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11: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沂蓁
研究生(外文):LIN, I-CHEN
論文名稱:杜預《春秋左傳注》禮說之研究
指導教授:鄭卜五鄭卜五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蔡鴻江陳韋銓鄭卜五
口試日期:2018-01-3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經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3
中文關鍵詞:杜預春秋左傳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的中心在探討杜預注解有關於「禮」的部分,研究方法為文獻研究法,步驟為先節取經文傳文或杜預注當中有「禮」字的部分,用《周禮‧春官‧大宗伯》之五禮架構將內容分析、分類,並加以討論。綜觀有「禮」字之處可分成512筆資料,在五禮的分布上:吉禮為33筆,凶禮為83筆,軍禮為38筆,賓禮有97筆,嘉禮有75筆,於五禮當中難以使用五禮分類的總共有54筆,而經文與傳文中有「禮」字,但杜預注中未提到的有129筆,重心落在凶禮、賓禮及嘉禮上,在吉禮及軍禮則較少。本研究的研究結果是杜預在有關於「禮」的注解方式沒有一定,有經文或傳文沒有出現,而杜預注解有出現的情況,也有杜預以傳解經的情況,也有杜預注解和《公羊傳》或《榖梁傳》有關的情況,也有經文未出現,《公》、《榖》二傳也沒有相關的記載,而出現在杜預的注解中,因此杜預的注解在有關於「禮」字方面,可補沒有提到之處,因此杜預的注解可以視其為一個小傳,然而其缺陷就是杜預在解讀上認為傳文是解釋經文的,因此很常將兩者一起解釋,而杜預的注也因此難以獨立閱讀。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文獻探討 2
第二章 吉禮 5
第一節 天神 5
第二節 地祇 14
第三節 人鬼 16
第四節 結語 25
第三章 凶禮 27
第一節 喪禮 27
第二節 荒禮 52
第三節 弔禮 53
第四節 恤禮 53
第五節 結語 53
第四章 軍禮 55
第一節 大師之禮 55
第二節 大均之禮 65
第三節 大田之禮 67
第四節 大封之禮 68
第五節 結語 69
第五章 賓禮 71
第六章 嘉禮 103
第一節 飲食之禮 103
第二節 婚冠之禮 103
第三節 饗燕之禮 109
第四節 脤膰之禮 120
第五節 賀慶之禮 121
第六節 其他 121
第七節 結語 127
第七章 結論 129
參考書目 131
附錄一:關於禮的其他類別 137
附錄二:杜預《春秋左傳注》提到禮詳表 145

一、古籍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禮記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清]阮元校:《春秋榖梁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漢]公羊壽傳,[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清]阮元校:《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清〕永瑢、〔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二、現代專書
程南洲:《春秋左傳賈逵注與杜預注之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2年)。
林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葉政欣:《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駱文琦:《春秋經傳魯祭禮說考徵》(新北:政大印書館,1991年)。
郭丹:《左傳漫談》(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顧寶田注譯、葉國良校閱:《新譯榖梁傳》(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許嘉璐主編:《文白對照十三經(上)》(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李索:《敦煌寫卷《春秋經傳集解》異文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雪克注譯、周鳳五校閱:《新譯公羊傳》(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張其淦:《左傳禮說》(臺中:文听閣出版社,2008年 )。
王乃俐:《左傳論禮》(新北:花木蘭文化,2009年)。
姜義華注譯、黃俊郎校閱:《新譯禮記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吳安安:《五禮名義考辨》(新北:花木蘭文化,2010年)。
郁賢皓、周福昌、姚曼波注譯,傅武光校閱:《新譯左傳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
錢玄、錢興奇:《三禮辭典》(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
