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毛明華(譯)(2010)。常向群(著)。關係抑或禮尚往來?江村互惠、社會支持網和社會創造的研究。新北市:Airiti Press。
王華弘、鄭錦桐(2017)。擘劃台灣防災產業國際行銷。新北市: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江裕真(譯)(2010)。Inamori Kazuo(著)。稻盛和夫經營術:阿米巴經營的實踐之道。臺北市:商周。
吳珮菱(2013)。公私協力參與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水田老屋客庄研究調查計畫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李甯甯、苗國(2011)。社會支援理論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從剛性管理向柔性支援範式的轉變。中國江海學刊,111-116。
周林剛、馮建華(2005)。社會支持理論–一個文獻的回顧。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6(3),11-14。
林本炫(2003)。紮根理論研究法評介。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71-200)。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麗文。
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台北市:揚智。
洪世章、蔡碧鳳(2006)。企業興業與成長:比較個案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4(1),79-117。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2014)。智慧城市白皮書。台北市:研華股份有限公司。
許恬寧(譯)(2015)。 Alison Wolf(著)。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The XX Factor: How the Rise of Working Women Has Created a Far Less Equal World。台北市:大塊文化。
曹筱玥(2017)。She maker :女力創客的自造年代。新北市:全華。
閆燕、富立友(2015)。海歸知識員工社會支持維度的探析—基於社會支持理論 。人力資源,中國經貿導刊,6,40-41。
陳文江(2015)。女性微型創業網路行銷運用之探討。管理資訊計算,4(1),73-91。
陳向明(2014)。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亭伊、謝杏慧、黃春長、鄭淑芳、林正挺(2017)。國內外地方特色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25(3),191-202。
陳惠莉(譯)(2015)。稻盛和夫(著)。提高心靈層次,擴展經營。養成經營者人格的14堂課。台北市:天下。
陳肇男、林惠玲(2015)。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二十世紀末的台灣經驗。台北市:聯經。
黃天航、劉瑞霖、黨安榮(2011)。智慧城市發展與低碳經濟。北京規劃建設,2: 39–44。
黃慧真、簡麗姿、陳嘉鳳(譯)(2006)。Gerald Corey, Marianne Schneider Corey(著)。生命抉擇與個人成長(I Never Knew I Had a Choice: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 Growth(7E))。台北市:雙葉書廊。
瑞德感知(無日期)。消防新技術智慧型避難引導系統。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消防技術專刊,第一輯第 19 篇,241-252。
葉至誠、葉立誠(1999)。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
廖曼淇(2015)。客家區域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之建構—以桃園市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劉美蓉(2005)。成功創業家生長背景與創業歷程之研究─以青創楷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劉德芳、黃義俊(2007)。打破女性創業玻璃天花板-以「飛雁學員」為例。產業管理評論,5,54-64。
謝如梅、黃曉琳(2013)。女性創業意圖與行動之關聯性研究:害怕失敗及創業知識為調節變數 。商略學報,5(3),187-202。
蔡依倫、謝如梅(2012)。臺灣女性創業制度與創業者圖像之研究:應用全球創業觀察資料庫。創業管理研究,7(2),77-104。
鄭美玲(2001)。女性創業家創業經驗與生命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蕭雅娟(2007)。年輕女性創業家特質、創業動機、創業困境與因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鄧雲暉(2007)。30天Fire妳老闆!新世代女性創業聖經。台北市:高寶國際。
貳、英文部分
Boyd Cohen (2012). What Exactly Is A Smart City?
https://www.smart-circle.org/smartcity/blog/boyd-cohen-the-smart-city-wheel/
Cohen, B., & Winn, M. (2007). Market imperfections, opportunity and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2 (1), 29–49.
Cooper, H. M. (1988).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ynthesis. Knowledge in Society, 1, 104-126.
Reber, S. (1995).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New York: Penguin.
Smart Cities Council (2014). Smart City Index Master Indicators Survey. Smart Cities Council.
參、網頁部分
【發生火災怎麼辦?】請給我一點時間,活著離開(2015.01.28)。取自http://www.cheers.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423&nid=5038&page=1
女力時代來臨!台灣成功女性創業家的3大創業心法(2016.12.05)。取自http://startuplatte.com/2016/12/05/taiwan-female-entrepreneurs-3-means-to-success/
中小企業處女性創業飛雁計畫(2018.03.14)。取自https://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5047&ctNode=1218&mp=1
http://woman.sysme.org.tw/Article/Visitor/Page_Detail.aspx?SiteMapItemId=9
身為科技圈少見的女性,安妮塔‧博格給我的啟示(2015.01.13)。取自http://www.cheers.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423&nid=5010&page=1
林筱玫疏散系統 算出火場逃生路(2018.05.17)。取自https://cms.wj411.com/portal/index/newshare_weibo.jsp?id=1875217&source=13
泛科技新聞網(2014.09.26)。台灣女性創業臉譜,如何內化女性特質進而開創企業價值?取自https://panx.asia/archives/24283
知識家編輯(2016.08.30)。 成功女性的 5 個共同特質。取自http://www.knowledger.info/2016/08/30/5-surprising-things-incredibly-successful-women-always-do/
社創之星。走近台湾赛区四星(2018.05.13) 。取自https://mp.weixin.qq.com/s/iGawn3qqNDkpiQfp8MkzDg
科技的性別平等與女性賦權—記2018年第62屆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婦女地位論壇(2018.05.07)。經濟部工業局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取自http://www.italent.org.tw/ePaperD/9/ePaper20180500009
第四屆女性創業菁英賽得獎專輯(2015)。取自http://woman.sysme.org.tw/Download/Visitor/Download_List.aspx?SiteMapItemId=3
智慧城市與物聯網(2016.03.01)。取自http://smartcity.org.tw/apps_detail.php?id=32
微型創業鳳凰官網(無日期)。取自http://beboss.wda.gov.tw/cht/index.php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編印(2017)。臺北市公共住宅智慧社區建置規範手冊(2.0版)。www.housing.taipei.gov.tw/ph-ae/smart-community
酷青發聲林筱玫以柔力量創業(2015.05.26)。取自http://www.cheers.com.tw/blog/blogIndividual.action?id=423
劉光瑩譯。亞洲國家,請注意『女性經濟學』一文。天下雜誌647期,2018.05.07。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9741&utm_source=mail&utm_medium=website_share&utm_campaign=website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知識平台(無日期)。取自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