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03:26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李寶貞
研究生(外文):
LEE, PAO-CHEN
論文名稱:
論莊子真人思想之實踐及證成—以〈大宗師〉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德和
指導教授(外文):
CHEN, TE-HO
口試委員:
陳政揚
、
蔡忠道
口試委員(外文):
CHEN, ZHENG-YANG
、
CAI, ZHONG-DAO
口試日期:
2017-12-28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莊子
、
真人
、
無己
、
心齋
、
坐忘
、
生死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494
評分:
下載:116
書目收藏:0
本文以莊子「大宗師」中之真人實踐與證成為重要訴求。了解莊子體「道」與萬物的關係。莊子認為「道」是普遍性、實存性的,並且它也是人生境界的終極目標。首先「真人圓融境界」,以無我、無為、無對,對「真人」境界之探討。其次,將「真人實踐工夫」,也就是「知之所知」和「虛而待物」、「兩忘以行」。如何達至「真人」的實踐功夫。論及了兩個重要的實踐──「坐忘」與「心齋」,亦由「坐忘」與「心齋」來理解莊子的實踐功夫。而後,達至「真人的和諧人生」境界的理想人格如何看待生死問題,由三個部分切入,分別是「因應隨順」、「心遊物表」與「善生善死」的生死觀。文中分析莊子如何以這三種角度來看待生命,進而面對生死;最後都是希望人能超脫對生死的依戀、執著,避免因為生死而產生的束縛與痛苦,坦然的面對生命的生與死。由內心修養至於體道的「真人」,真切反省生命困境由來,勇敢面對人生做出回應。
摘要 I
目錄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材料 4
第三節 研究重心與架構 8
第二章 真人的圓融境界 12
第一節 無我之我 12
第二節 無為之為 18
第三節 無對之對 26
第三章 真人的實踐功夫 36
第一節 知之所知 36
第二節 虛而待物 45
第三節 兩忘以行 52
第四章 真人的和諧人生 63
第一節 因應隨順 63
第二節 心遊物表 74
第三節 善生善死 78
第五章 結論 92
參考書目 98
一、古典文獻(依作者年代先後排序)
東周.莊子《莊子》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宋.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明.歸有光《莊子南華經批點》,臺北,宏業書局,1969年。
明.焦鋐《莊子翼》,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明.釋德清《莊子內篇注》,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
明.陸西星《莊子南華真經副墨》,臺北:自由出版社,1993年。
明.阮毓崧《莊子集註》,臺北:成文出版社,1982年。
清.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
清.林雲銘《莊子因》,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頂洲文化事業,2001年。
二、近現代專書著作(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孝魚《莊子內篇新解.莊子通疏證》,長沙:嶽麓書社,1983年。
王邦雄、陳德和《老莊與人生》,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13年。
王邦雄《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3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王邦雄《人人身上一部經典》,臺北:漢光文化公司,1993年。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王邦雄《儒道之間》,臺北:漢光文化公司,1994年。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王邦雄《二十一世紀的儒道》,臺北:立緒文化公司,1999年。
王邦雄《莊子道》,臺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99年。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
王邦雄《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
王凱《逍遙遊-莊子美學的現代闡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叔岷《莊子校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牟宗三《四因說演講錄》,臺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宇野精一《中國思想(二)道家與道教》,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94年。
呂惠卿撰、湯君集校《莊子義集校》,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
吳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吳怡《逍遙的莊子》,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吳光明《莊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韋政通《中國的智慧》,臺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1985年。
馬敘倫《莊子義證》,臺北:弘道文化事業,1970年10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6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馬敘倫《莊子天下篇述義》,見《莊子研究論集》,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修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修訂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陳鼓應《道家的人文精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陳鼓應《莊子今譯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陳冠學《莊子新注內篇》,高雄:三信出版社,1978年。