方韜:《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二、學位論文
(一)博士論文
劉瑞箏:《左傳禮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8年。
安敏:《《春秋左傳正義》研究》,華中師範大學,2008年。
張亮:《周代聘禮研究》,吉林大學,2013年。
李孝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注釋研究》,陜西師範大學, 2014年。
李彬源:《漢晉經學思潮與杜預春秋左傳學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15年。
柯岳君:《《左傳》禮意與政治社會研究》,淡江大學,2015年。
張君蕊:《《春秋左傳》禮制研究》,鄭州大學, 2014年。
(二)碩士論文
文慧科:《杜預研究》,四川大學,2002年。
楊鋒:《《左傳》中所見的禮初探》,四川大學,2003年 。
王巍:《《春秋左傳》杜預注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4年。
王春陽:《《左傳》吉禮研究》,華中師範大學,2005年 。
劉麗華:《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研究》,山東師範大學,2006年。
王謙:《杜預《春秋左傳集解》語境運用研究》,蘭州大學,2007年。
李飛:《魏晉《春秋》學研究》,安徽師範大學,2007年。
何青藍:《西周禮制初探——以《禮記》所載祭祀制度為中心的分析》,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代瑞娟:《《左傳》禮制研究》,華中師範大學,2008年。
胡曉青:《杜預「《左傳》學」研究》,山東大學,2008年。
馬楠:《比經推例〉,廣西師範大學,2008年。
趙順順:《《左傳》禮學思想研究》,山東大學,2008年。
洪麗霜:《左傳禮制與倫理思想》玄奘大學,2009年。
趙雅寧:《試論《左傳》在周禮研究中的文獻價值》,遼寧師範大學,2009年。
楊英:《《左傳》喪葬禮研究》,四川師範大學,2010年。
楊曉娟:《《春秋左傳集解》中的同義連用、反義連用》,西北大學,2010年。
鄭世林:《論《史記》對《左傳》中人物形象的重塑》,重慶師範大學, 2010年。
王寶翠:《《春秋左傳正義》研究》,山東師範大學,2011年。
任新:《《春秋》禮學研究》,廣西師範大學,2011年。
周夢燁:《杜預《春秋經傅集解》詞彙研究》,浙江大學,2011年。
全泉:《《左傳》禮治思想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舒文文:《《左傳》非禮現象研究》,南京師範大學 ,2012年。
王慧慧:《春秋時期祭禮及其文化意義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13年。
李瑞杰:《《左傳》引用藝術研究》,陝西師範大學,2013年。
段瑞琳:《《左傳》嘉禮研究》,山西師範大學,2013年。
張淑良:《《左傳》祭禮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龐俊梅:《《左傳》中的楚禮研究》,重慶師範大學, 2013年。
李娜:《周代鄉飲酒禮探析》,曲阜師範大學,2014年。
姜明波:《《左傳》卿大夫思想研究》,西北大學,2014年。
張萌:《論《左傳》中的禮》,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燕國華:《春秋時期魯國禮制研究》,江西師範大學,2014年 。
羅春霞:《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義訓研究》,西南大學,2014年。
朱克理:《《春秋》《左傳》中所見諸侯殯喪禮儀考述》,吉林大學,2015年。
苑忠霞:《論春秋時期的「非禮」現象》,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5年。
郁然婷:《《左傳》詞義誤釋現象研究》,雲南大學,2015年。
李韶華:《《左傳》中的樂研究》,東北師範大學 2016年。
李大鵬:《《左傳》享賓用樂分類考察與研究》,南京藝術學院,2016年。
王晶:《《左傳》中「禮」的思想與實踐研究》,遼寧大學 2017年。
楊易:《中古京兆杜氏家族興衰研究》,山東大學,2017年。

三、期刊論文
(一)臺灣部分
王初慶:〈春秋左傳杜氏義述要〉,《人文學報》,1975年,頁355-418。
劉又銘:〈杜預的春秋學〉,《孔孟月刊 》,1982年,頁11-21。
簡翠貞:〈文辭以行禮--論鄭子產之辭令〉,《 語文學報》,2009年,頁33-68。
許子濱:〈《左傳》所記齊莊公葬禮考釋〉,《 漢學研究》,2010年,頁231-258。
魏千鈞:〈《左傳》諸侯五月而葬說考辨〉,《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頁1-36。
許子濱:〈《左傳》禮制與“三禮”有合有不合說〉,《人文中國學報》, 2012年,頁25-67。
謝君直:〈《左傳‧隱公》所述「禮」之倫理思想〉,《鵝湖學誌》,2017年,頁1-28。
(二)大陸部分
方韜:〈杜預「周公作凡例」說探微〉,《中國文化研究》第2期,2011年,頁100-106。
方韜:〈杜預「經承舊史」說探析〉,《孔子研究》第5期,2015年,頁28-34。
