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Li, T.-y. & Chang, R.F.(主編)(1996)。高級華文讀本。台北:南天。
中國大陸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2008)。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王永陽、Hay(2008)。讀中國文學還是讀中國——兼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主題閱讀法。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2),107-112。
王永陽、Hay(2011)。試論文學作品在跨文化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以五篇文選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09(3),66 -75。
王晴薇(2011)。以現代佛教文學為中高級華語讀本的教材教法設計-運用佛教數位資源於內容取向華語教學法之詞彙教學設計。台灣華語文教學,(10),60-72。
王夢鷗(2009)。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里仁出版社。
皮艷華(2011)。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編選研究。蘇州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江蘇。
多媒體英語學會(譯)(2007)。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中譯本。高雄:和遠圖書出版公司。
朱我芯(2012)。對外華語之古典詩歌多媒體「情境再現」教學法。華語文教學研究,09(1),23-50。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台北:師大出版中心。
朱家霈(2011)。中英對譯文學作品在華語文讀寫教學之運用研究──以《琦君散文中英對照》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朱棟霖、丁帆、朱曉進(200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朱壽桐(2009)。漢語新文學:作為一種概念的學術優勢。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1),27-35。
朱壽桐(2010)。論漢語新文學的文化歸宿感。學術研究,(8),143-148。
吳成年(2002)。論對外漢語教學的中國現代文學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102-106。
吳成年(2004)。對文學作品作為中高級對外漢語教材的思考。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2),173-175。
吳奚真、包世中、程長泰、劉長蓀編著(2003)。當代中國散文選(第二冊)。台北:洪葉。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206-219。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
李如龍(2010)。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學導入。華文教學與研究,2,1-5。
李迎迎(2010)。跨文化交際的語言文化觀念理論研究視角。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7(1),24-29。
李春雨(2013)。文學教材編寫與國際漢語教育。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7),132-135。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煒東(1996)。對留學生現代文學課的性質分析及課程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101-105。
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麗(2014)。當代文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集寧師範學院學報,36(3),1-6。
周質平(主編)(1999)。文學與社會:現代漢語高級讀本。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邱子修(2009)。結合跨文化視野於數位華語文學教材的閱讀策略(Integrate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to Read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Literary e-textbooks)。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2009年6月19日。取自:http://media.huayuworld.org/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42.pdf (檢索日期:2018/1/23)
邱子修(主編)(2008)。島嶼雙聲:台灣文學名作中英對照。台北:書林。
柯貞如(2014)。華語旅遊文學的閱讀教學設計研究──以余光中南台灣旅遊詩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徐漢昌(2016)。華語作橋跨文化-對外華語教學跨文化議題的幾點思考。應華學報,(17),17-36。涂文暉(2004)。論對外漢語教育中的文學教學。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6),42-44。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5(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教師手冊(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1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5(第三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1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教師手冊(第三版)。台北:正中。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當代中國散文選(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第二版)。台北:正中。
張文聯(2011)。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5),179-183。
張可靈(2009)。中高級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的研究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碩士論文,上海。
淩志韞(主編)(1997)。中國新時期名作選讀。台北:南天。
莊坤良(2017)。英語教學的文學觀點。台北:書林。
傅榮(2010)。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法的演變與分類。法國研究,3,90-93。
彭妮絲(2013)。華語文讀寫讀本暨教學研究-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之探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44(2),33 – 62。
馮愛琳(2013)。承繼與超越:”人面桃花”敘事的現代演繹—以張愛玲散文《愛》為考察中心。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3(4),65-70。
黃千蕙(2013)。台灣文學作品在華語文教學上的運用研究──以黃春明《蘋果的滋味》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黃家翠(2015)。高級對外漢語教材文學作品的選編及分類教學法研究。雲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雲南。
黃發慶(2012)。高級對外漢語精讀教材文學作品選編原則研究。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廣州。
黃雅英(2015)。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新學林。
楊國樞(2005)。人際關係中的緣觀。載於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主編,華人本土心理學(下)(頁567-597),台北:遠流。
楊雅雯(2014)。魯迅小說在華語文文化教學上之應用研究-以〈祝福〉為主要討論範圍。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葉德明(主編)(2001)。遠東生活華語1-2。台北:遠東。
葉德明(主編)(2002)。遠東生活華語3。台北:遠東。
葉德明(主編)(2013)。遠東生活華語3(修訂版)。台北:遠東。
董恕明(2011)。有無之間—現代文學在華語文教學上的應用。載於周慶華(主編),後全球化時代的語文教學(頁57-81)。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出版。
趙天儀、程長泰(主編)(2003)。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第二冊)。台北:洪葉。
劉文燕(201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西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甘肅。
劉岩(2013)。以文學語篇為依托的外語教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48-58。
劉岩、柳青(2015)。文化語境下的外語教學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2003)。新實用漢語課本1-6。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G. E. Mills著)。台北:學富。
錢理群(2000)。現代漢語文學走過的路。二十一世紀,62,29-32。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2002)。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
龍伊人(2014)。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中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選編研究。湖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湖南。
謝怡婷(2014)。文學隱喻在高級華語閱讀教學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張愛玲《流言》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顧敏耀(2011)。影視教材與臺灣文學主題之華語文課程設計—從提升學習動機、文本多元比較到主題寫作引導。藝見學刊,(1),15-27。欒梅健、張堂錡(2003)。中國現代文學概論。台北:五南。
二、英文文獻
Amer, A. A. (2003) Teaching EFL/ESL Literature. The Reading Matrix, 3(2), 63-73.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 (199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3rd ed.). Yorker, NY: ACTFL.
Bennett, M. J. (1997) How Not to Be a Fluent Foo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Language. In: A.E. Fantini (Ed.), 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 (pp. 16-21). Alexandria, VA: TESOL.
Branch, R. M. (2009)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DDIE Approach. New York, NY: Springer.
Brooks, N. D. (1968)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Burke, S. J. & Brumfit C. J. (1986) Is Literature Language? or Is Language Literature? In Brumfit, C. J. & Carter, R. A. (Ed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171-17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yram, M. (1997).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Chen, G. M. (1989) Relationships of the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37(2), 118-133.
Durant, A. (1995)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through Literatur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Literature in English in L2 contexts. In M. Linnarud, T. Ronnerstrand, Y. Leffler & R. Kvillerud (Eds.), Sprak Och Fiktion (pp.291-311). Hogskolan I Karlstad Press.
McKay, S. (1986) Literature in the ESL classroom. In Brumfit, C. J. & Carter, R. A. (Ed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191-19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ran, P. R. (2001)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Australia; Boston, Mass: Heinle & Heinle.
陳思齊(2009)。Literature in the classroom of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 observations to a beginner class(文學教學研究-華語教學個案分析)。中原華語文學報,(4),73-90。
三、網路
Council of Europe (2001).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Retrieved March 20, 2014, from http://www.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1_en.asp (檢索日期:2018/1/23)
英文文學與文化資料庫,取自:http://english.fju.edu.tw/lctd/index.asp (檢索日期:2018/1/23)
教科書圖書館,取自:http://textbooklibrary.naer.edu.tw/index.html (檢索日期:2018/1/2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egBroe&o=e0&sec=sec1&index=1 (檢索日期:2018/1/23)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RD/test1.php (檢索日期:2018/1/23)
華語詞彙通,取自: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TextSegmentation.aspx (檢索日期: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