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23: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智偉
研究生(外文):CHOU, CHIH-WEI
論文名稱:不同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之技能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Skills of National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Lele
指導教授:林耀豐林耀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YAO-FENG
口試委員:林瑞興林如瀚
口試委員(外文):LIN, RUI-XINGLIN, RU-HAN
口試日期:2019-09-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6
中文關鍵詞:教學光譜命令式包含式
外文關鍵詞:Teaching spectrumthe Command Stylethe Inclusion Syt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之技能影響。研究採實證性研究方法,以臺中市忠孝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童為實驗對象;控制組25名(男生13名,女生12名)進行命令式樂樂棒球擲準技能教學,實驗組25名(男生13名,女生12名)進行包含式樂樂棒球擲準技能教學,課程介入前先進行前測,之後實施八週十六節課,每節課四十分鐘的教學練習,課程介入完成後實施後測。研究工具為命令式樂樂棒球擲準技能教學及包含式樂樂棒球擲準技能教學,測驗方式以樂樂棒球7公尺擲準技能學習之發展並記錄。依實驗所得資料,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Mixed design two-way ANOVA)進行考驗。若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則進行單純主要效果(simple main effect)考驗。本研究統計顯著水準定為α=.05。研究結果指出:一、不同組別的樂樂棒球擲準結果無顯著差異。二、不同測驗別的樂樂棒球擲準結果有顯著差異,且後測優於前測。三、同組別和不同測驗別兩者對於樂樂棒球擲準技能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影響。結論:不同教學法介入樂樂棒球擲準技能課程後,皆對樂樂棒球擲準技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包含式教學法教優於命令式教學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skills of the national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baseball.
To stud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aking the fourth-grade children of Taichung City Zhongxiao National Primary School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25 control groups (13 boys and 12 girls) perform instructional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s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sisted of 25 students (13 boys and 12 girls) who taught the included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s. Pre-testing before the course is involv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ight weeks and sixteen lessons, Forty minutes of teaching practice per less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intervention, the post-test is implemented. The research tools are for the instructional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 teaching and the inclusion of the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 teaching. The test method is to develop and record the skill learning of Lele Baseball 7 meter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 The two-way variation analysis of the mixed design was tested. If the interaction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n carry out a simple main effect test.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was determined as α=.05.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the Lele baseball throws in different groups.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Lele baseball throws for different tests, and the post-test is better than the pre-test. 3) Both the same group and the different tests hav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on the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 in conclusion: After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re involved in the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 course, they all have good effects on the Lele baseball throwing skill, and the inclusive teaching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command-based teaching method.
致謝詞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問題 5
 第五節 研究假設 5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樂樂棒球運動之發展與研究 10
 第二節 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基礎理論 17
 第三節 不同教學法的相關文獻探討 24
 第四節 本章總結 29
第叁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4
 第五節 實驗處理 3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探討命令式與包含式不同的教學法對樂樂棒球擲準技能之影響 39
 第二節 探討命令式與包含式不同的教學法對樂樂棒球穩定性之影響 43
第伍章 結果與建議 46
 第一節 結論 46
 第二節 建議 46
參考文獻 48
 中文部分 48
 英文部分 54
附錄一 學童家長研究參與同意書 55
附錄二 學童運動安全及健康情況問卷 56
附錄三 樂樂棒球擲準技能測驗紀錄表 57
附錄四 命令式教學教案 58
附錄五 包含式教學教案 68
中文部份
王宗進(1994)。Mosston''s三種教學形式之教學效果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石昌益(1998)。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與互惠式對羽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江佳恩(2016)。探討運動動機對運動熱情的影響:以教練領導行為為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修平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勝雄(2000)。體育教學法的Mosston教學光譜理論。屏師體育,4,17-24。
李榮家(2014)。變異練習與恆常練習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技能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李勝雄(1996)。以有效教學論點探討不同教學法對標槍練習學習成就之影響。八十五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專刊。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李勝雄(1997)。不同教學法對師院男女新生體適能發展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0,405-419。
