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7年4月23日)發展遲緩幼兒之比例,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5409&CtNode=3622&mp=4。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科、李乙明、謝建全、洪榮照、杞昭安、林玉霞等(2015)。特殊教育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欣宜、蔡宛錚(2016)。社會技巧教學對提升發展遲緩幼兒近關係影響。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半年刊,14,50-54。王峙惟、古旻陞(2012)。論音樂治療對身心靈健康之療效--以GIM音樂治療理論進行說明。2012健康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新竹市:元培科技大學。
王珮玲(2016)。幼兒發展、學習評量與輔導(第六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瑞琪(2012)。情緒涵養取向的幼兒情緒教育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2015年12月1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22226/ch05/type2/gov40/num9/Eg.htm
朱家雄(2006)。幼兒園課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素珠(2014)。正念取向幼兒情緒教育課程發展及其對幼兒情緒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以新竹縣某幼兒園為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何華國(2006)。特殊幼兒早期療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華國(200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第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華國(2012)。人際溝通。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薇玲(2014)。幼兒發展與教保概論。台北:高點出版社。
余政翰(2007)。高級中學導師情緒管理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吳佳慧(2002)。音樂體驗與心理治療。台北:國際藝術治療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25-130。
吳幸如等(譯)(2008)。音樂治療理論與實務。(原著作:William. Davis,& Kate. Gfeller,& Michael. Thaut)。台北:麥格羅希爾。
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政峰、陳姿伶(2002)。影響兒童才藝費用因素之探討-以台灣地區為例。國教輔導,41(6),16-22。呂淑玲(2005)。情緒困擾兒童的家庭動力化表現與旭說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李一萱、邱婷婷、崔立、廖珮岐、賴欣怡(2017)。聽~音樂比你想得更療癒:音樂治療30響。台灣:獨立作家-釀出版。
李芳森(2012)。嬰幼兒教保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玲玉(2004)。幼兒的音樂教育-文化與多元智能。台北:華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李玲玉(2008)。運用音樂治療發展特殊幼兒語言能力之實徵性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6 (1),pp. 19-60。李玲玉(2010)。幼兒音樂治療-理論、課程設計與實務研究。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玲玉(2012a)。特殊幼兒音樂育療:理論與實務-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產學合作報告上冊理論篇。台灣: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
李玲玉(2012b)。特殊幼兒音樂育療:理論與實務—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產學合作報告上策理論篇。台灣: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
李玲玉(2012c)。特殊幼兒音樂育療:理論與實務-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產學合作報告下冊實務篇第一卷。台灣: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
汪華健(2017)。九格人格與領導密碼。台灣: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狄志遠、洗權鋒、梁紅玉、黃重光、黃靜嫻、鄭麗嫦等(2015)。做個CEO家長。香港:新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身心障礙及諮議學生鑑定辦法(2013年9月2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187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2015年11月1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10
周怜利(譯)(2000)。艾瑞克森(Erikson)的自我認定危機理論談同儕輔導 民(原文作者:Erik H. Erikson/ Joan M. Erikson/ Helen O. Kivnick) 。台北:張老師文化。
周怡妤(2013)。團體親子音樂育療課程對唐氏症幼兒發展及親子關係歷程之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周碩(2010)選錯幼校學錯師。台北市:真源有限公司。
孟瑛如(2014)。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幸曼玲(2008)。我國幼稚園課程大綱。台日韓幼托課程大綱研討會。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日韓幼托課程大綱研討會」。
林朱彥、陳妍余(2009)。幼兒音樂課程教材設計音樂概念學習內涵之分析-表達性藝術一兒音樂課程教材為例。台南科技大學。
林朱彥、陳靜雯、崔梓渝(2007)。幼兒音樂概念發展學習與多感官教學遊戲應用初探。崑山科技大學學報,4,81-96。林怡君(2013)。幼兒律動教學初探。大同技術學院學報,20,37-61。
林庭君(2010)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音樂教學之應用初探。大同技術學院學報,17,267-284。林麗英(2010)。玩出語言力。台北:信誼基金會出版社。
林寶貴(2002)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施以諾(2006)。病房裡的音樂會。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鄭玄藏等合譯)。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洪怡君(2011)。智能障礙兒童早期療育資源利用分析。亞洲大學碩士論文。洪素英(1999)。發展遲緩幼兒之家庭生活素質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洪蘭(譯)(2008)。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可塑性(原作者:NomanDoidge)。台北市:遠流。
孫敏芝(2010)。提升兒童社會情緒能力之學習:美國SEL教育方案經驗之啟示。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听瑋(2014)。以音樂概念為主軸之幼兒音樂課程設計研究。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常雅珍(2007)。多元智能課程在幼稚園教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實務,1-16。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乃文(2004)。兒童音樂治療-心理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蕊顏(2017)。兒童心理學,台北:大智文化出版社。
莊妙芬(2001)。替代性溝通訓練對低功能自閉症兒童溝通能力與異常行為之影響。特殊教育與復學報,9,181-212。
