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11: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齡華
研究生(外文):LI,LING-HUA
論文名稱:公車駕駛員之職涯經驗-以台中市○○客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Bus Driver Career Experience-One Case Study about XX Bus in Taichung.
指導教授:李麗日李麗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Li-Jih
口試委員:賴苑玲江志正
口試委員(外文):LAI, YUAN-LINGCHIANG,CHIH-CHENG
口試日期:2017-12-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公車駕駛員職涯經驗工作壓力
外文關鍵詞:Bus driversCareer experienceWork str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公車駕駛員的駕駛表現攸關乘客及廣大用路人的生命安全,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公車駕駛員之職涯經驗,從工作動機、工作狀況、角色信念、工作價值、工作壓力及未來工作規劃等面向,深入探索公車駕駛員實際工作與生活情況。本研究邀請14位任職於台中市○○客運的現任公車駕駛員為研究參與者,並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公車駕駛員的主要從業動機為賺取較高薪資,工作價值主要為實質的工作收入, 但也認為努力付出與實質收入之間無法達成平衡。
二、公車駕駛員長時間坐在狹小的駕駛座上,從事固定繁瑣的例行事務,又必須因應各種突發狀況,認真出勤才能賺取高額獎金。
三、公車駕駛員認為自己是代表公司服務乘客的第一線,負責守護乘客的安全,並應遵守公司的規定。
四、公車駕駛員的工作價值主要為薪資收入,其次為乘客的認同與家人的敬愛。
五、公車駕駛員的直接壓力來源主要為班次緊湊、沒時間休息,間接壓力來源主要為沒空陪伴家人。
六、公車駕駛員對未來工作規劃不加以設限,以轉換其他公車業者或類似行業為其首選,資深者則傾向開公車直到退休。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上級主管單位、公車業者、當事人、當事人之家屬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Bus drivers’ performance is vital to the life and safety of passengers and road us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areer experience of bus drivers and deeply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nd life from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work motivation, working conditions, roles and beliefs, work values, work stress, future career plans, etc. The study invited 14 people who were currently working as bus drivers at a bus company in Taichung city to be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nd collected, organiz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were as followed.
I. The main work motivation of the bus drivers was to earn higher salaries, and the work values were mainly the actual income. However, the interviewees also thought that they could no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hard work and actual income.
II. The bus drivers not only sat in narrow driver’s seats for a long time and performed regular and tedious routines but also coped with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 Only good attendance could lead to high bonuses.
III. The bus drivers considered themselves as the forefront staff who represented the company to serve passengers. They were not only responsible for guarding the safety of passengers but also had to follow the company rules.
IV. The work values of the bus drivers were primarily incomes, and the second was the recognition of passengers and the love from their families.
V. The direct sources of stress were tight schedules and limited time to rest; the indirect source of stress was the lack of time to be with families.
VI. The bus drivers did not limit their future career plans. Their primary choice was to work for other bus companies or in similar businesses, and senior drivers preferred to drive buses until retire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the bus company, the participants, the families of participa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職涯發展之理論與相關概念 .............................................7
第二節 工作價值之理論與相關概念 ...........................................21
第三節 工作壓力之理論與相關概念............................................28
第四節 公車駕駛員職涯經驗之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取 ......................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 .50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 .53
第四節 前導性研究...... .. ...............................................58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3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6
第七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68
第八節 研究倫理 .................................................. .. .....69

第四章 研究 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公車駕駛員的從業動機.................................................71
第二節 公車駕駛員的工作狀況.................................................86
第三節 公車駕駛員的角色信念與工作價值 ......................................103
第四節 公車駕駛員的工作壓力 ...............................................118
第五節 公車駕駛員的未來工作規劃 ...........................................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46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 149

參考文獻.................................................................151
附錄 .............................................. ....... .............173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73
附錄 二 訪談大綱(初稿)...................................................174
附錄 三 訪談大綱(修正後) ................................................176
附錄 四 訪談邀請函 ...................................................... 178

表次
表 3-1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與訪談概況..........................................51
