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17: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涂清介
研究生(外文):Ching Chieh Tu
論文名稱:聽覺障礙者之行動導覽系統需求研究--以台塑文物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Demands of Museum Mobile Navigation Systems in Hearing-Impairments -- A Case of Formosa Plastics Group Museum
指導教授:許建隆許建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 L.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庚大學
系所名稱: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資訊管理組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聾人文化無障礙語言學手語
外文關鍵詞:hearing-impairedsign languageDisability-free environ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聽覺障礙無障礙環境長期在國內都並未受到重視,許多人誤以為
聽障者配裝助聽器便能解決溝通問題上的問題,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方法,以台塑博物館的無障礙設備為例,詳
細比較不同無障礙設備在不同嚴重程度的聽覺障礙使用者之回饋結
果,我們發現手語翻譯顯示服務是大多人主要依賴的溝通模式之一。
對於聽覺障礙者而言,視覺化的使用是一個重要的輔助方式,可應用
在展品影像、說明文字、介紹圖片、參展環境、人員定位等,透過明
顯而清晰的視覺化呈現方式,可以解決多數聽覺障礙者在溝通和了解
方面的不足,再加上部分手語翻譯員的協助,才能真正勉強達到無障
礙環境。
隨著新科技的發展,行動裝置 APP 技術和新一代無線和顯示裝置
可以有效地改善無障礙環境,對高齡者及聽覺功能行動不便民眾的助
益明顯,對於減少相關人事協助成本也有不少改善。本研究透過行動
裝置技術論述之外,對參訪者作集體訪談深入了解需求,具體需求如
下:
1. 手語申請導覽解說平台及標示識別
2. 行動化(影像、文字)需求
3. AR 放映展示、VR 閱讀器
4. 360 度全景攝影導航及定位需求
5. 多媒體增加手語顯示功能
6. 封閉式功能耳機
Disability-free environment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Long time in the
country have not been valued, many people mistakenly believe that
hearing-impaired with hearing aids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t is entirely wrong cognition.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aking the case of
Formosa Plastics Museum's accessibility devices as an example,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feedback results of disability user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of hearing impairment was conducted. We found that s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display service is mostly dependent on most people
One of the modes of communication.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the use of
visu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display of images, captions, introduction pictures, exhibition environment,
personnel positioning, etc., through clear and clear visual presentation, you
can solve the majority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hearing-impaired persons, coupled with the help of some sign
language translators, can really barely reach a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mobile device APP
technology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wireless and display devic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environment, have obvious benefits
for the elderly and those with dysfunctional people with auditory functions,
and have greatly reduced the costs for related personnel assistance. In this
vi
research, we conduct collective interviews with visitors through in-depth
technical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devices and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re as follows:
1. Sign language application guide to explain the platform and logo
identification
2. Action (video, text) needs
3. AR showcase, VR reader
4. 360-degree panoramic photography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needs
5. Multimedia sign language display function
6. Closed-function headphones
指導教授推薦書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誌謝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2
1.2 研究問題 . 3
1.3 研究目標 . 4
1.4 研究架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聽覺障礙的特性 . 5
2.1.1 外在因素... 5
2.1.2 心理因素.. 6
2.2 行動科技輔具 . 7
2.3 無障礙博物館 13
2.4 ICT 行動導覽. 22
2.5 行動導覽系統介紹及特性分析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3
3.1 質性研究 ... 33
3.2 研究過程 ... 33
3.3 研究執行方式 ... 35
第四章 研究成果 .. 41
4.1 手語對聽覺障礙者之影響(第一次訪談) . 44
4.2 行動導覽對於聽覺障礙者的互動(第二次訪談) . 52
第五章 需求與討論 .. 60
參考文獻 .. 64
附錄 1 ... 68
附錄 2 ... 73
附錄 3 ... 88

圖目錄
圖 1 論文架構圖 . 4
圖 2 HAAT 輔具需求架構.. 10
圖 3 SCANLAB 使用 3D 掃描技術 14
圖 4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 15
圖 5 倫敦考陶爾德學院美術館(THE COURTAULD GALLERY) 15
圖 6 加拿大菲利普·柯里恐龍博物館 ... 16
圖 7 PRESENTATION VIDEO: MOBILE APP TEST-UK VERSION . 17
圖 8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18
圖 9 CASE MOVIE RUBENS HOUSE IBEACON APP .. 18
圖 10 巴西聖保羅博薩博物館(PINACOTECA DO ESTADO) .. 19
圖 11 GOOGLE GLASS 說一聲“START TOUR”,使用圖片識別功能 ... 20
圖 12 美國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骨骼大廳」(THE BONE HALL) .. 20
圖 13 意大利 PALAZZO MADAMA 博物馆利用 AR 技術 21
圖 14 纽约 MOMA 博物館在學習過程中利用 APP 來學習 . 21
圖 15 這款頭飾能夠讓使用者感受到聲音 22
圖 16 ICT 技術可以自行遊覽,獲得展品全面信息. 24
圖 17 ICT 手語翻譯示範 .. 25
圖 18 利物浦博物館展廳服務聽覺障礙程度不同的觀眾 28
圖 19 集體訪談(LINE 群組) ... 34
圖 20 深入訪談法 36
圖 21 集體訪談(年齡分佈圖) .. 41
圖 22 集體訪談(學歷分佈圖) .. 41
圖 23 集體訪談(聽損分佈圖) .. 42
圖 24 集體訪談(輔具分佈圖) .. 43
圖 25 集體訪談(語言能力分佈圖) .. 44
圖 26 聽障者對各項展品(A-H)的了解情況 47
圖 27 集體訪談(申請手語翻譯) 49
圖 28 ASL SATURDAYS AT THE CHRYSLER MUSEUM. 54
圖 29 VISITING THE CABLE CAR MUSEUM-NZ SIGN LANGUAGE 55
圖 30 台塑文物館的展品(A-H)之多媒體設備統計調查.. 58
圖 31 團體訪談互動實景一 59
圖 32 團體訪談互動實景二 59
圖 33 圖片解說調查分析圖表 .. 68
圖 34 圖片解說調查分析圖表 .. 68
圖 35 意見調查分析圖表 – AR 綠能展示 69
圖 36 意見調查—多媒體 .. 69
圖 37 意見調查 -- 語音加上文字 .. 70

表目錄
表 1 身心障礙者之主要休閒活動 2
表 2 聽覺障礙的溝通方式 .. 6
表 3 五個產品的設計原則 . 11
表 4 文物館導覽分析 . 29
表 5 台灣各博物館導覽比較 ... 31
表 6 研究者研究過程 . 37
表 7 第一次焦點團體討論(台塑文物館需求評量層面) . 38
表 8 第二次深度訪談(導覽互動評量層面) ... 38
表 9 集體訪談參加人數報名統計表 . 43
表 10 手語依賴程度 .. 45
(1) A. M. Cook and J. M. Polgar, Assistive Technologies-E-Book: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4.
