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愉(2005)。殯葬禮儀服務人員之人格特質、殯葬管理條例知覺、工作生活品質、專業承諾、工作倦怠、工作士氣與留職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殯葬禮儀服務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王志宏、翁振益(2009)。領隊人員情緒勞務、工作倦怠與工作滿意度之間之關係:角色認同之調節效果。戶外遊憩研究,22(4),23-53。
王孟軒、張家銘、黃秀卿、楊孟華(2015)。軍訓教官組織支持與心理資本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2(2),1-14。
王俊傑、王元聖(2014)。北部高中職體育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36,1-11。
王羿之(2015)。遺體處理工作者對自身衛生防護、職業危害、心理因素之探討-以新北市板橋區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朱正一(2013)。探討醫學中心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對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倦怠之影響。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2(3),266-278。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W. Lawrence Neuman 原著)。台北:揚智。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553-575。
江淑娟(2014)。臺北市政府員工協助方案-內置式專任心理師的工作經驗分享。諮商與輔導, 338,9-14。
余維津(2012)。工作負荷及情緒勞務對工作倦怠之影響:以員工協助方案為調節變項。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吳宗祐(2003)。工作中的情緒勞動:概念發展、相關變項分析、心理歷程議題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吳宗祐(2013)。主管與部屬互動中情緒勞動:回顧、釐清、及前瞻。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3(3),57-105。
吳宗祐、鄭伯壎(2006)。工作投入、調節他人情緒能力與情緒勞動之交互作用對情緒耗竭的預測效果。中華心理學刊,48(1),69-87。
吳信德(201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情緒勞務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吳慧君(2010)。大學行政人員知覺組織支持、組織創新、工作活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獲教學卓越計畫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李水河、林村基(2012)。關係品質對服務品質及其缺口之影響。明道學術論壇,8(2),41-56。
李志珠、吳守從、王翊安(2016)。餐旅服務業員工協助方案對組織承諾、身心健康之影響: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休閒事業研究,14(2),28-47。
李俊賢、黃芳銘、鍾莉容(2010)。組織支持、組織認同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餐旅飯店服務人員的實證。休閒事業研究,8(2),49-67。
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Irving Seidman 原著)。臺北:五南。
李春長、林雨築(2006)。公部門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品質機能展開技術應用於地政事務所之分析。住宅學報,15(1),43-58。
周佳錞(2014)。員工工作資源、工作壓力、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台中某區域醫院為例。嘉南藥理大學醫務管理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周惠櫻(2011)。影響護理人員工作滿足與情緒耗揭因素之探討。美和學報,31(1),115-126。
林正士(2014)。情緒勞務工作者與人力資源管理措施:整合分析觀點。國立金門大學學報,4,39-64。
林永森、黃文雄、張少熙、林玲玉(2015)。表層及深層演出對工作倦怠與離職意圖之影響:兼論幽默感之調節效果。戶外遊憩研究,28(1),73-103。
林育正(2008)。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幸福感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林宜玄、趙修華、王美齡(2017)。地方機關實施員工協助方案服務滿意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23(2),1-29。
林尚平(2000)。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8 (3),427-447。
林明杰、陳基祥、許純嘉(2007)。組織內工作夥伴支持行為與員工創造力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12(2),29-64。
林姿宛(2011)。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第一線服務人員之情緒勞務與影響-兼論社會支持之調節效果。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暨遊憩管理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林惠彥、陸洛、吳珮瑀、吳婉瑜(2012)。快樂的員工更有生產力嗎?組織支持與工作態度之雙重影響。中華心理學刊,54(4),451-469。
林耀南、朱志忠(2011)。第一線服務人員幽默感、情緒勞動能力、自我效能與顧客關係品質之探討。中華管理學報,12(3),1-20。
姜昭安、陳殷哲(2014)。研發人員心理資本與工作投入之關連性研究。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6,15-26。
柯瑋亭、林秀萍、陳冠甄(2010)。遺體化妝師工作及心路歷程-以「台南市第一殯儀館化妝師」為例,2017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0/11/2010111015251913.pdf。
洪珮珊(2008)。員工協助方案、情緒智力與員工反應之關聯性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市。洪國棟(2007)。淺談職業教育與訓練,2018年4月5日,取至: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43.htm。
洪嘉仁(2015)。餐飲業服務人員情緒勞務人格特質對服務品質影響之探討---以台北圓山飯店為例。桃園創新學報,35,471-480。
紀乃文(2014)。情緒勞動對組織是利是弊?探討知覺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對情緒勞動與服務績效、離職傾向關係的差異化干擾效果。組織與管理,7(1),115-160。
香港電台RTHK(2015)。死神九問:音容可宛在?,2017年12月30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_QY28oTTOo&t=15s。
