, M. B. & MacMillan, I. C. (1988). 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4 (2), 139-161.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M. Lavoie &E. Stock hammer (2011), Wage-led growth: concept, theory and policies, presented at the Regulating for Decent Work (RDW) conference, held at the ILO, July 6-8, 2011.
Park J., (2010), Projection of Long-Term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12 Asian Economies,ADB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No.227.
Robst John. ( 2008). Overeducation and College Major: Expanding the Definition of Mismatch between Schooling and Jobs. The Manchester School, 76(4), 349-368.
Schmid, G, (2006). Social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transitional labor Markets, Socio-Economic Review, Vol4, No1: 1-33.
Schruijer G.Sandra(2006).Do Women Want to Break the Glass Ceiling? A Study of their Career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Netherlands. Management Revue, 17(2), 143-154.
Schumpeter J.A (1971). The fundamental phenomen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43-70 .
Sanders,J.&De Grip,A.(2003),Training,Task Flexibility and Low-Skilled Workers’ Employability.
Ulrich Schoof.(2006).Stimulating Youth Entrepreneurship-Barriers and incentives to
enterprise start-ups by young people.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Geneva.
UNCTAD(2010).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UNCTAD:Geneva.
UNCTAD(2010).ntegra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SMEs: into Global Value Chains Geneva.
Williams M. (1997) Social Surveys: Design to Analysis. In: T. May ( Ed. ) Social Research Issues, Methods and Proces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Waddington, Jeremy,Marcus Kahmann & Jürgen Hoffman(2005). A comparison of the trade union merger process in Britain and Germany- Joining forces? London: Routledge.
OECD .(2001). Measuring Productivity - OECD Manual: Measurement of Aggregate and Industry-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
Zoltan,J.,Laszlo,S.&Erkko,A. (2015).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三、網路資料
1111人力銀行:〈上班族加班及工時調查〉,網址:http://www.1111.com.tw/news/surveyns_con.asp?ano=95692(最後瀏覽日:2016/11/7)。
1111人力銀行:〈上班族兼職調查〉,網址:http://www.1111.com. tw/news/surveyns_con.asp?ano=53815(最後瀏覽日:2016/12/12)。
行政院主計總處:〈針對自由時報報導薪資倒退之澄清說明〉。網址:http://www.dgbas.gov.tw/fp.asp?xItem=34990&ctNode=4854(最後瀏覽日:2016/12/1)。
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網址: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33338&ctNode=3099&mp=(最後瀏覽日:2016/12/1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40577&ctNode=4987&mp=1(最後瀏覽日:2017/04/19)。
行政院主計總處:〈消費者物價指數〉,網址: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2。(最後瀏覽日:2017/10/10)。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青年創業圓夢網〉,網址:http://sme.moeasmea.gov.tw/startup/
(最後瀏覽日:2017/10/10)。
全國就業e網:〈新鮮人職能評價大調查〉,網址:http://file.ejob.gov. tw/2013/survey/Q4/(最後瀏覽日:2016/11/22)。
台灣就業通:〈2016年企業聘用新鮮人大調查〉,網址:https://www.taiwanjobs.gov.tw/Internet/2016/Survey/Q2_1/page02.html(最後瀏覽日:
2017/10/13)。
教育部:〈92-103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申請就學貸款人次、人數及貸款金額〉,網址:http://data.gov.tw/node/28387(最後瀏覽日:2016/10/29)。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RICH職場體驗網〉,網址:https://rich.yda.gov .tw/richCandidate/(最後瀏覽日:2017/10/10)。
勞動部統計調查:〈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實施計畫〉,網址:http://www.mol.gov.tw/statistics/19111/(最後瀏覽日:2016/12/1)。
勞動部:〈促進青年就業方案(103-105)〉,網址:http://www.bsmi.gov.tw/wSite/public/Data/f1471485360566.pdf(最後瀏覽日:2016/12/1)。
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網址:http://www.mol.gov.tw/statistics/2452/2457/。(最後瀏覽日:2017/10/18)。
勞動部:〈勞動統計年報〉,網址:https://www.mol.gov.tw/statistics/2452/2455/。(最後瀏覽日:2017/10/17)。
勞動部:〈基本工資之制訂與調整經過〉,網址:http://www.mol.gov.tw/topic/3067/5990/13171/19154/。(最後瀏覽日:2017/10/17)。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勞退舊制與新制之差異〉。網址:http://www.blf.gov.tw/front/main/156。(最後瀏覽日:2017/04/29)。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青年職業訓練〉。網址:https://www.wda.gov.tw/News.aspx?n=85E1E406503C665B&sms=4AB77FB5C324175E。(最後瀏覽日:2017/10/10)。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按國籍分〉,網址:http://statdb.mol.gov.tw/html/mon/212030.htm(最後瀏覽日:2016/11/28)。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105年新北捷運青年住宅租金補貼〉。網址:
http://www.planning.ntpc.gov.tw/link_data/index.phpmode=detail&id=32163&type_id=2&parent_id=10003。(最後瀏覽日:2017/10/13)。
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國際青年勞動市場趨勢〉,網址:https://pride.stpi.narl.org.tw/。(最後瀏覽日:2017/6/9)。
陳政偉(2017年04月12日)。徐重仁要年輕人忍耐低薪?其實他是這樣說。中央社,網址: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4120392-1.aspx(最後瀏覽日:2017/04/19)。
唐鎮宇(2017年09月30日)。苦命!台灣勞工年工時2034小時 全球第6高。蘋果日報,網址:http://www.appledaily. com.tw/realtimenews/ar ticle/new/20170930/1214337/(最後瀏覽日:2017/10/18)。
蔡紀眉(2017年06月27日)。我們不該擔心工作被機器人取代,MIT教授告訴你為什麼。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5101/be-afraid-of-robots-taking-our-jobs(最後瀏覽日:2017/10/13)。
陳嘉欣(2017年04月27日)。日本中年單身寄生族突破400萬 低收入青年不敢結婚。香港01熱話,網址:https://www.hk01.com/熱話/86983/日本中年單身寄生族突破400萬-低收入青年不敢結婚(最後瀏覽日:2017/10/18)。
孫友聯 (2016年05月13日)。應制定「最低工資法」。苦勞網,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5357(最後瀏覽日:2016/10/28)。
潘姿羽(2017年08月24日)。學用落差人才缺? 國發會:企業也有育才責任,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662366(最後瀏覽日:2017/10/19)。
黃信維(2017年07月25日)。學用落差情況嚴重 商總:從業人員應主動終身學習,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725/1168212/(最後瀏覽日:2017/10/19)。
張烽益(2017)。張忠謀工會觀的剖析。網址:http://labor.ngo.tw/labor-comments/political-views/695-2017-08-04-06-45-00(最後瀏覽日:2017/10/19)。
OECD:〈Hours worked〉,網址:https://data.oecd.org/emp/hoursworked.htm。(最後瀏覽日:2016/12/24)。
ILO:〈The Global Initiative on Decent Jobs for Youth〉,網址:http://www.ilo.org/global/topics/youth-employment/databases- platforms/global-initiative-d
ecent-jobs/lang--en/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17/10/19)。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lobal Report:〈Reports〉,網址:http://www.gemconsortium.org/report。(最後瀏覽日:2016/12/2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