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專書
1.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新學林出版、元照出版社經銷,2015年6月增訂新版
2.何孝元,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3月初版
3.吳志正,醫療契約篇─解讀醫病關係I,元照出版社,2006年9月
4.吳志正著,陳學德主編,從鑑定意見談醫療過失責任之認定,元照出版社,2014年9月
5.吳俊穎、陳榮基、楊增暐、賴惠蓁、吳佳勳合著,清官難斷「醫」務事? 醫療過失責任與醫療糾紛鑑定,元照出版社,2012年6月
6.吳俊穎、陳榮基、楊增暐、賴惠蓁、翁慧卿合著,實證法學:醫療糾紛的全國性實證研究,元照出版社,2014年10月
7.李詩應、陳永綺、蔡秀男、林東龍、郭書琴、吳志正、吳俊穎、陳聰富、陳琬渝合著,醫療糾紛處理之法制與實證:醫療糾紛處理新思維(三),元照出版社,2015年11月
8.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9月初版
9.陳聰富,醫療責任的形成與展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初版
10.楊佳元,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研究─以過失責任為重心,元照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
11.廖正豪,過失犯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初版
12.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9月十版
中文期刊論著
1.王澤鑑,損害賠償法的體系、請求權基礎、歸責原則及發展趨勢,月旦法學雜誌119期,頁126-138,2005年4月
2.王志嘉、潘恆新,從醫療專業法規談我國病歷之「定義、記載、管理及提供」相關規範,台灣醫界第48卷第8期,頁48-50,2005年8月
3.王志嘉,論醫師親自診察義務,軍法專刊第56卷第1期,2010年2月,頁194-215
4.王宏銘、葉家豪、林俐嘉、賴榮年,龍膽瀉肝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妊娠十週死胎不下醫案報告,中醫藥雜誌第25期,頁241-251,2014年12月
5.甘添貴,醫療糾紛與法律適用─論專斷醫療行為的刑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頁31-44,2008年6月
6.沈冠伶,證明妨礙法理在醫療民事責任訴訟之適用,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頁163-216,2009年3月
7.沈冠伶、莊錦秀,民事醫療訴訟之證明法則與實務運作,政大法學評論第127期,頁167-266,2012年6月
8.沈冠伶,重大醫療瑕疵與因果關係之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27號判決簡評,月旦醫事法報告第10期,頁96-110,2017年8月
9.吳志正,實證醫學數據於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上之意義,台大法學論叢第40卷第1期,頁139-207,2011年3月
10.吳志正,事實說明自己法則,月旦醫事法報告第一期,頁102-115,2016年7月
11.吳俊穎、楊增暐、陳榮基,醫療糾紛鑑定意見對法官心證之影響,科技法學評論第12卷第1期,頁97-138,2015年6月
12.吳振吉,醫療行為之過失認定─簡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27號民事判決之「醫療常規」與「醫療水準」,月旦醫事法報告第10期,頁69-85,2017年8月
13.李坤樺,醫事機構及醫事人員對於危急傷病患之急救義務及常見之過失,醫事法學第14卷第3期、第4期合訂本,頁4-24,2007年5月
14.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中),鄭玉波主編,五南,1984年7月
15.邱琦,民事醫療訴訟與專家意見的運用,台灣法學雜誌第243期,頁109-128,2014年3月
16.林欣柔、楊秀儀,告別馬偕肩難產事件?─新醫療法第八二條第二項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24-34,2004年9月
17.林鈺雄,初探德國醫療糾紛鑑定調解會制度─兼論解決醫療糾紛之立法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217期,頁207-230,2013年6月
18.林大洋,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之分與合,法令月刊第67卷第10期,頁60-77,2016年10月
19.侯英泠,探討醫療無過失責任之適宜性,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頁127-136,1999年6月
20.侯英泠,醫療行為的民事上賠償責任─從德國醫師責任法(Arzthaftungsrecht)切入探討(上),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頁116-132,2001年5月
21.侯英泠,論消保法上醫師之安全說明義務—台灣高等法院 87 年度上字 151 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37 期,頁63-77,2002年8月
22.侯英泠,從德國法論醫師之契約上說明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9-23,2004年9月
23.侯英泠,醫療機構、外科醫師與麻醉科醫師之說明義務─最高法院九六年台上字第二四七六號判決簡評,台灣法學雜誌第107期,頁291-297,2008年6月
24.侯英泠,從「往來義務」建構醫療機構之組織義務,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第1期,頁329-401,2012年3月
25.侯英泠,從臺南地院一O二年度醫字第一號判決看醫事民事責任之改變,月旦裁判時報第40期,頁31-39,2015年10月
26.姚念慈,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27號判決之四不一沒有,月旦醫事法報告第10期,頁111-124,2017年8月
27.孫森焱,論醫師為診療行為應負之義務,鄭玉波先生七秩華誕祝賀論文集,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頁165-184,1988年初版
28.陳聰富,消保法有關服務責任之規定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頁73-111,2001年1月
29.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之過失概念─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一六八二號民事判決評釋,臺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頁145-204,2004年7月
30.陳聰富,美國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98期,頁183-229,2007年8月
31.陳聰富,醫療法:第五講─醫療侵權之歸責原則(下) ,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頁98-108,2009年2月
