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源統計手冊,經濟部能源局,(2016), [2]施敏原著,黃調元譯,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作技術,交大出版社,(2002)。 [3]施敏、伍國珏原著,張鼎張、劉柏村譯,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出版社,(2008)。 [4]佐佐木映德,碩士論文,國立大學法人香川大學,(2018)。 [5]邑田健治,津田信哉,アモルファス太陽電池の特徴とその応用-シースルー太陽電池,フレキシブル太陽電池への展開-応用物理第67巻第10號,p1192~1196,(1998)。 [6]日本太陽能學會原著,張萍譯,圖解太陽能應用技術,世茂出版社,(2009)。 [7]當間哲也,有機薄膜太陽電池,映像情報メディア学会誌Vol. 64, No.9,p1327~1329,(2010)。 [8]荒川裕則,高性能増感型色素太陽電池の要素技術,応用物理第73巻第12号,p1519~1524,(2004)。 [9] S.-I. Na,; S. -S. Kim,; J. Jo and D. -Y. Kim, Adv. Mater. 20, 4061,(2008). [10]吳奉修,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2009)。 [11]中野良紀,碩士論文,國立大學法人香川大學,(2012)。 [12] Sellers, H.; Ulman, A.; shnidman, Y.; Eilers, J. E. J. Am. Chem. Soc. 115, 9389, (1993). [13] Sagiv, J. J. Am. Chem. Soc. 102, 92, (1980). [14] Nuzzo, R. G.; Allara, D. L. J. Am. Chem. Soc. 105, 4481, (1983). [15]楊振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