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專書:(以姓氏筆劃排序)
1.于可:《世界三大宗教及其流派》(長沙: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三版第一次印刷)。
2.中村圭志,陳心慧譯:《圖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07月初
版)。
3.巴伯:《當科學遇上宗教》,章明儀譯(台北:商周出版,2001年)。
4.任繼愈:《中國道教史(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初版一刷)。
5.印順:《佛法概論》(新竹:正聞出版社,1998年1月初刷)。
6.印順:《成佛之道》(增注本)(新竹:正聞出版社,2016年1月三刷)。
7.朱迺欣:《腦與宗教:尋找腦中神明》(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6年6月初刷)。
8.余德慧:《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癒》(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初版二刷)。
9.吾敬東、張志平:《對話:哲學與宗教》(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7月第一次印刷)。
10.李文環、林怡君:《圖解台灣民俗》(台北: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8月初版四刷)。
11.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初版二刷)。
12.李亦園:《說文化,談宗教―人類學觀點》(台北:國家圖書館出版,2010年4月初刷)。
13.李潤生:《佛家輪迴理論(上)》(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2月初刷)。
14.李霞:《中國宗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二次印刷)。
15.谷羊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撰稿:《臺灣宗教百景導覽專刊》(台北:內政部民政司,2017年1月初版1
刷)。
16.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與當代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初版)。
17.金耀基、範麗珠:《研究中國宗教的社會學范式──楊慶堃眼中的中國社會宗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6月初刷)。
18.孫亦平:《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上》(台北:昭明出版社,2003年5月初刷)。
19.徐玉成:《中國導遊十萬個為什麼.佛教》(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次印刷)。
20.馬克斯.韋伯著,王容芬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9年3月第三次印
刷)。
21.張雅惠、陳莉榛,《宗教心理學概論》(台北:紅葉文化有限公司,2013年10月初刷)。
22.梁漱溟:《人生三路向―宗教、道德與人生》(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2月香港第一版二刷)。
23.章采烈:《中國宗教特色旅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次印刷)。
24.莊子原著,凌永放編著:《自在逍遙:莊子處事智慧》(新北市:華文精典出版,2015年5月初版一刷)。
25.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26.野上俊靜著,釋聖嚴譯:《中國佛教史概論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03月第二版第十刷)。
27.傅佩榮:《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第一
版第一次印行)。
28.黃光國:《喪盡天良:破解韋伯的迷陣》(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初版)。
29.黃光國:《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
月初版二刷)。
30.楊世瑩:《Excel 2013 統計分析實務—市場調查與資料分析》(台北:基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7
月初版)。
31.輔仁大學宗教學系(431.2):《宗教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初版六
刷)。
32.慕容絲絲:《二十四節令誌》(台北:貓咪與花朵工作室,2015年12月初版一刷)。
33.慧能:《一次完全讀懂佛教》(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13年9月第一版第十次印刷)。
34.蕭瑞麟:《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3月三版
一刷)。
35.賴永海、王月清:《宗教與道德勸善》(南京: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6.錢 穆:《文化與教育》(台北:蘭台出版社,2001 年5 月)。
37.錢時惕:《科學與宗教關係及其歷史演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香港第一版初刷)。
38.謝宗榮:《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4月初版一刷)。
39.顏志龍:《傻瓜也會寫論文(量化+質化增訂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1月二版四
刷)。
40.嚴長壽:《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10月第一版第十九次印
行)。
41.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初版一刷)。
42.Hennie Boeije著,張可婷譯:《質性研究分析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5月
初版一刷)。
43.Lawrence A. Machi、Brenda T. McEvoy著,李政賢譯:《做好文獻探討走向成功的六個步驟》(台
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3月初版)。
44.Sharan B. Merriam著,顏寧譯:《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9月初版五刷)。
45.William James著,蔡怡佳、劉宏信譯:《宗教經驗之種種》(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1
月初版六刷)。
期刊論文:(以姓氏筆劃排序)
1.宋文里、李亦園:〈個人宗教性:臺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第18卷第一期,1988年06月。
