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71.15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7 09: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靖棠
研究生(外文):Lin, Jing-Tang
論文名稱:習近平時代的兩岸關係:2013~2017
論文名稱(外文):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Xi Jinping era: 2013~2017
指導教授:郭武平郭武平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8-06-1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兩岸關係九二共識去中國化南向政策
外文關鍵詞:Cross-strait relations1992 ConsensusDe-sinolizationSouthbound poli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移到臺灣開始,至今已然分治七十年左右,在透過早期國共兩黨的思想教育及控制之下,兩岸人民的想法早已出現南轅北轍的差異,也因如此,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始終陰晴不定,難以捉摸。然而探究中共歷屆領導人在面對臺灣不同執政黨下的對臺政策,不難發現其始終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2008年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總統在支持「九二共識」前提下,兩岸關係一掃前朝陰霾,與中國大陸開展熱絡的交流互動,除簽署多項ECFA外協議,另表示推動「活路外交」鞏固既有邦交國家。而兩岸破冰後的交流互動成果也讓馬英九總統在2012年順利競選連任成功,此時中國大陸也正由習近平順利接班成為第5代領導人,習近平對於當時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表現出「胡規習隨」的態勢。然而兩岸的合作交流在一切看似穩定的時候,卻因臺灣民眾認為兩岸在簽署服務貿易協定時過於草率,質疑執政當局一些政策作為過於親中,進而在2013年引發「318學運」事件,至此國民黨聲勢急轉直下,導致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大敗,並且形成第3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籍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總統。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在520就職演說中僅表達尊重九二年兩岸雙方的會談歷史事實,等於間接不承認自馬英九政府時期與中共達成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自此兩岸關係逐漸冰封冷凍。蔡英文總統執政時期,在很多層面都可以看見「去中國化」的臺獨主張及作為,另一方面在人民最期待的經濟改革上,提出了「新南向政策」的口號,表示不能對於中國大陸過於依賴。面對民進黨政府上任後的種種政策舉措,中國大陸展開一連串的挑釁、威脅及壓迫的舉動,例如軍機及航母繞臺、減少陸客及陸生來臺、提出多項惠臺政策,吸引臺灣人民赴大陸就業就學,以及在外交上孤立臺灣等手段。面對這些由內而外的困境,蔡英文總統該如何突破兩岸關係的僵局,帶領臺灣人民走向和平、富強的康莊大道,考驗著的是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格局。

本研究主要是從個人、國家及國際層面的現象來探討中共對臺政策。聚焦在現任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決策風格與對臺主張、中共對臺組織體系的人事布局、以及兩岸關係在國民黨及民進黨執政下的互動模式與結果,來陳述變與不變的中共對臺政策,進而將這些內外環境變化等因素轉化為習近平對臺政策的分析與問題,從概念本質發展出定義,從而探討中共對臺政策在未來的可能走向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關鍵字:兩岸關係、九二共識、去中國化、南向政策
Since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ved to Taiwan in 1949,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have so far been separated for around 70 years.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KMT and the CCP, the people's thought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have long been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Due to th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s always been uncertain and elusive. However,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CCP’s previous leaders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by exploring their Taiwan policy in the face of Taiwan’s different ruling parties.
After Taiwan’s second Political party rotation, President Ma Ying-jeou took office and supported the "1992 consensu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became revival, including signing multiple ECFA agreements and promoting “Workable Diplomacy” to consolidate exist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result of Cross-strait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also made President Ma Ying-jeou successfully get reelected in 2012. At the same time, Xi Jinping also successfully succeeded as the fifth-generation leader in China. Xi Jinping showed the attitude of “following the Hu’s laws” in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When everything seemed to be stable, the "318 Student Movement" was triggered in 2013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Taiwanese people think that it was too sloppy in signing the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and questioned some policies of the ruling authorities as being too pro-China. Thus, the suppor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has declined rapidly, and it led to the KMP’s defeat in the nine-in-one el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nd the third political party rotation in the president election.
