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顧鴻壽等(2005),平面面板顯示器基本概論,高立圖書。
2.嚴丹青(2004),彩色濾光片(CF)介紹,化工技術,51期,29-49頁。
3.木俊、劉傳璽(2008),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原理與實務,新文京開發。
4. 蘇孟宗、楊玟萍、彭茂榮、劉美君、黃孟嬌(2016),2016顯示器產業年鑑,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5.許家銘(2004),彩色濾光片之二相系光硬化樹脂混摻硬化行為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高分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6.劉佩青(2010),感光性樹脂在高透明聚亞醯胺基材上之接著強度及其性質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碩士論文。7.吳國川(2010),最佳化彩色濾光片感光性柱狀間隔材製程,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碩博士論文。8.李中光、劉新校、侯佳蕙,淺談染整廢水之處理,環保簡訊: 6-1。
9.許瑞明(2013),以氯化鈣取代氫氧化鈣作為染料廢水混凝藥劑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永續環境科技學程碩士論文。10.康世芳(1998),染整業 87 年放流水標準合理性修訂之研議,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
11. 馬曉鷗、劉艷飛、李紹全(1999),廢紙再生造紙廢水的特性和處理工藝,工業水處理 (04) : 8-9。
12.甘佳欣(2000),以次氯酸去除染整廢水色度之反應動力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3.Kapdan, I. K., Kargia, F., McMullan, G., Marchant, R.,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biological decolorization of textile dyestuff by C. versicolor,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6, 381–387, 2000 .
14.康世芳、顏幸苑(2011),高級氧化程序處理彩色濾光片放流水反應動力之研究, 高苑學報 17(1): 17-24.
15.周明顯、甘佳欣 (2001),以次氯酸去除染整廢水色度及反應 動力學研究,工業污染防治(79): 160-172。
16.周明顯 (1997),放流水處理技術檢討-廢水處理技術對真色色度符合環保法令之有效性研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7.何志軒、陳俊成、楊禎祿 (2008),有機反應性染料之氧化去色反應特性,工業污染防治(108): 1-20。
18.呂威信 (1997),以高級氧化法配合強化混凝處理染料廢水,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論文。19.染整廢水處理(上),染化雜誌,第78期,41~56,1999。
20.染整廢水處理(下),染化雜誌,第79期,35~41,1999。
21.廢水處理用之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介紹,技術與訓練,第41卷,第二期,32~42,2016。
22.微生物脫色機制在去除廢水色度之應用,生物產業,第11卷,第一期,21~33,2000。
23.楊博丞(2012),ODOBEZ高壓浮除系統助凝劑嘉藥模式探討-以工業區綜合性廢水處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4.李佳依 (2011),彩色濾光片新製程導入王水對濕式洗滌塔操作影響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