(2) A. Harris, L. L. Pinnington and C. D. Ward,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Mobility-related Assistive Technology on the Lives of Disabled People: A Review of Outcome Measures," Britis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68(12), pp. 553-558, 2005.
(3) K. Hetherington, "Accountability and Disposal: Visual Impairment and the Museum," Museum and Society, vol. 1, no.2 , pp. 104-115, 2005.
(4) S. Keates and J. Clarkson, Countering Design Exclusion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inclusion. London, Springer-Verlag, 2004.
(5) C. Y. Liao and T. H. Wang,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vol. 265, no. 30, 2016.
(6) O. Neurath, From Hieroglyphics to Isotype: A Visual Autobiography. Hyphen Press, 2010.
(7) B, Phillips and H. Zhao, "Predictors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Abandonment," Assistive Technology, vol. 5, no. 1, pp. 36-45, 1993.
(8) 內政部. (2014). 中華民國 100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 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網站, http://sowf. moi. gov. tw/stat/Survey/身障/100 年/100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綜合報告. pdf.
(9) 方裕民. (2003). 人與物的對話: 互動介面設計理論與實務: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 王文科. (2000). 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 質的研究方法. 高雄: 麗文文化公司.
(11) 王嵩山. (2011). 臺灣的博物館與博物館學: 導論. Journal of Museum & Culture, 2, 1-18.
(12) 帅立国, 古春笑, 陈慧玲, & 周芝婷. (2009). 触觉动漫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13) 刘越. (2010). 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
(14) 李建緯. (2006). 符號學是什麼? 從藝術作品談起. 參考網址: http://emag. ncnu. edu. tw/article/200605/% B2% C5% B8% B9% BE% C7% ACO% A4% B0% BB% F2. pdf, 查詢日期: 2008 年, 2.
(15) 尚琤. (2009). 浅谈残疾人保障金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职业, 17, 083.
(16) 林寶貴. (2008). 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與實務: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 翁頂升, & 戴利芩. (2007). 辨識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之研究-以 QR Code. Bar Code 及 RFID 為例. 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成果論文集.
(18) 張淑品. (2011). 就讀普通學校聽障學生的自我認同. 特殊教育季刊.
(19) 張翊峰. (2012). 行動化語音導覽系統建置與應用-以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溫泉為例. 嘉南學報 (科技類)(38 期: p. 223-232).
(20) 張謹名. (2007). 科技犯罪與防制-電腦與網路犯罪初探: 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刑事司法機構田野實習期末觀察實習報告.
(21) 許雅雯, & 蔡佳良. (2007). 運動與休閒活動之無障礙環境探討. 大專體育(91), 82-87.
(22) 陳向明. (2002). 教師如何作質的硏究: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3) 陳佳利, & 張英彥. (2012). 博物館與身心障礙團體之文化參與權――英國與臺灣的個案研究. 博物館學季刊, 26(2), 89-109.
(24) 陳宗禧, 黃悅民, 邱柏升, & 張承憲. (2008). 情境感知行動學習環境學習者行為意向之研究.
(25) 陳俊宏, & 楊東民. (2000). 視覺傳達設計概論, 台北, 全華科技圖書.
(26) 傅志豪. (2011). [虛擬實境] 技術導入軍事教育訓練之研究-以美國陸軍為例.
(27) 鈕文英, & 特殊教育. (2014).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雙葉書廊.
(28) 楊裕隆. (2012). 符號理論與應用. 科學發展》 第四百七十八期, 16-22.
(29) 劉倩秀. (2008). 聽障者多功能行動電話之通用設計.
(30)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 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盧宇香, & 洪清一. (2004). 合作學習與自我教導對聽覺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31) 蘇文清, 嚴貞, & 李傳房. (2007). 符號學與認知心理學基礎理論於視覺設計之運用研究-以 “標誌設計” 為例.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3(1), 95-10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