In the 520 inaugural speech, President Tsai Ing-wen showed respect for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talk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n 1992, and it meant not indirectly admitting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the "1992 Consensus" reached between the Ma Ying-jeou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ince then,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ve gradually frozen. During the period of President Tsai Ing-wen’s administration, we can see many Taiwan independence advocates and actions of de-sinolization. Regarding the economic reforms that the people are most looking forward to, President Tsai Ing-wen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 "New Southbound Policy" and stated that Taiwan’s economic cannot rely too much on mainland China. Faced with various policy measures after the DPP government took office, the Mainland China launched a series of provocative, threatening and oppressive movements. For example, the Mainland China assigned military aircraft and aircraft carriers to bypass Taiwan, reduced the number of China visits and students to Taiwan, attracted Taiwanese people to work and study in Mainland China by proposing Taiwan-benefit policies, and isolated Taiwan diplomatically. How can President Tsai Ing-wen break through the deadlock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lead the people of Taiwan to a peaceful, prosperous, and prosperous road in the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fficulties? It’s the test of lead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This study mainly explores the CCP’s Taiwan policy from the individu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is study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and unchanging CCP's Taiwan policies through focusing on the decision-making style and Taiwan policy advocate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er Xi Jinping, the personnel assignment of CCP's organizations dealing with Taiwan affairs, and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 interaction model and results under the ruling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we will explore the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CP’s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its impact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Keyword: Cross-strait relations, 1992 Consensus, De-sinolization, Southbound Polic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預計章節安排 13
第二章 習近平主政前兩岸關係 15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 15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 21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28
第四節 胡錦濤時期 36
第三章 習近平時期的治國理念 43
第一節 習近平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44
第二節 習近平時期中國大陸的國內政治變遷 53
第三節 中美博弈下的兩岸關係 60
第四章 習近平主政下與國民黨政府的互動 67
第一節 習近平與馬英九的互動 68
第二節 太陽花學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75
第三節 兩岸融冰下的「活路外交」 77
第五章 習近平主政下與民進黨政府的互動 87
第一節 習近平與蔡英文的互動 88
第二節 民進黨去中國化的兩岸關係 93
第三節 兩岸僵局下的「新南向政策」 98
第六章 結論 10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5
參 考 書 目 116
中文部分
一、專書
李登輝,中島領雄,路文森、楊明珠譯,《亞洲的智略?》,臺北:遠流,2000年。
杜聖聰,「兩岸真相的密碼:中共對臺宣傳的政策、作為與途徑」,(臺北:秀威資訊,2008年8月)。
邵宗海,「2012年的蔡英文「中國政策」」,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邵宗海,「中共對臺政策1979-2013」,(臺北:唐山出版社,2013年9月)。
邵宗海,「兩岸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新形勢下的兩岸政治關係(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
邵宗海,「兩岸談判與協商-從白手套到官方接觸再到?」,吳品璇編輯,政策的戰略思維(臺北:唐山出版社,2016年8月)。
邵宗海,「蔡英文兩岸政策的解析-就職演說之前」,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馬建離、譚克繩、肖德才主編,「海峽兩岸關係40 年」,(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2 月)。
梁升銘,「從「一個中國」政策 看海峽兩岸關係之演進」。
游盈隆,「天人交戰-2012臺灣總統選民的抉擇」,臺北市,允晨文化,2012年6月。
趙春山,「大陸的兩岸政策演變」,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7 年1 月)。