莊婕筠(2004)。音樂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9)。新特殊教育通論(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韋勳(2011)。電子繪本教學對提升國小唐氏症兒童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晉祿(2003)。唐氏症者訊息處理時間變項及其練習效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許瑛珍(2011)幼兒音樂肢體活動課程實施探究-以一所大學幼兒保育系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許碧勳(2012)。幼兒融合教育-第一版四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錦雲(2008)。幼兒園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輔仁大學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3-29。許麗雯(2010)。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協奏曲及其創作故事。台灣:華滋出版。
郭慧仙(2006)。功能性溝通訓練對促進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能力之成效。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奕如(2015)。應用團體音樂育療發展重度腦性麻痺幼兒正向情緒及溝通能力之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映彤(2015)。遊戲治療對情緒障礙兒童之情緒行為表現成效探討。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春鳳(2011)。幼兒情緒與繪畫表現之探究:情緒繪本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柔安(2013)。團體音樂育療結合跨專業團隊整合模式對自閉症幼兒溝通能力與社會互動表現歷程之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淑琴(2002)。幼兒語文教材教法。台北:光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淑瑜(2008)。音樂治療活動英用於智能障礙兒童自我概念及人際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皎眉(2009)。心理學。台灣:雙葉書廊。
陳琦棻(2008)。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家庭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嘉玲(2016)。早期療育。台北:華都文化。
陳幗眉、洪福財(2009)。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蓁蓁(2007)。彰化縣早期療育個案管理所提供之服務。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陳億貞譯(2004)。普通心理學(Robert J. Sternberg原著)。台北:雙葉書局。
陳麗如(2007)。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陳麗雯(2000)。遲緩兒家庭教育方案行動研究-如何幫助遲緩兒克服學習困難與入學調適。南投縣家庭教育中心。
傅秀媚、馮瑜婷、田凱倩、郭春在、劉佳蕙、莊瓊惠、張千惠、王淑娟、陳淑娟、黃惠齡、何東墀、呂偉白、楊美華(2010)。特殊幼兒教育-第二版。台中: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
游碧鳳(2016)。音樂活動對幼幼班幼兒正向情緒及人際互動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千珮(2014)。音樂療育與高齡者的靈性健康之初探。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14,25-44。黃志成、王淑芬(2001)。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揚智出版社。
黃念主(2017)。團體音樂育療對特殊幼兒溝通能力與肢體動作發展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黃敏秀(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創生、吳幸如(2004)。音樂治療理論模式的比較分析-以奧福音樂治療團體之效果研究為例。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0,1- 29
黃雅嵐(2013)。提升特殊需求幼兒的主動溝通行為之行動研究-應用創造性戲劇活動。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榮真(2008)。特殊需求學生系列教材(I)音樂教學活動。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楊坤堂(2015)。情緒障礙與行為異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宗仁、王盈櫻、楊麗娟(譯)(2010)。做、看、聽、說自閉症兒童社會與溝通技能介入手冊(原作者:Kathleen Ann Quill)。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陳世芬、曾慧敏、王珮玲、陳惠萍(2010)。教育心理學(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葉瓊華(2009)。九十九年度感官障礙教材編選-聽覺障礙學生輔導資源手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廖瑞銘(2005)。心理學門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調查結果簡介。國科會社會研究中心。
瑪希亞(2013)。家庭親密育兒法。中國大陸:中國婦女出版社。
趙惠美(2004)。親子共學美語圖畫疏運用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趙鈞鴻(2003)。趙鈞鴻學前教育理念與實踐系列:啟迪幼兒多元智能的實踐。香港:晶晶教育。
鳳華、週婉琪、孫文菊、蔡馨惠(2014)。自閉症兒童社會:情緒教育實務工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晉瑋(2009)。發展遲緩兒童的評估與治療。高醫醫訊月刊,29(7)。
蔡承璋(2007)。身心障礙兒童父母共親職與兒童生活適應能力之探討。家庭教育雙月刊,1,56-79。蔡昆瀛、陳介宇(2011)。嬰幼兒社會情緒發展與評量之探討。國小特殊教育,51,29-40。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兒童健康手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鄭伊恬(2008)。音樂活動對幼兒情緒調節發展之實徵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盧彥蓁(2009)。音樂活動隊融合班中發展遲緩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之研究-以量為發展遲緩幼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盧靜文(2011)。一生不能不懂的教育學故事。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蕭斐璘(1998)。情緒障礙青少年的音樂治療紐約特殊教育機構工作經驗談,特教園丁,14(1)。蕭馳(2011)。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第一卷:玄智與詩興。台北:經聯出版公司。
賴美鈴(2016)。走過一家子的台灣音樂教育。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錡寶香(2006)。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錡寶香(2009)。特殊需求兒童的語言學習問題與語言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薄喬萍(2010)。信度與效度。台灣:東華出版社。
謝正宜(2010)。為幼兒扎根給一雙翅膀兒童健康發展與早期療育專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謝明昆、賴素惠、楊麗娜、袁麗珠(2009)。主題開放教學-幼兒與社區融合的課程與教學。台北: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謝俊逢(2006)。身心障礙兒童的音樂療育。台北:大陸書店。
謝馥年(2003)。音樂治療的方法與技巧。台北:星定石文化。
鍾思嘉(2003)。親子EQ。台北:高富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簡均璇(2014)。創造性舞蹈課程增進幼兒專注力、社會情緒與溝通能力之分析。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羅婉娥、古明峰、曾文志(2013)。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3,609-628。龐樸(2002)。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文獻研究叢書(十一)。台灣:台灣古籍。
二、英文部分:
Berk, L. E. (2000).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Allyn & Bacon.
