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案
〈四十三年度臺灣建物株式會社收支計算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四十四年十五年保存追加第八卷。
〈基隆哨船頭街所在築港埋立地無料貸下許可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四十一年永久保存第二十八卷。
〈基隆築港調查一班(明治三十五年三月末日調).他一括〉,《後藤新平文書》。
〈臺灣建物株式會社基隆街哨船頭埋立地建物設計并仕樣認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四十一年十五年保存特殊第一卷。
二、營業報告書
打狗土地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1916-1919)。
打狗整地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1916-1920)。
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1909-1936)。
臺灣地所建物株式會社,《報告書》(1917-1935)。
臺灣建物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1909-1915)。
三、調查統計資料
杉浦和作,《第五版 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1924年)。
臺北市役所社會課、臺北市社會事業助成會,《臺北市に於ける中間層俸給生活者住宅調查》(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936年)。
臺北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昭和元年臺北州統計書》(臺北:合資會社尾阪商店,1928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社會事業要覽》(臺北市:山科商店印刷所,1935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第十統計書》(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8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九年十月一日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州廳ノ部》(臺北:盛文社,1924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總督府第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2年)。
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總督府第十八統計書》(臺北:臺灣印刷株式會社,1915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二十二統計書》(臺北:小塚印刷工場,1919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二十六統計書》(臺北市:松浦屋印刷部,1924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三十統計書》(臺北市:株式會社臺南新報社臺北印刷所,1928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三十四統計書》(臺北市:江里口商會印刷工場,193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三十八統計書》(臺北市:松久商行印刷部,1936年)。
鹽見喜太郎,《[昭和十二年版]臺灣銀行會社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1936年)。
四、人物誌、人士鑑
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古澤書店,1916年)。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4年)。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7年)。
五、日文舊籍
中山馨、片山清夫,《躍進高雄の全貌》(高雄:作者自印,1940年)。
岩田久太郎,《「明治四十四年」打狗港》(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年不詳)。
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舊慣制度調查一班》(大阪:中村印刷所,1901年)。
臺灣日日新報,《臺灣の工業地 打狗港》(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8年)。
臺灣事業通信社,《臺灣の事業人と土地》(臺北市:臺灣事業通信社,1931年)。
六、報刊雜誌
(一)期刊
北鳴聲,〈臺灣事業界の人物(五)〉,《臺灣》,第17期(1911年),頁47-54。
吳文星,〈李春生-白手起家的富豪思想家〉,《臺灣文學評論》,第5卷第1期(1995年1月),頁20-21。
張守真,〈哈瑪星:擁有許多「第一」的現代化新市街〉,《高雄文獻》,第20卷第2期(2007年6月),頁1-39。
陳全永,〈本島市街地に於ける住宅問題〉,《社會事業の友》,第2期(1928年12月),頁42-49。
曾憲嫻,〈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到都市計畫〉,《臺灣學通訊》,第60期(2011年12月10日),頁6-7。
(二)報紙
《經濟日報》(1989-2014)
《聯合晚報》(2013)
《臺灣新報》(1897-1899)
《臺灣日日新報》(1899-1936)
七、專書
不動產業界沿革史出版特別委員會,《不動產業界沿革史》(東京:社団法人東京都宅地建物取引業協會,1975年)。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司馬嘯青,《臺灣五大家族(下)》(臺北市:自立晚報社,1987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4年)。
江丙坤,《臺灣研究叢刊第一O八種:臺灣田賦改革事業的研究》(臺北市:臺灣銀行,1972年)。
李春長,《不動產經濟學》(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
東京建物株式會社社史編纂委員會,《信賴を未來へ-東京建物百年史》(東京:東京建物株式會社,1998年)。
林英彥,《土地經濟學》(臺北市: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凃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人間,1991年)。
浅野總一郎、浅野良三,《〈伝記〉浅野總一郎》(東京:太空社,2010年)。
斎藤憲,《稼ぐに追いつく貧乏なし―浅野総一郎と浅野財閥》(東京都:東洋經濟新報社,1998年)。
経済史研究会,《日本経済史辞典下卷》(東京都:株式会社日本評論社,1965年)。
連雅堂,《(校正修訂版)臺灣通史(下)》(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森川英正,《日本財閥史》(東京:株式會社ニュートンプレス,1978年)。
菊地浩之,《日本の15大財閥》(東京:株式會社平凡社,2009年)。
黃武達,《日治時代(1895-1945)臺北市之近代都市計畫》(臺北縣板橋市:臺灣都市史研究室,1997年)。
劉亞秋、薛立言,《財務管理概論》(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橘川武郎、粕古誠編,《日本不動產業史》(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7年)。
謝劍平,《投資學-基本原理與實務》(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八、論文
(一)期刊論文
林文凱,〈日治初期基隆土地糾紛事件的法律社會史分析〉,《成大歷史學報》,第48號(2015年6月),頁121-156。
鍾淑敏,〈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1期(2004年6月),頁79-117。
(二)專書論文
小野浩,〈住宅市場與と政策〉,收錄在老川慶普、須永德武、谷ケ城秀吉、立教大学経済学部編,《植民地台湾の経済と社会》(東京都:日本経済評論社,2011年),頁233-270。
李力庸,〈日治時期臺灣的建築組合與都市建設〉,收錄於馬傑偉編,《中國城市研究探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09年),頁23-55。
許雪姬,〈日治時期的板橋林家-一個家族與政治的關係〉,收錄在張炎憲、李筱峯、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頁77-130。
(三)學位論文
尹詩惠,〈艋舺、大稻埕、城內機能之轉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吳欽賢,〈日據時期高雄市都市發展與計畫歷程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周耀裕,〈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陳正哲,〈植民地都市景観の形成と日本生活文化の定着─日本植民地時代の台湾土地建物株式会社の住宅生産と都市経営─〉,東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博士論文,2004年。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陳凱雯,〈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曾憲嫻,〈日據時期土木建築營造業之研究-殖民地建設與營造業之關係〉,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黃郁軒,〈日治時期臺北城內街屋現代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溫振華,〈二十世紀初之臺北都市化〉,國立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廖春生,〈台北之都市轉化-以清代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廖師慧,〈日治時期水泥工業的發展-以淺野財閥為中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論文,1994年。潘彥瑋,〈由歷史圖說檢視日治時期哈瑪星與鹽埕地區之都市空間〉,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碩士論文,2006年。戴寶村,〈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九、網路資料
デジタル版日本人名大辞典+Plus:https://kotobank.jp/word/%E4%B9%85%E7%B1%B3%E6%B0%91%E4%B9%8B%E5%8A%A9-1072343
渋沢栄一伝記資料:https://eiichi.shibusawa.or.jp/denkishiryo/digital/main/index.php?DK070051k_text
渋沢社史データベース:http://shashi.shibusawa.or.jp/details_siryo.php?sid=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