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獻
1. 大拇哥投顧 TAROBO (2017),取自:https://www.taroboadvisors.com/。
2. 中國信託 智動GO (2017),取自:https://www.ctbcbank.com/html/ebank/ ROBOGO/ index.html。
3.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富管理 (2017),取自:https://www.ctbcbank.com。
4. 石立康、紀昭吟 (2016),「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的切入點探討」,亞洲金融季報,冬季號,45-51。
5. 台灣證券交易所 (2016),「104年券商財富管理資產規模與收益均大幅提升」,證交所新聞,2016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twse.com.tw/zh/news/newsDetail/?id=18105。
6. 玉山銀行 i-Instant (2017),https://www.esunbank.com.tw/s/WealthCalculation/。
7. 吳孟道 (2016),「金融科技創新的趨勢及挑戰」,台灣經濟月刊,第39卷,第1期,35-42。
8. 李沃牆 (2016),「金融科技崛起,對金融及中小企業的衝擊與因應」,會計研究月刊,第366期,21-25。
9. 李佳濟 (2017),「大拇哥TAROBO 幫投資人挑基金」,經濟日報,2017年10月5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6/2739549。
10.李瑞倉 (2017),「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理」,管理與法遵 ,第2卷,第1期,1-20。
11.杜易寰 (2015),「銀行金雞母不保 矽谷要來了!」,天下雜誌585期,2015年11月10日,取自:https:// 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337。
12.杜易寰 (2016),「Fintech 今年是否大爆發 這一步是關鍵」,天下雜誌,2016年2月16日,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582。
13.杜娸鈺 (2016),「數位金融與財富管理效益極大化-以某商業銀行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4.沈庭安 (2017a),「15年財管經驗結合大數據動態決策,中信要幫8百萬老顧客數位理財」,iThome,2017年9月6日,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16572。
15.沈庭安 (2017b),「為何能吸引民眾託付百億資產?美國理財機器人雙巨頭策略大剖析」,iThome,2017年9月9日,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16555。
16.沈庭安 (2017c),「【小資族也能有財富管理新幫手】理專小心了!理財機器人旋風襲臺」,iThome,2017年9月10日,取自:https:// www.ithome.com.tw/news/116584。
17.何維涓 (2017),「又一家證券業搶進Chatbot理財,兆豐證推出一站式理財諮詢Line機器人」,iThome,2017年9月22日,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16996。
18.周濟群 (2016),「你不可不知的 [另類金融業]-金融科技新興應用」。會計研究月刊, 第368期,74-78。
19.林文義 (2017),「銀行分行家數減少 只是開端而已 擁抱數位才能存活!」,財訊雙週刊529期,2017年5月27日,取自: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10814。
20.林佳慶 (2017),「再次驅動經濟的新活力 金融科技生態的建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0卷,第8期,98-103。
21.林玲真 (2015),私人銀行與高資產顧問的第一本書:私人銀行基礎篇。台北: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22.金管會 (2017),法規:「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以自動化工具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 (Robo-Advisor)作業要點」,2017年6月29日訂定。
23.孫中英 (2017),「安聯「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是全球第五最富有國度」,聯合報新聞網,2017年9月28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39/2726677。
24.麥肯錫 (2017),「麥肯錫報告:台灣金融業數位產品低於2成」,蘋果日報,2017年10月27日,取自: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71027/1230314。
25.陳一姍、盧沛樺與李映昕 (2016),「全台80萬金融人 不變身就淘汰」,天下雜誌,第590期,2016年1月19日,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995。
26.陳昱光 (2017),「群益證攜手交大 深化FinTech產學合作」,中時電子報,2017年11月7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107002989-260410。
27.陳鼎文 (2016),「理財,你願意相信人還是機器人?」,科技橘報,2016年4月26日,取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4/26/would-you-believe-human-or-robot-in-financial-management/。
28.張中一 (2016),「金融科技發展簡介與芻議」,電腦與通訊,特刊,4-12。
29.張弘一 (2017),「理財機器人的崛起對於財富管理之銀行理財專員的影響」,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30.張貞勤 (2016),「從受益角度展望台灣的金融業發展跟銀行3.0」,暨南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31.張景勛 (2017),「數位經濟的特性與衝擊證」,證券服務,第659期,39-47。
