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3: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可家
研究生(外文):LIN, KE-JIA
論文名稱:臺中市大肚區瑞井里之聚落形成與社會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The Formation of Settle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ijing Village of Dadu District, Taichung
指導教授:葉憲峻葉憲峻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eh,Hsien-Chun
口試委員:林彩岫、黃森泉
口試委員(外文):LIN, Tsai- Hsiu、Huang,Sen-Guan
口試日期:2017-10-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6
中文關鍵詞:大肚瑞井瑞安宮聚落形成
外文關鍵詞:DaduRuijingRuian Templeformation of settl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在漢人建庄之前,瑞井里為大肚中社、大肚北社與貓霧拺社三社交界地帶
,為三社平埔族人共同活動與土地拓墾區域。乾隆年間,漢人林大評舉家遷居此處,因聚落下方有天然湧泉,而稱為井仔頭(今瑞井里)。
就人口而言,瑞井里與蔗廍里於日治時期合稱井仔頭庄,自明治38年至昭和14年,此區域人口成長了2倍;戰後至現今,瑞井里人口呈現上升趨勢,人口成長接近六倍。
本地產業包含農業、工業及服務業。農業方面,甘蔗與甘藷為本地日治時期至戰後產量最多之作物。戰後,工業以製造業與營建工程業為主;服務業以批發及零售業及其他服務業為重心。
文教發展方面,日治時期瑞井里設置國語講習所,戰後設立國小、幼兒園、圖書館與活動中心,提供村里民眾學習場域,陶冶身心靈之成長。
瑞安宮為瑞井里主要信仰中心,主祀神為天上聖母,其淵源可溯及至清咸豐年間,清廷徵召臺灣霧峰林家鄉勇,前往中國大陸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瑞井里先民林曰時任林文察之副統領,為了祈求軍隊平安,自湄州迎請媽祖神像奉祀於軍中,無奈兵敗迫回臺灣,並將媽祖安奉於民宅,直至建廟後才將媽祖供奉於瑞安宮中。
瑞井里是處富有文化、擁有歷史之地,社區應凝聚共識,積極推動具前瞻性的社區營造活動,維護並保存瑞井里過往與現今的人事物,給予後代子孫一個認識瑞井、體驗瑞井、探索瑞井的機會。
Abstract
Before the Han people built the village, Ruijing Village was an area bordering the three regions of Dorida in’t Midden, Darida Noort and Babusaga, where the three tribes of plains aborigines lived, and explored and cultivated their land.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Lin Daping, a Han, moved here with his whole family. As there was a natural spring under the settlement, he called the place “Jing Zai Tou” (‘wellhead’) (today’s Ruijing Village).
In terms of population, Ruijing Village and Zhebu Village were together called Jing Zai Tou Village during the time of Japanese occupation. Its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year to year, but the growth was slow compared to other villages in the Dadu district. In the post-war period, the population of Ruijing Village increased every year, which increased about six times so far.
The local industry consisted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In terms of agriculture, the most of crop yield were sugar cane and sweet potatoes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the post-war period. The industry of post-war period was predominantly based on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otherwise, the service industry focused on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accommodation and food service activities,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activities,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tiv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fence; compulsory social security, education, human health and social work activities, and other personal service activities.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ducation, a Japanese Training School (Kokugo Koshujo) was established in Ruijing Villag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So were a primary school, kindergarten, library and Community Activity Center during the post-war period. These provided the village people with places for learning, in which they could expand their education, skills and knowledge.
The Ruian Temple was the main centre of worship in Ruijing Village. The main deity worshipped was the Queen of Heaven Mazu. The origins of the templ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Xianfeng era of the Qing dynasty, when the Qing imperial court summoned the brave men of the Lin family from the villages of Wufeng to help quash 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Mainland China. Lin Yue of Ruijing Village was a deputy commander for Lin Wencha, and in order to pray for the safety of his troops, he had a Mazu statue delivered from Meizhou to be worshipped in the army. Unfortunately, the battle failed and he was forced to return to Taiwan. There he placed Mazu first at a local home, until the construction of Ruian Temple was completed, and Mazu could then be moved and worshipped there.