陳啓天《莊子淺說》,臺北:中華書局,1986年。
崔大華《莊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章太炎《齊物論釋定本》,臺北:廣文書局,1999年。
傅佩榮《解讀莊子》,臺北:立緒文化公司,2002年。
張松輝《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張立文《道》,臺北:漢興書局,1994年。
張默生《莊子新釋》,臺北:天工書局,1993年。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傅偉勳《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1年。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楊儒賓《莊周風貌》,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1年。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
蔡忠道《魏晉處世思想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熊十力《讀經示要》,臺北:洪氏出版社,1978年。
劉文典《莊子補正》,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93年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2006年。
蔣錫昌《莊子哲學》,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
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素書樓出版社,2001年。
錢穆《莊子纂箋》,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鍾泰《莊子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鍾泰《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年。
譚戒甫:《莊子天下篇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1985年。
顧實《莊子天下篇講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嚴靈峰《老子研讀須知》,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
三、期刊學報論文(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金凌〈莊子.大宗師〉,《輔仁國文學報》第30期,2010年4月。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上)〉,《鵝湖月刊》30期,1977年12月。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下)〉,《鵝湖月刊》31期,1978年1月。
王邦雄〈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鵝湖月刊》第136期,1986年10月。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第193期,1991年7月。
王邦雄〈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鵝湖月刊》200期,1992年2月。
王邦雄〈齊物論(上、下)〉,《鵝湖月刊》211期,1993年1月。
王邦雄〈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王青〈論天下篇為莊子各派理論之總結〉,《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4期。
王櫻芬〈「忘」如何作為指向於境界的通路〉,《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5年。
朱義祿:〈從人的價值看莊子的學說〉,《中國文化月刊》168期,1993年10月。
伍至學〈吾喪我與天籟〉,《鵝湖月刊》第409期,2009年7月。
沈維華〈論莊子之真〉,《中國語文月刊》第16期,2008年10月。
沈清松〈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第14卷6期,1987年6月。
李耀南〈莊子「知」論析義〉,《哲學研究》第3期,2011年3月。
李美燕:〈從「莊周夢蝶」論莊子的「物化」觀〉,《屏東師院學報》第10期,1997年。
李若鶯〈論莊子處世哲學的本質〉,《高雄師大學報》第14期,2003年4月。
呂玉華〈略論莊子內篇中命的概念〉,《中國語文》526期,2001年4月。
吳建明〈論莊子對命思考及其安命之可能〉,《鵝湖月刊》311期,2001年5月。
林綉亭〈《莊子》內篇「知」的內涵試析〉,《玄奘人文學報》第10期,2000年7月。
孟濟永〈莊子:真人,聖人,神人,至人〉,《哲學論集》第 26 期,1992年7月。
崔海亮〈試析《莊子.大宗師》篇的「真知」〉,《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第21卷第1期,2009年1月。
張清河〈莊子「真人」考辨〉,《東方論壇》第2011卷5期,2011年10月。
張敏〈《莊子》內篇天論思想探析〉,《江西社會科學》第9期,2009年9月。
陳德和〈老莊思想與實踐哲學〉,《鵝湖月刊》第406期,2009年4月。
陳德和〈畸人與真人──莊子大宗師的超越性與圓融性〉,《鵝湖月刊》第219期,1993年9月。
陳德和〈論牟宗三對人間道家的哲學建構──以老子思想的詮釋為例〉,《揭諦》第3期,2001年5月。
陳德和〈儒道成德之教的差異〉,《當代中國哲學學報》第2期,2005年12月。
陳德和〈戰國老學的兩大主流──政治化老學與境界化老學〉,《鵝湖學誌》第35期,2005年12月。
陳政陽〈莊子的治道觀〉,《高雄師大學報》,第16期,2004年6月。
陳政揚〈「人籟、地籟、天籟」與「吾喪我」之內在相似性的另類詮釋〉,《鵝湖月刊》,第290期,1999年8月。
陳政揚〈論生命的有待與超拔—以莊子「形」概念為中心〉,《揭諦》第16期,2009年2月。
陳鼓應〈莊子論人性的真與美〉,《哲學研究》第12期,2010年12月。
