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16: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柏丞(釋慧覺)
研究生(外文):LAI, PO-CHENG (SHIH, HUI-JUE)
論文名稱:從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論其傳道特色與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One-Stroke Calligraphy: Propagating the Dharma’s Distinguishing Traits and Influence
指導教授:釋如常釋如常引用關係陳章錫陳章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 RU-CHANGCHEN, CHANG-HSI
口試委員:蘇子敬李麗芳
口試委員(外文):SU, ZI-JINGLI, LI-FANG
口試日期:2018-06-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傳道佛光山人間佛教
外文關鍵詞: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One-Stroke CalligraphyPropagation of the Dharma through CalligraphyFo Guang ShanHumanistic Buddh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星雲大師一生致力弘揚人間佛教,為使佛法更加的生活化、普及化,而主張「以文化弘揚佛法」及「佛教藝文化」等理念,自2005年起,大師「覺有情」時期的書法在馬來西亞國家畫廊展出後,引起很大的轟動與迴響。而在2009年大師因眼疾開創出的「一筆字」書法,於同年10月開始的「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世界巡迴展」應邀到世界各地巡迴展出,直至2017年,觀賞人次已累積逾七百萬,地點已遍布全球五大洲。大師書寫的書法作品,無論在內容與風格皆與過去書僧不同,其一筆字書法更是自成一格。本論文概分五章論述。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研究之動機和目的,及前人研究的回顧,並針對目前研究結果提出其不足的地方,說明後續的研究方向以及預期結果。第二章:探討中國歷代僧人以書法傳道之特色。先簡述中國歷代僧人以書法傳道的歷史脈絡,他們如何透過書法內容及創作形式表現佛教弘化精神。第三章:探討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和中國歷代僧人書寫之異同處。從星雲大師書法淵源,歸納其對書法傳道的理念,進一步從《星雲大師全集》三十冊一筆字書法分析,並比較其書法內容與傳道方式和中國歷代僧人異同之處。第四章:探析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傳道的影響。從星雲大師推動佛教藝文化理念,與2009年開始的「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世界巡迴展」,透過分析一筆字展覽數據與參觀者回響,分析其一筆字巡迴展傳道影響,接著從所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具體分析其一筆字書法弘法的影響力。第五章:結論。針對每一章節的研究結果,就本論文研究動機所提出的疑問,予以歸納總結。
Abstract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devoted his life to Humanistic Buddhism, championing an approach to the Dharma grounded in the reality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its challenges. In particular, he advocated spreading the Dharma through culture and actively promoted Buddhist Art.
Since his initial calligraphy exhibition, To Enlighten Sentient Beings, at the National Visual Arts Gallery of Malaysia in 2005, his work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press coverage and won international acclaim. However, due to his failing eyesight, he introduced, in 2009, the concept of “One-Stroke Calligraphy”– a style distinguished by original content and unique penmanship. In the same year, he debuted a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tour, and as of today, his works have been viewed by over 7 million visitors across the globe.