夏斌強(2017)。公務人員情緒勞務之研究-以某給付行政機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徐瑞珠(譯)(1992)。情緒管理的探索(A. R. Hochschild 原著)。臺北:桂冠。
高鳳霞、鄭伯壎(2014)。職場工作壓力:回顧與展望。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4(1),77-101。
高潔純、吳珮甄(2015)。加護單位護理人員之情緒勞務探討。醫院雙月刊,48(4),34-45。
康立美(2013)。在職教育訓練與服務態度關聯性之研究 --以中華航空公司經濟艙空服員升訓商務艙為例。輔仁大學科技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張晏榕(2015)。殯葬禮儀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情緒勞務為中介變項。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張德聰 (2015)。員工協助方案發展與實務推動。人事月刊,364,36-45。
梁文科、羅之涵(2015)。內部服務品質、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4,249-262。
梁翠媛(2014)。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心理資本、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高雄。郭彥谷、林舜慈、莊適瑜、林瑩滋、張邦立(2014)。情緒勞務孰輕孰重?探討工作壓力對情緒勞務之影響。管理資訊計算,3,158-165。
陳姿吟(2011)。淺談遺體修復技術 臨床發展趨勢(一)。中華禮儀,24,33-35。
陳宣甫(2011)。員工情緒勞務對於顧客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影響探討—以台灣銀行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建丞(2008)。員工知覺的組織支持與工作績效間的中介模型研究。管理學報,25(3),309-331。
陳美玲 、 蔡松煇 (2005)。救災人員之團隊信任、工作壓力與工作調適之關係研究。 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4(2),159-180。
陳彧夫(2012)。受僱員工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之分析-兼論員工協助方案之效能。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淑玲、鄭雅任、陳文惠(2014)。情緒勞動對服務品質之影響:團隊服務氣候及情緒能力之調節角色。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4(2),27-54。
陳淑華、郭美玲、歐淑美、蕭世槐(2005)。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服務禮儀之改善專案。慈濟護理雜誌,4(2),66-74。
陳棟樑、余思瑩、吳純萱(2017)。119派遣員情緒勞務、工作滿意度及工作倦怠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6(3),176-185。
陳雅琪等(譯)(2015)。社會科學研究法:理解人類社會的工具書(D. F.
Chambliss & R.K.Schutt原著)。台北:雙葉書廊。
勞動部(2015)。員工協助方案,2017年9月21日 ,取自:https://www.mol.gov.tw/topic/3078/23985/24044/。
温玲玉、林泳全(2012)。員工壓力、心理資本及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西進大陸台商為例。技職教育期刊,5,41-52。
黃家溱(2014)。現代禮儀師情緒勞務、工作壓力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黃敦群、紀乃文、張雅婷、郭洧岑(2014)。情緒勞動的前因、後果與潛在干擾變數:統合分析法之探討。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4(3),93-134。
黃瓈嬅(2010)。殯葬禮儀服務人員之工作特性知覺、工作投入與情緒勞務負荷之研究。清雲科技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黃麗鴻、黃芳銘(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楊豐華、張喻雯(2008年)。情緒勞務、工作滿意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金融保險業為例。真理大學管理與創新研討,台北。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詹明朗(2014)。護理人員情緒勞務與情緒耗竭關係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碩士學位學程論文,未出版,高雄。詹慧珊、朱惠英、蔡宜萱、林容慧(2017)。美容企業之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探討。美容科技學刊,14(2),41-58。
劉廷揚、李昭蓉、蘇政宏、吳佩璉(2016)。公共衛生人員情緒勞務、情緒智力與工作倦怠關聯性研究。政策與人力管理,7(2),89-114。
劉姿讌(2011)。員工協助方案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數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市。劉焜輝(2014)。EAP-「員工協助方案」的本質。諮商與輔導,338,1-1。
劉榆華、謝智偉(2016)。消極展現規則與工作倦怠:以臺北市區公所員工為例調查情緒失調之中介效果與服務氣候之調節效果。中國行政評論,22(2),81-100。
劉馥夢、陳殷哲(2016)。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與情緒勞務關聯性之研究。學校行政,105,85-110。
潘富潤(2015)。員工協助方案對派遣人員工作績效之影響:漢翔公司個案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蔡偉民(2007)。情緒勞務與服務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以航空業地勤人員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鄭寶徐(2009)。主管幽默在情緒勞務及後果之影響。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謝惠紅(2015)。飯店從業人員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相關性之探討。島嶼觀光研究,8(1),25-51。
顔國樑、李昱憲(2008)。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內涵相關研究分析及其對國民小學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57,1-37。
羅紹綺、孫嘉瞳(2016)。禮儀化妝師–停留在最美瞬間,2017月9月15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7/04/2017040512244529.pdf。
蘇毅佳(2017)。從「禁忌」的身體到「合宜」的身體:禮儀師的勞動過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Abraham,R.(1998).Emotional dissonance in organizations: antecedents,and moderators.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124(2),229-246.
