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yle L. Jones, Jack E. Davis, William R. Curtis, and Cheryl E. Pollock. (2006), “Geotextile Tube Structures Guidelines for Contract Specifications.”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2.Goda,Y., Suzuki,Y. (1976), “Estimation of incident and reflected waves in random waves experi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eenth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 ASCE, 828-865.
3.Hattro, Masataro and Sakai, Hiroyuki (1994), “Wave breaking over permeable Submerged breakwaters.”, Proc. 24th Int. Conf. on Coastal Eng., ASCE, 1101-1114.
4.Masard,E.P.D.,Funke,E.R .(1980), “The measurement of incident and reflected apectra using a least aquares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 ASCE, 154-172.
5.Stuart R. Seabrook,Kevin R. Hall (1998), “Wave transmission at submerged rubblemound breakwater.”, Proc. 26th Int. Conf. on Coastal Eng. , ASCE , 2000-2013.
6.許泰文、張憲國、蘇子義、洪逸民 (1993),「透過式離岸堤背後海岸線變遷之研究」。第十五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328-340頁。
7.許泰文、陳建忠 (1995),「離岸堤群背後堆沙量之研究」。第十七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1345-1362頁。
8.陳俊文、郭金棟、謝文凱 (1995),「離岸堤後堆沙效益之研究」。第十七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1311-1326頁。
9.歐善惠、邱永芳、廖建明 (1995),「波浪透過潛堤變形之研究」。第十七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575-591頁。
10.蔡金吉、蔡立宏、徐如娟、黃清和 (1996),「模擬漂沙移動行為─離岸潛堤群水工模型試驗研究」。
11.郭金棟、陳俊文、王植煇 (1996),「不同堤距對離岸潛堤堤後堆砂效益影響之研究」。第十八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712-720頁。
12.凃聖允 (2002),「波浪透過潛堤透過率之試驗」,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3.黃建維、簡仲和、郭晉安、黃俊維 (2003),「蚵子寮海岸侵蝕防治對策水工模型試驗研究」。第二十五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689-696頁。
14.鄭國輝 (2004),「波浪透過複合式浪型潛堤反射率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5.吳一平 (2010),「潛堤消波特性之實驗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班論文。16.林靜怡、曾俊榮、鄭恆志 (2010),「地工砂腸袋養灘工法應用於墨西哥海岸侵蝕保護」。第三十二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629-634頁。
17.簡學揚,曾俊榮,唐玄蕙 (2012),「地工砂腸袋應用於阿拉伯養灘工法」。第三十四屆海洋工程討會,第565-570頁。
18.何昱賢、劉家男、王冬成、曾俊榮 (2013),「地工砂腸應用於王爺港汕沙洲潮口復育之案例」。第三十五屆海洋工程研討會。
19.吳國珍 (2013),「二維造波水槽消波設施之試驗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吳啟東、姚武田、詹清淵、李長青、鄭恆志 (2014),「地工砂腸袋應用於臺中港北側淤沙區漂飛沙整治工程」。第三十六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591-596頁。
21.顧皓中 (2014),「Goda兩點法應用於斜坡上量測反射率之實驗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2.蔡繼章、陳奕旻、蔡嘉仁、張美雯、陳衍瞬 (2015),「地工地工砂腸袋應用於阿拉伯防波堤工程」。第三十七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505-510頁。
23.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技中心 (2016),「屏東縣塭豐海岸離岸堤群改善研究」,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民國105年12月出版。
24.曾以帆、鄭恆志、李忠潘、林義復、李芳承、王育崇、翁瑞成 (2016),「地工沙管應用於海岸保護」。第三十八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178-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