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牛志誠(2012)。傳統印刷業應用資訊科技創造產品加值服務之個案研究─以畢業紀念冊製作為例。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朱莉芳(2011)。探討電子媒體書使用意圖之因素─計劃性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觀點。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季錦(2003)。導引國中教師線上編輯教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御豪(2007)。基於自然語言理解之幾何論證與建構動態附圖的教材編輯系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奕芬(2017)。引導軟教室,新型態線上課程與實體教室之整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沈佳慧(2016)。影響教師使用教育雲意圖之因素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資訊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明隆(2003)。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4)。科技接受模式及其對資訊融入教學的啟示。國教之友,56(1),25-32。吳明隆、林振欽(2005)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台灣:知城圖書。
邱家瑜(2003)。視覺化軟體需求樣板及其套用系統之研究─以多媒體畢業紀念冊樣板及其套用系統設計與實作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碩士論文。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雙葉書廊。
林煌添(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生網路資訊素養與數位學習的相關性。朝陽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玉涵(2013)。雲端科技應用與持續使用。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瑜(2004)。電子畢業紀念冊的設計與實現。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7/01),31-34。
張依靜(2008)。嘉義市國小學童使用班級網站的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班論文。陳治嘉(2003)。線上學習教材製作平台之系統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班論文。陳雲斌(2008)。大學生對畢業紀念冊之滿意度調查─以台藝大學生為例。圖文傳播藝術學報(2008/05/01),43-56。
陳彥龍(200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對網路通訊服務的採用態度、意願及行為。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宜真(2015)。學習經驗對學生情意發展影響之研究─以手製畢業紀念冊為例。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振富(2016)。臺北市國小資訊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黃婉貞(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使用教學資源網站行為意願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游筱惠(2009)。線上出版軟體運用於臺灣網路印刷之效益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楊崇秀(2015)。國小親師生對畢業紀念冊風格意象偏好研究。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根福(2016)。用戶體驗為主的紙質紀念冊與電子紀念冊對比研究。設計學院院刊 (2016/09)。
廖佳音(2017)。線上學習使用動機及前置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榮泰生(2009)。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蔡夢洋(2014)。畢業紀念冊整體服務價值研究。東方文化周刊 (2014/09)。
蔡孟育(2017)。以擴充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線上學習使用意願。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蕭學昇(2007)。網住e世界:他是我老ㄙㄨ。幼獅少年,367,44-49。
戴建耘、翁榮銅(1999)。以internent平台建構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資訊與教育,74,57-67。二、英文部分
ADL (2002).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Retrieved March 8, 2003,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dlnet.org
Adams, D. A., Nelson,R.R.,&Todd,P.A.(1992).Pre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replication.MIS Quarterly, 16(2),227-247.
Ajzen, I. (1985).From intention to action: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Inkuhl,J.,and Beckmann,J.,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11-39.
Cronbach, L. J. (1951). 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 Psychometrika, 16, 297-334.
Davis, F. D. (1986).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ions: Theory and results.Unpublished Doctorl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a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982-1003.
Davis, F. D., &Venkatesh, V. (1996).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measurement bias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reeexperiments. International J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45(1), 19-45.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Gao,Y. (2005).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o educational hypermedia : A field study. Jou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4(3), 237-247.
Howard, J. A. & Jagdish N. S.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