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8)。老年人口突破14%,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取自
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2&sn=13723
內政部統計處(2017)。內政統計通報106年第10週(106年3月11日)我國老年人口數首次超過幼年人口數。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ode.aspx?cate_sn=-1&belong_sn=5514&sn=6476
王介言(2008)。新移民女性生命故事敘說創作教學實踐之探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6NKNU5142070)。王行(2013)。失業單親爸爸生命敘事中的男性社會處境探究與再認識。輔仁社會研究,3,111-150。
王政彥(2004)。高齡社會中老人教育的倫理問題與對策。載於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頁31-54)。台北:師大書苑。
王雅各(2004)。質性研究導論。載於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市:心理。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老人福利法(2015年12月09日增修)。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D00500
37
江玉寶(2016)。樂齡人士生命故事繪本課程之研究:以新竹市福祿壽長青協會日托中心學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HCU00183003)。朱淑媛(2006)。自費安養中心單身老榮民的生命經驗(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NTCN0563030)。呂佳盈(2017)。視覺障礙柔道選手的生命敘說。休閒與社會研究,15,39-55。
呂怡慧(2017)。從生命故事繪本敘寫探索高齡者靈性健康發展歷程(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CCU00142019)。宋興梅(2016)。韌力的展現 〜 一位高齡者的生命故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KUT0836018)。李盈蓁(2016)。高齡者參與生命故事繪本課程之動機及其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KUT0836036)。李雯佩(2016)。一位女性校長領導觀點轉化歷程之敘事研究。美和學報,1(35),171-198。
吳文麗(2016)。女性高齡者參與生命故事敘說課程學習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CNU1780004)。吳錦勳(2006)。老人日托站─五星級的在地安養。今周刊,507,66-71。
林文川(2014)。一個旅英臺灣女性的婚姻移民生命故事探究與啟示。課程與教學,1(17),233-256。
邱天助(1993)。教育老年學。臺北:心理。
城菁汝、陳佳利(2009)。回憶法與英國博物館:促進年長者參與之應用。科技博物,13(2), 5-26。
胡紹嘉(2013)。兼義顧利,儒佛兩可:以戰後臺灣第一代本省籍企業家吳修齊的生命故事為例。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2(58), 109-134。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至150年)。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張宜玲(2009)。童話故事中的老人智慧與Erikson生命階段統整觀的敘述:重返自性的曼陀羅之旅(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KNU5142114)。張純玲(2017)。一位佛光會資深義工生命故事敘說(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KUT0836032)。張慶勳(2005)。邊緣戰鬥與人文藝術的對話: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故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1-40。
莊雅慧(2018)。以生命回顧敘說一位白手起家老人生命圖像(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NKUT0836005)。許如婷(2014)。客家女人、生命故事與族群認同的自敘與書寫。藝術學報,94,57-85。
許如婷(2017)。台灣原住民女性藝術創作:生命故事與族群意識的再現。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41,105-146。
許儀禎(2008)。以D-galactose 誘發C57BL/6 小鼠之老化模式探討維生素B2 營養不足對老化個體免疫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6FJU00513016)。陳向明(2002)。 社会科學質的硏究。台北: 五南圖書。
黃月美(2006)。舞動生命:高齡者之休閒體驗(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NTNU5732003)。黃富順(1995)。成功的老化。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編印,成人教育辭典(頁118)。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黃富順、陳如山、黃慈(2003)。成人發展與適應。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曉琪(2017)。 聽老人說「畫」:高齡者家庭繪畫中的生命故事與自我認同(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NCCU5375012)。楊文娟(2017)。化解傳承的愛:母女性別角色之代間傳遞經驗。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21,1-31。
葉宏玲(2014)。 高齡者生命故事與自我認同歷程之研究–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觀點之應用(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CCU00782009)。詹宗儀(2017)。台灣女同志的悲傷剝奪經驗。臺灣諮商心理學報,1 (5),1-31。
詹慧珍(2009)。高齡者參與生命故事敘說活動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CCU05142048)。劉任昌、葉馬可(2017)。科學與人文研究,4(2),1 – 53。
蔡佳容(2014)。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照顧經驗之質性研究—女兒的觀點(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TNU5328019)蔡政杰(2010)。網住人生-一群網球愛好者的生命故事。運動文化研究,12,7-33。
鄭喬瑋(2013)。以生命歷程觀點探討早年失學高齡者學習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CCU00782007)。蕭琮琦(2013)。台灣家庭經濟安全探析—生命歷程與貧窮動態觀點的詮釋(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CNU0210035)。蕭瑞麟(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賴誠斌(2017)。生命敘說取向的悲傷輔導教育。中華禮儀,37,63–68。
羅賢珈(2014)。低識字高齡者參與敘說生命故事活動之代間學習歷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CCU00782011)。蘇麗瓊(2012)。獨居未婚女性老人生命歷程與老年準備之探索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THU00201019)。英文部分
Erikson, E. H. (1980). Indentity and the lifecycle, reissue. New York: Norton.
Frage, R. & Fadiman, J. (1984).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 growth. New York: Harper & Row.
Francese, P. (2003).Working women. American Demographics, 2, 40-41.
Gadd, D. & Farrall, S. (2004). Criminal career, desistance and subjectivity. Theoretical Criminology, 8(2),123-156.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1). Effective evaluation: Improving the usefulness of evaluation results through responsive and naturalistic approaches. willey; Jossey-Bass.
Hooyman, N. R. & Kiyak, H. A. (2002).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oston: AllynandBacon.
Polkinghorne, D. E. (1995). Narrative and the self-concept. Journal of Narrative and Life History, 1, 135-153.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CA: Sage Publications.
Rossiter, M. (l999). Understanding adult development as narrative.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84, 77-85.
Rossiter, M. & Clark M. C. (2007). Narrative and adult education. Malabar: Krieger.
Rowe, J. 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 433-440.
Rowe, J. W. & Kahn, R. L. (1998). Successful aging,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Walker, C. A. (2000). Aging among Baby Boomers. PhD. Texas Woman’s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