The following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 of the entire thesis.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Venerable Master’s work, it discusses current shortcomings,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to analyze them, and presents the expected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Chapter Two surveys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Buddhist preaching in China. It presents a selection of monks having taught the Dharma via calligraphy,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aspects behind this type of preaching. Chapter Three explo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ne-Stroke Calligraphy” and works of past Chinese monastics, taking into account Venerable Master’s philosophy and the study of thirty volumes of material drawn from The Complete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Chapter Fou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One-Stroke Calligraphy” o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Dharma through two examples: data collected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the One-Stroke Calligraphy Exhibition Tou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Stroke Calligraphy” and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Public Education Trust Fund. Chapter Five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each section and relates them to the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研究範疇與方法 4
一、研究範疇 4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節文獻回顧 8
一、僧人書法的研究 8
二、星雲大師一筆字研究 11
第二章中國僧人書法傳道源流 15
第一節佛教與書法傳道關係 15
一、佛教書法種類 15
二、近代書法傳道 20
第二節書藝僧人以書法傳道 22
一、智永禪師(生卒年不詳) 22
二、懷仁法師(生卒年不詳) 23
三、懷素法師(737~799) 26
第三節近代僧書的道藝體現 29
一、弘一法師(1880~1942) 29
二、廣元法師(1928~) 32
三、聖嚴法師(1930~2009) 34
第四節小結 38
第三章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傳道特色 41
第一節大師書法傳道因緣 41
一、大師生平略傳 41
二、大師書寫淵源 43
三、「覺有情」巡迴展 48
四、「一筆字」時期 49
第二節一筆字內容思想 54
一、人間性:一筆字基於人間關懷 56
二、生活性:一筆字落實佛法生活 60
三、利他性:一筆字完成利他本懷 65
四、喜樂性:一筆字展現喜樂精神 67
五、時代性:一筆字蘊含時代文化 69
六、普濟性:一筆字充分普濟大眾 74
第三節一筆字弘化特色 77
一、書寫目的異同 77
二、書寫過程異同 78
三、書寫風格異同 80
四、書法內容異同 81
五、傳道用途異同 82
六、書法展覽異同 85
第四節小結 87
第四章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傳道影響89
第一節推動佛教藝文化 89
一、佛教與藝術 89
二、佛教藝文化 90
三、一筆字未來性 92
第二節以書法弘揚佛法 94
一、一筆字書法展覽數據分析 94
二、一筆字書法展覽觀眾回響分析 95
三、一筆字新春祝賀春聯弘法效益 99
第三節用書法淨化社會 104
一、教育 105
二、媒體 106
三、文學 108
第四節小結 109
第五章結論 111
第一節結語 111
一、一筆字源流可見大師給人歡喜目的為特色 111
二、一筆字內容展現人間佛教思想精神為特色 111
三、一筆字弘化呼應星雲大師弘法精神為特色 113
四、一筆字展推廣佛教藝文與中華文化為影響 114
五、一筆字祝賀春聯擴大弘法時空範圍為影響 114
六、一筆字是以公益基金持續淨化社會為影響 114
第二節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6
附錄一:覺有情──星雲大師墨跡世界巡迴展122
附錄二: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世界巡迴展2009年-2017年數據(不含2016年世界同步) 123
附錄三: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2016年世界同步展覽統計表128
圖目錄
圖2-1〈真草千字文碑〉(局部) 22
圖2-2《集王字聖教序》後心經(局部) 24
圖2-3《自敘帖》(局部) 27
圖2-4 〈十輪經偈〉 31
圖2-5〈慈航菩薩對聯〉 34
圖2-6〈四眾佛子共勉語〉 35
圖2-7〈大好年〉春聯 35
圖3-1〈平安吉祥〉 47
圖3-2〈威德福海〉 48
圖3-3〈三寶頌〉 58
圖3-4〈譬喻問號〉 59
圖3-5〈同事〉 62
圖3-6〈玄關〉 62
圖3-7〈佛誕浴佛歌〉 64
圖3-8〈過午不食非時不食〉 66
圖3-9〈一葦渡江中印交流〉 66
圖3-10〈歡喜人間〉 68
圖3-11〈家後一生不必計較〉 69
圖3-12〈般若心經(局部)〉 71
圖3-13〈終日尋春不見春〉 72
圖3-14〈品牌〉 73
圖3-15 〈好〉 73
圖3-16〈人生二十笑〉 75
圖3-17〈世界和平天下一家〉 82
圖3-18懷素《自敘帖》文創圍巾 83
圖3-19懷素《自敘帖》文創領帶 83
圖3-20一筆字吉祥馬克杯 84
圖3-21一筆字布風手作包 85
圖4-1〈生耕致富〉 100
圖4-2〈忠義傳家〉 101
圖4-3〈曲直向前‧福慧雙全〉 101
表目錄
表2-1聖嚴法師歷年新春春聯內容 36
表2-2聖嚴法師遊心禪悅‧法語/墨緣/興學書法巡迴特展 36
表3-1星雲大師書法傳道重要事跡表 44
表3-2星雲大師歷年新春春聯內容 48
表3-3 一筆字內容與人間佛教思想六種特性關係 55
表3-4一筆字文創商品與內容搭配 84
一、古籍(依翻譯年代排序)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4冊。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9冊。