方韜:〈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研究綜述〉,《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0年,頁76-80。
方韜:〈杜預著述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1期,2010年,頁53-57。
方韜:〈《春秋經傳集解》點校商榷〉,《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期,2012年,頁43-46。
方韜、劉麗群:〈《春秋經傳集解》書名與撰著年代考辨〉,《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2年,頁121-125。
王竹波:〈劉歆、杜預傳播《左傳》的活動析論〉,《蘭臺世界》第24期,2015年,頁 127-129。
王素:〈中國經學史上的新里程碑——略談《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的價值與意義〉,《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期,2016年,頁403-409。
王聰:〈古代的「五禮」〉,《教師博覽》第8期,2000年,頁39。
田林、王劭:〈史官文化對《左傳》敘事架構的影響〉,《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9年,頁84-86。
朱彥民:〈《春秋》何以名「春秋」〉,《管子學刊》第2期,2017年,頁66-69。
朱瑞平:〈《左傳》注疏辨正舉例〉,《殷都學刊》第4期,1996年,頁30-31。
吳天明:〈《春秋》書名語源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8年,頁144-146。
吳仰湘:〈一部不為人知的《左傳》杜解補正力作——皮錫瑞《左傳淺說》學術成就評析〉,《中國哲學史》第1期,2012年,頁29-37。
吳柱:〈《左傳》考釋七則〉,《語言研究》第1期,2016年,頁102-105。
李索:〈英藏敦煌寫卷《春秋經傳集解》述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5年,頁93-100。
易平、黎傳紀:〈杜預亂《左傳》說辨正〉,《江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87年,頁49-55、60。
金克木:〈《春秋》符號〉,《讀書》第2期,1994年,頁131-137。
封富:〈從《左傳》杜注看杜預的《詩》學觀〉,《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2年,頁90-94。
洪廷彥:〈試論杜預的「《左傳》癖」〉,《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期,1999年,頁65-71。
夏首磊:〈讀《春秋左傳注》札記〉,《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期,2015年,頁119-120。
孫旭紅:,〈經、史視域中的宋代《春秋》學〉,《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0年,頁91-95。
孫旭紅:〈劉敞《左傳》學對杜預的批評〉,《孝感學院學報》第1期,2010年,頁83-87。
孫良明:〈杜預、孔穎達關于爵名改稱的誤說〉,《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0年,頁27。
孫良明:〈《春秋左氏傳》杜預「注」中的語法、語義分析簡述〉,《殷都學刊》第4期,1990年,頁102-107。
孫赫男:〈《左氏會箋》「求同存異」方法義例——以隱公元年為主〉,《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3年,頁3-6。
孫錫芳:〈試論焦循對杜注的批判研究〉,《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5期,2010,頁127-130。
孫麗:〈《左傳》地名命名原則初探〉,《洛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2期,2011年,頁60-62。
孫寶:〈杜預的儒家文藝觀及其實踐與影響〉,《陜西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2008年,頁51-55。
晁岳佩:〈杜預「禮經」說駁議〉,《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6年,頁39-43。
張金梅:〈杜預「三體五例」說及其文論意義〉,《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1年,頁130-134。
張勁秋:〈《春秋經傳集解》訓詁術語略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5期,2006年,頁82-86。
張煥君:〈從魏晉時期心喪制度的確立看禮制與時代之關係〉,《中國文化》第2期,2015年,頁121-135。
張巍:〈杜預經學注釋思想芻議〉,《重慶社會科學》第7期,2007年,頁58-60。
郭挺之:〈杜預和孔穎達對《左傳》的誤讀舉偶〉,《玉溪師專學報》第5期,1988年,頁9-10。
