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資料
Neuman、莊立民/審閱(2012)。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第一版。
Parasuraman, R. (Ed.). (2000). The attentive brain. London: The MIT Press.
井迎兆(譯)(2002)。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 (原作者:Steven D.
Katz.)。臺北市:五南。
王一川(1998)。张艺谋神话的终结——审美与文艺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河
王濤(2017)。中國微鏡頭:漢語視聽說系列教材。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台北市:雙葉書廊。
何學群(2013)。卡通影片在華語文說話教學上的應用探討-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宋美佳(2011)。電影與華語教學研究。銘傳大學:桃園。
李子瑄、曹逢甫 (2009)。 漢語語言學。台北:正中書局。
李智惠(2010)。針對韓國學生之華語電影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市。
周慶華(2000)。中國符號學。台北市:揚志文化。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馬歇爾. 麥克魯漢、昆汀.菲奧里傑、瑞米.艾傑爾(2009)。媒體即訊息。台北:
積木文化。
張金蘭(2009)。實用華語文教學實務。台北:文光圖書。
張武恭(2012)。電影鑑賞與創意:心理視覺與轉化(二版)。新北市:新文京。
莊坤良(2001)。迎/拒全球化。中外文學,30(4),8-25。許進雄(2017)。字字有來頭:文學家的殷墟筆記,01動物篇。新北市:字畝文
化。
黃思懿、楊聰榮(2012)。華人特色文化融入華語教材:以臺灣夜市文化為
例。台灣華語文教學,(13),47-55
黃思懿(2014)基於跨文化溝通之移民華語教材建構:以臺灣北部之家庭文化為
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新生(譯)(1992)。媒介分析方法(原作者:Arthur Asa Berger)。台北:
遠流。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市:師大書苑。
詹筱蔚(2007)。電影華語教學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蔣竹山(2016)。This Way看電影:提煉電影裡的歷史味。台北:蔚藍文化。
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閻紀宇(譯)(2009)。報導伊斯蘭(原作者:愛德華·薩義德)。上海:上海
譯文。
霍華.蘇伯(Howard Suber)(2009)。電影的魔力。台北市:早安財金文化。
謝世宗(2015)。電影與視覺文化:閱讀台灣經典電影。台北:五南圖書出。
謝妙玲、林雅惠(2008)。「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在中文
教學方面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的經驗。發表於 2008年全美
中文教師學會年會,11月21-23日。美國:佛羅里達州。
鍾榮富(2006)。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蘇盈年(2012)。華語電影教材設計―以中高級以上學習者為目標。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台北市。
龔鵬程(1992)。文化符號學。台北市:學生書局。
羅斌(2013)。對外漢語文化教材中的厚古薄今現象分析-基於對外漢語文化
教材和問卷調查的分析。中原華語文學報,(11),35-46。
二、英文資料
A. Guye-Vuillème , T. K. Capin, S. Pandzic, N. Magnenat Thalmann, D. Thalmann(1999).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March 1999, Volume 4, Issue 1, pp 49-59.
Berk, R. A. (2009).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video clips: TV, movies, YouTube, and
mtvU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5(1), 1–21.
Celal Akdeniz (Ed.). (2016). Instructional process and concep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sparta: The Springer.
Golden, J. (2001). Reading in the dark: using film as a tool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Urbana, I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John Medina(2008)Brain Rules: 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
Home, and School. Seattle: Pear Press.
Laufer, B(1998)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ame or different? Applied Linguistics, 19: 255-271.
Stephen Krashen(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三、影音資料
游明仁、程寶君、羅景壬(2016)。小時光麵館系列【統一麵形象廣告】。台
北市:華苑映創。
葉如芬、陳玉珊(2015)。我的少女時代【愛情喜劇】。台北市:華聯國際。
林俊傑(2013)。忘了說謝謝【節能微電影】。台北市:財政部臺北國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