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03: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美伶
研究生(外文):LIN, MEI-LING
論文名稱:宗教與文化旅遊的多元實踐—以蘭嶼部落遊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urism: Orchid Island Study Tours
指導教授:簡鴻模簡鴻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 HONG-MO
口試委員:莊慶信宋秉明
口試委員(外文):ZHUANG, QING-XINSUNG,BIN-MIN
口試日期:2017-10-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蘭嶼雅美族/達悟族宗教與文化旅遊蘭嶼部落教學/蘭嶼部落遊學
外文關鍵詞:Orchid IslandYami/Tao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urismOrchid Island Study Tou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2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蘭嶼島上的旅遊環境深受歷史背景、國家政策與交通發展的影響,自撤除山地管制開放觀光以來,觀光亂象層出不窮,舊有的旅遊方式為當地的自然生態造成破壞,而傳統文化的保存則面臨危機,雖然達悟族人有意識的將自身文化以文化財的方式進行導覽解說,但解說的方式未經專業訓練,解說品質參差不齊,常有不知所云之感,加上過度哄抬的行程價格,缺乏永續經營的概念,試問,何種旅遊模式較能適應蘭嶼多變的旅遊環境,並滿足遊客的需求呢?
蘭嶼部落遊學始自輔仁大學的一堂選修課程,自2000年起,歷經「部落教室:雅美宗教文化研究」、「輔大通識教育課程」、「徒步環島 不要載我」三階段的變革,成為教學與旅遊兼具的特色行程。
本論文以蘭嶼旅遊型態為研究背景,探討蘭嶼部落遊學宗教與文化旅遊的模式,帶給當地部落及參加遊客的影響,並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抽樣20名曾經參與過該行程的學員進行探討。
研究發現,蘭嶼發展觀光旅遊極具優勢,但受到歷史情結的影響,當地達悟族人仍相當排外,蘭嶼部落遊學以較為和緩的方式帶領學員進入蘭嶼,解說內容由在地觀點出發,每個行程的安排,都與在地商家與公益事務做連結;受訪者普遍認同此行程的操作模式,與達悟族人接觸時所產生的情誼或發生的衝突,皆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學習尊重異文化間的差異。
最後,針對研究成果,筆者提出「進入蘭嶼前宣導生活禁忌與旅遊規範,讓遊客有基本認知」、「提升旅遊品質,訂定合理收費標準」及「參照宗教與文化旅遊模式,發展臺灣原住民部落特色行程」三點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The historical context, national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s in transport have all deeply affected tourism on Orchid Island. Since restrictions on visiting indigenous areas were lifted, tourism has mushroomed. Older forms of tourism have damaged the natural ec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n crisis. Although the Tao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need to present their culture in a culturally acceptable way and thus arrange tours, yet without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ourism the level is poor, excessive competition drives prices up and there is a lack of any long-term plan for tourism. Therefore, I ask what kind of tourism is both appropriate for Orchid Island and can match the tourists’ expectations?
Orchid Island study tours began in 2000 as an elective class in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hey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1) Tribal Class—Yami Religious Culture, (2) Fu Je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Classes, (3) Touring the Island ‘Do not take me’. They combine education with tourism.
This thesis looks at the Orchid Island Study Tours. It studies the way the tours deal with religion and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they have on local people and tourists alike.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twenty former participants of the tour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is much to be said for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n Orchid Island. However, for historical reasons, the Tao are somewhat suspicious of strangers. The methods adopted by the Orchid Island Study Tours for conducting tours began by starting off with local people. Each trip was coordinated with local businesses or groups. The people visited, by and large, accepted this form of tourism. Any difference of opinion or clashes with the Tao became a way of studying how to resp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Finally, I conclude my study by making three recommendations: (1) Before going to Orchid Island, the visitors should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dos and don’ts, and of the regulations of the tour; (2)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tour, a reasonable fee should be charged; (3) norms fo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tourism should be used as a basis for developing trips to Taiwan’s indigenous villages.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問題 2
二、研究方法與範圍 3
三、文獻回顧 5
四、名詞解釋 6
第一章 初探蘭嶼 11
第一節 自然環境 11
第二節 原初信仰 14
一、飛魚文化 14
二、anito與喪葬文化 17
第三節 傳統文化 18
一、造舟文化 19
二、住居文化 21
三、飲食文化 23
四、服飾文化 24
第四節 歷史變革 25
一、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 26
二、國民政府來台(1946–) 28
小 結 32
第二章 蘭嶼旅遊史 35
第一節 蘭嶼旅遊史 35
一、國家政策與交通發展 35
二、救國團旅遊模式 42
第二節 蘭嶼旅遊現況 44
一、旅行團旅遊模式 44
二、自由行旅遊模式 46
三、深度旅遊模式 49
小 結 50
第三章 蘭嶼部落遊學沿革 51
第一節 部落教室:雅美宗教文化研究 51
一、達悟講師 52
二、服務學習 60
第二節 輔大通識教育課程 61
一、通識教育課程 62
二、遊學台灣 65
第三節 徒步環島 不要載我 67
一、魚飛文創 67
二、徒步環島 不要載我 68
小 結 71
第四章 遊學蘭嶼 73
第一節 文化體驗 74
一、部落巡禮 75
二、飲食文化 75
三、服飾文化 80
四、住居文化 83
五、造舟文化 84
六、舞樂文化 87
第二節 宗教體驗 89
一、主日禮儀 90
二、飛魚文化 91
三、喪葬文化 92
四、紅頭天主堂 93
第三節 徒步環島解說 94
一、自然景觀 95
二、人為建築 104
小 結 116
第五章 學員訪談與分析 117
第一節 宗教與文化旅遊 118
一、參與者的背景和動機 118
二、宗教與文化旅遊行程體驗 121
第二節 團隊操作及其成效 129
一、與達悟的相遇 129
二、團隊理念與實踐 133
三、回饋與建議 138
小 結 142
結論與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47
附錄一 152
附錄二 153