陳秀玲〈莊子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第25期,1991年7月。曾瓊瑤〈試析莊子論「忘」的多重義蘊〉,《鵝湖月刊》第391期,2008年1月。
傅武光〈莊子說「忘」〉,《國文天地》第22卷第7期,2006年12
黃漢耀〈從莊子、惠施的論辯看「真人」的四重修養〉,《鵝湖月刊》第171期,1989年9月。
楊儒賓〈從「以體合心」到「遊乎一氣」:論莊子真人境界的形體基礎〉,東海大學文學院《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1989年,12月。
楊祖漢〈論莊子的知與無知〉,《鵝湖月刊》第373期,2006年7月。
楊良玉〈勝物而不傷-莊子的處世哲學〉,《醒吾學報》第31期,2011年7月。
蔡忠道〈《莊子.達生》析論〉,《國文學報》第9期,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2009年1月。
蔡忠道〈王弼處世思想析論–以老子注〉為中心,成功大學6朝學刊,第2期2006年8月。
鄔昆如〈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第21卷7期,1994年7月。
謝君直〈老莊哲學的自然觀對生命教育研究的意義〉,《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第44卷2期,2010年10月。
謝金汎〈《莊子》的「得道」觀〉,《鵝湖月刊》第445期,2012年7月。
蕭雲恩〈忘知之知-試析莊子的「真知」〉,《常州大學學報》第11卷第3期,2010年9月。
四、碩博士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沈麗娟《莊子修養工夫論研究-坐忘與心齋》,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宋愛華《莊子理想人格之呈現-以〈大宗師〉為主之探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李惠菁《「緣督以為經」之養生觀-〈莊子.養生主〉之文本結構的詮釋與分析》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林明照《莊子「真」的思想析探》,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邱茂波《從「內聖外王」論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紀毓玲《莊子養生思想》,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班論文,2006年。
洪淑霞《論莊子之遊》,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莊鎮宇《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陳秉虔《知與忘—〈莊子.大宗師〉文本結構的詮釋與分析》,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曾馨儀《〈莊子.大宗師〉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彭啟峰 《莊子之修養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96年。
蔡忠道《陸賈思想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
2.
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
3.
莊子「真」的思想析探
4.
從「內聖外王」論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
5.
莊子修養工夫論研究─坐忘與心齋
6.
莊子養生思想
7.
莊子理想人格之呈現──以〈大宗師〉為主之探究
8.
《莊子》之修養論研究
9.
“緣督以為經”之養生觀---《莊子‧餐生主》文本結構的詮釋與分析
10.
《莊子•大宗師》研究
11.
陸賈思想之研究
12.
知與忘—〈莊子.大宗師〉文本結構的詮釋與分析
13.
《老》《莊》生死觀研究
14.
莊子逍遙美境之展現
15.
莊子坐忘工夫論研究
1.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上)〉,《鵝湖月刊》30期,1977年12月。
2.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下)〉,《鵝湖月刊》31期,1978年1月。
3.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第193期,1991年7月。
4.
王邦雄〈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鵝湖月刊》200期,1992年2月。
5.
王邦雄〈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6.
朱義祿:〈從人的價值看莊子的學說〉,《中國文化月刊》168期,1993年10月。
7.
伍至學〈吾喪我與天籟〉,《鵝湖月刊》第409期,2009年7月。
8.
沈維華〈論莊子之真〉,《中國語文月刊》第16期,2008年10月。
9.
沈清松〈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第14卷6期,1987年6月。
10.
李美燕:〈從「莊周夢蝶」論莊子的「物化」觀〉,《屏東師院學報》第10期,1997年。
11.
李若鶯〈論莊子處世哲學的本質〉,《高雄師大學報》第14期,2003年4月。
12.
呂玉華〈略論莊子內篇中命的概念〉,《中國語文》526期,2001年4月。
13.
吳建明〈論莊子對命思考及其安命之可能〉,《鵝湖月刊》311期,2001年5月。
14.
林綉亭〈《莊子》內篇「知」的內涵試析〉,《玄奘人文學報》第10期,2000年7月。
15.
陳德和〈老莊思想與實踐哲學〉,《鵝湖月刊》第406期,2009年4月。
1.
莊子安世思想之研究
2.
《莊子・人間世》用世哲學之研究
3.
真人與坐忘─《莊子.大宗師》文本分析與探討
4.
《道德經》護持思想之研究
5.
論莊子〈應帝王〉的經營思想及其實踐
6.
《莊子》真人境界之研究
7.
論莊子生命哲學對輔導工作的啟發-以專任輔導教師為例
8.
黃老思想內聖外王之當代體現
9.
莊子思想研究──從莊子的生死智慧走向生命療癒
10.
莊子內七篇真人觀之研究
11.
莊子自然思想的生命哲學—以莊子內七篇為中心
12.
奧修生死觀研究-兼論其靜心與心理治療關係
13.
莊子內七篇療癒思想之研究-以身障者馬術復健為例
14.
莊子無的思想研究—以逍遙解放為中心
15.
莊子齊物論生命圓現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