2.李玉用:〈三教融合視野下的道教思想及其發展〉,《弘道》第二期,2011年。
3.李新德:〈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之中國佛教觀〉,《漢學研究通訊》,第29卷第一期(總 113 期),2010年2月。
4.李瑞全:〈普世倫理與宗教對話:以儒佛二家為例〉,《玄奘佛學研究》,第二十期,2113年09月。5.沈進成、謝金燕:〈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旅遊管理研
究》,第3卷第一期,2003年06月。
6.金耀基,范麗珠:〈研究中國宗教的社會學范式──楊慶堃眼中的中國社會宗教〉,《社會》,第27卷第一
期,2007年。
7.洪淑華、謝登旺:〈論宗教的文化旅遊與觀光價值〉,《佛學與科學》,第11卷第一期,2010年01月。8.韋煙灶:〈第六章、人文環境基礎知識(三)-臺灣民間信仰〉,《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
9.倪管嬣:〈用佛教來救國:梁啟超佛學政治理念的建構〉,《政大史粹》,第三十八期,2015年6月。10.孫長虹:〈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7卷三
期,2015年5月。
11.張志剛:〈錢穆的宗教觀與中西文化比較研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六期,
2016年8月。
12.張志剛:〈「中國無宗教論」反思〉,《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3卷第三期,2013年5
月。
13.張育銓:〈台灣的宗教觀光及其研究:方法論與本質論的探索〉,《育達科大學報》,第二十七期,2011年06月。
14.張豐隆:〈淺說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歷史教育》,第八期,2001年12月。15.梁淑芳:〈錢穆宗教觀析論─以《文化與教育》為觀察核心〉,《台南應用科大學報(人文管理類)》,第
三十二期,2013年10月。
16.普慧:〈漢武帝時期的禮教:國家宗教神學之意識形態:董仲舒的禮教神學思想〉,《嶺南學報》,復刊號(第一、二輯合刊)。
17.黃宗成、沈進成、李謀監合著:〈宗教觀光之發展與研究〉,《旅遊管理研究》,第1卷第一期,2001年12月。18.楊慶堃著,段昌固、劉紉尼、張永堂譯:〈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關係〉,《中國思想與制度論
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 。
19.鄭庭河:〈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宗教問題」〉,《漢學研究學刊》,第6卷,2015年。
20.鄭朝通:〈論王維詩中所展現的三教涵養〉,《文學前瞻》,第四期,2010年。21.鍾雲鶯:〈清末民初民間教派「三教融合」經典詮釋策略芻議〉,《臺灣宗教研究》,第9卷第二期,2010年12月。
22.顏亞玉:〈宗教旅遊論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期,2000年01月。
23.蘇國勳:〈馬克斯.韋伯:基於中國語境的再研究〉,《社會》,第27卷,2007年。
學位論文:(以姓氏筆劃排序)
1.余幸娟 著:〈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2.高玉娟 著:〈墾丁國家公園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的引力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張倫榕 著:〈年輕人的宗教信仰-以無神論為敘述主軸〉,(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
4.張瑜 著:〈廟宇結合地方觀光行銷策略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5.陳建明 著:〈台北市宗教據點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龍山寺與行天宮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陳昱全 著:〈民間宗教信仰因果報應觀作為一種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導引〉,(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碩
士論文,2011年)。
7.黃靖雅 著:〈鹿港龍山寺對遊客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8.劉秋姮 著:〈台灣各族群宗教信仰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9.劉美惠 著:〈高中生宗教信仰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參考網頁:
1.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網頁。網址:
http://www.sipa.gov.tw/home.jsp?mserno=201001210023&serno=
201002050036&menudata=ChineseMenu&contlink=content/about_340.jsp。
2.根據美國普由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2調查。
網址:http://www.pewforum.org/2012/12/18/global-religious-landscape-exec/。
3.台灣社會學會。網址:http://tsa.sinica.edu.tw/h_01.php。
4.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14第六期第五次。 網址:
http://140.109.171.222/webview/index.jsp?
object=http://140.109.171.222:80/obj/fStudy/C00310_2。
5.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Tourism Bureau, M.O.T.C.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
6.宗教文化扎根人員專區。網址:https://religion.moi.gov.tw/PlanContent/Index?
ci=0&cid=A03160908031737369。
7.全國宗教資訊網。網址:https://religion.moi.gov.tw/。
8.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百景。 網址: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landscape/1_001.aspx。
9.「宗教知識家」線上百科。 網址: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Index?ci=2。
10.[百度百科] 。網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四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