一、外文書籍

Egli,Hans.The Yami Of The Orchid Island. Taipei: China Color Printing,1974.
Gillian,Dale.& Oliver,Helen.Travel And Tourism.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2000.
Martinson, Barry. Song Of Ochind Island. Taipei: Tonsan Publication,2006.
Raj,Razaq.& Morpeth,Nigel D. Religious Tourism and Pilgrimage Festivals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xfordshire:Cabi Publishing,2007.
Timothy,Dallen.&Olsen,Daniel.Tourism, Religion and Spiritual Journey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Wolcott,Harry F. 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2001.

二、中文書籍

司徒尚紀,《中國南海海洋文化》,廣州:中山大學,2009。
瓦倫.L.史密斯,《東道主與遊客—旅遊人類學研究》,中國昆明:雲南大學出版,2002。
余光弘,《雅美族》,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
余光弘、董森永,《臺灣原住民史.雅美族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李亦園,〈Anito的社會功能〉,《臺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1986。
林連聰等編著,《旅遊與文化》,新北市:空大,2011。
施翠峰,《台灣原住民身體裝飾與服飾》,臺北市:史博館,2004。
韋薇修女,《原味》,臺北:閱讀地球文化,2003。
夏本.奇伯愛雅,《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臺北:常民文化,1997。
夏本.奇伯愛雅,《蘭嶼素人書》,臺北:遠流,2004。
夏黎明等,《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訓隊與外省老兵的生命史》,臺東市:東縣府,2007。
孫武彥,《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94。
席萳.嘉斐弄,《達悟族宗教變遷與民族發展》,台北:南天書局,2009。
陳玉美,《台東縣史.雅美族篇》,臺東:東縣府,2001。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註,《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1996。
黃旭,《雅美族之住居文化及變遷》,臺北:稻鄉出版社,1995。
葉志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1999。
董森永,《雅美族漁人部落歲時祭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台灣的原住民—達悟族》,臺北市:臺原出版社,200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輯組,《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 第一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番誌稿), 南投:省文獻會,1997。
鄭漢文、呂勝由,《蘭嶼島雅美民族植物》,臺北市:地景出版社,2000。
謝世忠,《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94。
謝永泉,《貝灰文化》,蘭嶼:蘭嶼天主教文化發展協會,2010。
謝春英等編著,《細說蘭嶼—部落(傳統)領域山川及海域地名輯》,臺東:蘭嶼鄉公所,2007。
簡鴻模等著,《當達悟遇上基督》,臺北:輔大出版社,2004。

