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李秋枚(2012)。烏克麗麗我怎可能不愛你?PAR表驗藝術雜誌,232,72-73。
吳清山(2015)。自造者運動。教育研究月刊, 255,109-110。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林韋萱、李宜蓁、張益勤 (2014)。翻轉教育2.0:動手做,啟動真實的學習。台北市:天下雜誌
林朱彥(2002)。創意教學九年一貫--從「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學談
起 。研習資訊,35-52。
林誠展(2015)。互動設計結合創客運動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論述集。臺北市 :偉文。
柯秋薇(2009)。跨領域學習研究-探索多領域團隊創作設計流程。國立成功大學,
台南市。
孫晉梅(2006)。運用流行音樂提昇國小高年級音樂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友新(1994)。國小教師對「器樂」宜有的認識、研習、應用。國教園地,49,
65-74。
陳玉婷(2010)。教育策略影響學習成效之實證研究。台南科大學報,29,191-
212.
陳建廷(2012)。烏克麗麗完全入門24課。台北市;麥書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連育德譯(2013)。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原著Chris Anderson)。台北市:天下遠見。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張蕙慧(1995)。從生理學觀點探討兒童音樂教育。新竹師院學報,339-361。張玉山、楊雅茹(2014)。STEM 教學設計之探討:以液壓手臂單元為例。科技與人
力教育季刊。1(1),2-17。
曾如詩(2009)。應用5E學習環觀點輔以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討。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佩宜(2004)。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設計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台北市。
曾善美(2009)。音樂教育科技歷史發轉回顧與再思,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97-
424。
黃國明、賴維祥(2016)。創力時代:成為創客的第一堂課。臺北市 : 佳魁資訊。
劉燕倫(1995)。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在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上的理論與應用。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燕當(1979)。中西音樂藝術論 。臺北市:樂韻。
廖金春(2010)。教育美學─教育因 設計而美好。臺北市:泰電電業公司。
蔡立旭、洪英正,新北市教育,2016,3月,頁40-43。
賴阿福(2000)。二十一世紀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上運用的新趨勢。八十八學年度國
民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研討會。台北市:教育部。
賴阿福、林皎汝、江信瑩(2005)。影響台北市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資
訊融入教學頻率暨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2005專刊,154-184。
饒桂香(2003)。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相關探究與應用。藝術與人文基礎研習
手冊。258-274。
二、 英文部分
Anderson,W. & Krathwohl, D. R. (Eds.)(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Y: Longamn.
Barrett,J R(2007).Corrent of change in the music curriculum. In l. Bresler(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Arts Education, Part I (pp.147-161).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Springer.
Dougherty, D. (2012) The maker movement. innovations, 7(3), 11-14.
Handy, H. J. (1960). American Maker.
Fruchter, R., & Emery, K. (1999, December). Teamwork: Assessing cross-
disciplinary learn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9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California, PA.
Kockelmans,J.J.(1979).Interdisciplinar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Park: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
Keene, James A. (1982). A history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rustees Dartmouth College.
Krug, D. H., & Cohen-Evron, N. (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ositions and p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
三、 網路文章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6)。建構創客臺北城 創新教學UP學習。取自
http://www.doe.gov.taipei/ct.asp?xitem=166131831&CtNode=66160&mp=104001
吳偉全(2016)。創客教育於國小校園推動與實踐。取自
http://te.ntpc.edu.tw/mediafile/289/knowledge/222/57/1152/2016-4-1-11-53-4-nf1.pdf
何鳳珠、廖笙光(2017)。STEAM玩具大解密,玩出問題解決力。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7/steamtoys100/playsteam.html
官大為(2014) 。MUZIK數位音樂科技。取自http://v6.wiwistudio.com/?p=3765
范信賢、尤淑慧(2014)。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核心理念及其發展概要
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63&content_no=1696
徐臺屏(2017)。STEAM玩具大解密,玩出問題解決力。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7/steamtoys100/playsteam.html
康珍瑋(2004)。談統整課程。取自https://www.google.com.hk/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uact=8&ved=0ahUKEwif1szEzOzXAhWByrwKHaTsBIcQFgglMAA&url=http%3A%2F%2Fwww.sces.chc.edu.tw%2Fportfolio%2F95%2Felementary%2F066%25E5%25BA%25B7%25E7%258F%258D%25E7%2591%258B%2F%25E6%2595%2599%25E5%25B8%25AB%25E5%25B0%2588%25E6%25A5%25AD%25E6%2588%2590%25E9%2595%25B7%2F%25E5%25B0%2588%25E9%25A1%258C%25E8%25A8%258E%25E8%25AB%2596%2F%25E8%25AB%2587%25E7%25B5%25B1%25E6%2595%25B4%25E8%25AA%25B2%25E7%25A8%258B.doc&usg=AOvVaw0b_yuNvEpbFhuB3BGFx51I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17)。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取自
http://web.arte.gov.tw/music/content/Content.asp?cid=3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課綱。取自
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466,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6)。2016-2020資訊教育總藍圖
http://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46563/65ebb64a-683c-4f7a-bcf0-325113ddb436.pdf
陳俊明(2003)。論跨領域藝術的未來性。取自
http://www1.etat.com/slyart/newsletter/2003/newfield_text/future_on_newfield.htm
陳韻如(2008)。從科技藝術探討當代跨領域創作之發展。取自http://dal.ntua.edu.tw/dal-files/thesis/200812_Interdisciplinary.pdf
張玉山(2016)。從創客教育培養創造力、實踐力、以及承受力。取自
http://te.ntpc.edu.tw/mediafile/289/knowledge/222/57/1143/2016-4-1-11-50-1-nf1.pdf
喻薈融、趙惠玲、林小玉、李其昌(2015)。 美力跨界:跨領域美感教育之課程理論與實務初探。教育脈動,2。 取自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1dd7c844-e7cd -4dce-bdc2-7884dd8c27c1
曾俊夫(2016)。從校園創客到親子創客。取自
http://te.ntpc.edu.tw/mediafile/289/knowledge/222/57/1144/2016-4-1-11-50-2-nf1.pdf
游世昕(2015) 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
http://a85115230.pixnet.net/blog/post/299070118-music-technology%E9%9F%B3%E6%A8%82%E7%A7%91%E6%8A%80%E6%98%AF%E4%BB%80%E9%BA%BC%EF%BC%9F
蔡立旭、洪英正(2016)。台灣推行創客教育的實施策略。取自
http://te.ntpc.edu.tw/mediafile/289/knowledge/222/57/1150/2016-4-1-11-51-57-nf1.pdf
蔡煜騰、黃雅綾(2016)。如何將maker的精神融入國中教育課程。取自
http://te.ntpc.edu.tw/mediafile/289/knowledge/222/57/1145/2016-4-1-11-50-3-nf1.pdf
親子天下(2017)。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7R3SGt76bE
maker hart(2016)。取自http://makerhart.com/product_d.php?lang=tw&tb=2&id=1&cid=9
謝銘峯(2016)。跨領域設計之課程規劃設計與教學策略開發的探討與實踐。取自
http://nhcuer.lib.nhcue.edu.tw/bitstream/392440000Q/5463/1/%E7%AB%B9%E6%95%99%E5%A4%A7_%E5%89%B5%E6%96%B0%E8%AA%B2%E7%A8%8B%E5%8F%8A%E6%95%99%E5%AD%B8%E7%AB%B6%E8%B3%BD_%E8%AC%9D%E9%8A%98%E5%B3%AF_0331_(1).pdf
中華網(2017)。取自
http://edu.china.com/11157399/20170606/3065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