Ruijing Village is a place rich in culture and history. Its community should come together and establish a consensus, where community-building activities that look towards the future are promoted, and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Ruijing Village are safeguarded and preserved. This will provide the future generations with a better opportunity to get to know, experience, and explore Ruijing Villag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
第三節 相關文獻探究………………………………………………………3
第四節 研究方法、步驟與架構……………………………………………7
第二章 瑞井里聚落拓墾與發展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地表特徵……………………………………………..14
第二節 瑞井里的起源 ……………………………………………………19
第三節 清朝時期瑞井里聚落拓墾之概況.......................................27
第四節 日治時期瑞井里聚落變遷與組成之概況...........................33
第五節 戰後瑞井里聚落發展與組成之概況...................................42
第三章 瑞井里傳統與現代產業、文教事業
第一節 傳統農業作物………………………………………………50
第二節 曾經風華的糖業作物—甘蔗………………………………64
第三節 現代工業、服務業之發展.................................................81
第四節 文教事業…………………………………………………..92
第四章 瑞井里的宗教信仰與祭祀活動
第一節 瑞安宮……………………………………………………………101
第二節 福德祠……………………………………………………………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2
參考文獻…………………………………………………………………………146
附錄………………………………………………………………………………156
圖次
圖1-1 大肚區行政區域圖 ………………………………………………………3
圖1-2 研究步驟流程圖 ………………………………………………………11
圖1-3 研究架構圖 ……………………………………………………………13
圖2-1 大肚區地形區圖…………………………………………………………15
圖2-2 井仔頭臺地區……………………………………………………………16
圖2-3 瑞井民宅遺留之小蓄水池………………………………………………19
圖2-4 瑞井里三口井位置圖……………………………………………………21
圖2-5 第一口井…………………………………………………………………21
圖2-6 第二口井…………………………………………………………………22
圖2-7 第三口井…………………………………………………………………22
圖2-8 康熙末年諸羅縣山川圖…………………………………………………31
圖2-9 大肚山等高線圖…………………………………………………………32
圖2-10 二戰彈孔紀念區…………………………………………………………36
圖2-11 日治時期井仔頭庄聚落地圖……………………………………………37
圖2-12 日治時期井仔頭聚落與現今街區對照圖(一)………………………37
圖2-13 日治時期井仔頭聚落與現今街區對照放大圖…………………………38
圖2-14 昭和3年與民國71年井仔頭庄聚落對照圖………………………… 44
圖2-15日治時期井仔頭聚落與現今街區對照圖(二)………………………44
圖2-16 現今瑞井里聚落分布圖 ……………………………………………… 45
圖3-1 甘藷園 ………………………………………………………………… 53
圖3-2 胡麻、油茶 …………………………………………………………… 61
圖3-3 菅草、狗尾草與菅芒掃帚 …………………………………………… 63
圖3-4 日治時期沙鹿株式會社相關運輸路線圖………………………………69
圖3-5 瑞井里與鄰近製糖所位置對照圖………………………………………78
圖3-6 臺中地區台糖鐵道專用線路線分布圖…………………………………79
圖3-7 瑞井里從事服務業之店家………………………………………………92
圖3-8 日治時期井仔頭夜間部國語講習所現今已建為民宅…………………95
圖3-9 瑞井圖書館 ……………………………………………………………100
圖4-1 瑞安宮眾神 ……………………………………………………………101
圖4-2 民國73年農曆3月23日瑞安宮第一屆委員會成員 ………………104
圖4-3 民國73年農曆3月23日瑞安宮第一屆幹部委員 …………………105
圖4-4 誦經內容……………………………………………………………… 104
圖4-5 瑞安宮各組工作人員一覽表………………………………………… 108
圖4-6 民國72年天上聖母及諸神降臼詩 ………………………………… 109
圖4-7 聖母史蹟概略暨本村奉祀緣起……………………………………… 112
圖4-8 南寮里福建宮林府千歲沿革………………………………………… 113
圖4-9 請神…………………………………………………………………… 119
圖4-10 調軍…………………………………………………………………… 120
圖4-11 犒軍…………………………………………………………………… 121
圖4-12 犒軍儀式咒語………………………………………………………… 122
圖4-13 民國72年11月2日亥時入禁諸神探禁紀錄 ………………………128
圖4-14 民國72年瑞安宮取乩靜坐人員………………………………………129
圖4-15 巡庄前犒軍準備請形………………………………………………… 129
圖4-16 巡庄出發前的鑾轎隊伍……………………………………………… 130
圖4-17 巡庄隊伍……………………………………………………………… 130
圖4-18 家家戶戶準備水果恭迎瑞安宮諸神………………………………… 131
圖4-19 太子元帥分糖給信眾………………………………………………… 131
圖4-20 巡庄隊伍……………………………………………………………… 132
圖4-21 民國78年中國大陸湄洲祖廟贈瑞安宮「敬神惠泉」之匾額………133
圖4-22 民國78年8月5日瑞井里里民於湄洲媽祖廟進香…………………134
圖4-23 民國70年與71年瑞安宮國內繞境路程 ……………………………135
圖4-24 福德祠位置圖………………………………………………………… 137
圖4-25 庄頭福德祠…………………………………………………………… 137
圖4-26 庄頭福德祠改建捐獻者紀念碑……………………………………… 138
圖4-27 庄尾福德祠…………………………………………………………… 139
圖4-28 庄尾福德祠改建捐獻者紀念碑……………………………………… 139
圖4-29 庄尾福德祠前三棵緬梔樹…………………………………………… 140
圖4-30 庄尾福德正神像……………………………………………………… 140












表次
表2-1 民國101年~105年大肚區月均溫統計表 ………………………………17
表2-2 民國100年~105年大肚區月平均降雨量統計表 ………………………17
表2-3 瑞井里行政區域劃分沿革………………………………………………26
表2-4 明治38年至昭和14年井仔頭庄人口變化表……………………………39
表2-5 明治38年至昭和14年井仔頭鄰近街庄人口變化表……………………41