表 4-1 公車駕駛員之從業動機.................................................85
表 4-2 公車駕駛員之角色信念 ...............................................115
表 4-3 公車駕駛員之工作價值 ...............................................116
表 4-4 公車駕駛員角色信念與工作價值之衝突 ..................................117
表 4-5 公車駕駛員之工作壓力來源 ...........................................132
表 4-6 公車駕駛員之工作壓力反應............................................134
表 4-7 公車駕駛員之壓力處理策略 ...........................................135

圖次
圖 3-1. 研究流程 ..........................................................57
中文部分
丁鵬瑋(2015)。義勇消防隊員參與動機、工作價值觀與持續服務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工會法(1929)。
王昊天(2015)。影響大學生工作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新北市。
王政力(2016)。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消防局特搜大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彰化縣。
王致堯(2016)。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關聯性-以E遊樂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恩普(2014)。觀光旅館員工作價值、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詩涵(2006)。國道客運駕駛員駕駛行為、駕駛表現與人格特質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王翠玉(2016)。工作價值觀對於薪酬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干擾效果研究--以銀行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王榮祥、黃良傑、蔡清華、謝介裕(2017,10月)。分心3秒找濕紙巾 阿羅哈司機 害6命。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 /1140712
王慧玉(2016)。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地方稅稽徵機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管理研究所,宜蘭縣。
王燕美(2009)。理財專員離職傾向之相關因素研究-以中部地區銀保通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臺中市。
王叢桂(1992)。社會轉型中之工作價值變遷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1-0301-H-031-02)。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學系。
王叢桂(1995)。工作價值的傳遞與變遷及其影響因素的探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413-H-031-002)。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學系。
王叢桂(2005)。價值轉變的趨勢與影響因素的探討─世代價值的差異。公訓報導,118,7-9。
王寵魁(2014)。警察人員工作壓力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江岳樵(2009)。初探女性公車駕駛員的勞動過程:以台北市區公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何士凱(2016)。組織承諾、工作價值觀及工作績效對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何維碩(2010)。人格特質、外派意願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基隆市。
宋珮綺(2003)。角色楷模對專業教師生涯歷程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呂煦誼(2016)。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創新行為之關係:以績效監控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彰化市。
沈儀方(2004)。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李小菁(2010)。高雄縣市文理補習班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承澤(2015)。銀行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某國營銀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公共與文化事務研究所,臺東市。
李郁婷(2013)。成就動機、工作價值觀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性別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高雄市。
李昱儒(2016)。員工工作價值觀與敬業貢獻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知覺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李茂興(譯)(2009)。R. S. Sharf著。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Apply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o Counseling)。臺北市:弘智文化。
李政賢(譯)(2009)。I. Seidman著。訪談研究法(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臺北市:五南。
李政賢(譯)(2014)。R. K. Yin著。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Qualitative Research from Start to Finish)。臺北市:五南。
李淑芬(2010)。會計人員人際溝通能力、情緒智力、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連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新北市。
李曉惠(2009)。影響國小資優生生涯發展之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李藹慈(2013)。訪談研究法。載於王雅玄、王順正、李奉儒、李藹慈、何粵東、林玉瓊……鄭瑞隆(合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頁55-83)。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M. Q. Patton著。質性研究與評鑑(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季芳(2013)。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壓力感受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客運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新北市。
吳叔蓉(2013)。不同世代公務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吳柏郁(2010)。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知覺壓力、工作態度與工作角色表現之相關研究─以組織支持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餐旅管理所,新北市。
吳瑞甯(2012)。基層公路監理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
吳慕甄(2015)。客運駕駛員人格特質對工作壓力模式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吳聰賢(1983)。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擇關係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制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1960)。
林文山(2015)。工作滿足、工作價值觀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T港務公司港勤船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佳霖(2010)。國中中輟復學生生涯輔導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臺北市。
林虹伶(2016)。不同世代護理人員的工作價值觀與激勵方式偏好之研究-以新北市各血液透析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林政宏(2016)。市區公車駕駛員人因特性、內部服務品質對於駕駛行為與駕駛績效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林癸妙(2016)。探析工作價值觀、專業發展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北區私立技專校院行政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若蕎(2012)。臺灣民航機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桃園市。
