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方姵茹(2017),國小導師運用LINE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現況與知覺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淑俐(2007),你的溝通有沒有用,臺北市:心理。
王韻齡(2015),親師溝通怎麼LINE?【部落格文字資料】,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2月24日,取自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書局。
朱珊妮(2002),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何淑禎(2004),從混沌理論的觀點看親師溝通,國教輔導,43(4),48-51。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3),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啟聰(2017),國小學童家長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和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成就之探討:以宜蘭縣羅東鎮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沈承宗(2006),教師人格特質、班級經營與班級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政嘉(2016),國小教師班級經營、學生學習狀況與親師關係之研究-以通訊軟體LINE為中介變項,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周淑華(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新富 (2006),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在台灣地區的驗證──家庭、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4(4),1-28。
林正逸(2013),班級經營核心實務與議題,臺北市:心理。
林秀芳(2012),臺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親師溝通積極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坤燕(2007),國小高年級級任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春貴(2002),國中教師家長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與組織氣氛、行政決定關係知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穎蓵(2015),非都市型小學應用LINE於班級經營及親師溝通之成效探究。南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侯靖男、江志正(2010),國小家長參與子女教育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中正教育研究,9(l),119-159。
胡蘭沁、黃建皓(2011),國小教師轉型領導、班級經營效能與學生自我效能感關聯之研究-多層次中介效果之分析,2011建國百年教育百尺竿頭學術研討會論文,395-413。
涂怡如(2000),論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國教之友,51(4),14-22。
張民杰(2015),通訊軟體LINE做為親師溝通管道之研究,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的想像:演化與創新,311-330,臺北市:學富。
張明杰(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筱涵(2018),新竹市國民小學導師運用親師溝通媒介現況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莊淑惠(2017),國中導師班級經營之研究 -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許美玲(2016),臺南市教師使用行動即時通訊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筱君、林政遠(2011),學校行銷策略對學校公共關係推展之應用,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1),121-137。
許瓊文(2015),家長認知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影響親師溝通效果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7(1),121-143。
許瓊文(2015),家長認知國小教師教學校能影響親師溝通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昭佑、魏家文(2016),創新班級經營:網路社群媒體之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26-32。
郭素文(2004),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幼琪、鄭永熏(2016),國小教師使用LINE做為親師溝通管道之行為意向及其對班級經營成效之影響-以家長參與為中介變項,2015台灣數位媒體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ISBN:978-886-88861-8-6】。
陳名志(2013)。國小導師班級經營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陳志勇(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惠(2017)。國小級任教師親師溝通技巧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陳家芬(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研究,慈濟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啟榮(2011),淺談怪獸家長,中等教育,62(2),156-163。
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智豐(2013),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探討,學校行政,88,83-98。
黃德祥(1996),班級效能的增進,載於陳奎熹、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著: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219-247,台北:三民書局。
黃潔貞 (2015):班級經營有道,輯於黎國燦、嚴必友主編《小班化教學思與行:香港南京兩地小班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頁 172-184),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楊勝任、王淑慧(2007),E化溝通模式在親師溝通的效能與限制研究,科技教育課程格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期(2007/07/01),16-22。
楊嫊薰(2007),國民中學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法規認知、權利態度與親師溝通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葉又惠(2008),親師溝通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克樓(2015),智慧型裝置LINE群組與紙本家庭聯絡簿於親師溝通成效之差異,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8(1),49-76。
廖珍(2012),國小親師互動下的情緒距離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廖英昭(2004),國小級任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廖麗雲(2011),親師溝通,從友善開始,師友月刊,532,95-97。
蔡淑汝、吳明德、林廷華(2017),高雄市國小家長對家庭聯絡簿與LINE運用親師溝通之研究,高苑學報,22,133-150。
盧玉琴(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蕭仲廷(2012)。論家長參與類型與親師溝通。休閒與社會研究, 5,63 -75 。
戴文琪 (2003), 臺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未出版.謝文全 (1988),教育行政 ─ 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豪 (2002),學校本位課程之實施與校長變革領導能力之發展,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79-388頁)。臺北市: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中心。
魏妤珊(2012),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轉型領導、班級經營效能與學生自我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班級經營效能為中介變項,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 論文。羅希哲、許茂青、陳藝方、侯琇菱(2004),E畫親師的建構與內涵發展─以PDA為例,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研討會論文集,2004期(2004/11),215-219。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Caner, H. A., & Tertemiz, N. I. (2015). Beliefs, attitude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 study on prospective teacher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6, 155-160.
Davis, F. D.(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Epstein, J. L. (2011).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 Westview Press, 5500 Central Avenue, Boulder, CO 80301.
Gorsuch, R. L. (1983). Factor Analysis (2nd ed.). Hillsdale, NJ: Erlbaum.
He, T. H., Gou, W. J., Chang, S. M. (2015).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oals, maladaptive behaviors, and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9, 205–210.
Henderson, A.T., & Mapp, K. L. (2002). A New Wave of Evidence: The mpact of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Connection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ustin, Texas:SEDL.
Jones, V. F., & Jones, L. S. (1990).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Motivating and management and managing stud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argaritoiu, A., & Eftimie, S. (2011). Some issues concerning school-families partnership.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1), 42-46.
Ng, S. W., & Yuen, G.(2015). Exploring teaching professionals' constraints in implementation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education.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1, 1077-1081.
Olmstead, C. (2013). Using technology to increase involvement in schools. TechTrends, 57(6), 28-37.
Rafiq, H. M. W., Fatima, T., Sohail, M. M., Saleem, M. & Khan M. A. (2013).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tudy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Lahore, Paki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3(8), 209-223.
Stensmo, C. (1995). Classroom management styles in context: Two case studies.
Swap, S. M. (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Zedan, R. F. (2012). Parents’ Involvement Among the Arab Ethnic Minority in the State of Israel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22(2), 16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