Adelmann, P. K. (1989). Emotional labor and employee well-be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Ashforth, B. E., & Humphrey, R. H. (1993).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1),88-1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147.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4), 665-699.
Brotheridge, C., & Grandey, A. (2002).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 17-39.
Churchill, G. A. Jr., and Suprenant, C. (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4), 491-504.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4),986-1010.
Dabholkar,P.A.,Thorpe,D.I.,&Rentz,J.O.(1996).A measure of service quality for retail store: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4(1), 3-16.
Diefendorff, J. M., Croyle, M. H., & Gosserand, R. H. (2005). The Dimensionality and Antecedents of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6 (2), 339-357.
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 & Sowa, D. (1986).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ournal of Aoolied Psycholgoy, 71(3), 500-507.
Etzel, M. J., Bruce, J., W., and William, J. S. (2001).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ember ed., McGraw-Hill, Irwin.
FL.Carlson, D. S., & Perrewe, P. L. (1999).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Stressor
-strain relationship: an examin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Management,25(4), 513-533.
French, J. R. P., Jr., Rogers, W., & Cobb, S. (1974). Adjustment as a person- environment fit. In G. V. Coelho,D. A. Hamburg, & J. F. Adams (Eds.), Coping and adaptation (pp. 316-333). New York: Basic Books.
Freudenberger,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31(1),159-165.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Doubleday Anchor.
Grandey, A.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1),95 -110.
Gross, J. J. (1998). Antecedent- 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74(1), 224-237.
Gupta, N., & Beehr, T. A. (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3), 373-387.
Haywood,F.J.(1988).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Industri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8(6),19-29.
Hochschild, A. R. (1983). The managed heart.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ochschild, A. R. (1993). Preface. In S. Fineman (Ed.),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 (pp. 36-57). London: Sage.
Hochschild, A.R. (1979). Emotion work, feeling rules and social struc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5, 551-575.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NY: Harper & Brothers.
Lewis, R. C. & Bernard, H. B. (1983). The Marketing Aspects of Service Quality. In 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Services Marketing. L. Berry, G. Shostack & G. Upah, ed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99-107.
Luthans, F., & Youssef, C. M.(2007). 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3), 321-349.
Luthans, F., Youssef, C. M., & Avolio, B. J. (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slach, C. & Leiter, M. P. (1997). The truth about burnou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aslach, C., Jackson, S. E., & Leiter, M. P. (1997).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In C. P. Zalaquett & R. J. Wood (Eds.), Evaluating stress: A book of resources (191-218). Lanhan, MD: The Scarecrow Press.
McMillin, R. C. (1997).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service provi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7). Managing emotions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9(3), 257-275.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3), 41-5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 12-40.
Rutter, D. R., & Fielding, P. J. (1988). Source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 examination of british prison officers. Work and Stress, 2(4), 291-299.
Schaubroeck, J., & Jones, J. R. (2000). Antecedents of workplace emotional labor dimensions and moderators of their effects on phys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1, 16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