林靖哲(2013)。專業領域職業選擇之時間風險與機會成本(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林嘉嫻(2017)。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人格特質與美感教學之研究-以中彰投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臺中市。
林麗美(2015)。員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宜蘭地區A飯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管理研究所,宜蘭縣。
俞文傑(2012)。長途客運車駕駛作業疲勞度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生物安全衛生研究所,臺南市。
周勇男(2009)。程序/分配公平與薪資/福利滿意對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中鋼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瓊瑩(2016)。銀行員工轉職理財專員的轉任和調適-以L銀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胡幼慧、姚美華(2009)。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江文瑜、李絳桃、周佳君、周雅容、林怡青、姚美華……嚴祥鸞(合著),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第二版)(頁117-132)。臺北市:巨流。
洪與成(2017,3月)。蝶戀花國道事故調查結果 遊覽車超速是主因。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232383
洪靜瑜(2016)。員工工作價值觀與激勵方式之關聯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翁招玉(2010)。成人教育志工工作價值、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韋家茜(2008)。職業客運駕駛工作壓力與疲勞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臺北市。
唐國堯(2012)。A型人格特質對適應性銷售的影響-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以汽車業務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徐聖智(1997)。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量表之設計與測計-以大有巴士、福和客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市。
高傳淵(2008)。影響國道長途客運駕駛疲勞與緊急車況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高鳳儀(2014)。壽險業務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P人壽保險公司於中、彰、投區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梁力元(2015)。國道客運公司駕駛人因特性、組織管理人因特性對於駕駛行為與留任意願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許呈綱(2015)。工作價值觀、勞資關係氣氛與工作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勞工關係研究所,臺北市。
許家禎(2005)。基隆市公車司機的聽力損失盛行率與相關因子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臺北市。
許瑞文(2014)。替代役男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對就業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院勞工關係研究所,臺北市。
許靖嵐(2016)。以變數產生法求解公車司機員排班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許馨仁(2012)。工作壓力影響心理困擾之調節因素探討-以中部地區在職進修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研究所,臺中市。
陳尹柔(2004)。公車司機職業暴露與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臺北市。
陳中泰(2012)。運用動作分析及肌電儀探討大客車駕駛工作負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陳育含(譯)(2010)。S. Kvale著。訪談研究法(Doing Interviews)。新北市:韋伯文化。
陳怡伶(2016)。內外控人格特質、情緒勞動與工作滿意度 對組織承諾:以網路世代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研究所,臺南市。
陳怡樺(2017,1月)。「一例一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服務業勞工工時變更長。信傳媒。取自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084
陳武雄、黃敏雄(2005)。技職教育與職訓整合發展趨勢。2006-2010年國家職訓中程策略規劃專案-職訓發展分區座談會,19-31。
陳俐安(2002)。高市公車司機肌肉骨骼症狀盛行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高雄市。
陳信丞(2014)。國道客運公司駕駛員人因特性、車輛駕駛行為與駕駛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陳俊任(2012)。大學校院諮商心理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工作耗竭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研究所,臺中市。
陳俊谷(2012)。工作資源、職家衝突及其後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陳俊佳(2007)。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陳英豪、汪榮才、劉佑星、歐滄和與李坤崇(1987)。工作價值觀量表修訂報告。台南師專學報,20,1-33。
陳善慧(1998)。台北市公車司機工作壓力症狀、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吸菸、飲酒、嚼檳榔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銘宗、劉兆明(1995)。工作價值觀及其形成歷程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4, 73-103。
陳穎儒(2016)。志願役士兵從軍動機與工作價值觀對部隊生活適應之關聯探討- 以臺灣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臺中市。
郭姍彥(2015)。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郭美綺(2014)。公車駕駛工作壓力、情緒智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公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基隆市。
郭聰明(2015)。客運駕駛員工作壓力模式之研究─以因應策略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陸玲玲(2001)。勞動薪資之研究-以北市公車為研究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臺北市。
曹國雄(1993)。價值配合程度對工作態與表現的影響。中原學報,22,138-153 。
曹維中(2011)。社會新鮮人的自我認同及職業選擇之影響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麻甄珍(2015)。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畢偉華(2014)。空服員休閒活動參與及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美國A航空公司東京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勇剛(2008)。監獄管理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國軍台南監獄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美瑤(2015)。技專校院教師工作價值、工作投入、產學合作效益與學校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茗淇(2013)。父母負面職場經驗對子女工作價值觀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張庭榮(2009)。駕駛員服務行為對服務品質與顧客忠誠度的影響:以首都客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
張雅貞(2017,2月)。30年前遊覽車在谷關墜河42死、3傷─台灣最嚴重公路事故。上報。取自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
張德銳、王淑俐、高紅瑛、賴志峰、李俊達、黃柏翔、…施博惠(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臺北市 :高等教育。
