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王珮馨(民 106)。歷史人物楷模對國中生希望感及自我效能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尹家玄(譯)(民 106) 。沒有不會讀書的孩子(原作者:朴民根)。新北市:遠足文化。(原著出版年: 2017)。 余曉平、林幸台(民99)。角色楷模課程對高中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 55(1),27-61。 李芷燕(民99)。意志力控制策略融入國中英語科之教學效果研究。慈濟大學,花蓮縣。 李秋賦(民105)。鳳山商工高職生偶像崇拜與整體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宋珮綺(民92)。角色楷模對專業教師生涯歷程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青蓉、張景媛(民93)。意志力控制訓練課程融入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7(3),555-581。 姜韻梅(民9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侯玫如(民91)。多重目標導向對國中生認知、動機、情感與學習行為之影響。國立成 功大學,台南市。 洪秋燕(民102)。角色楷模學習團體對認知障礙者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慧芳(譯)(民 105)。恆毅力(原作者:Angela Duckworth)。臺北市: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 2016)。 衛生福利部(民103)。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少年報告書。臺北:衛生福利部。 程炳林、林清山(民89)。行動控制教學課程之教學效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1(2),1-22。 程炳林、林清山(民91)。學習歷程前決策與後決策階段中行動控制的中介角色。教育與心理學報,34(1),43-60。 梁雲霞、陳芸珊(民102)。國中小學生學習策略使用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9(2),33-64。 張芳蘭(民95)。國小學童使用意志控制策略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 北市。 葉和滿(民91)。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葉炳煙 (民102)。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體育期刊,16, 285-293。 崔卓群、王金國(民105)。¬結合楷模學習與體驗實踐,提昇品格教育成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7),66-69。 陳彥甫(民89)。國中學生主觀控制感與教學情境及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屏東縣。 陳勇祥(民103)。典範人物對資優學生角色楷模的影響成效。資優教育季刊,132,29-36。 陳淑燕(民104)。台北市國中生家庭支持、情緒調節和學習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香廷(民105)。女性楷模探究教學提升學生科學生涯投入之成效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冠妃(民106)。國中生樂觀解釋型態、自我效能、自我調節與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芳蘭(民95)。國小學童使用意志控制策略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 北市。 黃鼎輝(民104)。意志力在英語學習中的角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妙錦(民97)。增進國小高年級學童意志控制力之課程教學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 大學,台北市。 劉倞君(民104)。嘉義地區學生自尊、學習行為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劉政宏(民98)。對學習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動機成分?雙核心動機模式之初探。教育心 理學報,41(2),361-384。 劉政宏(民101)。雙核心動機模式測量指標的建立及跨年級的檢驗。教育心理學報, 43(3),633-656頁。 劉政宏、黃博聖、蘇嘉鈴、陳學志、吳有城(民99)。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及其 信、效度研究。測驗學刊,57(3),371-402。 薛怡心(譯)(民 101) 。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原作 者:Kelly Mcgonigal)。臺北市:先覺。(原著出版年: 2012)。 謝淑敏(民104)。角色楷模學習輔導方案應用於科技領域大學生之成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 10(4),47-78。 蘇嘉鈴、程炳林(民94)。國中生行動導向、目標導向與動機調整策略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36(4),395 – 415。 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rosswhite, Janice J.,Wilde, Kerrie and Vescio, Johanna A. (2003). The relevance of sporting role models in the lives of adolescent girls [online]. ACHPER Australia Healthy Lifestyles Journal, Vol. 50, No. 3-4, 31-36.
Corno, L. & Kanfer, R. (1993). The role of volition i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 L. DarlingHammond (Ed.), In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Vol. 21, pp. 301-341).Itasca, IL: F.E. Peacock Publishers.
Duckworth, A. L., Peterson, C., Matthews, M. D., & Kelly, D. R. (2007). Grit: Perseverance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6), 1087-1101.
Erin,J. & Jeannine E. (2004). Increas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volitional control.Teachers College Record,( Vol. 106, pp. 1695-1714).
Kuhl,J(1984). Volitional Aspect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 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ction Control. In B.A. Maher(Eds) , 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pp.101-171).Orlando:Academic Press.
Keller, J. M. (2010). Challenges in Learner Motivation: A Holistic, Integrative Model for Research and Design on Learner Motivation. New Educational Paradigm fo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1-18.
Laura Dörrenbächer & Franziska Perels (2015). Volition completes the puzzl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ive trait model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Vol 3 No 4,pp14-36). Frontline Learning Research.
Lockwood , P. &Kunda,Z. (1999). Increasing the salience of one’s best selves can undermine the inspiration by outstanding role mode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5(2),214-228.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Garcia, T., & McKeachie, W. J. (1991).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MI: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Zimmerman,B. J. (1989). Model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and practice (pp. 1-25). NY: Springer.
|