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文書籍
Egli,Hans.The Yami Of The Orchid Island. Taipei: China Color Printing,1974.
Gillian,Dale.& Oliver,Helen.Travel And Tourism.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2000.
Martinson, Barry. Song Of Ochind Island. Taipei: Tonsan Publication,2006.
Raj,Razaq.& Morpeth,Nigel D. Religious Tourism and Pilgrimage Festivals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xfordshire:Cabi Publishing,2007.
Timothy,Dallen.&Olsen,Daniel.Tourism, Religion and Spiritual Journey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Wolcott,Harry F. 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2001.
二、中文書籍
司徒尚紀,《中國南海海洋文化》,廣州:中山大學,2009。
瓦倫.L.史密斯,《東道主與遊客—旅遊人類學研究》,中國昆明:雲南大學出版,2002。
余光弘,《雅美族》,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
余光弘、董森永,《臺灣原住民史.雅美族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李亦園,〈Anito的社會功能〉,《臺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1986。
林連聰等編著,《旅遊與文化》,新北市:空大,2011。
施翠峰,《台灣原住民身體裝飾與服飾》,臺北市:史博館,2004。
韋薇修女,《原味》,臺北:閱讀地球文化,2003。
夏本.奇伯愛雅,《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臺北:常民文化,1997。
夏本.奇伯愛雅,《蘭嶼素人書》,臺北:遠流,2004。
夏黎明等,《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訓隊與外省老兵的生命史》,臺東市:東縣府,2007。
孫武彥,《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94。
席萳.嘉斐弄,《達悟族宗教變遷與民族發展》,台北:南天書局,2009。
陳玉美,《台東縣史.雅美族篇》,臺東:東縣府,2001。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註,《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1996。
黃旭,《雅美族之住居文化及變遷》,臺北:稻鄉出版社,1995。
葉志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1999。
董森永,《雅美族漁人部落歲時祭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台灣的原住民—達悟族》,臺北市:臺原出版社,200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輯組,《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 第一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番誌稿), 南投:省文獻會,1997。
鄭漢文、呂勝由,《蘭嶼島雅美民族植物》,臺北市:地景出版社,2000。
謝世忠,《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94。
謝永泉,《貝灰文化》,蘭嶼:蘭嶼天主教文化發展協會,2010。
謝春英等編著,《細說蘭嶼—部落(傳統)領域山川及海域地名輯》,臺東:蘭嶼鄉公所,2007。
簡鴻模等著,《當達悟遇上基督》,臺北:輔大出版社,2004。
三、期刊論文
王姿晴,《傳統與現代的邂逅—達悟部落教學啟示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李富美,《文化的邂逅—蘭嶼文化旅遊現象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杜達山,〈為“宗教文化旅遊”正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卷6期,2004.11。
夏曼.藍波安,《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許寬容,《蘭嶼的觀光現象與地方建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2007年)。
鄭漢文,〈蘭嶼雅美族芋田經營的生態智慧〉,《原住民族文獻》電子期刊22期,2015.08。
謝文凱、陳彥佑、江昱仁,〈生態旅遊機會序列之應用—以飛魚的故鄉~蘭嶼為例〉,《第九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2009,頁11-19。
簡鴻模,〈到部落上課去—四個到部落教學的原住民課程〉,《原教界》,20期,2008.04。
簡鴻模,〈部落教室—原住民文化學習之路〉,《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9期,2000.10。簡鴻模,〈雅美族傳統命名儀式與天主教嬰兒洗禮儀式之比較—以蘭嶼朗島部落為例〉,《輔仁宗教研究》,9期,2004.06。簡鴻模,〈臺灣原住民文創商品對傳統文化之創意轉化——以達悟族造舟文化撲克牌為例〉,《臺東文獻復刊》,18期,2012.12。簡鴻模,〈對蘭嶼達悟天主教本地化的初步觀察〉,《神學論集》,142期,2005.01。顏亞玉,〈宗教旅遊論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43期,(2000.03),頁69。
四、網路資料
大紀元,〈遊客貴1成 蘭嶼小七:反映成本〉,(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26/n4257892.htm)《大紀元新聞網》,2017.07.30摘錄。
文傑格達德班,〈疑遭人為破壞 蘭嶼百年珊瑚缺角〉(http://titv.ipcf.org.tw/news-17120)《財政法人原住民族電視台》,2017.2.26摘錄。
孫窮理,〈面對蘭嶼,我們可能都是蔣宋美齡〉,(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128,32245),《美寶論壇》,2017.01.27摘錄。
張淑蘭,〈成立緣起〉,(http://kokai.org.tw/abouts-2/)《蘭嶼居家關懷協會》,2017.07.30摘錄。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5年遊學台灣活動 開始徵求提案計畫,歡迎大家踴躍提案〉(https://youthtravel.tw/newsContent.php?newsID=3360)《壯遊體驗學習網》,2017.06.30摘錄。
陳仲玉,〈地理環境〉(http://proj1.sinica.edu.tw/~damta/ly02-1-1.html)《中央研究院臺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2017.1.21摘錄。
黃力勉,〈別再叫玉女岩! 部落地景爭正名〉(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7000474-260107)《中時電子報》,2017.02.19摘錄。
臺東縣政府,〈臺東軼聞〉(http://www.taitung.gov.tw/cp.aspx?n=FC32F62EF8973330&s=3CF26E682A6E4EEE)《臺東縣政府》,2017.1.19摘錄。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一)─你打青年就是打經國先生〉,(http://www.cck.org.tw/life/life_youth_3.html),《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2017.2.11摘錄。
鄭安晞,〈原住民教育—豬朥束分教場的設立〉(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651315185260.pdf ),《歷史地景》,2017.01.24摘錄。
蘭恩文教基金會,〈分享愛,給蘭嶼的孩子〉,(http://www.lanan.org.tw/materials)《蘭恩文教基金會》,2017.07.30摘錄。
五、其他
台東縣蘭嶼文化產業促進會,〈100年暑假遊學台灣活動計畫「又見飛魚—蘭嶼達悟文化探索與體驗」成果報告〉,2011.08。
胡台麗,〈蘭嶼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3.01。
黃玉麗,《孤雛淚—夏本.阿拉灣個人生命史田野採集計畫》,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3。
黃玉麗,《蘭嶼達悟族服飾文化田野採集計畫—成果報告暨田野日誌、逐字稿、影像檔》,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4。
輔仁大學宗教系,〈雅美宗教文化研究2007年成果報告〉,2007.06。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原住民服務中心,〈第十屆全國原住民大專青年文化會議暨第九屆全國原住民大專青年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總成果報告〉,2007。
謝忠信,《蘭嶼朗島部落達悟族拼板舟造舟工藝調查成果報告暨田野日誌》,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