32.張嘉坤 (2012),「由私人銀行經營模式探討台灣地區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程學位論文。
33.基富通智能平台 (2017),取自:https://www.fundrich.com.tw/。
34.彭玉樹、梁奕忠、于卓民與梁晉嘉 (2010),「台灣管理學門質性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山管理評論,第18卷,第1期,11-40。
35.黃鳳丹 (2017),「富邦證 推理財機器人服務」,中時電子報,2017年8月25日,取自:http://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25000288-260206。
36.萬文隆 (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第37卷,第4期,17-23。
37.詹佩綸 (2016),「理財專員與機器人投顧差異化比較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38.維京人酒吧 (2016),「人類理財員 VS 機器人理財:勝負關鍵就在「情感」的連結」,科技橘報,2016年12月31日,取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10/31/ fintech-robo-advisor/。
39.齊克用 (2007),財富管理與境外基金–基礎篇,新北市:宏典文化出版社。
40.鄧麗萍 (2007),「九道問題 挑對理專財富倍增」,今週刊,2007年4月26日,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0704260025。
41.劉哲宏 (2017),「投資人對機器人理財接受度探討:以金融從業人員判斷為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42.蔡福隆 (2016),「數位化金融環境 3.0」,內部稽核,第93期,20-24。
43.蔡福隆、張偉郎 (2016),「金融科技之發展趨勢與因應」,亞洲金融季報,春季號,37-43。
44.蔡靚萱 (2015),「曾銘宗新四箭 帶頭急攻「銀行3.0」」,商業週刊,第1453期,42-43。
45.盧沛樺 (2016),「「手續費」亂象 台灣金融業陷理財風暴」,天下雜誌,第609期,2016年10月26日,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006。
46.謝明彧 (2017),「認清定位、解決痛點才能找到對的人才」,遠見雜誌,第376期,186-189。
47.韓化宇 (2017),「《富邦投資英國機器人理財公司 金管會准了》」,聯合新聞網,2017年7月18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39/2590509。
48.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波士頓諮詢公司),Sophy譯 (2017),「《2017年全球財富報告:財富管理數字轉型,打造全新客戶體驗》」,財富管理雜誌,5-13。
49.Chang, A. (2016a),「全球最讚的財務顧問Wealthfront幫你裝進口袋」,數位時代,2016年5月5日,取自:https://www.bnext.com.tw/px/article/39429/bn-2016-05-03-120244-77。
50.Chang, A. (2016b),「退休靠年金無用!「理財機器人」Betterment要做你的投資守護神」,數位時代,2016年7月14日,取自:https://www.bnext.com.tw/px/article/40106/BN-2016-07-03-230030-187。
51.Money DJ理財網 (2017),「大拇哥投顧獲金管會核准開業」,Money DJ理財網新聞,2017年7月17日,取自: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 4b772641-e1f6-4bf5-857e-8f599b117110。
(二)英文文獻
1. Avery, H. (2015), “Fintech: Fund managers faces robo-adviser threat.” (accessed 2015/9/8, available at: https://www.euromoney.com/article/b12klnvxmq0czx/fintech-fund-managers-face-robo-adviser-threat)
2. Backman, K. (2016), “Robo-advisors ignore retirement planning.” (accessed 2016/5/5, available at: http://www.thinkadvisor.com/2016/05/05/robo-advisors-ignore-retirement-planning)
3. Button, K. (2016), “The future of investing? - Robo-advisers are revolutionizing investing and financial planning,” (accessed 2016/8/30, available at: http://ww2.cfo.com/applications/ 2016/08/future-investing).
4. Ferri, R. (2015), “On robos and humans,”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28(6), 30-31.
5. Levine, M.E. & Mackey, J. (2017), “Humans versus robots,” (accessed 2017/5/16, available at: http://www.cpajournal.com/2017/05/16/humans-versus-robots/ The CPA Journal).
6. Meinert, M.C. (2017), “Of Investments and algorithms: Banks look to robo-advisers to meet changing customer needs,” ABA Banking Journal, 109(1), 30-31.
7.Observer (2015), “Robo-Advisers: The gateway to millennials,”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28(9), 12-13.
8. Tysiac, K. (2017), “SEC to require hyperlinks to exhibits in company filing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223(3),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