﹝東晉﹞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品善生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冊。
﹝東晉﹞僧伽提婆譯:《長阿含經‧雨勢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26冊。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7冊。
﹝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大正新脩大藏經》第30冊。
﹝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3冊。
〔宋〕陳思編纂:《書苑菁華》,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二、專書著作
星雲大師作,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雲水天下-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臺北:史博館,2011年5月。
星雲大師作,釋如常主編:《與大師面對面-星雲大師書法集》,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6年6月。
星雲大師作,釋如常主編:《覺有情──星雲大師墨跡》,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2005年。
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貧僧有話要說》,臺北:福報文化,2015年6月。
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高雄:佛光文化,2016年5月。
星雲大師作,蔡孟樺主編:《星雲大師全集》,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年5月。
(1)《星雲大師全集‧簡介》
(2)《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
(3)《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語錄3》
(4)《星雲大師全集‧合掌人生2》
(5)《星雲大師全集‧百年佛緣4社緣篇○2》
(6)《星雲大師全集‧百年佛緣12行佛篇○2》
(7)《星雲大師全集‧佛光菜根譚》1-7冊
(8)《星雲大師全集‧佛教成語》1-6冊
(9)《星雲大師全集‧經典文學》
(10)《星雲大師全集‧古德悟道詩》
(11)《星雲大師全集‧詩歌偈頌》1-2冊
(12)《星雲大師全集‧佛教對聯》1-3冊
(13)《星雲大師全集‧中華文化佛教名詞 名相》1-4冊
(14)《星雲大師全集‧甘露法語》1-6冊
(15)《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2佛教與生活》
(16)《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萬事2》
(17)《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萬事10》
(18)《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
(19)《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序文選2》
(20)《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論文集1》
(21)《星雲大師全集‧佛光教科書9佛教問題探討》
弘一大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著:《弘一大師全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田光烈著:《佛法與書法》,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李蕭錕著:《靜心寫經》,臺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杜忠誥著:《池邊影事》,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周小儒、張揚著:《中國歷代僧侶書法》,濟南:山東書報出版社,2011年10月。
林其賢編:《聖嚴法師年譜》,臺北:法鼓文化,2016年。
林清玄著:《浩瀚星雲》,臺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
章利國著:《中國佛教百科叢書8:書畫卷》,臺北:佛光,1999年。
連艾華編輯:《明清近代高僧書法展》,臺北:何創時基金會,1995年。
陳慧劍著:《弘一大師傳》,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9月。
雄獅美術編著:《弘一法師翰墨因緣》,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聖嚴法師口述、胡麗桂整理:《美好的晚年》,臺北:法鼓文化,2010年。
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釋聖嚴著:《真正大好年》,臺北︰法鼓文化,2003年。
釋廣元著:《佛藝緣》,臺北:中華文史館,2016年1月。
龔鵬程著:《書藝叢談》,宜蘭:佛光人文學院,2001年。
三、期刊論文
毛萬寶著:〈從主體動機看寫經書法〉,《書法》第3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
王離湘著:〈淺析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美學價值〉,《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第6期,高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6年11月。
黄家章著:〈印光對弘一的思想影響與弘一的信仰歸宗〉,《經濟與社會發展》第11期,廣西:廣西社會科學院,2010年。
釋如常著:〈「覺有情───星雲大師墨跡世界巡迴展」側記〉,《普門學報》第35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6年9月。
釋如常著:〈以翰墨為佛事:從星雲大師「覺有情」世界墨跡巡迴展論其文化傳道效益〉,《普門學報》第32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6年3月。
釋廣元著:〈弘一大師的佛體書法〉,《普門學報》第47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8年9月。
四、學位論文
吳新欽著:《清末民初之佛語書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吳孟亭著:《《宣和書譜》中僧侶書家的探析》,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吳宜庭著:《道藝一體之實踐――佛光山人間佛教文化弘法之探討》,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李淑瑜著:《弘一法師寫經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彭悅柔著:《明珠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盛清時期宮廷佛經工藝文化研究》,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2012年。