32.陳聰富,醫療事故民事責任之過失判定,政大法學評論127期,頁349-412,2012年6月
33.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問題(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頁47-74,2002年7月
34.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問題(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7期,頁31-62,2002年8月
35.陳忠五,論醫療過失的概念與功能,月旦法學雜誌第246期,頁5-25,2015年11月
36.陳子平,醫療上「充分說明與同意(Informed Consent)」之法理,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頁47-84,2000年2月
37.陳自強,契約責任之歸責事由,台大法學論叢第41卷第1期,頁71-131,2012年3月
38.陳學德,醫療風險與糾紛解決之道──從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試辦醫療制度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頁174-215,2013年12月
39.陳運財,醫療刑事訴訟之證明活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頁5-20,2010年8月
40.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頁18-31,2005年2月
41.黃鈺瑛,從醫療水準談婦產科醫療責任注意義務之認定,律師雜誌第308期,頁36-47,2005年5月
42.黃立,消保法第7條與民法191-3對醫療行為適用之研析,政大法學評論第75期,頁1-79,2003年9月
43.曾育裕,醫療事故民事責任之演進與發展,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1期,頁115-150,2005年8月
44.曾淑瑜,醫療水準論之建立,法令月刊第48卷第9期,頁32-38,1997年9月
45.張麗卿,醫療糾紛鑑定與對質詰問權,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2期,頁1-28,2008年10月
46.游進發,民法上過失概念─以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六四九號判決為反思出發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70期,頁248-260,2009年7月
47.程欣儀,民事醫療訴訟舉證責任之研究,台灣司法新聲第102期,頁24-36,2012年4月
48.楊秀儀,論醫療傷害賠償責任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之爭議,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元照出版社,頁232-267,2000年10月
49.楊秀儀,法定急救義務?強制締約義務?醫師法第二一條、醫療法第四三條性質解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9期,頁114-121,2003年8月
50.楊秀儀,美國「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考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頁138-152,2005年6月
51.楊秀儀,論初步鑑定對醫療糾紛處理之意義─對立法院「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第七條之期待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216期,頁48-61,2013年5月
52.楊哲銘,醫療告知與保密義務的倫理法律競合,司法新聲第107期,頁9-19,2013年7月
53.葉芷彤、王欣于、廖欣柔、林立群、黃世誠、許凱竣,論醫療疏失之實務認定與程序─評最高法院102年台上字第1414號判決,萬國法律第207期,頁62-82,2016年6月
54.廖建瑜,以醫療常規作為過失注意義務標準之妥適性─以眼科案例談起,102年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醫法論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公共事務委員會、醫療保險事務委員會、醫療爭議委員會主辦,(2013年6月2日)
55.廖建瑜,醫療水準與醫療慣行之注意義務,月旦醫事法報告第10期,頁86-95,2017年8月
56.盧映潔、葛建成、高忠漢,論醫療行為之常規診療義務,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4期,頁161-188,2006年7月
57.蕭淑華、吳達仁,Metformin治療第2型糖尿病患限制的探討,內科學誌第25期,頁1-6,2014年
我國學位論文
1.王志嘉,病人自主的刑法效應,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7月2.王至弘,注意義務認定與醫療過失責任之探討─兼論骨科醫療訴訟判決類型與評析,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論文,2010年7月3.林靖苹,實證指引對醫療侵權行為過失判斷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8月4.許杏如,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之民事責任與藥害填補機制,國立成功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5.陳正昇,民事醫療過失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7月6.曾煥旭,民事訴訟醫療鑑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7月7.廖建瑜,論醫師之說明義務,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8月8.廖建瑜,論台灣處方藥仿單外使用之管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9.蔡佩玲,醫療糾紛中民事過失之認定—論「醫療水準」與「醫療常規」,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9月10.劉越萍,急診義務和急救義務的法律概念比較,銘傳大學法律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5月11.謝柏芝,醫療糾紛之法律文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12.薛瑞元,刑事訴訟程序中「機關鑑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英文書籍
1.JOSEPH H. KING, TH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N A NUTSHELL (2nd ed. 1986).
2.MARCIA BOUMIL & PAUL A. HATTIS, MEDICAL LIABILITY IN A NUTSHELL (3d. 2011).