張韻瑋(2010)。南部地區高中音樂資優生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及學校教師同儕角色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高雄市。
黃勻緹(2012)。雙生涯分偶夫妻工作角色價值感、角色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聯─職家衝突的調節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所,台中市。
黃同圳(譯)(2008)。L.L.Byars, & L.W.Rue著。人力資源管理(第九版)(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臺北市:普林斯頓。
黃有慶(2010)。國道客運駕駛睡眠品質、壓力狀況與顧客關係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醫療資訊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黃清信(1993)。台北都會區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黃宜貞(2015)。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自我效能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國中輔導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黃朝偉(2015)。護理人員之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臺中市。
黃瑋弘(2011)。個人背景與工作滿意及工作壓力之相互關係-以工作屬性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黃瓊妍(2016)。居家服務督導員職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屏東縣。
黃韞臻、林淑惠(2010)。中部大學生打工、實習經驗與作價值觀之相關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2),36-57。
詹雅雯(2016)。國中教師生命意義感、工作價值觀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彭明光(2014)。台電基層員工升遷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業務系統區營業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高階產業經營研究所,臺中市。
游又蓉(2011)。高職應屆畢業生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方式對其工作價值觀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私立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新北市。
曾清發(2015)。不動產營業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住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曾瑋悅(2002)。薪資制度對公車駕駛員壓力、滿足感與績效之影響─以台北市聯營公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勞動基準法(1984)。
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系統:https://pswst.mol.gov.tw/psdn/Query
楊巧蘋(2012)。高科技產業研發工作人員價值觀、自我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之探討─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美娟(2013)。組織成員的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楊康臨(2011)。工作與家庭:工作價值與親值行為之探究。輔仁民生學誌,17(1),149-159。
楊嘉雯(2013)。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壓力與壓力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臺中市。
楊靜芬(2013)。高雄市國小學童性別角色類型與職業興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屏東縣。
葉青玲(2012)。大學生知覺父母職業期望、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選擇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研究所,臺中市。
董俞佳(2017,2月)。賞櫻團車禍33死11傷 一次了解事故始末。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10830/2283169
劉怡君(2015)。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師對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縣。
劉佳欣(2014)。十二年國教改革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劉建良(2000)。公車駕駛員之薪資滿足感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服務品質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劉宣容(2001)。桃竹苗四縣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劉素珍(2016)。基隆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劉峻雄(2009)。海巡機關機動查緝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劉紹興、羅慶徽、蔡素珊、郭孟羚(2009)。職業駕駛健康與輪班管理制度研究。勞動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
劉順美(2016)。臺中市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臺中市。
劉雅惠(2011)。中彰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鄭文俊(1995)。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民營公車駕駛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臺北市。
鄭竺欣(2014)。遠距血壓照護系統應用於公車駕駛員之高血壓防治成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鄭亮傑(1996)。公路客運員工對績效獎金制度及其攸關變項態度之研究:以新竹汽車客運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市。
鄭惟恬(2016)。國民小學教師內外控人格與學校組織氣氛對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鄭雅方、賴鈺城、沈詩涵、黃建中、洪瑛涓、唐慧芯(2010)。金融海嘯下之金融從業人員格特質、組織公平、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滿足之相關性研究。華人前瞻,6(2),159-184 。
鄭瑞隆(2013)。參與觀察。載於王雅玄、王順正、李奉儒、李藹慈、何粵東、林玉瓊……鄭瑞隆(合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頁27-51)。臺北市:五南。
潘怡婷(2013)。不同世代工作者之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組織氣候、工作滿意度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潘詩婷(2017)。電視偶像劇職業類型再現與閱聽人職業認知及選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屏東縣。
蔡玉玲(2014)。國小高年級女性導師工作壓力與調適之探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臺中市。
蔡育助(2015)。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蔡欣娟(2014)。公務人員工作壓力、工作資源與職家衝突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蔡洺岑(2016)。桃園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團員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蔡素珊(2014)。長途客運駕駛心血管疾病指標之風險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蔡嘉妍(2013)。公車駕駛長人力資源規劃與排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鄧詠茜(2009)。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抽菸對職業客運駕駛皮膚障壁功能損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臺中市。
