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12: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玉雯
研究生(外文):YU, YU-WEN
論文名稱:《當代中文課程》華語教材一~四冊情景語境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in a Dialogue from “A Cours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Volume 1 to Volume 4
指導教授:嚴立模嚴立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 LI-MO
口試委員:余昭玟謝奇懿
口試委員(外文):YU, ZHAO-WENXIE, JI -YI
口試日期:2018-01-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當代中文課程語言交際理論情景語境
外文關鍵詞:A Cours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ory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9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目前臺灣的華語文教材種類漸增多,本研究選擇2015年出版的《當代中文課程》,以語言交際理論為基礎與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CEFR)為標準,並透過內容分析法,對《當代中文課程》一至四冊的課文內容,進行情景語境的研究。本研究以情景語境之「交際領域」、「交際主題」兩類進行分析。分析後發現,交際領域以公眾領域為最多,以餐廳和公眾空間佔大多數,人員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一至二冊以口語訓練為主,課文內容以敘述台灣文化特色為大部分,第三、四冊則進入書面語訓練,以台灣社會現象的事件為主;交際主題以日常生活比例最高,飲食和購物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主題中占大多數,主要敘述台灣的消費習慣及生活態度。
  此外,筆者建議在課室活動和文化點的單元可以相互結合,設計明確且清楚的情景語境以配合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各個單元間更有連貫性,讓學習者能更快速融入課文學習語言。教師可於課室教學中多運用實際或虛擬的場景設計情景語境,使內容更加詳細完整。
  This study aimed to research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from“ A Cours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rinted in 2015. With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CEFR) as the standard validation, we are commencing a close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context,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ntextual analysis. They are of two make-ups: setting, theme. In this study we find that the social settings are mostly in public fields, almost place of restaurant and public. People major are students. The first and second volumes are mainly talking about oral train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s are mainly narratives of Taiwanese culture. The Third and Fourth volumes enter the written language training and took the social events in Taiwan as their main themes. The themes of communication ar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daily life, and the majority of topics are diet and shopping in daily life. The articles mainly describe Taiwan’s consumption habits and attitude to life.
  In addition, the module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can b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to design a clear context, to match the textbook, so as to make each unit more coherent, and to allow learne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language and to learn the text more quickly. Teachers can use actual or virtual scene to design scenarios of contex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o make the content more detailed and complete.
謝詞 Ⅰ
摘要 Ⅱ
Abstract Ⅲ
目次 Ⅴ
表次 ⅤⅠⅠ
圖次 ⅤⅠⅠ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2
  一、台灣華語文教材的重要性 4
  二、語境與華語教材的結合 5
  三、語境和情景語境概述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語境研究文獻 15
 第二節 語言交際理論 31
  一、語言交際理論概述 31
  二、臺灣語言交際及情境教學研究成果 34
 第三節 華語教材和CEFR方面的相關研究文獻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分類 56
  一、課文劃分 56
  二、情景語境分類 56
  三、華語教材分級標準 67
 第五節 章節安排 76

第四章 情景語境分析 81
 第一節 交際領域分析 81
 第二節 交際主題分析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一、《當代中文課程》課文交際領域 108
  二、《當代中文課程》課文交際主題 109
 第二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3
 一、專書 113
 二、學位論文 115
 三、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115
 三、網路資料 116
專書
孔凡成(2009)。語境教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建華、周明強、盛愛萍(2002)。現代漢語語境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王建華(2002)。語言文字應用。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西槙光正(1992)。語境研究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
何傳棠(2000)。王希杰修辭學論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兆熊(2000)。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岑運強(2008)。言語交際語言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李兆麟(2014)。語用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香港:商務印刷館。
周明強(2005)。現代漢語實用語境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竺靜華(2006)。華語教學實務概論。台北:文史哲。
柯華葳、何大安(2007)。華語文硏究與教學:四分之一世紀的回顧與前瞻。台北:世界華文。
索振羽(2000)。語用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廷遠(2008)。語境修辭論。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張紅玲(2007)。跨文化外語教學。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
陳望道(1945)。修辭學發凡。上海:中國文化服務社。
馮廣藝(2012)。漢語語境學教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馮廣藝(1999)。語境適應論。武漢:湖北教育。
葉德明(2002)。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師大書苑。
趙金銘(2005)。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劉艷春(2007)。語言交際概論。北京:北京大學。
蔡雅薰(2009)。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台北:正中書局。

Council of Europe.(2001).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
Firth, J. R. (1950). 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in society. In J. R. Firth (ed.), Papers in linguistics (pp.1934-1951).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Halliday, M. A. K., Mclntosh Angus and Strevens Peter (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s.
J.A. van EK & J.L.M. Trim.(1998).Threshold Level 1990.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Malinowski, B. (1923).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 In C. K. Ogden, I. A. Richards (eds.), Papers in The meaning of meaning (pp.296). New York &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aeed, John I (1997). Semantic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學位論文
周佩君(2011)。華語文教材情景語境研究—以《實用視聽華語》與《遠東生活華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湯雅芳(2014)。兒童華語教材情景語境之研究—以《HELLO,華語》和《全新版華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方麗娜(2007)。交際法在對外華語文教學上的運用研究-以初級綜合課為討論範疇。高雄師大學報,15,314。
王建勤(2007)。漢語國際推廣的語言標準建設與策略。漢語教學學刊,3,7-8。
方緒軍(2006)。CEFR對漢語測試研發的啟示。世界漢語教學,2,136-143。
邵寶誼(2004)。對外華語閱讀教學中語用學的應用──以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為例。載於「2004臺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03-115,宜蘭。
黃桂英(2005)。從華語教材管窺跨文化交際意識。載於「21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80-184,台北。
黃桂英(2008)。5C架構下文化教材開發與課程舉例。華文世界,101,47-51。
蔡雅薰(2008)。美國各級學校K~12 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205-224。
藍珮君(2007)。基礎華語文能力測驗與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架構的對應關係。臺灣華語文教學,2,39-43。

網路資料
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 98368, 檢索日期:2018.01.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