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巧慧
研究生(外文):Chiao-Hui Cheng
論文名稱:國中實施夏威夷兒童哲學團體探究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Experiment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王清思王清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Sze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夏威夷兒童哲學團體探究
外文關鍵詞: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awaiicommunity of inqui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3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實施夏威夷兒童哲學團體探究之行動研究。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研究者在106學年第一學期每周二早自修授課,共計16次課程。本研究目的有四: (一)瞭解在國中個案班級兒童哲學團體探究課程的實施歷程。(二)瞭解在國中個案班級實施兒童哲學的課室討論情形。(三)瞭解在國中個案班級實施兒童哲學團體探究課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因應方式。(四)夏威夷兒童哲學團體探究對個案班級所產生的認知與情意之學習歷程與轉變。

研究結果如下:
一、握有學習主導權使學生樂於思考。
二、兒童哲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尊重、傾聽、發言、提問能力。
三、兒童哲學課程促進了參與者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團體安全是擁有良好對話的重要要素。
五、國中生有能力回饋意見,提出有效改良課程的方法。

關鍵字:夏威夷兒童哲學、團體探究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s to actually activate the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awaii and community of inquiry in an action research. The action research was arranged into a series of sixteen-week courses that were run every Tuesday morning. The researcher aimed at four targets in this action research: 1. To track the procedure of running the P4C Hawaii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 2. To comprehend the discussions among the case class while running the P4C Hawaii; 3. To seek possible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while running the P4C Hawaii, and 4. To understand how the P4C Hawaii changed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case class especially on the cognitive domain and affective domain.

The researcher arrived at these four conclusons:
1.Students enjoy thinking while holding their own learning dominance.
2.The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awaii actually helped cultivate studnets’ abilities of showing respect, listening, speaking and questioning.
3.The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awaii improved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all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ase class inclu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4.The most valuable element of having good communication is to possess group safety.
5.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give feedback and provide good ways to enhance the curriculum they are learning.