歐盈汎(2016)。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蔣文忠(2010)。職業軍人工作壓力、休閒活動參與和身心健康之探討–以空軍屏東基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戴宏達(2015)。從生態理論看男性護理應屆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與護理主管聘任意願調查(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戴柏翰(2007)。國道客運業駕駛疲勞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謝育琦(2014)。軟體工程師之工作價值觀、知識分享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謝宗琪(2016)。國軍志願役士官兵工作環境、工作價值與工作投入之關聯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謝孟蓁(2016)。員工對主管領導風格與薪資獎酬制度的知覺及員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企業高階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謝哲雄(2012)。公部門社會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東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臺東市。
謝敏華(2010)。內部服務品質與公車駕駛員服務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謝連陽(2007)。國民中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韓岳穎(2004)。長途客運司機的氧化性傷害(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臺北市。
羅乙棋(2005)。薪資管理與駕駛員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豐原客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譚兆偉、盧建中(2010)。組織成員的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國軍文官為例。國防雜誌,25(3),60-77。
蘇姿先(2013)。個人與組織工作價值觀契合度承諾關係:以A高科科技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顧家瑋(2013)。不動產估價從業人員人格特質、職業環境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研究所,新北市。

西文部分
Akerstedt, T. (2003). Shift work and disturbed sleep/wakefulness. Occupational Medicine (Oxford), 53, 89-94.
Alderfer, C. 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142-175.
Aldwin, C. M. (2007). Stress, cop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Guilford.
Auerbach, S. M., & Gramling, S. 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lieiro, L. C., Rossato, L. T., Waterhouse, J., Paim, S. L., Mota, M. C., & Crispim, C. A. (2014). Nutritional status and eating habits of bus drivers during the day and night.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31(10), 1123–1129.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rling, J., Kelloway, E. K., & Frone, M. R. (2005). Handbook of work stress. Thousand Oaks, CA:Sage.
Bartlett, D. (1998). Stress: Perspectives and processes.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Bolton, B. (1980). Second-order dimensions of the work values inventor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7, 33-39.
Brehm, B. A. (1998). Stress management: Increasing your stress resistance. New York, NY: Longman.
Cable, D. M., & DeRue, D. S. (2002). The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subjective fit percep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5), 875-884.
Cooper, C. L. (1983). Identifying stressors at work: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7(5), 369-376.
Corey, G. (200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7th ed.). Belmont, CA: Thomson Learning.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92). NEO PI-R professional manual: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Demerouti, E., Bakker, A. B., Nachreiner, F., & Schaufeli, W. B. (2001).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burnou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3), 499-512.
Dose, J. J. (1997). Work value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to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0, 219-240.
Edwards, J. R., & Rothbard, N. P. (2005). Work and family stress and well-be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 within and between the work and family domains. In E. E. Kossek & S. J. Lambert (Eds.), Work and life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al, a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pp.211-242).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Elizur, D. (1984). Factors of work valu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work outcom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3), 379-389.
Fishbein, M. (1967). Attitude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M. Fishbein (Ed.), 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NY: Wiley.
Friedman, M., & Roseman, R. H. (1974).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New York, NY: Knopt.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 L.(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olmohammadi, R,. Damyar, N., Mohammadfam, I., & Fardmal, J. (2014).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noise exposure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with unsafe acts and accidents in city bus drivers. Iran Occupational Health, 11(1), 70-78.
Hlotova, Y., Cats, O., & Meijer, S. (2014). Measuring bus drivers' occupational stress under changing working conditio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415, 13-20.
Holland, J. L.(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lland, J. L.,(1985).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ward, P. J., & Howard, J. M. (1995). The big five quickstar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for 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als. Center for Applied Cognitive Studies, Charlotte, NC.