曾國華著:《張即之寫經藝術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溫秀珍著:《星雲大師的財富觀-以「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為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劉綺婷著:《弘一大師李叔同及其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鄭世欽著:《懷素書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五、研討會論文
尚榮著:〈我對星雲大師書法藝術的再認識〉,《2014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人間佛教宗要》,高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出版,2015年9月。
尚榮著:〈佛光山佛教藝術理念探析─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看近現代佛教藝術的開展〉,《2014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4年。
陳靜琪著:〈以心為筆,翰墨說法──聖嚴法師《遊心禪悅》書法藝術研析〉《聖嚴研究第六輯》,臺北:法鼓文化,2015年。
葉碧苓著:〈五十年來臺灣博碩士「書法」論文之研究動向〉收于劉素真編:《陳丁奇百歲紀念:二十世紀臺灣書法發展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出版,2010年。
陳章錫著:〈星雲大師一筆字的書法造詣及文學表現〉,《星雲大師文學敘事的生命實踐與教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用)》,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18年5月4日發表。
香取潤哉著:〈僧侶的書跡──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筆墨情〉,《星雲大師文學敘事的生命實踐與教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用)》,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18年5月4日發表。
六、報章雜誌
金蜀卿主編:《佛光公益季刊-創刊號》,臺北: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2015年。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喬達摩》第102期,高雄: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2018年。
唐湘清著:〈六年來佛教文化工作的檢討〉,《人生雜誌》第6卷第11、12期合刊,臺北:人生雜誌社,1954年。
七、網路資源
《人間福報》電子報紙網站http://www.merit-times.com
人間通訊社網站http://www.lnanews.com/home
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網站http://www.vmhytrust.org.tw/origin
故宮精品網站http://www.npmshops.com/
臺灣佛教數位博物館網站http://buddhism.lib.ntu.edu.tw/museum/formosa/people/1-guang-yuan.html
雲居寺官方網站〈石經簡介〉http://www.yunjusi.com/zjnb/fssj/79436.htm
聖嚴數位典藏http://www.shengyen.org/index.php
八、工具書
丁福保主編:《佛學大辭典》,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2年。
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山宗委會,2014年。
星雲大師總監修,如常主編:《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高雄:佛光山宗委會,2013年。
附錄一:覺有情──星雲大師墨跡世界巡迴展
場次活動時間 展出地點 展出件數 觀人次
12005/04/09-2005/06/19馬來西亞國家畫廊 146 26,000
22005/09/18-2005/10/02美國西來大學 90 2,000
32005/10/14-2005/12/15美國柏克萊大學 90 1,500
42006/03/18-2006/04/18湖南省博物館 223 27,870
52006/04/11-2006/05/20澳洲昆士蘭演藝中心 72 2,500
62006/07/06-2006/09/10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140 21,463
72006/07/26-2006/08/28臺北國父紀念館 120 16,800
82006/09/24-2006/10/24屏東文化中心 37 n/a
92006/12/03-2006/12/09香港中央圖書館 100 6,850
102007/01/12-2007/02/04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60 3,200
112007/02/17-2007/05/31紐西蘭北島佛光山 62 4,500
122007/04/10-2007/04/20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180 21,150
132007/05/12-2007/05/21南京博物館 20027,800
142007/05/17-2007/05/30揚州博物館80 11,777
152007/10/26-2007/10/28無錫市體育館504,000
162008/01-
2008/06月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一館624,500
總計1712(件)181,910(人)
(資料來源: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本論文整理製表,n/a代表未提供資料。)
附錄二: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世界巡迴展2009年-2017年數據(不含2016年世界同步)
場次活動時間展出地點參觀人次講座人次
12009/10/13-2010/01/15馬來西亞佛光緣美術館
(東禪寺)14,163n/a
22009/10/15-2009/12/13新加坡佛光山2,700n/a
32009/12/18-2009/12/27佛光緣美術館臺北館
(臺北道場)1,917n/a
42009/12/25-2010/01/10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佛光山寺)6,750n/a
52010/01/06-2010/01/24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
(南臺別院)2,759n/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