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竹君 (2006)「從籃球攻守紀錄中探討防守技術其對比賽結果的影響」,運動教練科學, (7), 161-167頁。
2.王冷(2001),「女子甲組籃球運動員的技術訓練」,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王金城、陳金億(1997),「籃球得失分平面分佈圖的介紹與運用」,大專體育,30,152-156頁。
4.呂文瑜 (2017),籃球運動專業化, 心流體驗對自我效能之影響─ 以 105 學年度大專籃球運動聯賽一般組選手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學位論文, 1-99。
5.李清棋、劉幼華、林清香、馬樹秀(2010),「97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男子公開組第一級前四名球隊攻守紀錄技術表現之比較分析」,文化體育學刊,10,19-26頁。
6.李雲光、江夢玲(2002),「2001年東亞運籃球比賽攻守紀錄之分析」,北體學報,10,211-218頁。
7.李鴻棋(2011),「籃球運動訓練科學」,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年運動訓練法研討會論文集,6-7頁。
8.林詩穎, 張秀華, & 周惠文 (2007), 團隊多元性及團隊衝突對團隊績效的影響. 電子商務學報, 9(2), 353-376.
9.吳欣穎(2015),「2013年亞洲女子籃球錦標賽前四強攻守數據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10.柯斐馨 (2013),「籃球攻守記錄的運用」, 競技運動, 15(1),11-19頁。
11.高俊傑、蔡育佑(2003),「高中籃球聯賽不同位置球員之年齡、身體組成及攻守紀錄之分析」,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3,217-231頁。
12.周俊三、王聖文(2015),「第 33 屆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前四強攻防技術與比賽成績關聯分析之探討」,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6(2),28-40頁。
13.徐煋輝(1999),「大專籃球聯賽的興革與展望」,大專體育,45,9-12頁。
14.陳子威(2009),「韓式球風之探討-以2008年威廉瓊斯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15.陳建廷、陳明宏、張珈瑛(2012),「大專籃球聯賽勝敗之探討-以 99 學年度大專甲一級男子籃球聯賽為例」, 運動健康休閒學報, (3), 165-172頁。
16.陳順義、張又文(2008),「中華女籃攻守表現影響因子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10(2),83-92頁。
17.陳錦偉、楊育寧、羅興樑 (2010),「2007-2008 年美國 NCAA 男子籃球 8 強賽球員攻守紀錄之分析」,文化體育學刊,(10),53-61頁。
18.張紹勳、林秀娟(1995),「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台北:松崗圖書。
19.曾國棟、劉有德(2010),「高中籃球聯賽攻守紀錄主成分分析」,大專體育學刊,12(2),43-50頁。
20.過家興、田麥久、 徐本力 (1991),運動訓練學. 北京: 體育學院.
21.鄭智仁(2006),「高中女子籃球聯賽攻守技術分析及影響比賽勝負因素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2),121-131頁。
22.顏可一、張少熙 (2013),「101 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運動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3),40-62頁。
23.賴俊明 (2010),「2006~ 2008年瓊斯盃籃球賽中華男子隊攻守技術分析」,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1-60頁。24.魏永村、陳昭彥、曾銀助 (2003),「九十一年全國男子社會甲組籃球聯賽攻防技術分析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53-260頁
25.謝玉娟、黃義翔、譚醒鴻 (2012),「從籃球攻守紀錄解讀其對比賽結果的影響-以 2010-2011 年第七屆超級籃球聯賽例行賽為例」,台灣首府大學學報,(3),49-61頁。
26.羅興樑、陳和德 (2009),「中國文化大學男子籃球代表隊 97 學年度甲組聯賽攻守統計分析」,文化體育學刊,(8),45-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