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Bob McKercher、Hilary du Cros(2010)。文化觀光:觀光與遺產管理(劉以德審譯.)。臺北:桂魯。
G.Ellis Burcaw(2000)。博物館這一行(張譽騰等譯)。臺北:五觀藝術。
Rita Carter(2004)。記憶的心智狀態(洪蘭譯)。大腦的祕密檔案。臺市:遠流。
DR.JOHN H.FALK、DR.LYNN D.DIERKING(2002)。博物館經驗(林盈潔等譯.)。臺北:五觀藝術。
Edward Morgan Forster(2009)。小說面面觀。臺北市:商周。
LAWRENCE A.PERVIN、DANIEL CERVENE(2007)。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葉光輝譯,第二版)。臺北:雙頁書廊。
Robert McKee(2014)。故事的解剖。臺北市:漫遊者。
Lawrence Neuman(2000b)。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朱柔若譯.)。臺北:楊智文化。
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95)。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施植民譯)。臺北市:田園城市。
Waidacher, D. F.(2005)。博物館學理論(曾于珍、林資傑、吳介祥、林盈潔、桂雅文,張譽騰指導)。臺北:五觀藝術。
Weber, A. L.(199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楊艾俐(1989)。孫運璿傳。臺北市:天下雜誌。吳國淳(2005)。理解與詮釋:觀眾與博物館學習研究。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呂理政(2002)。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市:南天書局。
沈祉杏(2002)。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發展 1895-1945。臺北市:田園城市。
周慶華(2002)。故事敘述學,故事學。臺北:五南。
季鐵男(1992)。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市:桂冠。
林明玉(2009)。少年小說中的人物刻劃。臺北市:秀威。
倪采青(2012)。人物刻畫法,變身暢銷小說家:倪采青談小說寫作技巧。馥林。
夏組焯(2009)。文學的形式,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臺北:聯合文學。
耿鳳英(2011)。展示三部曲:停、看、聽,博物館展示的景觀(王嵩山編)。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張婉真(2014)。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遠流。
許榮哲(2010)。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臺北市:國語日報。
郭楊義(2011)。展示空間的現象學考掘:理解博物館的一個初步嘗試與體察筆記。
博物館展示的景觀(王嵩山編)。臺北:國立台灣博物館。
陳佳利(2007)。被展示的傷口。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劉婉珍(2007)。博物館就是劇場.。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婉珍(2011)。博物館觀眾研究。臺北市:三民書局。
顏志龍(2015)。社會科學學為論文寫作指南(量化+質化增訂版)。臺北:五南。
二、期刊
Breckler, S. J.(1984).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e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s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6), 191-205.
Doering, Z. D.(1999). Strangers, Guests or Clients? Visitor Experiences in Museums.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42(2), 74-87.
Loomis, S. C. B. R. J.(1993).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in Museum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5(6), 683-697.
Wrenn, G. L.(1971). What Is An Historic House Museum? Historic Preservation, 23, 55-58.
Young, L.(2007). Is There a Museum in the House? Historic Houses as a Species of Museum.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2(1), 59-77.
Soares P. etc.(2011)Ancient Voyaging and Polynesian Origins.Institute of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Faculty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Leeds, Leeds, U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88(2),239-247.
王啟祥(2004)。國內博物館觀眾知多少,博物館學季刊,18(2)95-104。畢恆達(1993)。物的意義:一個交互論的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7, 97-110。
陳佳利(2011)。博物館中的文學風景--臺灣文學博物館的發展脈絡與展示內涵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5(1)39-66。陳怡菁(2012)。紐約下東區移民歷史博物館。博聞,(10)88-95。
游書宜(2012)。史蹟博物館之情境再現探討----以建築現象學理論來解析名人故居。博物館學季刊,26(2)67-86。三、論文
王淑婷(2013)。台北市名人故居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朱亞琪(2014)。博物館及其文化觀光的功能:宜蘭縣設治紀念館及其觀眾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李姿儀(2013)。藝術家故居紀念館價值與運用分析─以「蕭如松藝術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高樹梅(2012)。文化觀光遊客類型與真實性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許美雲(2001)。名人紀念館營運管理之研究─以「林語堂先生紀念館」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曾馨慧(2010)。日式宿舍再生為名人故居之生活場景展示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游書宜(2015)。再現與重構—蔣介石宋美齡故居之築居思維與展示詮釋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班。黃雅惠(2011)。文學觀光意象的探討:英國莎翁故居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楊宜晨(2006)。台灣地區文學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四 網頁資料
Mari(2016)。從安妮.法蘭克之家、到奧斯維辛、再到今天。
http://imaginemari.com/2016/05/05/。(2016.06.01瀏覽)
徐享良(2000)。事件記憶(Episodic Memory),教育大辭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019/。(2016.07.1瀏覽)
黃郁倫(2013)。平凡述說時代,歷史照映當代:紐約下東區的移民公寓博物館(Tenement Museum)。
http://beta.nmp.gov.tw/enews/no251/page_01.html。(2016.06.01瀏覽)
鄭家榆(2016)。從《純真博物館》看物慾時期的土耳其。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49984。(2016.06.01瀏覽)
ICOM國際故居委員會(DemHist)。
http://demhist.icom.museum(2016.04.30瀏覽)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名錄。
http://www.cam.org.tw/museumsintaiwan/(2016.04.30瀏覽)
臺北市文化局,2002年大事紀。
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cms/content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Detail&iscancel=true&contentId=NjI0Nw==&subMenuId=107(2016.04.26瀏覽)
臺北市文化局,2012臺北文化護照活動。
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cms/content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Detail&iscancel=true&contentId=Njk3MA==&subMenuId=501(2016.04.25瀏覽)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歷史名人紀念作業要點。
http://culture.tainan.gov.tw/ufiles/j/From_f0590848013713.pdf(2016.04.25瀏覽)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資源查詢。
http://admin.taiwan.net.tw/source/source.aspx?no=142(2016.04.26瀏覽)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類別查詢。
http://www.boch.gov.tw/casesearch1_176.html(2016.04.26瀏覽)
李國鼎故居。
http://online.ktli.org.tw/(2016.05.10瀏覽)
蕭如松藝術園區官網,認識園區。
http://hsiao.hchcc.gov.tw/web/index.php(2017.11.01瀏覽)
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羣像資料庫,郭子究。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33&c=&t=1(2017.11.03瀏覽)
花蓮縣文化局,郭子究故居。
http://www.hccc.gov.tw/zh-tw/CulturalHeritage/Detail/39( 2017.11.03瀏覽)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郭子究音樂文化館。
http://superspace.moc.gov.tw/hall/local_culture_list.aspx?city=b58e8497-c418-4f9d-b917-4007c075a22a( 2017.11.03瀏覽
下東區移民博物館(The Lower East Side Tenement Museum)。
http://www.tenement.org/(2016.06.01瀏覽)
純真博物館(The Museum of Innocence),英文版。
http://en.masumiyetmuzesi.org/page/the-museum-of-innocence(2016.06.01瀏覽)
客家新聞雜誌,第332集「誰來宗祠博物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F98SoMaik
新埔客家宗祠博物館
http://www.xinpu-ahm.com.tw/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