Kalleberg, A. L. (1977). 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 124-143.
Karasek, R. A., Choi, B., Ostergren, P. O., Ferrario, M., & De Smet, P. (2007). Testing two methods to create comparable scale scores between the 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JCQ) and JCQ-like questionnaires in the European JAC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14(4), 189-201.
Kinnane, J. F. & Baubinger, J. R. (1963). Life values and work valu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 4.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NY: Springer.
Levinson, D. J., Darrow, C. N., Klein, E. B., Levinson, M., & McKee, B. (1978). Seasons of a man's life. 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f.
Locke, E. A. & Henne, D. (1986). Work motivation theories. In C. L. Cooper and I. Robertson (e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1-35).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 Sons.
Mackay, C., Cousins, R., Kelly, P. J., Lee, S., & Mccaig, R. H. (2004).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work-related stress in the UK: Policy background and science. Work & Stress, 18(2), 91-112.
Mannheim, B. A. (1988). Social background schooling, and parental job attitudes as related to adolescents'work values. Occupations, 2, 79-102.
Martin, G., & Pear, J. (2003). Behavior modification : 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McClelland, D. C.(1965). Toward a theory of motive acquisi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 321-333.
Miller, M. F. (1974).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maturity to work valu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 367-371.
Monica, K. J. (2002). Social origin, adolescent experiences, and work value. Social Force, 80(4), 1307-1342.
Moos, R. H. (1992). Stress and coping theory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Review, 16(5), 534-553.
Moos, R. H. (1992). Conceptualing and measuring coping resources and process. In L. Goldberger & S. Breznitz (Eds.), Handbook of stress (pp. 212-230).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Noblet, A., & Lamontagne, A. D. (2006). The role of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in addressing job stress.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21(4), 346-353.
Pearlin, L.I., & Schooler, C. (1978). The structure of coping.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 2-21.
Pervin, L. A. (1983).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NY:John Wiley & Sons.
Pine, G. J., & Innis. (1987). Cultural and individual work valu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14(2), 279-287.
Pryor, R. (1979). In search of a concept: Work values.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7, 250-258.
Rahim, M. A. (1986). Managing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NY: Praeger.
Ravlian, E. C., & Meglino, B. M. (1989). The transitivity of work values: Hierarchical performance ordering of socially desirable stimuli.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44, 494-508.
Robbins, S. 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1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berg, R. R., Novak, K., & Cordner, G. (2009). Police and society (4th ed.).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drigues, G. P., Kaiseler, M., Aguiar, A., Silva Cunha, P., & Barros, J.(2015).A mobile sensing approach to stress detection and memory activation for public bus driv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16, 3294-3303.
Roe, A. (1956). The psychology of occupations. New York, NY: Wiley.
Roe, A. (1957). Early determinants of vocational choic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 212-217.
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NY: Free Press.
Ross, R. R., & Altmaier, E. M. (1994). Intervention in occupational stress. Thousand Oaks, CA:Sage.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80, 1-28.
Ryan, A. M. (2000). Peer groups as a context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s’ motivation,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school.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5, 101-111.
Seashore, S. E., & Tobo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 346.
Siegrist, J. (1996).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high-effort/low-reward condition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1), 27-41.
Siegrist, J. (2010).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3(3), 279-285.
Simmons, A. N.(2008). A reliable sounding board: Parent involvement in students’ academic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NACADA Journal, 28, 33-43.
Smith,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ew York, NY: Harper.
Super, D. E. (1970). Manual for the work values. Chicago, IL: Riverside.
Super, D. E. (1984).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Taris, R., & Feij, J. A. (2001).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ies–values fit and work outcomes.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50(1), 52-80.
Tiznado, I., Galilea, P., Delgado, F., & Niehaus, M.(2014). Incentive schemes for bus drivers: The case of the public transit system in Santiago, Chile.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48, 77–83.
Trice, A. D., & Tillapaugh, P. (1991). Children's estimates of their parents’ job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69, 63-66.
Watite, T., & William, W. (1970). Personnel admistration. New York, NY: Ronald Press Co.
Zytowski, D. J. (1970). The concept of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18, 176-18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