表2-6 瑞井里分姓戶數統計表…………………………………………………47
表2-7 瑞井里戶數與人口數……………………………………………………48
表2-8 大肚區各村里人口密度表………………………………………………49
表3-1 昭和11年(1936年)大肚臺地各項作物種植面積、產量及價額表.52
表3-2 1956~2016年大肚區農產品種植面積與產量一覽表………………… 57
表3-3 1998~2016年大肚區農產品種植面積與產量一覽表………………… 60
表3-4 林家糖廍內部工作人員組織表…………………………………………67
表3-5 日治初期大肚中堡甘蔗種植面積與產量統計表………………………71
表3-6 日治時期臺中及彰化地區糖廠一覽表…………………………………73
表3-7 日治時期烏日糖廠專用鐵道一覽表……………………………………75
表3-8 民國106年9月瑞井里工業行號一覽表………………………………82
表3-9 民國106年9月瑞井里服務業行號一覽表……………………………86
表3-11 昭和12年(1937年)大肚區國語講習所教職員與學生數一覽表 …… 94
表4-1 瑞安宮供奉神明誕辰 …………………………………………………102






參考文獻
一、碩博士論文
簡史朗(2016):《貓霧拺社(Babusaga)的研究—貓霧拺社非貓霧拺族
考》,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王異爭(2007):《戰後大肚鄉的社會變遷與發展(1945~2005)》,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系碩論。
王銘絹(2011):《台中市大肚山遊園路附近地區市街發展過程》,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論。
李佳芳(2008):《朴子地區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
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李婉靜(2010):《臺中大肚瑞井地區植物社會研究》,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碩
論。
林崎惠美(2005):《日治時期臺灣幼稚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
學系碩論。
林佳儀(2008):《日治時期台中地區輕便軌道產業鐵路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論。
林怡華(2010):《臺灣傳統榨油業(油車間)發展之研究~以沙鹿鎮為
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論。
張翠宜(2004):《月眉糖廠經營型態變遷對地方發展之影響 》,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論。
陳彥文(2009):《頂山村聚落發展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
究所碩論。
張忠正(2015):〈臺灣糖廍之研究—從舊式糖廍到改良糖廍〉,德霖通識教
育暨跨領域學術研討會。
黃靜如(2008):《臺中縣后里鄉糖業轉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社會科教育學系碩論。
羅淑芳、賴永昌(2012):《甘藷健康管理技術及操作手冊》,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農業試驗所。
蘇黃錫(2007):《大肚中堡生活共同體形成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
會科教育系碩論。
二、日文文獻
伊藤重郎(1939):《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東京: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東
京出張所。
柳澤秀雄(1940):《日糖農務彙報》第4卷第2號附錄,大日本製糖株式
會社臺灣支社農務課。
楊彥騏(2001):《臺灣百年糖紀》, 貓頭鷹出版社。
臺中州勸業課(1938):《大肚山一帶ノ山地開發調查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5):〈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七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6):〈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八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7):〈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九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8):〈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十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9):〈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十一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10):〈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十二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11):〈甘蔗作付及收穫〉,《臺灣總督府第
十三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糖務課(1914):《臺灣糖業統計》。
臺灣糖業統計(1914):〈糖業補助及獎勵金下付一覽表〉,《臺灣總督府殖
產局糖務課》。
臺灣總督府(1994):《警察官署別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臺北:臺灣
總督府。
臺中州勸業課(1938):《大肚山一帶ノ山地開發調查書》。
臺中州(1938):《臺灣の社會教育》,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1940):《臺灣の社會教育》,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中州(1941):《臺中州社會教育要覽》,臺中市:臺灣新聞社。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步調查經濟資
料》,頁566。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9):《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
告書: 臺灣私法》,臺北:臨時舊慣調查會。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9):《臺灣糖業舊慣一斑》,臺北:編者。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4):《第二次糖業記事》,臺北:編者。
臨時舊慣調查會(190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
告》,臺北:臨時舊慣調查會。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8):《臺灣糖業一斑》,臺南:編者。