郭翠麗、吳明松:〈《左傳杜解補正》的版本及特色〉,《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0年,頁74-76。
陳恩林:〈評杜預《春秋左傳序》的「三體五例」問題〉,《史學集刊》第3期,1999年,頁64-69。
陳恩林:〈關于《春秋左傳注》中《春秋》名稱的辨正〉,《古代文明》第3期,2008年,頁39-42、111-112。
彭琪:〈《左傳》注釋札記一則〉,《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第11期,2011年,頁10-11。
馮玉濤:〈古注「讀與某同」作用類析〉,《古漢語研究》第1期,2000年,頁13-17。
黃建寧、劉志生:〈《左傳》杜注敦煌殘卷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5年,頁55-61。
黃瑞云:〈《左傳》注商榷兩例〉,《語文教學與研究》第2期,1985年,頁15-16。
楊小鳳:〈試論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之特色〉,《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8年,頁79-80。
楊博文:〈杜預和《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江西社會科學》第4期,1988年,頁113-117。
楊曉娟:〈從《左傳》到《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看同義詞的出現及連用〉,《語文學刊》第10期,2010年,頁15、21。
路飛飛、張科曉:〈《左傳》杜注中雙音詞的結構類型與特點〉,《太原大學學報》第4期,2004年,頁38-42。
鄒遠志:〈論兩晉禮家關于立宗資格的分歧〉,《齊魯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11年,頁91-95。
寧皖平:〈從春秋三傳注看古代訓詁學家的語法研究成就〉,《學術論壇》第5期,2003年,頁109-112。
褚靚:〈杜預等注《左傳》「無寧,寧也」商榷〉,《語文學刊》第16期,2015年,頁28-31、43。
赫兆豐:〈羊祜推薦杜預考〉,《蘭臺世界》第9期,2014年,頁4-5。
赫兆豐:〈杜預生平事跡新考——對《中古文學系年》相關條目的商榷〉,《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4年,頁239-242。
趙友林:〈杜預、孔穎達對《左傳》書法義例的層累闡釋〉,《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3年,頁62-70。
趙友林:〈杜預《左傳集解》對《左傳》書法義例的改造與發展〉,《飛天》第2期,2010年,頁105-108。
趙生群:〈《左傳》志疑〉,《中國典籍與文化》第2期,2005年,頁51-58。
趙生群:〈《左傳》志疑(三)〉,《中國典籍與文化》第1期,2006年,頁75-83。
劉家和:〈從清儒的臧否中看《左傳》杜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1年,頁30-43。
劉寧:〈杜預與《春秋》義例學的轉型〉,《長江學術》第1期,2009年,頁34-40。
劉麗華、晁岳佩:〈論杜預《春秋》學在《春秋》學史上的地位〉,《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6年,頁113-116。
盧鳳鵬:〈《左傳》杜預注校釋一則〉,《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第1期,2005年,頁47-49。
韓達:〈杜預左傳學「例」說〉,《洛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2期,2016年,頁32-37。
羅軍鳳:〈清儒眼中杜預義理的「悖謬」〉,《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8年,頁25-28。
羅媛元:〈杜注《左傳》質疑舉偶〉,《廣西梧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5年,頁8-9。
嚴昌洪:〈傳統祭禮及其在20世紀的革廢〉,《文史知識》第7期,2007,頁47-55。
饒宗頤:〈史與禮〉,《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第5期,1996年,頁17-21。

四、電子資源
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https://ctext.org/zh
寒泉http://skqs.lib.ntnu.edu.tw/dragon/
台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中國知網http://cnki.sris.com.tw.rpa.lib.nknu.edu.tw:81/kns55/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陳才:〈阮元本《十三經注疏》誤刻六則〉,取自http://www.literature.net.cn/Article.aspx?id=728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