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zant Z P, Wittman F H. Creep and Shrinkage in Concrete Structures. US John Willy & Sons Ltd. ,1982.
[2] Chiang Shih, Yeon-Kang WANG, Edward C. Ting, “Fundamentals of
a vector fro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Part Ⅲ, Convected material frame and examples”, Journal of Mechanics,Vol. 20,No 2,133-143,June(2004)
[3] Design Ai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reep Induced Structural Effects, M.Sassone and M. A. Chiorino.
[4] Edward C. Ting, Chiang Shih, Yeon-Kang Wang, “Fundamentals of a
vector fro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Part Ⅰ. Basic procedure and plant frame element”, Journal of Mechanics, Vol. 20, No.2, 113-122, June(2004)。
[5] Edward C. Ting, Chiang Shih, Yeon-Kang Wang, “Fundamentals of a
vector fro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Part Ⅱ. Plane solid elements”,
Journal of Mechanics, Vol. 20, No. 2, 123-132, June(2004)。
[6] J. L. Vitek . Long-term deflections of large prestressed concretebridges[R]. Progress Report, CEB Bulletin No.235, 1997.
[7] Zenek P. Bazant, Liisa Panula. “Creep and Shrinkage
Characterization for Analyzing Prestressed Conctete Structures”
PCI Headquarters by January 1, 1981.
[8] Akhter B. Hossain, Jason Weiss. “The role of specimen geometry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n stress development and cracking in
the restrained ring test.”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550 Stadium Mall Drive, West Lafayette, IN 47907-1284, United States Received 7 April 2004; accepted 7 June 2004.
[9] Akhter B. Hossain, Jason Weiss. “Assessing residual stress 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laxation in restrained concrete ring specimens.”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 47907, US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1284 Civil Engineering Building, West Lafayette, IN, 47907-1284, USA
[10] Z.P. BAZANT. “THERMODYNAMICS OF INTERACTING CONTINUA WITH SURFACES AND CREEP ANALYSI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linois 60201, USA.
[11] 丁承先、王仲宇、吳東岳、王仁佐、莊清鏘、V-5 研究組,「運動
解析與向量式有限元(2.0 版)」,中央大學工學院,橋梁工程研
究中心(2007)。
[12] 丁承先、王仲宇,「向量式固體力學」,中央大學工學院,橋梁工
程研究中心(2008)。
[13] 王仁佐,「向量式結構運動分析」,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論文(2005)。
[14] 吳政翰,「三維實體運動模擬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之建立」,中原
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15] 李東奇,「向量式有限元時間積分法之研究」,中原大學土木工程
學系,碩士論文(2007)。
[16] 吳思穎,「向量式剛架有限元於二維結構之大變位與接觸行為分
析」,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17] 張正欣,「潛變乾縮對階段性施工之預力混凝土橋力學行為探
討」,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4)。
[18] 陳世凱,「向量式有限元素法於空間桁架之應用」,中原大學土木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4)。
[19] 陳建霖,「向量式有限元素法於平面構架彈塑性及斷裂之應用」,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20] 陳詩宏,「向量式有限元素法於被動結構控制元件之應用」,中原
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6)。
[21] 陳子健,「向量式有限元於薄膜的應用」,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
系,碩士論文(2011)。
[22] 劉君厚,「向量式有限元於平面構架之火害模擬」,中原大學土木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7)。
[23] 賴建豪,「向量式有限元素法於平面構架幾何非線性之應用」,中
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3)。
[24] 賴哲宇,「向量式有限元素法之分散式計算應用於平面構架運動
分析」,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6)。
[25] 張鈴菀,「向量式有限元分析法於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行為之
應用」,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9)。
[26] 張博彥 ,「向量式有限元素法—平板元素之發展與應用」,中山大
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博士論文(2009)。
[27] 張慧婷,「向量式有限元考慮潛變效應之混凝土施工模擬分析」,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0)。
[28] 呂學治,「階段施工混凝土潛變的向量式有限元模擬」,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0)。
[29] 姚炎炎,「混凝土徐變問題分析」,廣東建材 2010 年第 3 期。
[30] 王新杰,吳勝興,「影響混凝土徐變因素的分析」,江西科學第
25 卷第五期,(2007)
[31] 毛蓉萍,「鋼筋混凝土結構模擬施工過程的結構分析」,碩士論
文,西南交通大學(2001)。
[32] 李鎮宏,「混凝土乾縮,潛變預測模式之現況探討與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5)。
[33] 陸景文,「台灣地區混凝土橋梁溫度、彈性應變、潛變及乾縮特
性之整合研究」,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0)。
[34] 莊建銘,「乾縮潛變對預力混凝土橋樑之影響」,碩士論文,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0)。
[35] 許資生,「潛變 、乾縮、溫度對預力混凝土結構之影響研究」 ,博
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5)。
[36] 梁建忠,「考慮徐變效應的施工過程模擬結構分析與程序設計」,
碩士論文,重慶大學(2009)。
[37] 樊雲龍,李亮,王立中,「混凝土結構的徐變效應分析」,山東建
材 2007 年第 4 期。
[38] 賴哲宇,「向量式有限元素法之分散式計算應用於平面構架運動
分析」,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6)。
[39] 陳永春,馬國強,「考慮混凝土收縮徐變和鋼筋鬆弛互相影響的預力損失的
計算」,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結構研究所(2014)。
[40] 孫璨,「鋼筋混凝土結構長期徐變收縮效應研究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博
士論文(2010)。
[41] 胡狄,「預應力混凝土橋量徐變效應分析」,中南大學,博士論文(2003)。
[42] 曾世雄,「影響正常混凝土潛變之主要因素探討」,高雄工專學報
1986年第16期。
[43] 楊銀慶,戴公連,「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連徐橋梁徐變的探討」,中外公路
2008年6月第3期第28卷。
[44] 陳永春,徐金聲,「預應力構建鋼筋鬆弛和混凝土收縮徐變
應力損失的計算」,建築科學1987年第3期。
[45] 徐啟明,鄧清華,何曉鳴,「聚合物混凝土蠕變模型研究」,山西建築
2012年6月第16期第38卷。
[46] 梁育銘 ,「高樓施工之向量式有限元模擬」,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
系,碩士論文(2011)。
[47] 喻員林,李雲貴,「恒載作用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模擬計算」,建
築結構,第 36 卷增刊 (2006)。
[48] 劉奕廷,「應用向量式有限元素法於施工階段結構物之模擬」,中
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7)。
[49] 劉君厚,「向量式有限元於平面構架之火害模擬」,中原大學土木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7)。
[50] 劉中劍,「連續鋼構橋收縮徐變內力分析」,碩士論文,上海交通
大學(2008)。
[51] 樊雲龍,李亮,王立中,「混凝土結構的徐變效應分析」,山東建
材 2007 年第 4 期。
[52] 熊維,「不同強度早齡期混凝土徐變及徐變對長期荷載作用下預
應力構件的影響」,博士論文,天津大學(2011)。
[53] Luigino, Dezi; Carlo, Ianni; and Angele, Marcello Tarantino, “ Simplified Creep
Analysis of Composite Beams with Flexible Connentor,”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 119, No.5, May 1993,pp.1484~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