英文期刊文獻
3.Anna B. Laakmann, When Should Physicians Be Liable For Innovation?, CARDOZO LAW REVIEW VOL. 36:913 (2015)
4.Carter L. William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he Law Beyo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hat Effect Will EBM Have on the Standard of Care?, 61 WASH. & LEE L. REV 479(2004)
5.David L Sackett, William M C Rosenberg, J A Muir Gray, R Brian Haynes & W Scott Richardso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BMJ 312,71(1996)
6.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268.17. 2420(1992)
7.Fleming James Jr., The Qualities of the Reasonable Man in Negligence Cases, 16 Mo.L.Rev.1 (1951)
8.John Tucker, A Novel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Best Medical Practices: Looking At The Evidence, 10 HOUS. J. HEALTH L & POL’Y. 147 (2010)
9.Lars Noah, Medicine's Epistemology: Mapping the Haphazar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in the Biomedical Community, 44 ARIZ. L. REV. 373(2002)
10.Lucian L. Leape, Donald M. Berwick & David W. Bates, What Practices Will Most Improve Safety?, JAMA.228.4.501(2002)
11.Mark A. Hall, The defensive effect of medical practice policies in malpractice litigation, 54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119(1991)
12.Michael D. Cabana, Cynthia S. Rand, Neil R. Powe, Albert W. Wu, Modena H. Wilson, Paul-Andre´ C. Abboud & Haya R. Rubin, Why Don’t Physicians Follow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AMA.282.15.1458 (1999)
13.Michael D. Greenberg, Medical Malpractice and New Devices: Defining an Elusive Standard of Care, 19 HEALTH MATRIX 423 (2009)
14.Michelle M. Mello, Of Swords And Shields: The Role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Medical Malpractice Litigation, 149 U. PA. L. REV. 645 (2001)
15.Pearson, Richard N., The Role of Custom in Medical Malpractice Cases, INDIANA LAW JOURNAL: VOL. 51: ISS. 3, ARTICLE 3. 528 (1976)
16.Peter Moffett & Gregory Moore, The Standard of Care: Legal History and Definitions: the Bad and Good News, 12(1) WEST JEM 109 (2011)
17.Stefan Timmermans & Aaron Mauck, The Promises And Pitfalls Of Evidence-Baced Medicine, 24 NO.1 HEALTH AFFAIRS 18 (2005)
英文判決
1.Bolam v Friern Hospital Management Committee, 1 W.L.R. 582(1957)
2.Darling v. Charleston Community Memorial Hospital, 33 Ill.2d 326, 211 N.E.2d 253(1965)
3.Donoghue v Stevenson, UKHL 100(1932)
4.Helling v. Carey, 83 Wash. 514, 519 P.2d 981(1974)
5.McCarty v Pheasant Run Inc., 826 F2d 1554 (1987)
6.Schloendorff v. Society of New York Hospital, 211 N.Y. 125, 105 N.E. 92(1914)
7.Sutton v. Cook, 254 Or.116, 458 P.2d 402(1969)
8.W v. Egdell , 2 WLR 471(1990)
其他網路資源
1.王明鉅,急診壓力鍋的六道續命丹,udn元氣網,2017年1月3日,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8151/2206799 (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月25日)
2.申哲,律師觀點:醫療注意義務與健保給付間的鴻溝,蘋果即時,2017年6月8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70608/1135896/applesearch/ (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6月12日)
3.朱敏賢,簡述性侵害案件之專家證人制度,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2016年3月28,http://www.lilac.org.tw/phon/Columnist__.php?id=148(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2月24日)
4.邱泰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聲明,http://www.tma.tw/meeting/meeting_01_info.asp?meete_id=7232(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1月28日)
5.洪冠宇,我怎麼看待健檢報告上的eGFR?,健康e世界第291期,2013年3月,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E0020/232901/web/ (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12日)
6.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http://www.tjcha.org.tw/tjcha_CERT/ema.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3月28日)
7.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事糾紛鑑定初鑑醫師指引手冊,第三版,2012年12月。
8.黃靖雅,醫療機密與公益衡平-以W v. Egdell案為例,臺北榮民總醫院學訊第216期電子報第4期,http://stinfo.vghtpe.gov.tw/4(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3月23日)
9.詳實記錄手術過程減少醫療糾紛,常春月刊,http://www.ttv.com.tw/lohas/green14775.htm (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1月23日)
10.實證醫學知識網,http://imohw.tmu.edu.tw/ebm-learning/ (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4月25日)
11.衛生福利部,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9&fod_list_no=5349&doc_no=52649 (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1月23日)
12.謝明裕,肝細胞癌治療方式之選擇,高醫醫訊月刊第27卷第8期,2008年1月,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701/7.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