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doi:10.6769/JENCUE.20100601.0029李婉婉(譯)(19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原作者:Craig M. Zimring & Janet E. Reizenstein)。臺北市:建築師雜誌。(原作出版年:1981)
吳清山(2012)。學校教育典範的轉移。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44。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44&content_no=1215
林寶山(譯)(2013)。民主主義與教育(2版)(原作者:John Dewey)。台北市:五南圖書。(原作出版年:1916)
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敎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臺北市。林永豐(2012)。核心素養/能力。教育部: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916/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_相關附錄及Q&A,4-5。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許育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2013)。旭光國小遷校新建校舍校園規劃暨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頁5-3。臺中市。
張芬芬(2007)。後現代質性研究:特徵及其對課程研究的蘊義。課程與教學,10(3),31-48。doi:10.6384/CIQ.20070701.0031張秋雲、吳明隆(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格理(1996)。評估準則在用後評估研究之檢討。第二屆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 會論文集,301-308。
陳琦媛(2001)。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新生和永安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湯志民(2005)。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念、實務與案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與學習(頁35-81),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2010a)。學校建築的新紀元。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等主辦,2010新紀元的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湯志民(2010b)。學校建築與規劃:臺灣未來十年的新方向。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2010學校建築研究:學校校園建築生態工法(第9-4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1995)。營造開放教育學習環境之學校建築。開放教育與學校建築研討會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黃世孟(1997)。從教育改革談教育的空間與空間的教育。載於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主編),臺灣的學校建築(1984-1996),8-13。
黃文卿(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遊憩區之使用後評估。內政部營建署,臺北市。
曾旭正(2009)。新校園運動。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534
楊清芬(2011)。學校建築生命歷程–教育與建築的持續對話(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滕珺(2016)。21世紀核心素養 外國人怎麼說。中國教育電子報,2016年3月4日,第6版。取自https://read01.com/OkyLjP.html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薛方杰(2003)。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謝凱蒂(譯)(2009)。讓天賦自由(原作者:Ken Robinson & Lou Aronica)。台北市:天下遠見。(原作出版年:2009)
關華山(譯)(1987)。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的研究(原作者:John Zeisel)。 台北市:台灣漢威。(原作出版年:1981)
二、英文部份
Cakin, S.,(1990). A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Design Method and Theories, 24(2), 145-157.
Barrett,P.(1998).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 Oxford:Blackwell Science Ltd.
Lackney, J.(1999).Twelve design principles. Presentation at CEFPI Conference Workshop. Minneapolis, M.N.
Sullivan, L.H.(1896). 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Lippincott's Magazine, 57, 403-409.
Preiser,W. F. E., Rabinowitz,H.Z., & White, E. T. (1988).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Stevenson, K. R.(2010).Educational trends shaping school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funding and oper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Zimring, T. et al.,(1980). POE:An Overview. Environmental Behavior, 12(4), 42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