Girolametto, L. & Weitzman, E., (2002). Responsiveness of child care providers in interactions with 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33, 268-281.
Hallam, S. (2010). The power of music: Its impact on the intellectual, soci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28(3), 269-289.
Lee, L. & Li, T. Y. (2016). The impact of music activities in a multi-sensory room for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on developing positive emotions: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11.
Lee, L. (2010a). Music therapy enhances attention span and promotes language ability in young special needs children. In L. Schraer-Joiner& K. McCord (eds.), Proceeding of the ISME Commission Seminar on Music in Special Education, Music Therapy, and Music Medicine, 34-45.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Lee, L. (2010b). The us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supplemental materials to enhance spoken language acquisition by children with autism:A case study. In L. Schraer-Joiner& K. McCord (eds.), Proceeding of the ISME Commission Seminar on Music in Special Education, Music Therapy, and Music Medicine, 83-94.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Lee, L. (2010c). An empirical study on teach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music to preschoolers at an inclusive class in Taiwan. In W. Sims (ed.), proceeding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World Conference, 120-123.
Lee, L. (2011a). Music, a natural connection for young learners’ development. In K. Kumpulainen & A. Toom (eds.), The Proceeding of the21s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ETEN). Published jointly by ETEN, th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16-22.
Lee, L. (2011b). A case study on integrating Soundbeam technology and music activities to enhance a special needs child’s development of motor skills and attention span. The Journal of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9 (1), 87-108.
Lee, L. (2012). Musica wonderful window for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The Learning Teacher Magazine.3 (2), 6-7.
Lee, L. (2013).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music for children under 6. The Learning Teacher Magazine.4 (4), 8-9.
Lee, L. (2010a).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Soundbeam a case Study of using holistic music educational approach on developing young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hysical movement. Ethnology on enhancing an autistic child’s disruptive behaviors and development. In L. Lee (ed.), Proceeding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Commission on Music in Special Education, Music Therapy, and Music Medicine, 1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2010.
Lee, L. (2015) Sharing the positive research results of ‘Holistic Music Educational Approach’ for young children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Seminar of International Week. University College UCC, Copenhagen, Denmark.
Lee, L. (2016a). A case study of using holistic music educational approach on developing young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hysical mo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SME Commission Semina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20th -23rd July, 2016. Edinburgh, Scotland.
Lee, L. (2016b). An empirical study of holistic music educational approach for young children on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ETEN Conference.
Lee, L. (2016c). Music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An example from Taiwan. In D. Vanderlinde Blair, & K. McCord (Eds). Exceptional Pedagogy for Children with Exceptionalititi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Y:Oxford University.
Lowenfeld, V, & Brittain, L.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8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Schneck, J. & Berger, S. (2006). The music effect:Music physi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Wigram, T. & Lawrence, L. (2005). Music therapy as a tool for assessing hand use and communicativeness in children with Rett Syndrome.Brain and Development, 42 (1), 95-96.
Eisenberg, N., Spinrad, T. L., & Eggum, N. D. (2010). Emotion-related self-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 495-525.
Kaiser, A. P., & Hester, P. P. (1994). Generalizedeffects of enhanced milieu teaching. Journal of Speech & Hearing Research, 37 (6), 1320-1340.
Kaczmarek, L. A. (1990). Teaching spontaneous language to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handicaps: A matrix model.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15(3), 1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