三、方志
王仲孚(1994):《沙鹿鎮志》,臺中:臺中縣鎮公所。
王良行;蔡瓊慧(2005):《烏日鄉志經濟篇》,臺中:臺中縣烏日鄉公所。
周璽(1962):《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台銀。
洪敏麟主編(1993):《大肚鄉誌》,臺中:大肚鄉誌編輯委員會。
陳炎正(1996):《龍井鄉志》,臺中:臺中縣龍井鄉公所。
張勝彥主編(1989):《臺中縣志》,臺中:臺中縣政府。
張勝彥總編纂(1989):《臺中縣志:經濟志》卷4,臺中:臺中縣政府。
張勝彥總編纂(2010):《臺中縣志(續修)》,臺中:臺中縣政府。
張勝彥總編纂(2010):《臺中縣志:土地志(續修)》卷一,臺中:臺中縣政
府。
張勝彥主編(2010):《臺中縣志:(續修)》,,臺中:臺中縣政府。
臺中縣志編纂委員會編(1989):《臺中縣志》卷三,第一冊,政事志。
四、專書
中村孝志(1931):「蘭人時代的番社戶口表」,《南方土俗》第一卷第一
號。
中村孝志(1936):「蘭人時代的番社戶口表」,《南方土俗》第四卷第三
號。
王榮祖(2013):《服務業管理》,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白棟樑(1997):《平埔足跡: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史》,晨星出版社。
近藤正己(2014):《總力戰與臺灣: 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下)》,國立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果(1994):《實用鄉土植物》,臺北:淑馨出版社。
郁永河(1959):《裨海記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台銀。
洪敏麟(1983):《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1986):《臺灣地名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陳漢光等編(1969):《臺灣堡圖集》,臺灣文獻館。
施政廷(1999):《家住糖廠》,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施添福主編(2007):《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二,臺中縣(二),南投:臺
灣文獻館。
許雪姬(1990):《龍井林家的歷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國輝(1996):《消失的青埔》,臺中民意雜誌社。
張友漁(2000):《物產的故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莊天賜(2011):《臨時臺灣糖務局與臺灣新製糖業之發展》(1902-1911),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論。
黃叔璥(1957):《台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
黃秀政(2001):《臺中縣海線開發史》第1卷,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楊仁江(1996):《臺中縣龍井林家研究》,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楊彥騏(2001):《臺灣百年糖紀》,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溫振華(1997):《臺中縣蔗廍研究》,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劉良璧(1962):《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北:臺灣
銀行經濟研究室。
鄭元春(1994) :《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綠生活雜誌。
臺灣省參議會祕書處編(1948):《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五次大會特輯》,
臺北:臺灣省參議會祕書處。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5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61):《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6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71):《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7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81):《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8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91):《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9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1998):《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00):《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01):《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02):《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04):《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0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08):《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10):《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11):《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12):《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14):《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中縣政府主計室(2016):《臺中縣統計要覽》,臺中縣政府主計室。
臺灣銀行(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澤民(2000):《大肚社古文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戴國煇(1967):《中國甘蔗業の展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臨時臺灣土
地調查局。
戴炎輝(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蕭光宏(2015):〈臺灣最早的期票—蔗農糖寄存棧單〉,《台糖通訊》2044