李榮尚(2018)。八周核心肌群訓練介入對高中男子網球選手發球準確性和球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李宗澤(2014)。八週抗力球訓練對國小樂樂棒球選手核心肌群與專項運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李魁元(2012)。包含式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學習排球低手發球成效與個別差異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佳玲(2007)。Mosston互惠式和包含式教學在國小游泳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吳智仁(2014)。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與互惠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慧貞(2014)。國小教師對樂樂棒球專業知能與進修需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淑慎(2014)。Mosston包含式教學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法式滾球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余姿慧(2008)。不同背景干擾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擲準表現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周宏室(2005)。Mosston (摩斯登) 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四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周芳毅(2013)。性別差異下工作限制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擊球準確性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周冠玲(2004)。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教學在國小舞蹈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耀豐(2004)。工作限制下介入訓練對網球正手拍技能表現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專刊,5,337-351。
林家正(2005)。Mosston教學光譜應用於國中籃球育樂營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怡滿、李美玲、周芸頻、蔡淑君、洪慧英(2015)。幼兒園課程變革之行動研究:從傳統到學習區。長庚科技學刊,22,53-70。
林清和(2006)。運動學習程式學。台北市:泰宇出版社。
林慶源(2009)。性別差異下工作限制對國小學童投擲技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棟貴(2010)。命令式教學與練習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奇輝(2011)。摩斯登命令式、練習式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毽球發球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彥彣(2016)。八週拳擊有氧運動介入對大學生心肺耐力和肌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昭宇(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2),97-104。
陳彥瀚(2017)。不同足球教學對國小學童的踢球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柏村(2011)。不同回饋型態對壘球肩上擲準動作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畇蓁(2011)。不同背景干擾對國小三年級女童樂樂棒球打擊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文榮(2002)。Mosston教學光譜應用於羽球教學之探討-以台南市國小資源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垣翰(2006)。Mosston命令式與練習式教學效果之探討:以國小巧固球教學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5,82-87。
徐葦峻(2017)。八週循環訓練對國小男子軟式網球選手運動體能及正反手擊球穩定性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馬忠躍(2011)。《足球--腳背內側踢長傳球》教學設計。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3(S1),142-145。
高志強(2003)。摩斯登教學光譜中命令式、練習式、互惠式教學效果之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孫寶蓮(2011)。體育教學中遊戲的探索。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3,162。
黃迪(2018)。心智圖法融入樂樂棒球教學在國小中年級學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君潔(2007)。變異練習與恆常練習對國小學童壘球擲準技能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游佳安(2018)。八週核心肌群訓練對軟式網球選手正手拍擊球速度與準確性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教育部體育司(2003)。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方案。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張志豪(2014)。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及互惠式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名江(2015)。巧固球選手運動動機與運動熱情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張秀春(2004)體育課程設計的理論與實務,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教法。臺北縣:冠學文化。
曾文誠、孟峻瑋(2004)。台灣棒球王。台北市:我識出版社。
曾筱盈(2010)。Mosston命令式教學與練習式教學對國小學童初級游泳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黑中亮(1996)。美國大聯盟聯歡園遊會。民生報,第4版。
葉丙成(2015)。如何確保翻轉教學的成功?BTS翻轉教學法。中 等教育期刊,66(2),30-43。
楊進益(2001)。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互惠式教學形式對高職學生排球低手發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敬文(2005)。對體育課中體育遊戲教學的思考。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5),89-90。
鄧正忠(1999)。Mosston教學光譜。宜蘭技術學報,2,83-97。
趙杰(2011)。足球遊戲對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影響。遼寧師範大學學報,34(1),120-122。
劉若山(2009)。不同背景干擾與性別及測驗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擲準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盈君(2007)。台灣運動教育學論文之整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嘉湖(2007)。國小樂樂棒球比賽技術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名彥(2006)。推動樂樂棒球,發展學生棒運。學校體育雙月刊,16(5),15-19。
謝仕淵(2001)。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桃園。
謝秀妹(2012)。不同回饋型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擲準技能學習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英文部份
Corder Nicholas.(2002).Learning to teach adults: An Introduction. London:Routledge Falmer.
Chatoupis, C., & Emmanuel, C. (2003).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inclusion style-The case of a Greek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74(8), 33-38.
Gurvitch, R., Lund, J. L., Metzler, M. W., & Gurvitch, M. (2008). Researching the adoption of model-based instruction-context and chapter summari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7(4), 449-456.
Gerney, P., & Dort, A. (1992). The spectrum applied: Letters from the trenche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3(1), 36-39.
Jewett, Bain & Ennis. (1995).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 Inc.
Mosston, M., & Ashworth, S. (1994).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4th ed). Columbus, OH: Merril Publishing Company.
Mitchell, S. A., Oslin, J. L., & Griffin, L. L. (2006).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2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 Mosston (1986).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3rd ed).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10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