三、期刊論文

王姿晴,《傳統與現代的邂逅—達悟部落教學啟示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李富美,《文化的邂逅—蘭嶼文化旅遊現象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杜達山,〈為“宗教文化旅遊”正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卷6期,2004.11。
夏曼.藍波安,《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許寬容,《蘭嶼的觀光現象與地方建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2007年)。
鄭漢文,〈蘭嶼雅美族芋田經營的生態智慧〉,《原住民族文獻》電子期刊22期,2015.08。
謝文凱、陳彥佑、江昱仁,〈生態旅遊機會序列之應用—以飛魚的故鄉~蘭嶼為例〉,《第九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2009,頁11-19。
簡鴻模,〈到部落上課去—四個到部落教學的原住民課程〉,《原教界》,20期,2008.04。
簡鴻模,〈部落教室—原住民文化學習之路〉,《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9期,2000.10。
簡鴻模,〈雅美族傳統命名儀式與天主教嬰兒洗禮儀式之比較—以蘭嶼朗島部落為例〉,《輔仁宗教研究》,9期,2004.06。
簡鴻模,〈臺灣原住民文創商品對傳統文化之創意轉化——以達悟族造舟文化撲克牌為例〉,《臺東文獻復刊》,18期,2012.12。
簡鴻模,〈對蘭嶼達悟天主教本地化的初步觀察〉,《神學論集》,142期,2005.01。
顏亞玉,〈宗教旅遊論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43期,(2000.03),頁69。

四、網路資料

大紀元,〈遊客貴1成 蘭嶼小七:反映成本〉,(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26/n4257892.htm)《大紀元新聞網》,2017.07.30摘錄。
文傑格達德班,〈疑遭人為破壞 蘭嶼百年珊瑚缺角〉(http://titv.ipcf.org.tw/news-17120)《財政法人原住民族電視台》,2017.2.26摘錄。
孫窮理,〈面對蘭嶼,我們可能都是蔣宋美齡〉,(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128,32245),《美寶論壇》,2017.01.27摘錄。
張淑蘭,〈成立緣起〉,(http://kokai.org.tw/abouts-2/)《蘭嶼居家關懷協會》,2017.07.30摘錄。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5年遊學台灣活動 開始徵求提案計畫,歡迎大家踴躍提案〉(https://youthtravel.tw/newsContent.php?newsID=3360)《壯遊體驗學習網》,2017.06.30摘錄。
陳仲玉,〈地理環境〉(http://proj1.sinica.edu.tw/~damta/ly02-1-1.html)《中央研究院臺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2017.1.21摘錄。
黃力勉,〈別再叫玉女岩! 部落地景爭正名〉(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7000474-260107)《中時電子報》,2017.02.19摘錄。
臺東縣政府,〈臺東軼聞〉(http://www.taitung.gov.tw/cp.aspx?n=FC32F62EF8973330&s=3CF26E682A6E4EEE)《臺東縣政府》,2017.1.19摘錄。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一)─你打青年就是打經國先生〉,(http://www.cck.org.tw/life/life_youth_3.html),《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2017.2.11摘錄。
鄭安晞,〈原住民教育—豬朥束分教場的設立〉(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651315185260.pdf ),《歷史地景》,2017.01.24摘錄。
蘭恩文教基金會,〈分享愛,給蘭嶼的孩子〉,(http://www.lanan.org.tw/materials)《蘭恩文教基金會》,2017.07.30摘錄。

五、其他

台東縣蘭嶼文化產業促進會,〈100年暑假遊學台灣活動計畫「又見飛魚—蘭嶼達悟文化探索與體驗」成果報告〉,2011.08。
胡台麗,〈蘭嶼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3.01。
黃玉麗,《孤雛淚—夏本.阿拉灣個人生命史田野採集計畫》,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3。
黃玉麗,《蘭嶼達悟族服飾文化田野採集計畫—成果報告暨田野日誌、逐字稿、影像檔》,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4。
輔仁大學宗教系,〈雅美宗教文化研究2007年成果報告〉,2007.06。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原住民服務中心,〈第十屆全國原住民大專青年文化會議暨第九屆全國原住民大專青年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總成果報告〉,2007。
謝忠信,《蘭嶼朗島部落達悟族拼板舟造舟工藝調查成果報告暨田野日誌》,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