趙春山,「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初版)。
蔡東杰、洪銘德、李玟憲,「圖解兩岸關係」,劉瀞芬主編,胡錦濤時期(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二、期刊論文
王全毅,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1 月)。
王信賢,「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3期(2008年9月)。
王高成,「『馬習會』的意涵與影響」,展望與探索月刊(臺北),第12 卷,第11 期,2015 年4月。
田銘釗,2016。「論習近平國家統一觀」,《內蒙古電大學刊》,第4期。
朱士濤,「關於新時期馬英九“活路外交”問題探析」,青春歲月,第15期(2014年8月)。
何清漣,「「馬習會」對臺灣政治影響有多大?」,《看雜誌》,第162期,2015年12月1日。
吳強,2016/10。「習近平的統一觀-解讀習近平十八大以來的涉臺講話」,《天中學刊》第31卷第5期。
吳福成,「新南向政策與海上絲路的競合關係」,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0第2期 (2017 年 2 月)。
李建榮,「連戰:兩岸進入協商時代」,(中國時報,1995年2月22日),頭版。
李智琦,「習近平的決策心理分析:從胡規習隨展望兩岸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九十六期,(2013年4月)。
李穎莉,2014。「2015年中國大陸對臺工作走向評估」,《兩岸關係》,第12期。
杜鈴玉,「習近平「中國夢」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3期,(2015年3月)。
防衛研究所,2013。「第5章中國———次世代指導部を見據えた第18回共產黨大會」,《東アジア戰略概觀201》。
初國華。「美國的中國觀點及其對臺政策: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育達科大學報》第33期(2012)。
周陽山主編,「中國研究導論(上輯)」,(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 年12 月)。
邵宗海,「兩岸關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
邵宗海,「探索兩岸和平協議的多元角度觀察-陳道元人文社會科學大師講座」,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2月初版。
施志昌,106年1月,習近平時期中共對越南外交政策之研究(2012-2016 年),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聲平,「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臺美「中」關係的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12期(2016 年12月)。
胡聲平,「胡錦濤與江澤民領導下中共對臺政策的初步比較以決策理論分析」,(2005年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2005年12月)。
唐永瑞,「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人口問題淺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2006年5月)。
唐彥博,「中國貪腐問題與防治措施之檢視」,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4期(2008年4月)。
孫愷熙,「中共經濟發展的潛在危機---國內社會問題」,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7期,(2008年7月)。
馬祥祐,「中國大陸對臺灣政治地位立場變遷之研究」,(亞太研究通訊,第12期,2014年7月)。
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權力轉移1978-2010,(臺北市:五南,2010年7月)。
張久營、寇子春,「習近平對臺工作思想初探-兼談推進對臺工作的一點思考」,上海市社會主義學會學報,2015年第5期(2015年7月)。
張五嶽。「中共「十九大」後的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經濟前瞻》第174期(2017)。
張文生2016。「習近平對臺重要思想解析」,《臺海研究》2016年第2期。
張旭成,「二十一世紀的臺美關係」,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3期(2013 年,秋季號)。
張志軍2014/9。「努力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成為不可擋的歷史潮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遠望》第314期。
張所鵬,「一九九七,決戰聯合國:未完成的戰爭」,臺北:商業週刊,1994年。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臺北:周知文化事業、佛光大學聯合出版,1996 年1 月)。
梁升銘,「從一個中國政策看海峽兩岸關係之演進」,(臺北市:致知學術2014.05)。
郭錫碬,「後鄧兩岸關係的現狀與瞻望」,共黨問題研究,第23 卷,第8 期,1997 年8 月。
陳秀梅主編,讓夢想照進現實:解讀中國夢(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年6月)。
陳斌華、鞠海濤,2016。「新形勢下做好對臺工作的根本指引——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初探」,《臺海研究》第4期。
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莊瑞琳主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下卷」」,(臺北:時報文化出版,2010 年3 月)。
程美東、張學成,「當前“中國夢”研究評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年。
楊書菲,「中國大陸對東協經貿佈局戰略對我推動「新南向政策」之機會與挑戰」,經濟前瞻,第170期 (2017 年 3 月)。
楊開煌,「「胡六點」重塑兩岸政治關係」,海峽評論,219期,(2009年3月),(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5322.html)(2018/4/26瀏覽)
楊劍英、曹麗華,「馬英九“活路外交”政策的提出及影響」,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5期(2010年)。
董玉洪。「2016 年兩岸關係發展情況綜述」,《現代臺灣研究》第1期(2017)。
董立文,「習近平集權之路的挑戰與不確定性」,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3期(2016年,秋季號)。
董立文,「習近平對臺政策恐比胡錦濤更緊」,玉山週報,(2011年8月16日)。
劉丕林,1949~1979國共對話秘錄,(臺北市:靈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 年11月)。
劉世洋,106年1月,「2016年兩岸關係回顧」,《統一論壇》。
劉性仁,「中國大陸對臺政策之走向分析::以《反分裂國家法》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劉凌斌。「新形勢下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的思考與建議」,《兩岸關係》第3期(2017)。
劉祖平,「在『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之間在平衡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