Keywords: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awaii、community of inquiry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目次………………………………………………………………. iii
表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兒童哲學 6
第二節 夏威夷兒童哲學 11
第三節 相關研究探討 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30
第二節 研究場域 32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33
第四節 前導活動 36
第五節 夏威夷團體探究課程流程 37
第六節 資料蒐集 45
第七節 資料整理分析 47
第八節 研究倫理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49
第一節 課室討論情形分析 49
第二節 個案班級認知與情意之學習歷程與轉變 83
第三節 國中個案班級遭遇的困難因應與發現 95
第四節 教師省思與成長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7
參考文獻111
中文部分111
英文部分114
中文部分
王慧靜(2005)。兒童哲學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方紅(2011)。兒童哲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0(1),
102-105。
王宜宣(2012)。Lipman之兒童哲學教育理念(未出版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
王清思(2016)。大學生上課何不靜悄悄?:兒童哲學團體探究教學法融入大學課堂
教學之研究。大學教育實務與研究學刊,1,31-75。
王清思(2016年11月2日)。我與兒童的哲學對話: 重拾生命中單純的真善美。中國教師
報,第十二版。
王清思(2017)。你說、我說、孔子說:當兒童讀經遇上兒童哲學。哲學與文化,44(12),
37-57。
方孜娟(2017)。國小教師實施兒童哲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嘉義。
呂婉伶(2007)。兒童哲學在國小教育上的應用─以「綜合領域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
李崗、王宜宣(2012)。Lipman之兒童哲學教學理念。教育哲學2011—「教育哲學」學
術研討會會議後論文集(頁185-211)。台北:台大哲學系。
李宛諭(2016)。以兒童哲學融入英語繪本教學與國中生對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
林淑敏(2010)。兒童哲學在品德教育上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
柯倩華(1988)。Lipman(Matthew Lipman)的兒童哲學計畫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
仁大學,台北。
胡吉蕙(2011)。兒童哲學于國小二年級閱讀教學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
學,台北。
段為(2015)。關於幼兒教師兒童哲學素養的探討─基於幼兒園教育案例的思考。新課程研究,8,10-12。
姚玉琴、李應剛(2016)。基於兒童哲學的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教學與管理,2,47-49。
哲學與文化月刊編輯部(1990)。訪兒童哲學的祖師爺─李普曼(Matthew Lipman)。哲學
與文化,17(7),663-665。
徐湘荷(2005)。Lipman的兒童哲學計畫。上海教育科研,1,53-55。
徐淑委(2007)。兒童哲學進教室—以《靈靈》進行思考討論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台東。
高明士(2009)。歷史教育與教育目的。歷史教育,14,21-34。
高振宇(2010)。兒童哲學的再概念化─對Lipman與馬修斯”對話”的再思考。學前教育研究,6,8-11。
倪崢(2013)。與”自由”對話─品味一節小學六年級兒童哲學課的課堂之美。教育研究與評論,3,92-97。
高振宇(2014)。基於繪本的兒童哲學對話:回顧與展望。教育實踐與研究,25,63-65。
孫煒貞(2017)。夏威夷兒童哲學的理論和教學實例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
義大學,嘉義。
陳錦蓮(1994)。國小兒童哲學方案-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陳毓書(2008)。做兒童哲學-我思故我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台
東。
郭美秀(2008)。陽光下的兒童哲學-探索社群在小學教室的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台東。
陳燕玲(2009)。以探究團體模式提升低年級班級討論品質:採兒童哲學教材《艾兒飛》
為試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台東。
連珮君(2009)。縫補專業行動的裂痕─探究兒童哲學在幼兒園實踐的形跡(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梁瑞祥、傅皓政、蒲世豪、葉榮福、邱武科、除昀霖(2012)。兒童哲學—基礎理論
教學方法之思辨與實證。臺北:五南。
陳薈(2013)。兒童哲學本土化困境及其對我國教育研究的啟示。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2(2),80-84。
陳雅智(2014)。從兒童哲學看學習共同體 --以《靈靈》進行思考討論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台北。
陳正玲(2015)。從影音文本談兒童哲學在國小生命教育之應用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華梵大學,台北。
郭佩君(2015)。運用兒童哲學理念建構國小三年級學生尊重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郭佩蓉(2015)。國小學童參與夏威夷兒童哲學團體探究的觀點與學習經驗(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陳美靜(2017)。運用兒童哲學理念建構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楊明星(2007)。我們的小小哲學教室—兒童哲學課程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詹棟樑(2000)。兒童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詹育佳(2013)。以兒童哲學理念建構提升批判思考閱讀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張晏之(2014)。兒童哲學在校園反霸凌教育之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台北。
鄭聖敏(1997)。兒童哲學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廖培芬(2012)。兒童哲學融入英語繪本教學對高職生英文學習動機與學習焦慮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小慧(2008)。兒童哲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潘惠娓(2010)。兒童哲學在國小低年級品格教育的應用--以誠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輔仁大學,台北。
蔡清田(2000)。 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清田(2004)。 課程發展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闕玉甄(2011)。兒童哲學對話的應用—以批判性思考為主的友誼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輔仁大學,台北。
錢雨(2009)。兒童哲學的意義─馬修斯與Lipman的兒童哲學觀辨析。學前教育研究,9,52-56。
James McKernan(1996)。課程行動研究(蔡清田等譯)。高雄:麗文文化出版公司。(原著
出版於1996)。
網站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http://www.caterpillar.org.tw/
英文部分
Jackson, T. E. (2001). The art and craft of “Gently Socratic” inquiry. In A. Costa (Ed.),
Developing minds; A resource book for teaching thinking (3rd 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ackson, T. E.(2004). Philosophy with children Hawaii Style—“On not being in a rush.”
Thinking: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17(1&2), 4-8.
Jackson, T. E.(2012). Home Grow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 44(1- 2), 3-7.
Jackson, T. E. (2013).On philosophical rules of engagement. In S. Goering, N. Shundak,
and T. Wantenberg(Eds), Philosophy in schools: An introduction for philosophers and
teachers(pp. 99-109). New York: Routledge.
Lipman M., Sharp A.M., & Oscanyan F.S.,(1980). Philosophy in the classroom.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Wang, J. C. (2018).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and Dewey’s aesthetics: A teacher educator’s
self-study through narrative inquiry. In Ellen Duthie, Felix Garcia Moriyon and Rafael Robles Loro (Eds). Family Resemblances: Current Trends in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Madrid: Anaya.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