號137卷4期,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臨時臺湾舊慣調查會(1910):《臺灣私法第一卷附錄參考書》中卷,南天
書局有限公司。
五、期刊報紙
丁文彥(2012):〈陸稻—東陸 1、2、3 號品種介紹〉,《臺東區農業專訊》
,第79期,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1993):〈荷蘭統治下位於臺灣中西部的Quataong
村落〉,張炎憲主編,《臺灣風物》,43卷4期,臺灣風物雜誌社。
朱德蘭(1988):〈清康熙年間臺灣長崎貿易與國內商品流通關〉,《東海大
學歷史學報》,第9期,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行業標準分類(第 10 次修訂)〉。
何傳坤(1977):〈臺中縣大肚山臺地及彰化、南投縣境八卦山臺地史前文
化調查報告〉,《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臺北:中
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何鳳嬌(2009):〈戰後初期臺灣軍事用地的處理〉,《國史館館刊》,第19
期,臺北:國史館。
杜正宇、謝濟全(2012):〈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機場〉,《臺灣文獻》,第63
卷第3期,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吳文星(1987):〈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臺灣風物》,
第37卷第1、4期,臺灣風物雜誌社。
李月寶(2002):〈農產品生機食膳—蘿蔔〉,《臺中區農情月刊》,第30期第
4版,行政院農業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杜怡和(2003):〈臺中地區糖鐵舊線跡調查〉,《鐵道情報》,第143期。
沈競辰(2016):〈臺中市最大的緬梔老樹—大肚瑞井的老「番」花〉,《臺中
好生活》,第19期,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季景元(1954):〈臺灣之落花生〉《臺灣之植物油脂資源》,臺灣銀行經濟
研究室。
洪致文(2011):〈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臺灣學研究》
第12期,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周祝瑛(2004):〈20 世紀臺灣教育〉,《中國教育大系》,湖北教育出版
社。
林松範、章惠芳等人主編(2016):《大肚山社區報》,第18期,臺中市大
肚山藝文協會。
洪致文(2011):〈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臺灣學研究》
,第12期,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胡金勝(2015):〈甘蔗育種:延綿百年之珍貴資產〉,《台糖通訊》,2035號
第136卷第1期,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英章(1983):〈清末臺灣北部中港溪流域的糖廓經營與社會發展:頭份陳
家的個案〉,《中研院民族所研究集刊》,第56期。
張集豪、章錦瑜(2004):〈大肚山地區火燒與植被關係之研究〉,《林業研
究季刊》,第26卷第4期,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
實驗林管理處。
許孫源(2006):〈甘蔗育種:百年糖業〉,《科學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第397期。
游添榮(2013):〈胡麻栽培管理技術〉,《臺南區農業專訊》,臺南區農業改
良場,第85期。
龔明鑫(2011):〈服務業發展〉,《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上冊,國立
政治大學、聯經出版公司。
楊國禎、蔡智豪(2004):〈臺中大肚山上的大黍〉,《生態臺灣季刊》,臺灣
生態學會,第5期。
楊國禎(2006):〈大肚山上獨特的傳統作物—胡麻〉,《生態臺灣季刊》,臺
灣生態學會,第10期。
楊國禎(2006):〈大肚山新興的作物-兔尾草〉,《生態臺灣季刊》,臺灣生
態學會,第10期。
臺灣日日新報社編纂(1921):《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臺灣日日新報
社。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2011):〈臺中市大肚區統計年報〉。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2012),〈臺中市大肚區統計年報〉。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2013),〈臺中市大肚區統計年報〉。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2014),〈臺中市大肚區統計年報〉。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2015),〈臺中市大肚區統計年報〉。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2016),〈臺中市大肚區統計年報〉。
劉素芬(1995):〈十九世紀龍井林家的土地經營〉,《臺灣史研究》,第2卷
第2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
蔡志忠(2016):〈大肚瑞井的懷舊之旅—到井仔頭庄一探先民智慧〉,《臺
中好生活》,第15期,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蔡志忠(2016):〈大肚瑞井的懷舊之旅—到井仔頭庄一探先民智慧〉,《臺
中好生活》,第18期,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藤森智子(2011):〈1930年代國語講習所教科書《新國語教本》之分
析〉,《臺灣學研究》,第11期,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六、未出版刊物
鄭淑麗,《井仔頭林氏祖譜》。
七、電子媒體

http://hyerm.ntl.edu.tw:2136/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
e=1503308043830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http://hyerm.ntl.edu.tw:2135/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
e=1503308269333
內政部地政司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
https://www.land.moi.gov.tw/landdatabase/chhtml/content.asp?cid=1017
日治時期統計檔案資料庫:http://tcsd.lib.ntu.edu.tw/main_search.php
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情報告網: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
Google地圖:https://www.google.com.tw/maps?hl=zh-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