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效荷(2014),近年各級學生輟學及休退學概況分析,教育部統計處。
[2] 國立中央大學(2004),國立中央大學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3]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4] 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5]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6]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2010),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7] 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8]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資管系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辦法。
[9]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2013),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10]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11]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2010),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細則。
[12] 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2012),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學士班學生學習預警制度實施作業要點。
[13] 黃政昌主編(2007),大學導師輔導工作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14] 國立中央大學(2005),中央大學學則。
[15] 蕭玉真(2011),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淺談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評鑑雙月刊第31期。
[16] Camara, W., & Echternacht, G.(2000),The SAT I and high school grades: Utility in predicting success in college (College Board Report No. RN–10).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17] Saul Geiser & with Roger Studley(2002),UC and the SAT: Predictive Validity and Differential Impact of the SAT I and SAT II at the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Educational Assessment, 8:1, 1-26
[18] 田芳華、傅祖壇(2005),數位落差與大學生學習:大學生數位落差相關因素與其對學業成就影響之探究,收錄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 (頁 83-108),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19] 許依宸(2009),資料採礦在學生流失偵測上之應用,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 賴威賓(2010),以商業智慧分析大學生中途離校之研究,大葉大學碩士論文。[21] 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2] 許弼凱(2012),線上討論的知識建構模式特徵-以批踢踢實業坊的微積分討論為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3] Bakeman, R., & Gottman, J. M. (1997). Observing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sequential analysis (2nd e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 沈凡筠(2015),大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就之研究。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5] Benzecri, J. -P.(1992),Correspondence analysis handbook,New York : Marcel Dekker.
[26] Wilson, K.(1983),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after the freshman year. College Board Research Report No. 83-2. New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27] 中央大學,105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卓越教學與輔導」期末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